?

人才培養視域下高職院校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2020-12-28 02:31趙娟娟
成才之路 2020年35期

趙娟娟

摘 要:高職院校是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學教學不僅能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還能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文章分析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現狀,以及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相關策略,以提高心理學課程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35-0004-02

心理學教學是在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基礎上進行的輔助性教學,是對大學生心理和職業素養的教育,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才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心理學課程的開設,不但能夠讓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緩解,保證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學習心理,還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培養大學生健康的職業心理,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一、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現狀

(1)心理學教學內容孤立。在心理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忽視心理學的重要作用,將專業教學與心理學教學隔離開,造成心理學教學缺乏實踐內涵。此外,有些教師在心理學教學中傳授理論知識過多,沒有將其與學生實際生活和心理狀態加以關聯,忽視了在實際生活中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指導。

(2)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在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中,很多大學生沒有領會課程內涵,沒有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無法將教學內容與自己的客觀需求聯系到一起,感覺課程枯燥乏味,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3)教學方式方法單一。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比較單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其一,教師按部就班地講,學生機械地聽。其二,教師在授課前缺乏對相關案例的整理和課程設計,導致心理學知識無法實現思想內涵上的擴展,限制了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理解。其三,教師忽視對學生理解效果的測評,缺少對教學方法的調整。

二、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改革是人才培養的需求。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主要是社會生產和社會建設中處于工作一線的專業技術型人才,不但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嚴謹的鉆研精神和良好的服務意識。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使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敬業精神。而心理學課程能夠讓學生學會運用理性思維看待自己的成長與變化,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成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

(2)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改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職院校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綜合素養。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生活在象牙塔中的高職學生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比如,大一學生主要面對的是生活和學習的不適應問題,即將畢業的學生主要面對的則是對未來方向的迷茫和困惑問題,容易出現緊張、焦慮、壓抑等心理。而心理學課程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起到疏導作用,緩解大學生的負面情緒,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形成正確的職業觀等。

(3)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改革是激勵學生學習的需求。心理學教學能夠針對學生復雜的心理進行梳理和分析,使學生對高職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進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甚至有些學生放縱自己,求知欲望不強,行為渙散,還有一些學生覺得自己的能力無法得到發揮,表現出入學后的失意。而心理學課程有利于解決這些心理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4)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改革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當前,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已經不局限在專業技能方面,還體現在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方面。大學生不僅需要在專業知識上能夠發揮聰明才智,實現技術優化和創新,還要學會面對未來工作中復雜的工作關系和社會關系,具有較高的情商。而心理學課程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培養自己的團隊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職業操守,向著復合型人才方向發展。

(5)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改革是素質教育的需求。高職教育不僅要讓大學生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要讓大學生學會在學習和實踐中逐漸豐富自己的閱歷、文化內涵。而心理學課程能夠讓大學生理解專業技能和素質教育的真正含義,學會正確看待自己,審視自身的不足,通過校內學習和校外活動不斷自我完善,從而提高綜合素養,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1)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在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就要轉變教學觀念。一方面,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學教學的認識。心理學教學并非單純的理論教學,所以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需要結合教學在學生實際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來進行判定。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心理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探索能力,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將心理學內容與自身情況結合起來,使這門課程的價值得以發揮。

(2)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高職院校開設心理學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心理學課程要依托實踐展開教學。教師要善于與學生進行溝通,總結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并運用心理學知識加以分析和解決。教師要多采用案例分析法開展教學,讓學生結合心理學知識進行實踐分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教師才能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而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方式。

(3)開展體驗式教學。其一,注重理論講述與討論相結合。在心理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生積極互動,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教師還可以結合對問題的分析,將知識點關聯起來,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其二,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心理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用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詮釋。體驗式教學能夠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用自主思維替代原有教學模式中的被動思維。

(4)豐富教學資源。近年來,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方式也趨于多元化。將心理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將心理學案例進行共享,讓大學生對案例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共同對心理學知識進行探討。

(5)創新教學方法。心理學課程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不能局限于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師應采用案例分析法、組織報告會、行為訓練法等新型授課方法,實現心理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授課能力,挖掘每節課程的創新點,采用多種有趣的教學方法。

四、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不僅能帶給學生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還能成為學生發展的導向,這有助于健全學生的心理和人格,不但符合學生個體成長的需求,也符合未來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開展體驗式教學,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心理學課程應有的價值,為大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時碧.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4(11).

[2]朱水龍,張亞.構建高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模式[J].宿州學院學報,2012(11).

[3]饒洪.高職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建設中的教學改革策略探討[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