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手術時機對急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分析

2020-12-28 02:05王爽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腸梗阻時機有效率

王爽

【摘? 要】目的:探討觀察急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手術時機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腸梗阻患者84例,根據手術時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為發病 48小時后手術治療 , 觀察組患者為發病 48小時內給予手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3.81%。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7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67%。結論:急性腸梗阻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 發病48 小時內手術治療臨床療效更為顯著,有利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注意手術時機的選擇。

【關鍵詞】手術時機;48小時;急性腸梗阻 ;效果

【中圖分類號】R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0075-02

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由于其變化迅速,需要早期診斷治療。延誤診治可加重病情發展,甚至導致腸壞死、腹膜炎等嚴重情況[1]。隨著對腸梗阻病理生理學認識的不斷提高和治療方法的改進,治療效果有了很大提高,但絞窄性腸梗阻等重癥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F對不同時機手術治療對急性腸梗阻的療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腸梗阻患者84例,根據手術時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中 , 男 23例 , 女19 例 , 年齡33~77歲 ,平均年齡(53.5±2.5)歲,發病原因:粘連性腸梗阻19例、結腸腫瘤14例、嵌頓疝3例、腸扭轉3例、糞石性腸梗阻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54.5±3.5)歲,發病原因:粘連性腸梗阻20例、結腸腫瘤13例、嵌頓疝4例、糞石性腸梗阻3例、腸扭轉2例。兩組患者基礎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單純性腸梗阻可采用解除引起梗阻機制的手術,如粘連松解術、腸切開取出堵塞異物術等,如腸管的病變為腫瘤、炎癥可行腸切除、腸吻合術,狹窄病變不能切除時可作腸短路術。絞窄性腸梗阻應盡快采取解除梗阻機制的手術,如腸套疊或腸扭轉的復位術、腸管壞死應行腸切除吻合術等[2]。結腸梗阻時由于回盲瓣關閉作用,形成閉袢型腸梗阻,結腸血供也不如小腸豐富,單純性腸梗阻也容易發生局部壞死和穿孔,應早期進行手術治療。如患者全身情況差,腹脹嚴重,梗阻位于左半結腸時,可先以橫結腸造瘺,待情況好轉再行腸切除吻合,如腸管壞死,應將壞死腸段切除,作腸造瘺術,待全身情況好轉后二期手術。由于結腸梗阻時出現的問題較多,手術治療時需審慎的處理[3]。對照組患者為發病48小時后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為發病48小時內給予手術治療,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對兩組患者術后MCP-1、IL-1β、TNF-α、CRP進行檢測。療效判定:顯效:治療后臨床體征癥狀等全部消失,各項身體指標恢復;有效:經治療臨床體征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各項身體指標恢復正常;無效:經治療各項臨床體征、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4]。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 )表示計量數據,以t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數據,以X2檢驗,若P<0.05代表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進行對比,對照組患者42例,MCP-1(38.32±5.65)μg/L,IL-1β(2.49±0.37)μg/L,TNF-α(1.89±0.23)mg/L,CRP(7.68±1.08)mg/L;觀察組患者42例,MCP-1(22.18±3.12)μg/L,IL-1β(3.03±0.43)μg/L,TNF-α(1.65±0.13)mg/L,CRP(5.21±1.03)mg/L;觀察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MCP-1、TNF-α、CRP明顯低于對照組,IL-1β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對照組患者42例,顯效19例(45.23%),有效12例(28.57%),無效11例(26.19%),總有效率為73.81%;觀察組患者42例,顯效23例(54.76%),有效16例(38.10%),無效3例(7.14%),總有效率為92.86%;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3.81%,兩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進行對比,對照組患者42例,切口感染2例,出血2例,腹腔感染2例,術后腸粘連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6.67%;觀察組患者42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76%;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7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67%,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手術是急性腸梗阻的重要治療方法,大多數急性腸梗阻需要手術解除。爭取較短時間內以簡單可靠的方法解除梗阻,恢復腸道的正常功能。急性腸梗阻應積極做好手術準備,觀察時間不宜過長。急性腸梗阻一般不超過12-24小時。如果絞窄的癥狀或體征沒有明顯改善,應盡快進行手術,這往往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為只有排除梗阻因素或壞死腸襻,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療。過分強調非手術治療,如胃腸減壓、手術時間不當延誤等,往往會導致不良后果,甚至死亡。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MCP-1、TNF-α、CRP明顯低于對照組,IL-1β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8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3.81%,兩組差異明顯。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7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67%。

總之,急性腸梗阻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發病48小時內手術治療臨床療效更為顯著,有利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注意手術時機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陳邊強.不同手術時機在治療急性腸梗阻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4,011(006): 111-112.

[2]??? 劉永軍.不同手術時機治療急性腸梗阻臨床對比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05 (023):60.

[3]??? 王文鋒.在不同時機對急性腸梗阻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觀察[J].求醫問藥,2018,16(5): 33-35.

[4]??? 宋健輝.不同手術時機治療140例急性腸梗阻的臨床對比[J].健康必讀,2018,000(033):226.

猜你喜歡
腸梗阻時機有效率
多層螺旋CT診斷腸梗阻的價值分析
粘連性腸梗阻,你了解多少
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急診內科治療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腸梗阻放射診斷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分析
很有效率
腸梗阻不手術有何治療方法
中學生英語·中考指導版(2008年6期)2008-12-19
時機與妙手
作戰的時機
時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