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鼻 - 鼻竇炎的發病機制及診療新進展分析

2021-01-01 14:40惠志虎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1期
關鍵詞:發病機制鼻竇炎

惠志虎

【摘要】本文主要對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病機制與治療進行綜述分析。文章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病機制,另一部分則為慢性鼻-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病機制主要與宿主局部因素、宿主系統性因素兩方面有關,對于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治療方法,分為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兩方面。通過對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病機制與治療方法進行綜述,為臨床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慢性鼻-鼻竇炎;發病機制;診療新進展

[中圖分類號]R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6-5249(2021)21-0201-02

慢性鼻-鼻竇炎屬于臨床耳鼻喉科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患病后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長期鼻塞、流膿涕等,部分患者在發病后會伴隨著嗅覺減退,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較大的影響。慢性鼻-鼻竇炎屬于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對于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需要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有頭孢類藥物、大環內酯類藥物等,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發病過程中,免疫反應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對患者應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可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也可通過手術改善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本文主要對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病機制與治療方法進行綜述。

1 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病機制

(1)宿主局部因素主要包括三個部分:①鼻竇微生物菌群紊亂:物種與微生物群會共同進化,有相關研究表明:患者本身鼻竇微生物菌群穩定性遭到破壞與慢性鼻-鼻竇炎這一疾病的形成有密切關聯。有學者對10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與10例健康人群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健康人群鼻竇中的細菌在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中大量缺乏,說明局部鼻竇微生物菌群在保持菌群平衡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能夠調節免疫功能[1]。有學者表明:在健康鼻竇菌群中,伯克霍爾德菌與丙酸桿菌均起到重要作用,能夠維持鼻竇菌群的穩定性。在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患者應用大量的抗生素會影響到鼻竇正常菌群,破壞鼻竇原來的微生態歐寧恒,因此導致鼻竇有益微生物菌群多樣性減少,從而產生疾病。②鼻竇解剖結構異常:鼻竇解剖結構異常是慢性鼻-鼻竇炎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最主要的解剖結構異常為鼻中隔偏曲,其次有中鼻甲畸形、鼻中隔偏斜、鼻甲大皰等,均容易引發慢性鼻-鼻竇炎疾病。有研究表明:患側中鼻甲結構異常會使得患者的中鼻道內部狹窄,伴隨鼻腔凹面側竇口鼻道復合體的結構異常,會導致鼻竇通氣引流受阻,對鼻腔、鼻竇內部的 pH 值、氧氣等微環境造成破壞,容易導致鼻竇真球菌感染,從而形成慢性鼻-鼻竇炎疾病。慢性鼻-鼻竇炎解剖結構變異通常是在長期病情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這與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病情反復、遷延難愈有一定的關聯,互為因果關系,因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影響到病情的發展[2]。③黏膜纖毛傳輸系統障礙:黏膜纖毛傳輸系統障礙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與遺傳因素有較大的關聯,其特征在于纖毛不可逆的全身性運動障礙,與其基因突變有一定的關聯;繼發性與原發性的不同之處在于繼發性屬于可逆超微結構改變。當黏膜纖毛傳輸系統出現障礙之后,鼻粘膜會發生增生、水腫等臨床癥狀,隨著炎癥的不斷發展,鼻黏膜纖毛運動功能逐漸下降甚至完全喪失,導致竇內分泌物淤積,引起局部感染。(2)宿主系統性因素。①慢性鼻-鼻竇炎與伴隨疾?。涸谂R床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由于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慢性鼻-鼻竇炎患者常常會伴隨著其他的疾病,因此也就會提升病理機制的復雜度。因此,在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發病機制進行判斷時,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其他疾病,如呼吸道疾病。有相關研究表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發病與慢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較強的關聯性,通過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伴隨疾病進行深入探討能夠深入剖析患者的病理機制[3]。②慢性鼻-鼻竇炎與過敏:過敏性相關疾病通常被認為是慢性鼻-鼻竇炎疾病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素或慢性鼻-鼻竇炎疾病狀態傳播的相關因素,其原理在于由過敏引起的黏膜炎會引發竇口梗阻,從而導致繼發性感染。目前醫學界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過敏性鼻炎能夠發展為慢性鼻-鼻竇炎,但已經證實某些慢性鼻-鼻竇炎實體與過敏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有研究認為:過敏對推動慢性鼻-鼻竇炎疾病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③免疫信號通路:免疫信號通路包括炎性標志物、信號通路失衡與調節以及基因多態性等因素。鼻黏膜上皮起到炎癥反應涉及到多種炎癥介質以及炎癥細胞等,通過對慢性鼻-鼻竇炎進行探索發現:慢性鼻-鼻竇炎的病因與病理機制和相關炎性標志物有重要意義。慢性鼻-鼻竇炎信號通路是目前臨床一個研究熱點,通過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可便于臨床尋找相應的治療靶點。在最新的研究結果中表明:Mir124對AHR 表達具有調節作用,能夠通過調節細胞炎癥反應,從而促進慢性鼻-鼻竇炎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恢復。因此免疫失衡相關信號通路可能作為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新靶點,對開拓慢性鼻-鼻竇炎治療新路徑具有重要作用?;蚨鄳B性是指在同一個生物群體當中常常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連續變異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基因多態性的變異與患者對疾病的易感性有一定的關聯,能夠影響到慢性鼻-鼻竇炎病情的發生與發展[4]。

2 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治療

(1)手術治療。對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來說,手術治療是其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對于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的患者來說。對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治療,最開始在于20世紀70年,將鼻內鏡鼻竇手術應用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中,具有創傷小、可保留患者鼻竇基本結構等優勢,因此獲得的臨床效果也較高。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在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該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手術方式與手術范圍,對于一些表現較為輕度或無表現的Th2型炎癥反應的伴有息肉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可以盡可能的減少手術對患者的創傷,保留患者的粘膜[5];而對于較為嚴重的 Th2型炎癥反應的伴有息肉慢性鼻竇炎患者,則可以盡可能地清除炎性病變,降低炎性負荷,擴大通氣引流通道,為藥物治療提供良好的條件。有學者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進行相關研究:根據患者接受治療的方式不同將其分為手術組與藥物組,經治療1個月后發現,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均有顯著下降,兩組數據差異并無意義(P>0.05),然而在接受3~ 6個月的治療后,手術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藥物組,統計學存在可比意義(P<0.05)。說明從短期效果來看,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對患者的臨床效果差別不大,但從長期效果來看,手術治療比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要高,同時手術治療患者后期復發的可能性也較低,避免長期服用藥物產生副作用[6]。但是對于兒童來說,由于兒童的鼻竇發育不完全,手術治療對兒童的風險性相對較高,因此兒童的首選治療方法應該為藥物治療,在必要的情況下兒童選擇手術治療,則治療后需要對兒童進行復查。有研究發現:伴有息肉與不伴息肉患者的鼻腔粘膜病理改變具有一定的差異,但對手術治療并不影響,患者術后是否規律應用鼻用激素進行治療與沖洗鼻腔對患者的預后具有一定的關聯。鼻內鏡手術相比于傳統手術的治療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鼻內鏡手術對患者的創傷相對較小,患者的恢復較快有關[7]。(2)藥物治療。①單獨使用糖皮質激素:在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發病機制中,異常的免疫反應與炎癥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糖皮質激素的應用相對廣泛,可顯著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有相關研究表明:對經過激光治療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采用局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高于未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患者, P<0.05;且前者的復發率也顯著低于后者, P<0.05。說明將糖皮質激素單獨應用于慢性鼻-鼻竇炎激光治療后的患者中可減少疾病復發,提升治療效果,但是在學者的研究當中并沒有提到糖皮質激素對患者嗅覺功能改善的作用[8]。②單獨使用大環內酯類藥物:由于慢性鼻-鼻竇炎這一疾病的發病機制相對復雜,目前臨床多認為其發病機制與細菌慢性感染有較大的關聯,同時免疫機制、鼻內異常新生物也是較為重要的因素。對于慢性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臨床通常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近年來對于慢性鼻- 鼻竇炎患者的藥物治療,多采取大環內酯類藥物一類抗生素進行治療[9]。有研究表明:相比于頭孢類藥物治療方法,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可改善經頭孢類治療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而頭孢類藥物治療則對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無效患者的改善效果不佳。這一研究結論表明大環內酯類藥物不但可以應用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治療中,還可將其應用于頭孢類治療無效的患者中,均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③聯合使用大環內酯類藥物與糖皮質激素藥物:由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部分醫師對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治療也會采取聯合用藥,將大環內酯類藥物聯合糖皮質激素藥物應用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中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大環內酯類藥物的應用能夠一直局部炎癥反應,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則可以減少粘膜病變,對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宿主局部因素與宿主系統性因素有一定的關聯,針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治療,可采取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方法,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應不同的適應證,臨床醫師應該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病情發展情況合理選擇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邵凱.鼻竇炎口服液聯合低劑量克拉霉素片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 2020, 13(24):67-69.

[2] 葛素玲.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聯合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 , 2020, 32(15):68-69+76.

[3] 汪海英.克拉霉素聯合布地奈德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 , 2020, 15(15):196-196.

[4] 邵長寶 , 李曉麗 , 馬琳娟.鼻后神經下鼻甲支切斷術聯合玉屏風顆粒治療慢性鼻-鼻竇炎伴有鼻息肉合并哮喘的療效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 , 2020, 26(07):68-71.

[5] 賽新意.鼻內鏡鼻竇手術聯合低溫等離子下鼻甲射頻消融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 , 2020, 29(18):3326-3328.

[6] 麥麥江·圖爾蓀托合提.觀察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聯合鼻內鏡在慢性鼻-鼻竇炎中的治療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 2019, 19(88):67+69.

[7] 張靈敏 , 李靜波 , 蔡紀堂 , 等.加味化疔漏蘆湯治療慢性鼻-鼻竇炎伴分泌性中耳炎毒熱證患者術后的康復及機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 2020, 26(17):77-82.

[8] 陳偉章 , 陳凱 , 張志雄 , 等.維生素 D 聯合枸地氯雷他定及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對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的治療效果[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 , 2020, 45(06):717-721.

[9] 吳建明.用阿斯利康布地奈德噴霧劑和克拉霉素緩釋片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 , 2019, 17(20):108-110.

猜你喜歡
發病機制鼻竇炎
鼻內鏡手術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
感冒易誘發急性鼻竇炎這樣護理鼻子可預防
抗生素(阿奇霉素)與鼻竇炎口服液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效果觀察
秋天警惕鼻竇炎急性發作
鼻竇炎護理不可不知的小知識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難治性癲癇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肝性心肌病研究進展
痛風免疫遺傳學機制研究進展
淺析中醫中風病的病因病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