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醫中風病的病因病機

2016-11-03 23:15孟丹
科技視界 2016年18期
關鍵詞:發病機制中風病

孟丹

【摘 要】本文主要從中風病的理論溯源和發病機制等方面來闡述臨床中風病的病因病機和發病規律,并結合現代研究,找到中西醫論治的結合點進行分析,相信對臨床診治中風病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中風??;理論溯源;發病機制;現代研究

本文論述的中風病不同于《傷寒論》所指的“傷寒中風”,而是基于機體素虛,氣血不足,加之飲食勞倦、七情內傷、感受外淫等,使臟腑陰陽功能失調、氣血逆亂,直上犯腦,導致腦絡瘀阻或者腦發溢血,西醫在臨床上通常表達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臨床上病患常表現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偏身麻木等主癥。在現代研究中認為本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同時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低治愈率和高復發率等特點。

1 理論溯源

1.1 外風論

唐宋以前,“內虛邪中”學說確立“外風論”?!端貑枴吩疲骸帮L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靈樞》云:“虛邪偏客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因而《內經》認為中風病的發病機制是機體正氣虛,邪氣偏中,打破臟腑陰陽而致病。

1.2 內風論

《素問》云:“血之與氣,并走于上,發為大厥”、“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到金元時期,“內風論”就取代了“外風論”占據了理論主導。后來,出現如劉完素的“心火暴甚”學說、朱丹溪的“濕痰生熱”學說以及李皋的“正氣自虛”學說,清代王清任的“氣虛血瘀”理論,其后葉天士提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陽偏亢,內風時起”,又有如“內風乃身中陽氣之變動”的辨證思路,“內風”論成為中風病的主要病機。

2 病因病機

2.1 正虛邪中,中傷機體

《內經》認為“氣虛邪中”是中風病的根源?!端貑枴吩啤帮L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近代醫家張山雷指出“古之中風皆是外因,治必溫散解表”。中風病的治法來看,溫散解表可以驅散在表風邪,扶助衛陽,恢復衛氣“溫分肉,充肌膚,肥腠理,司開合”的功能,增強機體抗邪能力,在現代醫學中作為增強免疫力的一部分。

2.2 大怒傷肝,肝火內盛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端貑枴ふ{經論》曰:“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肝在五行之中屬木,主升主動,肝體陰而用陽,若因大怒等原因導致肝火旺盛,耗傷陰津,就會導致陰不制陽,陰虛則陽亢,陽盛則化火,陽盛則風動,所化之火則煉液為痰,風與火相博夾痰上沖于元神之符,導致腦部脈道瘀阻,氣血運行不暢或者灼傷腦絡,血溢脈道之外,腦部發生溢血,瘀血內阻與腦絡,誘發中風病。此實為“怒則氣逆傷腦”之病機,而肝氣橫逆起中介作用,腦系靶器官。即“怒—肝氣上逆—腦”軸[1]。

2.3 痰、瘀互結,損傷脈絡

2.3.1 因熱有余導致的痰瘀互結

《內經》中認為火熱亢盛,熱有余可以擾及神志,出現神志不清等的癥狀?!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爸T逆沖上,皆屬于火”,可見火熱熾盛可以引起氣機逆亂,如肝火旺盛導致肝氣上逆或肝陽化風,又如火熱引動心火旺盛,心肝火旺上充于腦,火熱煉液為痰,痰阻腦絡,瘀熱互結阻于腦絡,誘發脈道出血,正如出血性中風的發病機制,出現昏不識人,促發昏倒等癥狀。

2.3.2 厚味傷脾,痰濕阻絡

《內經·通評虛實論》曰:“凡治消癉、仆擊、偏枯……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也?!贝擞^點認為,長期飲食肥甘厚膩之品,會增加脾胃運化的負擔,引起脾虛,引發脾胃運化障礙而生發痰濕之證,此內生之痰郁積于機體,是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受損,引起津液精氣的代謝障礙,發之為病。

2.3.3 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素問·玉機真臟論》曰:“氣虛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鼻宕跚迦握J為:“半身不遂,虧損元氣是其本源?!睆娬{了元氣內需,脈管不充,血道無氣的推動,郁滯生瘀。臨床上認為中老年急性腦梗死證與血栓形成密切相關。其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改變與血瘀脈絡關系成因果關系。西醫學中認為血栓形成與血小板的活化有著密切的關系。靜態狀態下的血小板并不粘附于內皮細胞形成聚集,在病理狀態下,血小板與血管壁相互作用,損傷的血管壁上的膠原和其他血小板誘導劑促使血小板形態變化[2]。

2.4 腎氣虛弱,精氣內奪

2.4.1 腎虛易生風動

清代葉天士提出,中風病的機制在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故肝陽偏亢,內風時起”。在中醫認為,肝與腎的關系是“肝腎同源”或“乙癸同源”,肝腎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肝木需要腎水的濡潤,如若腎水不足,就會水不涵木,陰不制陽,肝火旺盛,出現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

2.4.2 腎虛易生虛火

腎氣不足累及肝,則精血缺乏,陰津缺乏,臟腑官竅、四肢百骸失去濡養,導致虛火上炎,火熱之邪上至于腦,煉液為痰,蒙蔽清竅;也可導致陰不制陽,化風內動,均誘發卒中。

2.4.3 腎虛易生痰火

《醫貫》云:“痰者,水也,其源發于腎?!比裟I陽不足,水液代謝發生阻滯,聚液為痰,痰蒙清竅。再者,如果機體脾腎陽虛,脾失去了腎陽的溫煦作用,則會致使脾運化失調,痰濕內生,痰濁上擾神明,誘發中風。

2.4.4 腎虛易生瘀阻

《醫林改錯》記述“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此為精氣內奪所致的瘀阻脈絡,而成為中風病的誘因。由于腎氣虛弱,血行于脈道失去了氣的鼓動,也失去了腎陽的溫煦,導致血行緩慢,瘀阻于脈絡,誘發中風。

2.4.5 縱欲易內奪精氣

《景岳全書》曰:“凡此病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內傷,或酒色過度,先傷五臟之真陰...陰虧于前而陽損于后,陰陷于下,而陽泛于上,以致陰陽相失,精氣不交,所以忽而昏聵,卒然仆倒?!?/p>

2.5 現代研究

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損腦絡”學說在中風病的現代研究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岸緭p腦絡”病機學說認為,由于臟腑虛損,陰陽失衡,內風從起,風火上擾,鼓蕩氣血,氣血逆亂,上充于腦等,或風火夾內生瘀血,痰濁上泛于腦等,終至營衛失和而雍滯,則致腦神失養,神機失守,形成神昏閉厥、半身不遂的病理狀態[2]。當機體功能失調,內生的代謝產物不能得到及時清除,積聚在機體內就會演化為具有毒素性質的病理產物,對機體會造成巨大的損害。

3 小結

綜上所述,對中風病病因病機的研究是不斷發展的,導致中風病的病因病機是復雜多樣的。臨床上對中風病的診治應注意全面綜合的考慮,才能達到良好的治愈效果。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自我保護,多加運動,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才會“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參考文獻】

[1]金棟.《內經》中風病病因病機探討[J].2009,7:457.

[2]王永炎.關于提高腦血管疾病療效難點的思考[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7(4):196.

[責任編輯:王偉平]

猜你喜歡
發病機制中風病
眼針療法治療中風病的機制探討
類風濕關節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難治性癲癇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痛風免疫遺傳學機制研究進展
朝醫涼膈散火湯治療少陽人中風病的臨床研究
補腎活血祛瘀方治療中風病恢復期100例
中風病機及用藥分析
張圣德主任中醫師治療中風病經驗介紹
中風病機演變規律的初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