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醫精神的歷史溯源及其成就

2021-01-02 15:28陳子靜
中國醫學人文 2021年10期
關鍵詞:傷病員軍醫醫療衛生

文/陳子靜

紅醫精神孕育于中國共產黨革命史中的重要歷史開端時期——中央革命蘇區時期。作為中央蘇區軍民實踐與斗爭產生的巨大精神財富,紅醫精神從初創到發展再到傳承有著一條艱苦而清晰的光榮路徑。中國共產黨革命史與紅醫精神的光輝過程彼此輝映、相依相成。

紅醫精神即為“紅色醫生精神”,大致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中央蘇區軍民群眾在國民黨經濟封鎖與軍事圍剿背景下開展的諸多偉大醫療衛生實踐中。紅醫精神歷經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其精神內涵在革命戰爭與和平年代的衛生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逐漸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革命信念。政治堅定的理想信念,救死扶傷的服務宗旨,無私奉獻的高尚作風,技術優良的工作要求共同構成紅醫精神的本質內涵。

紅醫精神的形成、發展和豐富依托于中國共產黨革命戰爭時期與和平建設年代的革命行動和社會實踐之中。在中國革命事業的實踐道路中,中國共產黨在醫療衛生戰線的實踐充分體現出醫務工作者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秉持共產主義理想,始終追求優良技術,無私奉獻心系人民群眾的特質。正是這些特質構成了紅醫精神延續至今的珍貴價值。紅醫精神萌芽于中央蘇區時期,發展于延安時期,并在新中國成立后的長期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得到豐富發展。

紅醫精神的萌芽期:中央蘇區時期(1931.11-1932.10)

1927年,以蔣介石在南京和汪精衛在武漢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國民大革命以失敗告終,中華民族處于危急存亡關頭,中國共產黨到了生死存亡時刻,中國革命事業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危在旦夕。中國共產黨人在“八七會議”上總結革命的經驗與教訓,開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創建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歷程。國民黨“三次圍剿”在中國工農紅軍的抗爭下以失敗落幕,中共中央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由于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中央蘇區的醫療資源始終處于匱乏狀態。醫護人員不足、醫藥物資短缺都成為當時中央蘇區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保證戰時傷病員救治和革命根據地人民群眾衛生安全需求,1931年11月20日 中 國 工 農紅軍軍醫學校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批準和支持下正式成立。時任中華蘇維埃主席的毛澤東同志在開學典禮上指出辦學方針:“培養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醫生”1。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朱德同志更是詳細要求:“紅色軍醫應該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對人民、對傷病員要滿懷階級感情,要有艱苦奮斗、舍己救人、救死扶傷的精神,同時還必須具備科學知識和精湛的醫療技術?!?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是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首所正規專業醫療衛生學校,旨在培養專業性強的“紅色醫生”為革命事業服務。

紅軍軍醫學校成立于被圍困之際,物資短缺、教學人員經驗不足,教材由幾位醫生根據自身經驗編寫,而教學器具僅有幾張人體結構圖和兩臺顯微鏡,甚至教學課程都是根據“少而精”的原則安排,教以如瘧疾、潰瘍等常發病例治愈方案,使學員能夠盡快適應革命形勢要求。在傷病員救治中,紅軍軍醫學員貫徹“不丟下一個傷病員”的理念,盡力救治,“我們約有1 000名護士,這些護士大多數是少年,只有少數的是婦女。他們要準備膳食,替病人洗腳、洗衣服、擦身等。這些少年通常12、13歲至18歲,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以良好的精神努力工作?!?蘇區醫療衛生人員將傷病員作為醫護工作的重點,不僅關注傷病員的救治,更關心傷病員休養期間的身心健康,創作衛生健康題材話劇、出版醫學刊物等。除了對自身軍隊的傷病員進行救治與關懷,對待友軍和戰俘也按照國際條約與公約尊重人權,依照在《日內瓦條約》和《海牙陸戰規約》上的準則加以優待,是無產階級“人道主義精神”優越性的鮮明體現。在保障蘇區民眾衛生安全方面,醫護人員堅持為人民服務,多次開展群眾性醫療衛生防疫工作,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頒布《蘇維埃區域暫行防疫條例》《衛生運動指導員工作綱要》等文件,培養蘇區人民群眾新的衛生健康習慣。正是在中央蘇區醫療一系列衛生實踐工作中,萌發出紅醫精神,并為后期延安革命根據地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紅醫精神的發展:延安時期(1937.10-1948.3)

長征結束后,中共中央到達陜北吳起鎮,此后延安和陜甘寧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中心,領導實現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正式更名為中共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并跟隨中國共產黨開始長征,在中國革命史和醫學教育史上留下無法泯滅的身影。在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后,紅軍衛生學校在松崗地區大喇嘛寺繼續開展醫學教育。西安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國民黨針對共產黨的軍事圍剿和革命根據地的經濟封鎖終于結束,在這一背景下,紅軍衛生學校逐步擴大辦學規模。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導致全面抗戰爆發,紅軍軍醫學校更名為八路軍衛生學校,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奔赴抗日戰爭前線。在戰爭前線的傷病員救治中,八路軍衛生學校的學員們充分發揚紅醫精神,艱苦奮斗身兼數職,既要擔任傷病員的救治,又要負責傷病員日常生活護理,甚至還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紅軍軍醫學校自創立到全面抗戰的短短6年時間中,以紅醫精神為辦學方針,為紅軍培養300多名不同技術層面的醫療骨干人員,在長征、抗日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重大貢獻。

正值抗日戰爭之際,1938年,在加拿大共產黨委托下,加共醫生、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來到陜甘寧地區支援醫療衛生事業,在延安革命根據地一直致力于醫務人員培訓、醫療設備更新、醫院制度建設。1939年毛澤東以《紀念白求恩醫生》一文,高度贊揚加拿大共產黨白求恩醫生國際主義精神、追求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并號召全黨同志向白求恩同志學習4。作為一名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以身作則為當時紅軍醫療衛生人員展現真正紅醫精神,并為紅醫精神賦予更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1940年1月,為紀念白求恩醫生做出的貢獻,晉察冀軍區后方醫院更名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1940年9月,八路軍衛生學校在毛澤東同志的提議下改為中國醫科大學,紅軍醫療衛生事業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建校后,將教學專業分為內科學、外科學、解剖學等7個專業,并按不同專業制定不同學制。中國醫科大學更名后,仍舊堅持貫徹以紅醫精神為主的教學方針,并在校歌中寫道:“在艱苦的斗爭中,學習緊張、樸素、仁慈、謹慎的作風,創造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干部,為革命工作、為大眾服務?!?正是在紅醫精神的支撐之下,一批批中國醫科大學培養出的醫療衛生事業人才奔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前線,矢志不渝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復興而奮斗。

紅醫精神的豐富:新中國成立后(1949.10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紅醫精神伴隨著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面對一次次不同的危機,紅醫精神應社會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呈現于人民大眾面前,成為支撐我們國家和人民一次次跨過困難期的精神動力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和人民群眾的需要,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改革,但究其不變的是以紅醫精神為依托的醫學思想。建國之初,公共衛生安全面臨著巨大疫情威脅,天花、鼠疫、血吸蟲病等傳染病層出不窮,醫藥產品較為短缺,醫療技術尚處于落后階段,醫療設備也急需更新。面對這一情況,黨中央將“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開展以預防為主的防疫措施,號召醫療行業工作者在防疫一線堅守工作崗位。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全國,全國醫療行業人員,有人發揮無私奉獻精神主動請纓前往一線,有人發揮技術優良傳統致力于救治更多的病人,有人發揮勇于開創精神探尋治愈良方,都是紅醫精神在特定時代的具體表現。

紅醫精神并不僅僅展現在醫療衛生行業,其精神甚至滲透到各行各業。紅醫精神可以是2008年汶川地震時,15名空降先遣小隊毅然從高空跳下的大無畏精神,幫助震后災區醫療救援定位,為災區人民生命安全博得生機;紅醫精神可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抗擊中,無數社區人員與各行各業工作者主動肩負起時代重任,為人民生命安全構筑防線的無私奉獻,所構成的偉大抗疫精神;紅醫精神可以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中國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向全球80多個國家與地區提供新冠疫苗,并向中國境內的外國友人提供免費接種新冠疫苗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總而言之,紅醫精神的形成與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研究追尋紅醫精神的歷史溯源有利于我們準確地了解掌握紅醫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為紅醫精神的傳承提供完整的歷史依據。

猜你喜歡
傷病員軍醫醫療衛生
無人機傷病員后送在未來災害救援中的應用前景
《醫療衛生裝備》雜志稿約
《醫療衛生裝備》雜志稿約
某大型綜合醫療救援船急救流程優化仿真研究
軍醫
戰時中國社會觀察的一個新視角——評戈登的《一個英國軍醫的中國觀察實錄》
我的軍醫爸爸
為了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福爾摩斯·住院病人(上)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對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