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我國傳媒業新生態

2021-01-03 14:38李良榮
青年記者 2021年5期
關鍵詞:黨媒疫情

● 鄭 雯 李良榮 許 愿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推動全球傳媒業經歷重大媒介事件,推動媒介生態、社會心態、政治文化和價值立場的多重變化、多方交融乃至多元論爭。作為危機中的信息傳播主體,新聞媒體肩負著信息集散、知識普及、社會動員、輿論引導、社會情緒疏導、整合社會等多重社會責任。媒體工作者與醫護工作者一樣,勇敢逆行,深入疫情中心,用“我在現場”的堅持為大眾帶來最新消息,也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下抗疫過程中的溫情與美好。這一過程,經驗與教訓并存,更伴隨著整個中國傳媒業的生態變遷、業態變化與取向轉移,成為理解中國傳媒業的“重要時刻”。

結構新生態:對專業性的認可引發公共事務話語權的轉移,以黨媒和市場化媒體為代表的機構媒體重回高地

新冠肺炎疫情對傳媒業的首要影響是,人民群眾的“信任感”出現一邊倒的變化,對專業機構媒體的認可引發了公共事務話語權的轉移,打破了長期以來新媒體、自媒體對輿論生態的沖擊。老百姓對專業性的認可集中表現在三個面向:一是以鐘南山、張文宏為代表的抗疫專家,有專業水準,講真話,被老百姓高度信任;二是以飯圈女孩為代表的民間慈善機構,顛覆了傳統慈善機構的官僚主義、低能低效,以社會責任感和專業組織能力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三是以人民日報、財新、三聯生活周刊、澎湃新聞為代表的專業機構媒體,在信息博弈中贏得了國內外的尊重,受眾用前所未有的付費訂閱浪潮、表達他們的信任和對專業機構媒體社會擔當的支持和鼓勵。

筆者對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環球時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經濟日報、解放軍報、參考消息等黨媒,新京報、澎湃新聞、財新網、第一財經、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楚天都市報、湖北日報等市場化媒體,以及大象公會、在人間living、谷雨實驗室、胡錫進、半佛仙人、呦呦鹿鳴等自媒體,基于百度指數和相關微博博文進行了質化、量化相結合的研究。研究發現:黨媒最受信任,人民日報關注度遙遙領先;中國境內專業機構媒體成為境外媒體的主要消息源,黨媒與市場化媒體形成協同影響力。

百度指數數據(2020/1/1-2020/12/20)顯示,黨媒的搜索指數整體日均值最高,達2832,市場化媒體和自媒體則分別為1586、1899。黨媒中的人民日報、市場化媒體中的澎湃新聞、自媒體中的胡錫進,是2020年網民關注度最高的三個媒體,搜索指數整體日均值分別達到9896、5678、5312。在黨媒中,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央視新聞、環球時報、新華社分列2020年網民關注度前五名,其中人民日報以壓倒性的優勢遙遙領先;澎湃新聞、第一財經、新京報、財新網、南方周末占據市場化媒體2020年網民關注度的前五名;胡錫進、呦呦鹿鳴、沸點在自媒體中排名前三,其余自媒體則無法獲取相關數據。

從疫情發展過程來看,有疫情暴發初期階段(2020.01.01-2020.03.31)、國內疫情趨于穩定階段(2020.04.01-2020.06.30)、國外疫情不斷擴散階段(2020.07.01-2020.12.20)。全部媒體在三階段搜索指數平均值分別為2538、2078、1933,呈現出第一階段最高,而后逐步下降、漸趨平穩的態勢。這其中,自媒體搜索指數只在第二階段“國內疫情趨于平穩期”有所攀升,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的被關注度都相對較低。黨媒和市場化媒體代表的專業機構媒體成為信息、資訊、輿論引導的主導力量。

針對國際輿論場的研究發現,大多數境外媒體的消息來源,如疫情專家、疫情進展、政府應對措施等,一方面主要來自大陸主流黨媒,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環球時報、長江日報等,黨媒的疫情報道總體及時,報道角度較為全面;與此同時,市場化媒體引用多方觀點,報道中國抗擊疫情的相關措施、經濟影響、疫情發展和科研進展,也推送對地方政府的批評文章,對疫情語境機制的反思等,其相對客觀性和話語風格使得它更容易為境外媒體接受,國外網絡評論區鮮有指責“宣傳”的聲音??梢哉f,疫情中的市場化媒體通過觀點評論、深度報道與黨媒的信息線索形成協同影響力,建立起中國專業機構媒體的基本形象。

內容新生態:對返璞歸真的呼喚引發了媒體話語系統的轉變;“以人為本”的信息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推動點面兼顧,將宏觀進展與個體敘事相結合的報道格局

人民群眾應急狀態下對返璞歸真的呼喚引發了傳統話語系統的轉變。網民厭倦了官話、套話、大話,呼喚真話、真實、真情。人民群眾對上海華山醫院張文宏醫生的追捧特別體現了對務實、質樸的話語系統的喜愛,對形式主義的宣傳話語的反感。傳統宣傳話語系統中假、大、空的弊病在這次疫情中被人們拋棄;講真話、講實話、有人情味的話語廣為流傳。老百姓喜歡張文宏,喜歡“希望國家分配給我一個男朋友”的醫護小姑娘,喜歡海南省省長在醫療隊上飛機前的講話沒有一句空話,就說“保護好自己”??挂咂陂g,醫護人員出征前剃光頭的畫面從正面宣傳到被認為是形式主義經歷了明顯的社會心態轉向,社會態度從最開始的溫暖、感動與致敬,到各地紛紛模仿,然而后來“女醫生女護士剃頭”新聞造成反感情緒,引發不尊重女性的社會爭議,其本質是對形式主義的“抗議”,由此導致媒體話語系統出現顯著變化。受眾的表達也不再躲躲閃閃、隱晦曲折,而是開門見山、實話實說、立場鮮明、言辭犀利,連戲謔性話語、借古諷今、高級黑等表達都大幅減少,推動了整個傳媒業的話語系統轉變。

特別是反映“以人為本”的信息,實現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例如醫生與護士因長期戴口罩受傷的臉;9歲女孩帶餃子給母親,和母親隔空擁抱;取消戶外活動后人們居家的趣事短視頻在境內外輿論場均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引發受眾共鳴。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為本”須特別警惕“數字”抹滅“人性”。在疫情這一重大災難性報道中,“講故事”的方法更加打動人心,而在災難性事件中擺數據,往往容易引發反感情緒。比如某主流媒體報道了“截至2月9日,因抗擊新冠疫情而犧牲的公職人員54人,其中黨員36名,占比66.7%。與黨員總數占14億中國人口7%形成鮮明對比”。本意宣傳的新聞引發了負面批評,其問題就在于,每一個犧牲的人都不能變成冰冷的數字。

總體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媒體報道推動了點面兼顧,將宏觀疫情進展與個體敘事相結合的報道格局。既有對整體疫情發展和防控措施與成果的報道跟進,也結合了個體敘事,通過個人故事呈現人民戰勝疫情的決心。例如,新華社通過對醫務人員劉丹的短視頻報道展現醫務人員在疫情防控中的努力與奉獻;《環球時報》轉載了國內社交網絡熱門的“女孩戴口罩倒垃圾順便舞劍”的視頻,在境外網站有相當廣泛的傳播;China Daily發布了武漢患者在方艙醫院自娛自樂的組圖,展現出她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康復的期待,甚至有國外網民評論說,“這個顯然是宣傳,但是仍然喜歡可以跳舞的中國人的態度”。

媒介新生態:新聞產品形態更為多元,視頻社會化時代到來

抗疫過程中的新聞產品形態更為多元,方式手段更為豐富,采用短新聞快訊、圖片新聞、短視頻、Vlog視頻記錄、直播等形式,運用原創系列卡通、發揮名人效應等。例如新華社在其YouTube賬號發布了“Wuhan Today”系列視頻,用類似Vlog的方式從記者的視角展現武漢人在封閉中的日常生活;CGTN對湖北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相關情況進行直播,讓全網第一時間了解武漢動態;China Daily運用原創卡通,發布流量明星與粉絲一起制作的抗疫歌曲視頻,增加趣味性和可傳播性。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作為一種媒介形式的視頻加速了與社會各層面、各領域的融合,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社會生產方式愈加視頻化,而視頻技術、內容、平臺也愈加社會化。社會生活的信息載體從文字、圖片向音視頻、沉浸視頻、智能視頻過渡,視頻正在成為愈加重要的信息載體,通過技術驅動引領內容提升進而構建起一個全新的視頻媒介生態,加速進入全新的“視頻社會化時代”[1]。

2020年,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加速增長達到5.62億,占網民整體的59.8%,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09億[2]。傳統網絡視頻、短視頻、視頻直播等不同的視頻傳播模式構成全方位視頻內容傳播矩陣,催生了傳媒產業價值鏈巨變。人民日報微博、客戶端2020年4月開啟三場“為鄂下單”的公益直播帶貨,幫助解決湖北省各地農戶農產品因疫情滯銷的問題,直播間單場最高在線人數達到2500萬。傳統大眾媒介通過新媒介形態、新經濟模式拓展社會功能,直接服務實體經濟與經濟轉型,推動全社會全行業的“視頻+”模式,拉動人民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的雙重升級。

輿論新生態:抓住人心做宣傳,在疫情中凝聚人心、整合社會

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社會輿論風起云涌,其密度之大、參與度之高、言辭之烈,都是近年來罕見的,其走勢深刻影響了社會群體心態的變遷。2020年的輿論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的演變:

第一階段:從春節到1月底,主要社會心態是不安全感激增,針對病毒及其傳播的不確定性、物資匱乏等狀況的恐慌無措、焦慮無助,對更權威、更高質量、更透明的信息公開的迫切需要。

第二階段:1月31日到2月中旬,伴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抗擊疫情戰線的拉長,社會關注焦點集中到各級政府部門的應對、處置問題上,社會心態突出表現為憤怒、問責,對政府部門快速、正面回應社會關切的要求空前高漲。

第三階段:2月中下旬,隨著確診人數下降,治愈人數上升,公眾對戰勝疫情的信心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持久戰中的其他社會需求凸顯,涉及復工、開學、就業、經濟、民生保障等各種問題的不確定性增加,各種立場分化加劇。

第四階段:3月份后,全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國外疫情大范圍爆發,民眾安全感和對政府的正面態度有大幅提升,在對比中表達出對國家抗疫工作的理解,也在狂歡式的吐槽中加劇了群體裂痕。

整個疫情輿論演進過程中,媒體能否在信息集散、知識普及、社會動員、輿論引導、社會情緒疏導方面抓住人心做宣傳,直接關系到人心凝聚和社會整合。第一階段提供高質量的信息發布,作為社會穩定的“壓艙石”;第二階段協助政府回應社會關切,做好人民群眾的“情緒疏通渠道”;第三階段抓住復工復產中的突出問題,成為社會問題的協調器;第四階段理性引導,在輿論論爭甚至是群體撕裂中弱化沖突,平緩極端情緒,抑或在國際輿論場上有效發聲、講好中國故事,這些都是疫情給中國傳媒業積累的寶貴經驗,也是后疫情時代中國傳媒業再發展的重要動力。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驅動的網絡社會心態發展規律與引導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19ZDA148),亦感謝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一流學科建設項目支持】

猜你喜歡
黨媒疫情
市級黨媒深度融合的策略選擇
戰疫情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開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黨媒要補足評論這個“鈣”
淺析黨媒姓黨的依托點建設
堅定扛起黨媒新時代“探路者”的使命與擔當——溫州日報新時代融合發展的新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