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軋制測試技術》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結合的探索與實踐

2021-01-03 15:43李建波吳曉東陳澤軍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大局意識大局專業課程

王 柯 張 宇 李建波 吳曉東 李 想 陳澤軍

(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重慶 400044)

在2019年3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為我國大學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奠定了理論基礎、指明了實踐方向。同時,這也意味著大學的專業課程不再與思政教育完全獨立。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成為了新時代下專業課程的一項任務和一大特色。本文針對《軋制測試技術》課程的專業特點,結合時事政策,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談談該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特點與實踐內容。

1 正確認識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高度統一性

“課程思政”并非要打造一門新的思政課,而是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不經意間”引入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接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專業課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高度統一性,這樣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才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政觀念,才會保證課程思政的順利進行。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高度統一性首先體現在:將思政元素引入專業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動力;另一方面,在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育,可以將涉及到的思政元素形象化,這有助于在專業基礎和研究前沿的背景下,讓學生深入理解時事政策背后的深層原因??傊?,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2 《軋制測試技術》課程思政的實施內容

《軋制測試技術》是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大四年級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本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課程,它除了與專業有密切聯系之外,還涉及到數學、物理學、電學和光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現代的測試手段對現有軋制工藝、設備、產品質量等參量進行測量和分析。該專業學生在上這門課程以前,已接收了多門專業課程的學習,對材料加工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對材料加工發展歷史有了很多碎片化的了解,但相關知識點仍缺乏一定的梳理。因此,本課程首先在緒論部分對材料加工發展歷史進行總結回顧,為進入《軋制測試技術》課程的學習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在緒論環節,結合材料加工的發展現狀,分析各國當前的應對決策,解讀我國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戰略布局,從而可以完成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

材料加工在新時代下具有智能制造的時代任務。各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都出臺了相應的決策,如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是國家在高瞻遠矚的國際視野下制定的戰略決策??梢?,“中國制造2025”和“大局意識”是《軋制測試技術》課程很好的思政元素。

2.1 “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時代背景和內涵

利用該課程第1節課堂教學,即緒論部分,綜述材料加工工藝的發展歷程,分析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現狀,引導學生了解國內外各制造技術方面的代表性企業,揭示“工業4.0”、“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于2012年提出,隨后美國五家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除了通用電氣這樣的制造業巨頭,加入該聯盟的還有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IT企業。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核心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梢詭椭圃鞓I拉長產業鏈,形成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從而提高效率,推動整個制造服務體系智能化。還有利于推動制造業融通發展,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跨越發展,使工業經濟各種要素資源能夠高效共享。

《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2.2 闡述“大局意識”的思想內涵

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最早提出了“四個意識”的概念,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按缶忠庾R”的思想內涵是指:要求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增強大局意識,就是要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自覺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想問題、辦事情、抓落實,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大局意識強調的是從整體、全局出發對事態進行綜合考量和謀劃,要求做到認清大局、看透大局、服務大局、貢獻大局。顯然,“大局意識”不只是針對黨建,在我國的工業發展和經濟建設過程中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把握大局意識,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在歷史演進中思考和謀劃局部與全局。我國通過制定“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倡議,“中國制造2025”等關鍵性戰略舉措,一舉突破了日益艱難的國際形勢,為我國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打開了頗為有利的新局面。這正是“大局意識”下的實踐。因此,我們在專業學習過程中,也要把握時事政策和“大局意識”,在“大局意識”下分析該材料加工專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大局意識”在面對復雜國際環境下的現實意義,以及本專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未來發展目標。

3 《軋制測試技術》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案

(1)充分利用圖片、視頻、實物展示等手段講解材料加工的歷史進程,充分喚起學生的專業自豪感;

(2)舉例講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家決策下取得的一些重大突破,以及材料加工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制度自信和專業自信;

(3)對比分析各國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環境下的應對之策,闡述“工業4.0”、“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的內涵和機遇;解讀“大局意識”的內涵和指導作用;

(4)布置作業,讓學生分組調研近年來國家在國之重器上去的重大突破,了解其發展歷史,分析國家決策的重要作用。

4 總結

綜上所述,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是高度統一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將思政元素有機的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要求課程教學內容有溫度、有故事、有激情,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懷和家國情懷。

猜你喜歡
大局意識大局專業課程
胸懷大局
學黨史和把握政治大局
樹立大局意識優化招才引智環境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增強大局意識 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水平
如何通過初中《歷史與社會》綜合課提高學生大局意識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專業課程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自覺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