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無為而不為”思想談我國生態倫理構建

2021-01-03 19:18李昊常江濤郭曉蓓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5期
關鍵詞:生態倫理道家

李昊 常江濤 郭曉蓓

摘要:“無為而不為”是老子的智慧結晶,其包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哲理,其對我們研究當下的生態倫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我們應該對其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將其思想精華運用到當下的生態倫理建構中來。

關鍵詞:道家;無為而不為;生態倫理

生態倫理構建是建設生態文明不可或缺的條件,建構和弘揚生態倫理對于我國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將生態提高到綠色發展的角度具有重大意義。對此,可以借鑒古代倫理思想“無為而不為”,其主旨就是不做任何違反自然規律的事,順應自然生態規律。

一、“無為而不為”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含義

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相爭、七雄相斗,社會動蕩不安。在這種情況下,各個思想大家們相繼提出治國安家的大政方略?!盁o為而不為”就是老子應時提出的,其思想要求人要遵守自然規律,以“無為”的態度對待國家社會發展,讓萬物都遵守“自然秩序”。老子“無為而不為”思想對處理棘手的問題、促進社會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對當下生態倫理建構也有很大的啟示。

綜上而說,“無為而無不為”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遵循發展的客觀規律,減少不必要的干預。人要遵遵守自然的發展規律,順應自然的運行規律。讓自然按照其原本的規律去進行。不必去有意干涉自然的運行。也就是“無為”。第二層發揮主觀能動性,適當干預。當你覺得到那個度之后,可以發揮主觀能動進行適當干預,當發展偏離方向或需要你去助推的時候那就需要干預。這就是“無不為”。第三層就是道法自然,萬物平等。道是宇宙萬物的秩序,天、地、人都是順從于它的,他們都由道組成。所以說,萬物都是平等的?!盁o為而不為”思想體現了人與人,人與自然間關系,其對我國當下研究生態倫理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生態倫理推進過程中的困境

生態倫理又被稱為環境倫理,要求人類將自身道德關懷從人類社會延伸到自然環境中,而且呼吁人類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確立為一種道德關系。根據生態倫理的要求,人類應放棄算計、盤剝和掠奪自然的傳統價值觀,轉而追求與自然同生共榮、協同進步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生態倫理學是20世紀4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倫理學科。主要研究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道德關系。整體性原則,協調性原則,公平正義原則是其所倡導的三大原則。

生態倫理學對倫理學理論建設的貢獻,就是在于它打破了僅僅關注如何協調人際利益關系的人類道德文化傳統,使人與自然的關系被賦予了真正的道德意義和道德價值。其思想對我國現在進行生態倫理觀念方面的構建,有重大啟示,對于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很重要的借鑒啟示作用??傊?,生態倫理學既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理論支持,又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建設方法和實踐指導。

總的來講,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就是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問題。推進生態倫理建構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之也是一樣。在利益方面,很多人只是單純的注重自身利益,干什么都是在利己的前提下進行,從不注重別人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個人破壞自然以滿足自己的私欲,這沖撞了他人想借自然牟利的行為,還導致了自然的破壞,生態的不平衡。長此以往發展之后,所導致的問題必然就是人與人起沖突,社會混亂,同時也將自然環境破壞的遍體鱗傷。在道德價值觀方面,以個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破壞的是代際平衡與代內平衡。人與人道德水準的偏差導致每個人的的觀念,對待自然的行為都不一樣。比如有些人對于環境保護不聞不問,依舊以破壞自然為自己賺錢的主要方式,有的道德覺悟高的人會自發主動的去保護自然。這就是很嚴重的生態倫理教育缺失問題。所以,對于大家的道德價值觀構建是刻不容緩的。

三、“無為而不為”對我國生態倫理建構的意義

在利益追求方面,結合老子的“無為而不為”來看,人們首先要有“無為”的態度,要認識到萬物平等,切不可有誰凌駕于誰的想法,人與人平等,人與自然也是如此。并同時也要尊重社會價值規,不能為所欲為。但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做的“無不為”,人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并掌握運用規律,做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的事。個人在滿足自身后,應兼顧他人及其社會的利益需求。學會與別人分享,與他人合作。在對待自然環境時,應該取之有度,用之有量。不應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還應有回報之心。政府可以可以制定相關規則,并督促大家執行。個人也可以監督他人與企業等,讓大家的行為都是符合要求的,都是盡可能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

在道德價值觀方面,“無為”所要求的的做法很簡單,那就是要求人們應該樹立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態度,不能以自己發展的尺度去衡量自然,要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同時,也要有所動作,有所為,那就應由政府先行,加強生態倫理知識的宣傳教育。在學校,開設相關專業,進行課程理論教學,在社會中,借助網絡,將線上線下結合,進行宣傳教育。但同時,還要加強實踐,將所學知識都運用到實踐中。讓人們在思想觀念中,樹立一種代內與代際平等的理念,將其深入人心。盡可能讓大家的道德水準在教育與實踐中都能達到一個較高水平。大家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學習這些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彼此之間的道德利益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用正確的生態倫理觀去解決與自然萬物之間的種種問題。

小結:

生態倫理構建不僅包含著人與自然的發展問題,還包含著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發展問題,老子的“無為而不為”對于解決這些問題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這一思想正是當今建設生態社會,樹立正確生態倫理觀所要求的。

參考文獻:

[1]張永志.淺談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J].發展,2020(01):35-36.

[2]孟浩.法國CO2排放現狀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及對我國的啟示[J].可再生能源,2012(2012):121-128.

[3]趙丹.明茨伯格“社會在平衡”治理思想研究[D].廣西大學,2018.

作者簡介:

1.李昊(2000.10-),男,漢族,陜西省寶雞市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學。

2.常江濤(2000.10-),男,漢族,陜西省寶雞市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工作系20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3.郭曉蓓(1984.01-),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哲學。

猜你喜歡
生態倫理道家
漫畫道家思想
《莊子說》(二十五)
《莊子說》(二十六)
漫畫道家思想
試論先秦道家的生態倫理思想
廣西百色市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價值研究
壯族生態倫理思想形成因素探析
《莊子說》(十九)
茶道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態倫理智慧及其現代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