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歷史蝗災發生與防治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04 07:54
植物保護 2021年6期
關鍵詞:蝗災蝗蟲減災

蝗災在中國農業災荒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危害影響深遠,是農業自然災害的最典型代表。歷史上,“蝗飛蔽天,餓殍載道”等慘狀舉不勝舉,蝗災對糧食生產的毀滅性打擊以及給人民生活造成的深重災難,留下了深深的歷史烙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治蝗減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千年蝗患得到全面遏制,許多昔日的“蝗蟲窩”變成了今朝的“米糧川”,這不僅是中國治蝗史的豐碑,也是世界治蝗史的典范。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蝗蟲局部暴發時有發生,同時面臨境外蝗蟲遷入威脅,因此控制蝗蟲不起飛、不成災依然是一項長期的目標任務。

為積極應對蝗災的威脅,我國植保工作者針對我國歷史蝗災研究的薄弱環節,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對我國歷史蝗災開展了持續三十多年的史料考證和調查研究,重點查閱和分析研究二十五史、各地館藏史書史料和2 500余部地方志以及近代研究文獻和期刊報道,從浩瀚的歷史資料中梳理澄清了我國幾千年的蝗災發生防治情況。系統總結了古代、近代和當代的蝗災發生及防治進展。為展現歷史蝗災研究成果,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完成了《中國蝗災發生防治史》的編撰,近期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中國蝗災發生防治史》全書分為四卷,約520萬字。第一卷為中國歷代蝗災發生防治概論,主要論述歷史蝗災發生概況、重大蝗災危害影響、主要蝗災防治的發展進程、與蝗蟲有關的政令法規、文學詩詞、治蝗傳說故事、主要治蝗人物和古代至近代治蝗書籍史料。第二卷為中國蝗災史編年,描述公元前707年至2019年的蝗災發生情況,并收錄正史及其他史料中的蝗災記述。第三卷是分省蝗災史志,分省敘述2 700多年歷史蝗災的發生情況。第四卷是地方志蝗災集成,詳細收錄了我國32個?。▍^、市)歷史上2 500余部地方志中的蝗災發生事件。

本書共收錄整理從公元前707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蝗災共1094年(比之前的研究報道增加蝗災記錄300次),其中唐前時期蝗災187年、平均7.08年發生1次,唐代(含五代十國)101年、平均3.38年發生1次,宋代(含遼、金)165年、平均1.82年發生1次,元代93年、平均1.16年發生1次,明代247年、平均1.12年發生1次,清代263年、平均1.02年發生1次,民國時期38年,連年發生蝗災。此外,還對殷商時期甲骨文中關于蝗災的記載做了梳理描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蝗災發生概況也作了全面記述,這是首次長時段、大范圍梳理和總結歷史蝗災發生的地域特征和治理經驗,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是促進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的基礎信息建設工程。

本書總結歷史上蝗災發生的規律性以及歷朝歷代治蝗的經驗和教訓,有利于進一步增強今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治蝗減災、保糧安邦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梳理了歷代治蝗思想、治蝗政策措施、治蝗組織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經驗和智慧,對于弘揚中華治蝗減災文化,持續推動科學防控蝗災,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牧業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全面、深入地收集、提取、補充、校核歷史蝗災記錄,按區域、時序建立了科學、全面、準確、精細的中國歷史蝗災記錄,同時注重對歷史蝗災的空間演變規律、時間演變規律以及特征時期蝗災事件的分析,系統、全面展現了從殷商時期到當代歷時三千多年的蝗災發生和防治情況,對于當前及今后蝗災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本書注重發掘弘揚歷代蝗蟲防治文化,厘清了歷代對蝗蟲的認識與研究脈絡,整理了歷代蝗蟲詩詞文學、傳說故事與主要治蝗人物,尤其是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治蝗措施與成就,有利于使“政府主導、群防群控”的中國治蝗智慧、“改治并舉、持續控蝗”的技術模式、“預報準確、執行有力、防治高效”的蝗災防控體系得到繼承和創新,并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傳播和弘揚。

“治蝗減災,保糧安邦”,既是歷史遺訓,也是現實遵循。本書全面研究我國蝗災發生防治史歷史脈絡,內容宏富、資料翔實,使我國蝗災史料和防治文化得到全面匯集與傳承,具有科學性、創新性、系統性、實用性的特點??刂苹葹氖巧锇踩ㄔO的重要內容之一,面對未來蝗災發生發展態勢,我們有必要從歷史中總結規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用大歷史觀來推進生物安全建設,有效防范蝗災對糧食安全的威脅。

猜你喜歡
蝗災蝗蟲減災
中國“防災減災日”問答
蝗災:至今仍令全球頭痛
蝗災又來了
古老蝗災,至今仍令全球頭痛
防災減災(消防)應急疏散演練
蝗蟲果腹
人多勢眾的蝗蟲
氣象部門防雷減災工作及問題分析
跟蹤導練(一)3
蝗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