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策略研究

2021-01-05 20:57溫瑩蕾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4期
關鍵詞:協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旅游

摘要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展鄉村旅游的基礎條件;鄉村旅游已經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手段,有效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角度出發,提出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的策略,以更好地實現產業發展與環境改善的互促互進。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鄉村旅游;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4-024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4.059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Vitalization

WEN Ying-le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 Jinan, Shandong 250399)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ut also a basic condition for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ural tourism, so as to better realize the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progr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Key words The strategy of rural vitalization;Rural living environment;Rural tourism;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服務決策咨詢項目(19BJCJ55);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1901022010);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9年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重點項目(2019Z02)。

作者簡介 溫瑩蕾(1976—),女,山東濟南人,副教授,碩士,從事農村人居環境及鄉村旅游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05

中國農業人口占大多數,農民的生活狀態關系著社會穩定,農業是其他產業的基礎,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點都在“三農”,“三農”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就把“鄉村振興”戰略上升為國家層面,提出了五大振興的具體要求。2018年頒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指出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的建成,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050年全面實現鄉村振興[1]。

1 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設施不足,落后于城市,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為了消除這種現象,緩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中央政府連續多次出臺一號文件扶持農村人居環境建設,2013和2017年中央工作會議強調所有地區都要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2015年,“兩山理論”深入人心,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開花,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各個階段。2018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提出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建設美麗鄉村的行動計劃與方案。技術指導層面上,2019年住建部門出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村莊整治技術標準》,2021年住建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2],這些技術文件對農村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以及廁所改造等方面作出了規定性要求,并要求各個市地應該在自身發展現狀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的技術與方案,實現最優效果。

近些年在中央政府及各市地的共同努力下,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業農村部的數據表明: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超過90%,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 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空間環境為依托,以鄉村獨特的田園風光、農村聚落、鄉村文化、民俗風情、森林景觀和農業生產形勢等社會文化因素為吸引源,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展開的以領略鄉村風光、體驗生產勞作、了解風土民情和嘗試回歸自然為主要目的,集觀光、游覽、娛樂、休閑、度假和購物為一體的一種旅游活動[3]。

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起步于20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主要形式為“農家樂”,2000年前后,全社會對鄉村旅游呈現強烈的需求,2015年中央發布的一號文件,著重指出農村要在生態休閑、文化旅游等方面加大挖掘力度,積極拓展農村的多元化發展方式。2018年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2020年)》[4],提出“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游發展建設”,加大對鄉村旅游發展的配套政策支持。到目前,鄉村旅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旅游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2019年全國鄉村旅游總人次達到30.9億人次,鄉村旅游總收入達到1.81萬億元[5]。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又一次重點提到:未來工作重心為大力實施鄉村旅游精品路線的開拓以及休閑農業的挖掘等。由上可見,鄉村旅游作為特色產業,已經成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發展與扶持方向之一。

3 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還存在著若干問題,如村容村貌特色消失,資金投入缺口較大,技術適應與地區差異之間存在矛盾,政策傳達與地方執行出現偏差等。農村人居環境的地區差異與薄弱水平不僅影響村民的生產生活,也成為當地生態休閑旅游的短板[6]。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3.1 同質化現象嚴重

我國地域遼闊,每個地區的鄉村在歷史文化、自然山水環境等方面呈現不同特征,但是許多鄉村缺乏特色生態文化與農業文化的挖掘,只是粗放的、簡單的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人居環境與旅游特色同質現象嚴重,難以滿足游客差異化的旅游需求。

3.2 基礎服務設施不足

很多鄉村旅游服務水平質量低,體現在餐飲住宿設施、供水設施、網絡條件、醫療設施、道路停車設施、標志導識系統等設施條件的欠缺與不足,這些農村人居環境支撐內容的薄弱,難以保障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

3.3 村容村貌無序混亂

爆炸式發展的鄉村旅游帶來許多農村追求短期效益而加快開發速度,盲目地改擴建破壞了生態環境與村容村貌。許多鄉村特有的山水聚落格局出現無序混亂的發展態勢,傳統民居建筑出現“假古董”式的開發,同時部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的處理水平難以承載短時間內涌入的大量游客,對自然生態以及村容村貌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4 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的關系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回應新時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修復、整合生態文化資源的必經之路。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有助于鄉村資源轉化,打造農村旅游通道,推動農村新動能的發展。依托農村地區的優美環境、生態資源、人居建筑、民俗文化等條件發展起來的鄉村旅游,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著很強的耦合關系,兩者互相影響,互相支撐。多年來鄉村旅游的實踐證明,相對于其他途徑,發展鄉村旅游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有著獨特的優勢。

4.1 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互相支撐

農村的山水生態資源、桑田沃野景觀、村居街巷格局等都是鄉村旅游的基礎條件。道路的修建、硬化處理,水源的供應,燃氣的普及,綠化覆蓋、垃圾及污水的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之間相輔相成,關聯性很強。

4.2 鄉村旅游可以緩解人居環境整治的資金缺口

農村地區的財政收入較低,但是人居環境整治,比如廁所的改造、污水的處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鄉村旅游一方面能夠給農民帶來經濟收入,另一方面各級財政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加,旅游專項資金不斷向道路廣場、基礎設施、水系保護、建筑風貌等方面傾斜,體現出旅游產業與人居環境發展的互通性。

4.3 鄉村旅游改變村民的觀念與意識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面展開,其維護需要廣大村民日常管理持續跟進,但一些鄉村公共衛生習慣比較薄弱,一些村莊的人居環境在整治后又恢復為垃圾亂堆亂放、污水亂排的狀況。鄉村旅游不但帶來了城市中的游客,也會帶來城市居民的意識形態,直接影響并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質與生活習慣,進而增強村民對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從而提升村民對農村人居環境維護管理的主觀能動性。

5 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的策略體系

5.1 基于地域人居環境,科學定位鄉村旅游特色

鄉村有自然生態型、歷史文化型等不同特色的人居環境,這是鄉村旅游開發的重要資源條件,因此在進行從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需要把握特色、突出優勢,按照實用、生態、宜居宜游等原則,區分城郊型、生態型、農業型及歷史文化型等不同類型,科學編制規劃,做到差異化、獨特化的鄉村旅游特色[7]。

對于以山水生態景觀為主的鄉村,鄉村旅游特色著力打造生態化、地域化特色,整治過程中要嚴格確保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歷史文化保護線、村莊建設邊界線等管控邊界[8],保護好山水格局、田園風光、歷史文化資源,留住鄉土味道。

田園綜合體集旅游、農業、社區發展于一體,正成為鄉村旅游的亮點[8],在發展這一鄉村旅游新模式時,要注重農事體驗、創意農事、循環農業的結合,在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時,將文化與創意,將生態文化、民俗文化與村容村貌營造緊密結合,不但提高了村民的審美需求,還可以滿足游客的多種需求。村莊還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將村民生產生活中常見的舊木頭、廢舊物科學合理變廢為寶,成為美麗鄉村的新亮點。

加強對民居院落各類建設的引導與控制,體驗鄉土田園特色和風土人情,利用當地建設材料,發揮廣大村民的工匠精神和審美情趣,建設創意花園、小菜園、創意小品景觀等,磚塊、瓦片、石碾石磨、舊輪胎、柴火樹枝等都有了用武之地,把鄉土文化及生態資源融入人居環境的建設中[9-10]。

5.2 基于鄉村旅游發展,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5.2.1 整合鄉村文脈與產業,盤活復蘇人居環境資源。

人居環境的文化特色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作為農業大國,傳統的鄉村人居環境不僅是我國農村重要的物質載體,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需要綜合考慮農村人居環境資源與文化產業的協同融合發展,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產業發展的共同振興。

首先,對于物質空間形態中的村莊民宅,拆除不合時宜的建筑或構筑物,建立良好的環境基礎。對鄉村整體建筑風貌科學規劃,進行適度的改造,彰顯地域特色,提升鄉村的審美需求,這也是發展鄉村旅游與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共同的目標。

其次,對具有傳統歷史文化特色建、構筑物要積極挖掘其特色,充分發揮它們的價值,適度整修,修舊如舊,在征求當地居民意見后,可以賦予其新的使用價值,如利用這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改造為展覽館、研習所、黨政文化展示中心等公共建筑,展示當地風俗人情、歷史文化。

5.2.2 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廁衛設施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也是滿足鄉村旅游發展的必要條件。其中除了道路、給水排水、環衛防災、電力通信等各項內容要統籌規劃外,旅游服務設施,如游客服務中心、換乘點、住宿驛站、廁所等更是鄉村旅游必不可少的配備內容。

首先,要根據生活習慣及綜合規劃,科學合理配備垃圾回收集散點,同時加大資金與人員的配備,定時定點回收處理垃圾。其次,加大宣傳力度及獎懲機制,培養村民良好的清潔衛生習慣。

5.3 創新鄉村振興機制,形成投融資多元化格局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要持續投入資金,需求量大,投入時間長,目前多地存在資金不足,投資渠道以政府為主,比較單一,投入資金到位效率低等問題。因此需要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多渠道拓展資金投入及融資渠道,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拓展市場要素,努力構建政府、集體、農民相結合,社會多方力量共建共贏的多元投入機制[11]。

整合多渠道資金來源,提高國土整治、鄉村旅游、農村清潔工程等相關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吸引社會資本以項目總承包、PPP等合作形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結合鄉村旅游開發工作,可以聘請專業公司對公共廁所、垃圾轉運、污水處理等設計、施工、維護等進行跟蹤管理。

5.4 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強化可持續性技術支撐

從大方面而言,農村人居環境面臨三大重要任務,即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以及污水治理工作,這也是最基礎性的工作。由于各地農村發展水平的不同,人居環境整治的發展階段就存在差異,比如發達地區的鄉村已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以后的工作重點轉向建立并完善長效管護機制;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仍然任重道遠,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發展類型、區位條件而因地制宜地開展分類指導、聚焦重點,對接最新科技成果,在規范化、精細化和智能化上完善到位。探索技術與管理經驗的研發,結合鄉村旅游開發的推動力,強化技術轉化、項目轉化示范帶動,搭建技術研發與技術成果轉化與農村農民互動的平臺,促進綠色可持續性技術的研發推廣。

5.5 提高政府引導作用,發揮村民自主參與能力

村民是農村人居環境的主要使用者、監督者,村民是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開展鄉村旅游帶來的切實收益,能激發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形成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的運轉模式,各部門協調配合的良性機制。

發動群眾,以黨的基層建設為基礎,結合農村特有的血緣、地緣等關系,組織各種互助性、公益性的服務隊伍,通過積分制度、獎懲制度、包干制度等促進農村團體的主人翁力量。

宣傳層面,首先充分利用新型的宣傳工具,如門戶網站、微信群、公眾號、自媒體等平臺大力宣傳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其次,通過問卷調研、座談會等方式,及時了解村民的需求,收集村民的建議,組織村民自主、積極地參與。最后,通過村規民約、家規家訓,鼓勵村民從清潔庭院做起,種植鄉土樹種花卉,塑造美麗庭院,從而促進鄉風文明,形成村民共同參與的新民風。

6 結語

農村人居環是鄉村振興體現的重要內容,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實施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因此有必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旅游產業有機結合,切實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做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1-08-0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331958.htm.

[2]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推進農村環境治理 “垃圾圍村”困境何解?[EB/OL].(2018-10-01)[2021-08-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3086941881511548&wfr=spider&for=pc.

[3] 王浩.基于旅游導向的村莊原生性空間塑造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6.

[4]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關于印發《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的通知:發改綜合〔2018〕1465號[EB/OL].(2018-10-10)[2021-08-05].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zhs/sijudt/201810/t20181015_973959.html?code=&state=123.

[5] 人民網.世界旅游日看中國:旅游業重振助市場復蘇[EB/OL].(2020-09-28)[2021-08-05].http://travel.china.com.cn/txt/2020-09/28/content_76758587.html.

[6] 于法穩,侯效敏,郝信波.新時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狀與對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3):64-68,159.

[7] 朱新華.如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須做好這幾件事[EB/OL].(2021-04-21)[2021-08-05].https://cbgc.scol.com.cn/news/1192630.

[8] 張軍紅,徐義萍.基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田園綜合體模式探討[J].農技服務,2017,34(15):165,110.

[9] 袁濤,趙雷.村莊規劃怎么做?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出臺“指南”助力鄉村振興[EB/OL].(2020-08-20)[2021-08-05].http://zrzy.jiangsu.gov.cn/xwzx/mtsy/2020/09/01160240278444.html.

[10] 崔昕.全域旅游理念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有機結合[J].農業經濟,2020(9):43-45.

[11] 陳鵬.旅游導向下的鄉村人居環境提升策略研究:以紅河州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7):122-124.

猜你喜歡
協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旅游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山東省旅游產業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協同發展探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