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滿意度對農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2021-01-05 20:57孫云飛劉漢成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4期
關鍵詞:工作滿意度主觀幸福感

孫云飛 劉漢成

摘要 利用2018年中國家庭跟蹤調查CFPS數據,采用結構方程模型,研究工作滿意度對農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結果表明:工作滿意度對農民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中非農工作滿意度對農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更為顯著,未來信心在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起到中介作用。

關鍵詞 工作滿意度;主觀幸福感;未來信心

中圖分類號 F3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4-024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4.060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Job Satisfaction on Farmers’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Intermediary Effect Based on Future Confidence

SUN Yun-fei1,LIU Han-cheng2 (1.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3;2.College of Business,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Hubei 438021)

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the 2018 China Family Tracking Survey CFPS data and use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job satisfaction on farm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job satisf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hem, non-agricultural worker’s satisfaction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Future confidence plays a role in the impact of job satisfac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 words Job satisfaction;Subjective well-being;Future confidence

作者簡介 孫云飛(1997—),男,湖北荊門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從事農產品國際貿易、園藝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03;修回日期 2021-05-10

國家政策本質上是為了讓人民幸福,社會發展最終也是為了人民幸福。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時期,農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是面對依舊較大的城鄉差距,農民的主觀幸福度問題值得思考。農村擔負著農業生產和國家經濟穩定器的任務,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農村的穩定作用進一步凸顯。農民的幸福問題不可忽視。對農民工作的滿意度如何、主觀上是否感到幸福、工作滿意度對農民的幸福感是否有影響,這些問題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已有的文獻多是探討農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薛暢[1]基于CLDS數據的實證分析發現,農地確權政策通過使農民增收提升了農民的主觀幸福感。余亮亮等[2]研究發現擁有城鎮商品住房對農民幸福感具有顯著的正向性影響。王敏等[3]分析發現社會階層定位對農民幸福感具有正向性影響。楊晶等[4]分析發現農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對農民幸福感具有負向性影響。但是鮮有文獻研究工作滿意度對農民幸福感的影響,進一步研究工作滿意度對農民幸福感的影響機理更為少見。而對工作滿意度影響農民幸福感的研究可為政府出臺促進農民就業和提高農民福祉提供決策依據。鑒如此,筆者研究工作滿意度對農民幸福感的影響機理。與已有的文獻相比,該研究可能的創新點在于:①研究了工作滿意度對農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機理,豐富了已有的關于農民幸福感研究的文獻,并且區分了農業工作和非農業工作,并將兩者進行比較;②利用2018年中國家庭跟蹤調查(CFPS)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數據是全國性的,結論具有一般性。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霍波克在《工作滿意度》一書中認為工作滿意度是個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對環境的態度或情緒反應[5]。主觀幸福感指評價個體以自己的標準對生活質量進行的整體評估[6]。工作狀況、生活事件此類外部因素會影響個體的主觀幸福感[7-8]。從事農業工作的農民來說,大多與土地聯系緊密,土地是他們的生活保障。農民對農業工作的滿意度直接與幸福感相聯系,本質上這種幸福感的來源正是農業工作滿意度。

而對于從事非農工作的農民來說,土地不再是固定的要素,可能隨著工作的要求而進行地理空間上的移動,往往還會與家人分離,在心理情感上處于劣勢。工作滿意度顯得尤為重要,會對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從事非農工作在農村視角看來是一種能力,會得到更高的社會認同感,此外在非農工作中農民能夠豐富社會關系,更好地融入社會,有助于提升幸福感[9]。從事非農工作的農民可以將土地轉出為自己帶來一筆適應新環境的準備資金,如果不轉出就可以作為一個兜底保障存在,一旦不能適應非農工作或者遇到其他的問題還可以回到農村重新從事農業工作。土地要是租給親友,雖然象征性收取甚至直接免費但是也能獲得人情關系上的增益,從事非農工作的農民就擁有一個進退裕如的優勢。而且一般非農工作比農業工作工資水平更高,有更多的機會來改善社會經濟地位,增強社會流動性。諸多研究已經證明社會流動性對幸福感具有正向性影響[10-11]。因此從事非農工作的農民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也較高。由此提出假設H1。

H1:非農工作滿意度對農民主觀幸福感有正向影響。

如今在土地流轉的新環境下,一部分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剩下的農民就有機會轉入這部分土地,獲得更多的收益。農村社會是一種熟人社會,農民的幸福感除了來自物質生活水平還來自人際社會關系[12],收入會影響農民的幸福感卻不是全部因素。農民從事農業會有許多副業衍生,不僅可以滿足自身需求還能創造收入,分析工作滿意度及其對主觀幸福度的影響要結合農村的社會實際,相當一部分農民還是自給自足的模式[13],農村具有相對封閉性?!摆淠敖煌?,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得”這是自古以來的理想型農村社會。農民自給程度較高,基本的生活需求可以滿足,例如很多農村老人自己就會做衣服做鞋子,除非必要的工業品零件需要購買,大部分都可以通過自己制作或者是熟人之間的交換獲得。這樣的自給自足會減少很多開支,如果沒有過多的消費需求,從事農業工作的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從事農業工作,一家人分散程度低,可以保持較完整的家庭,并且收入比較對象是同村的村民,差距不會很大,總體來看農民工作滿意度和主觀幸福度都會較高。

綜上所述提出假設H2和H3。

H2:農業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具有正向影響關系。

H3:農民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具有正向影響關系。

農民工作滿意度反映出農民的實際工作體驗。如果農民從工作獲取的正向效益比負向效益更多,所付出能得到正向的回報,這樣工作滿意度自然就會高,工作滿意度又推動農民進行農業工作。在這樣一個正向的循環過程中,農民不斷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高的工作滿意度,從而逐漸鞏固農民的信心,最終對未來會有更加充足的信心。農民生活越來越好,通過工作滿意度對未來越來越有信心,農民的幸福感顯然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吳靜[14]利用結構方程方法進行實證分析,驗證出未來信心是影響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據此提出該研究的假設H4。

H4:未來信心在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起到中介作用。

2 模型、數據與變量

2.1 模型設定 該文主要研究工作滿意度對農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其中工作滿意度分為農業工作的滿意度和非農工作的滿意度。未來信心在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具有中介效應,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具有影響,并且通過影響未來信心對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理論模型如圖1。

2.2 數據來源 該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北京大學2018年中國家庭跟蹤調查。不同于大部分文獻將工作滿意作為中介變量或者因變量對非農產業幸福感的影響,該研究側重于以工作滿意為解釋變量,研究其對農民幸福感的影響。在樣本的篩選中,利用2018年的CFPS數據,首先篩選是農業戶口并且從事農業工作的樣本,然后篩除“不知道”“缺失”“不適用”等無效樣本,最終得到從事農業工作的有效樣本9 227份。同樣的方法得到從事非農工作的有效樣本8 397份。

2.3 變量選擇與說明

2.3.1 被解釋變量。

一般采用受訪者主觀幸福度的打分來作為衡量個人主觀幸福感的標準[15]。

該研究以農民的主觀幸福作為被解釋變量,0分代表最低,10分代表最高受訪者根據覺得自己有多幸福進行打分作為幸福感的測量指標。該研究中用來表示農民幸福感的是調查報告中的農民主觀幸福感。

2.3.2 解釋變量。

為了考察農民工作滿意度對農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結合前面的理論分析,該研究把農民工作滿意作為解釋變量。由于工作滿意涉及多方面的滿意,因此采取了多個觀察指標進行測量,所以模型中的工作滿意是潛在解釋變量。

2.3.3 未來信心。

有研究發現,對未來的信心是影響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該研究的理論分析表明,未來信心一方面可能受到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還充當了農民工作滿意度影響農民幸福感的中介變量,對農民的主觀幸福產生影響。以上相關變量的情況說明、測量標準以及描述性統計相關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農民對于農業工作滿意度總體較滿意,均值都在3.5以上。農民在工作收入、工作安全、工作環境、工作時間、總體滿意度5個維度上,對工作收入的滿意度最低,這與現實情況是一致的。農村人均耕地不足,農產品都是初級產品,附加值低,農民工作收入比較有限。非農工作滿意度總體較好,均值在3.0以上,但是在工作滿意度的5個指標上均值水平低于農業工作。

3 SEM計量結果分析

3.1 統計量表信度與效度檢驗

在開始進行結構方程分析之前,需要對量表數據進行信度與效度的檢驗。首先進行信度檢驗,Cronbach’s α信度系數是最常用的信度系數。該研究的信度檢驗也采用此方法,得到工作滿意和總體的Cronbach’s α分別為0.818和0.715。因此量表數據都具有較好的信度,滿足進行效度檢驗的前提要求,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效度檢驗。

一般使用KMO和Bartlett 檢驗來進行效度的檢驗。KMO檢驗值需要大于0.5并且同時Bartlett 檢驗要具有顯著性,這樣才適合做因子分析。通過使用SPSS 24軟件分析本文的樣本數據,發現工作滿意和總體的KMO檢驗值分別為0.827和0.813并且均是顯著的。因此,該研究的樣本數據具有良好的效度,是適合做SEM分析的。

3.2 模型適配度檢驗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樣本數據可以進行結構方程分析。使用AMOS 24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模型適配度的檢驗。模型適配情況如表2所示。

RMSEA值越靠近0越好,<0.08便可以接受,該研究RMSEA值<0.05,因此適配良好;NFI、RFI、 IFI、TLI、CFI都要求大于0.9,此指標越接近于1越好。由表2可知,該研究這些指標都適配良好。綜上所述,模型與數據是適配的。

3.3 估計結果分析

利用AMOS 24軟件,計算出如表3所示各路徑系數,并對從事農業工作和非農工作的路徑相關系數分別進行分析。

3.3.1 關于從事農業工作的分析。

從表3中可以發現,工作滿意→未來信心、未來信心→主觀幸福、工作滿意→主觀幸福3條路徑的標準化系數皆為正,并且都是在0.01水平上顯著,說明未來信心存在明顯的中介效應。農民的工作滿意度狀況會影響到農民對自身未來的信心情況,并通過對未來信心最終影響主觀幸福感,同時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也具有影響,而且這些影響都是正向性的影響,這與理論分析和生活實際是相符的。由此可以發現,未來信心在工作滿意對主觀幸福的影響間起到了一致性的中介作用。那么該研究所提出的假設H4得到證實。假設H2得到證實。

工作滿意度的5個測度項的路徑關系系數標準化后均介于0.50~0.95,表示模型的基本適配度良好。這個因素負荷量值(標準化回歸系數)越大,表示觀察變量對潛在變量的解釋程度就越高。因此,該研究選取的衡量工作滿意度的5個觀察變量是合適的。農業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具有正向影響。

3.3.2 關于從事非農工作的分析。

非農工作滿意和總體的Cronbach’s α分別為0.82和0.767。非農工作滿意和總體的KMO檢驗值分別為0.812和0.804,并且均是顯著的。

以非農工作滿意度為解釋變量而制定的模型是與其數據適配的。標準化之后非農工作滿意對主觀幸福感的總效應為0.178。非農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比農業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更加顯著。假設H1得到證實。農民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具有正向影響,假設H3得到證實。

4 研究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在分析農民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影響的基礎上,利用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對樣本所選取的2018年CFPS的9 227個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假設H1、假設H2、假設H3以及假設H4都成立,農民的工作滿意度確實是會影響農民的主觀幸福感,農業工作的滿意度要更高些,并且非農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更為顯著,對未來到的信心在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具有中介效應。

土地對于農民來說就是最大的保障,如果失去了土地,農民就失去了自身熟悉的環境,無論是進城務工還是留在農村做其他工作,都是一個重新熟悉的過程。同時農民自己經營土地的時候是按照自己的計劃來進行,在不誤農時的情況下可以自由休息和勞作,很多農民都是世代為農,缺乏從事其他行業對應的經驗與技能。農民在農村擁有副業可以彌補諸多開支,相對地收入滿意度會比較高。

基于以上研究與討論,提出以下幾條政策建議:①有關部門嚴格按照相關條例,督查生產場所,排除安全隱患,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②提高農業生產力,倡導先進農業技術推動農民增收創收。③推進惠農政策的切實實行,讓農民感受到國家的關懷,增強對未來的信心。④土地流轉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同時可以考慮為農民留下少量土地實現兜底的功能。⑤發展農民副業同時在現有惠農政策上適當增加對農民的幫扶,以縮小城鄉差距。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地制宜治理鄉村環境,創建美麗鄉村。

參考文獻

[1] 薛暢.農地確權政策對農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基于CLDS數據的實證分析[J].調研世界,2019(9):24-29.

[2] 余亮亮,蔡銀鶯.購買城鎮商品房能提高農民幸福感嗎?——基于CHFS數據的實證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6):26-36.

[3] 王敏,王峰.農民社會階層越高越幸福嗎?——基于CGSS 2010—2015年數據的微觀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20-129.

[4] 楊晶,孫飛,申云.收入不平等會剝奪農民幸福感嗎:基于社會資本調節效應的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41(7):1-13.

[5] HOPPOCK R.Job satisfaction[M]. New York:Harper&Brothers Publishers,1935:8-21.

[6] 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J].心理學動態,2000,8(4):23-28.

[7] 嚴標賓,鄭雪,邱林.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5(2):137-142.

[8] 郭玉彬.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國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4):12307-12308.

[9] 王殿璽.工作滿意度、生活幸福感與警察職業健康:基于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J].調研世界,2019(2):43-48.

[10] 何立新,潘春陽.破解中國的“Easterlin悖論”:收入差距、機會不均與居民幸福感[J].管理世界,2011(8):11-22.

[11] 魯元平,張克中.社會流動影響居民幸福感嗎:來自中國轉型期的經驗證據[J].財經科學,2014(3):96-107.

[12] 劉玉.分層次、多元化、競爭式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社區化供給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2):1-6.

[13] 王金艷,包月姣,王昆.鄉村振興背景下衡陽高校服務本地農業現代化策略[J].中國經貿導刊,2020(11):120-121.

[14] 吳靜.城鄉居民幸福測量的結構方程模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4):66-72.

[15] 冷鳳彩,曹錦清. 互聯網使用具有幸福效應嗎:來自“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分析 [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8,33(3):4-12.

猜你喜歡
工作滿意度主觀幸福感
教師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與激勵
關于體育參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
檔案工作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優質護理服務開展中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
社會支持與員工工作滿意度的相關關系
西藏高校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特點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
員工行為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