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訓練階段運動損傷的預防路徑

2021-01-08 09:32程活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體育風尚 2021年8期
關鍵詞:受訓者體育訓練教練員

程活 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一、引言

體育訓練階段經常會發生陳舊性再次損傷和突發性運動損傷等,為了最大程度降低受訓者在訓練階段出現損傷的概率,需要對受訓者加強正確指導,使其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為有效預防在體育訓練階段發生運動損傷,需要教練員以及受訓者充分認識到引發運動損傷的多項原因,并結合相關因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使體育訓練更加合理與科學,并在體育訓練期間合理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基礎上,有效提升受訓者身體素質以及競技戰術。

二、體育訓練階段引發運動損傷的原因

(一)引發一般損傷的原因

在體育訓練期間,引發受訓者出現一般損傷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未充分的做好準備工作。為確保體育訓練在開展期間更加有效與安全,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在訓練前做好準備工作。通過合理的、充分的訓練準備活動,可有效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加以刺激,并使系統保持興奮狀態,增強活動功能,讓受訓者逐漸的過渡到緊張活動狀態。受訓者若在訓練之前未充分的做好訓練準備,將不能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實現統一協調,在進入到緊張運動環節后其肌肉組織就會存在延展性不佳、力量不足以及彈性較差等問題[1]。同時,如果受訓者不能在訓練環節融入訓練準備活動,進入到正式訓練階段后會不能有效改善高負重部位功能,而在運動功能全面恢復前就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或者在訓練期間出現速度過快或用力幅度偏大等情況,也容易引發肌肉拉傷,還可能有扭傷關節。②生理、心理狀態不佳。在體育訓練期間,若受訓者自身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欠佳,就容易在實際訓練期間出現運動損傷情況。比如受訓者因為休息不充分、睡眠質量較差、動作準確性較低、肌肉保持疲勞狀態、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傷病剛恢復等原因引起運動損傷。另外,運動損傷的出現一定程度上還會受到心理狀態影響,比如受訓者保持著低落的情緒狀態,在實際訓練期間也不會保持高昂的訓練參與性,那么受訓者猶豫、畏懼、膽怯等心理就可能造成運動損傷。③和解剖生理特點相悖。體育訓練期間,如果和解剖生理特點相悖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問題出現,比如受訓者肩周肌腱以及周邊組織存在摩擦或擠壓作用情況下,會使局部組織保持弱勢地位,在訓練期間很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影響引發運動損傷問題。

(二)引發肌肉損傷的原因

體育訓練期間,引發受訓者出現肌肉損傷問題的原因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突然用力。受訓者在訓練中突然用力,其主要基于杠桿原理。比如受訓者在撐竿跳訓練期間,需要身體保持較高協調性,并且在跨越欄桿的時候上身需要靈敏的向前移動,保證大腿可以先和地面接觸。同時受訓者起跳期間腳步需要快速蹬地,并在運動全程使身體時刻都能夠當作支撐點,也就是體現出杠桿原理[2]。就醫學解剖層面分析,人體肌肉附近短力臂作用力會明顯比反作用力低,這促使肌肉會積蓄較大力量,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引起肌肉損傷情況出現。②超負荷運動。經相關調查顯示,如果受訓者在體育訓練期間存在過高的運動強度或過大的運動量,都有可能造成肌肉損傷問題。體育訓練期間,若教練員不能科學的對運動量進行編排,有可能使受訓者出現機體疲勞,降低個人身體素質,并會因過度使用肌肉引起肌肉癱瘓問題。③生理性變化。受訓者長時間的體育訓練會使肌肉體積擴大,而在肌肉體積變大之后肌肉附近的筋膜會存在彈性不足問題,在肌肉工作之后小血管會因大面積擴張使肌肉血液流量增大,進一步增加肌肉體積,此時肌肉組織將保持缺氧狀態,引發細胞內環境改變,并產生乳酸,體液經毛細血管逐漸滲入就會引起肌肉水腫,并使肌肉間隔壓力進一步擴大,影響到血液循環,同步在間隔內肌作用發揮下牽引骨膜,引發炎癥,使受訓者出現疼痛感[3]。

三、體育訓練階段運動損傷的預防路徑

(一)訓練前做好準備活動

為了避免在體育訓練階段發生一般性運動損傷或肌肉損傷情況,需要在訓練之前充分、合理的做好準備活動。在實際訓練之前,教練員需要結合受訓者即將進行的訓練項目或比賽內容等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同步配合做好前期準備。針對體育訓練所制定的前期準備需包括兩點,分別是普通性運動相關前期準備以及專項性運動相關前期準備活動,以確保所開展的準備運動內容與具體體育訓練內容保持統一。同時,要著重針對體育訓練當中易引發運動損傷的相關部位做好加強與拉伸工作。需要注意,前期準備活動也要遵循適量原則,并結合訓練場地、實時氣候條件以及比賽情況等合理制定并適當調整準備活動計劃。通常情況下,在室外溫度相對較低、訓練時間比較長、訓練程度相對較高、受訓者精神度不足時,需結合實際情況適當的將準備活動時間延長,若相反,就要適當縮減前期準備活動時間。在準備活動開展中,要注重采取循序漸進方法,通常最好的準備活動效果是受訓者達到輕微有汗或身體開始發熱狀態。如果受訓者身體有舊的運動損傷,要注意在準備以及訓練期間高度關注相應部位,并可采取間歇式訓練模式,以免使受訓者損傷部位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

(二)加強醫務監督

在體育訓練當中,發生運動損傷情況很難全面避免,所以為最大程度預防運動損傷,并將損傷程度降至最低,需要對受訓者加強醫務監督,定期檢查并評估受訓者實際身體狀態,以確保教練員在組織訓練期間可結合每位受訓者實際身體狀況,科學、針對性地制定訓練計劃[4]。對此,可按照一定周期組織受訓者檢查身體,以及時掌握受訓者身體所存在的異常,結合相關情況及時調整與改善受訓者在訓練中的技術動作、訓練強度以及負荷等。一旦受訓者受傷,要動態做好醫務監督,結合監督數據明確制定康復訓練計劃,進而逐步提升運動訓練效果。

(三)訓練期間適當放松

不管是哪一種體育訓練,都會有相應的負荷上限,為了不使受訓者在訓練期間出現超負荷訓練情況,需要注意在訓練期間適當的安排受訓者放松休息,合理控制休息時間,在身體機能得到一定恢復之后再投入下一訓練環節。不同的受訓者保持著不同的體能儲備與身體素質,同時也有不同的負荷承受力。受訓者經過一定時間的放松調節,有助于使因運動訓練保持緊張狀態的肌肉逐漸放松,恢復到平靜狀態。

(四)控制好運動強度

在體育訓練期間,受訓者自身要了解自己所能接受的運動強度極限,在訓練期間若覺得自己可以掌握并適應相關訓練強度,可適當地在現有強度或難度下作出部分上調。因為機械式訓練時間過長,無法有效提高受訓者體能及技術水平。不過需要注意,訓練強度或難度的增加都要保持在自身所能承受區間之內,若盲目挑戰個人極限,非常容易引起運動損傷。通常情況下,受訓者到了體育訓練后半段,個體機能會明顯下降,同時生理方面也會發生一定改變,比如訓練中受訓者的訓練動作變緩,同時動作開始機械化[5]。此時教練員要注意密切觀察,一旦發現受訓者出現有關生理變化,就要及時對訓練方案作出調整,促使受訓者實際受訓強度和個體生理狀態更加匹配,并更高效的完成技術動作。

(五)科學調配運動營養

為了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有效規避運動損傷,除了要求受訓者科學掌握相關運動機能以外,還要了解一些運動營養有關知識,為受訓者提供合理化營養支持,針對性的制定并實施個性化運動營養方案,不斷增強受訓者身體素質,促使受訓者加快體能恢復,結合身體所需合理補充營養。在運動營養調配期間,需要注意不同營養物質的搭配可能對受訓者身體素質產生影響,在選擇營養物環節要注意合理,并且保持適宜的攝入量[6]。若營養攝入不足,會使受訓者不能全面發揮機體功能,而若營養攝入過多又會增加受訓者身體負擔。所以科學、有針對性、合理的運動營養搭配才可有效的支持受訓者身體健康。在體育訓練期間,教練員要掌握一定醫療保健知識,結合受訓者運動意識、運動情況等教給其正確、科學的運動方式。另外,要注意按照一定周期向受訓者傳遞科學、正確的醫療衛生知識以及運動技巧等,如果頻繁出現運動損傷情況,要加強全面分析,立足營養搭配層面做好預防控制工作,以最大程度減小運動損傷引發的負面影響。

(六)強化心理指導

人體生理健康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緒健康、心理健康等因素影響,若在體育訓練期間受訓者存在消極、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緒,除了會影響受訓者個人睡眠質量以外,還會對其心血管系統運行狀態和呼吸功能健康產生影響。所以在實際訓練階段,教練員需注意多和受訓者溝通,及時了解受訓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加強心理疏通,以消除或緩解其消極、負面情緒。在受訓者保持心理健康基礎上,才能在運動訓練期間不斷增強意志力,進而深層次激發個人運動潛能。

四、結語

體育訓練階段出現運動損傷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最大程度規避出現運動損傷,并有效降低運動損傷危害程度,保障受訓者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需要教練員關注科學、全面地分析體育訓練期間常見的各種運動損傷類型以及引發運動損傷的原因,同步采取有效策略規避并預防發生運動損傷問題。除了本文所提出的體育訓練階段運動損傷相關預防路徑,還需要教練員積極結合日常訓練活動實踐,不斷創新與總結更多有效的運動損傷預防方法,全面落實各項預防措施,維護受訓者身體健康,促進其運動技能不斷增強。

猜你喜歡
受訓者體育訓練教練員
體育訓練教學中的平衡發展
網球訓練中多球訓練法的實施探索①
如何延緩隊列訓練中的疲勞現象
體育運動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
體育訓練中的興趣與培養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智能終端在體育訓練過程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體育教練員面臨的新挑戰
緊貼實戰落實《大綱》要求推進航空體育訓練創新發展
印度:將招收女戰機飛行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