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假道伐虢的歷史背景和過程

2021-01-09 18:05李惟安李惟心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1年21期
關鍵詞:晉軍晉國

李惟安 李惟心

假道伐虢的故事,已經流傳千年,演繹成分和歷史事實已經糾纏在一起,密不可分。隨時考古工作的進展,假道伐虢的真實一面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本文通過對歷史材料的解讀,配合考古工作的最新進展,以及對當時形勢的合理推測,提出不同意以往的分析和理解。希望為理清這段歷史做出貢獻。本文主體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第二部分根據現有史料和考古發現,進行分析和推測。第三部分得出我的結論。假道伐虢是晉、虞、虢三個國家在公元前658年發生的一系列戰爭。一般認為,晉國假意示好,欺騙虞國借道。晉國消滅了虢國后,晉軍又順手消滅了虞國。虞國的國君虞候從此確定了愚蠢和貪圖小利的形象。但我的想法不一樣,請讓我分析一下:

第一章:背景

當時是春秋時期,各強國蠢蠢欲動,意圖入主中原稱霸。晉國的晉獻公統一了山西,正想著干出一番霸業。秦國還沒有崛起,對中原爭霸無能為力。齊國正是齊桓公在位,國力強大,忙于對臨近的衛、鄭、宋、楚發動戰爭,建立霸權。此時,晉國獲得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實現稱霸的目標。

當時晉國想擴張,有三個方向可以用兵。一是向東,靠近洛邑,參與中原爭霸。二是向北,滅掉戎狄、中山,進入華北平原。三是向西,進入渭河平原。最后,晉獻公決定向東用兵,參加中原爭霸。

晉國向東進入中原的路被王屋山、中條山所阻隔。從西面繞過中條山路途長,障礙多。直接穿越中條山最為合理,但道路被虞國和虢國控制。

黃河在華山和中條山之間的峽谷向東流去。中條山有個鞍部,是交通要道。虞國就位于這個鞍部。穿過虞國,在華山與崤山之間,有一片沖擊平原。虢國位于這個平原上。虞國和虢國構成了南北通道。晉國想要打通稱霸之路,就必須控制虞和虢。

第二章:戰爭過程

晉國如果先打虞國,虢國很有可能會支援虞國抗擊晉國。即使打敗虞國,晉國也會損失軍力,之后的與虢國的戰爭中,還要抽力量彈壓虞國人的反抗。戰事久拖,勝負難料。所以最佳方案是爭取聯合一方打擊另一方,待雙方都削弱后“摟草打兔子”。彼時,虞國和虢國有過幾次戰爭,多是虢國戰勝,可以猜測虞國有報仇的愿望。于是,晉獻公采取大臣茍息的建議,利用虞國和虢國間的不睦,向虞國示好,利誘虞候,聯合虞國攻打虢國。晉國計劃向借路消滅虢國,并最后消滅虞國。

虞國位于山谷,土地貧瘠、農業落后。虞國無法依靠農業生產發展國家,而虢國處于黃河河谷,土地肥沃。虢國又處于崤函通道上,控制了東西北三個方向的道路。為了搶奪虢國的土地,虞國多次和虢國發生沖突。如今晉國要借道打虢國,虞國有幾個選擇:一、不借。晉國可能會強行攻打虞國,甚至聯合虢國,南北夾擊虞國,結果是虞國滅亡。二借。晉國滅虢國更加強大,遲早滅虞國。借和不借都是死。所以最好的方案是借,促使晉國和虢國兩敗俱傷。等晉軍北撤后,虞國穩住在虢國東部邊境上的晉國六卿之一魏家,再出兵消滅虢國,這樣虞國就能獨吞覬覦已久的虢國土地。

第三章:戰爭進展

按虞國商定的“方案”,為了盡可能促使晉軍失敗或慘勝,虞候主動要求出兵并答應提供糧草。出兵是為了搶占虢國控制的黃河渡口以及下陽要塞。提供糧草是為了獲得糧草的控制權,以便拖延晉軍的攻擊速度。

公元前658年,晉軍第一次進攻虢國。猜測虞國軍隊應該迅速分兵攻占虢國的下陽要塞和太平渡(黃河渡口)。占領之后,虞軍就會停下腳步,不肯再向前一步。同時,減少為晉軍供應糧草。虞候彼時應該在虞都的宮闕中飲酒竊笑,等待晉軍和虢國軍隊陷入膠著、進而斷糧的軍報。果然,晉軍占領了虢國在黃河以北的土地,無力繼續進攻,就撤軍北還了。虞候如愿搶到了虢國黃河以北的土地。

公元前655年,晉國第二次借道虞國進攻虢國。這一次虞候故技重施,答應晉軍借道,但這次虞候沒有上次的運氣了。

第四章:推測和分析

據我推測,第二次借道伐虢時,虢國內部可能發生大規模叛亂,導致虢國迅速潰敗并滅亡,甚至可能一部分虢國貴族投降了晉軍。晉軍主力并沒有遭受太大損失,并沒有出現虞候所希望的兩敗俱傷。此時,虞國的形勢就很不妙了。南面有得勝凱旋、士氣正旺的晉國大軍,北面是晉國本土。如果南北夾擊,虞國就像“漢堡包”。虞候傻眼了。他知道晉國早就有滅虞之心,虞國絕對沒有勝算。那是“晉為刀俎,虞為魚肉”。事到如今,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期盼晉公猶豫不決。如果晉公決意滅亡虞國,抵抗沒有任何希望,只能投降以求保全性命。如果我是虞候,我會拼命向晉公示好,表示絕對臣服。同時,打開國庫大規模賄賂晉公身邊的官員,以求他們為虞國美言,促使晉公放虞國一條生路。對于在虞都停止前進的晉軍,虞候除了設宴款待、陪同打獵外,只能醉生夢死,等待命運。此時,虞候最想聽到的軍報就應該是晉軍啟程北返。

如我們所知的,虞候等來的是晉軍的突襲。虞國上下未做抵抗就投降了晉軍。

第五章:影響

與大家所看到的不同,虞候并不是一個貪圖小利的人。相反,虞候是個“還可以”的戰略家,只是虞國戰略地緣不好,外加運氣不好(虢國迅速潰?。?。甚至可能是,晉國已經聯絡好虢國的內應,才發動借道伐虢的戰爭,給虞候設了一個中計死、不中計也死的圈套而已。

公元前655年,虞虢被滅,晉獻公開啟了爭霸之路。晉獻公的兒子晉文公重耳的確完成稱霸。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晉國也在爭霸過程中損失了國力,導致晉國六卿慢慢強大起來。最后,發生“三家分晉”。

如果晉獻公沒有選擇向東爭霸,而是北伐犬戎,或者西進渭河平原,那晉國國土面積增大,六卿戰略重心外移。晉國內患可能得到緩解,避免或推遲“三家分晉”。

以上就是我對“假道伐虢”的不同分析和猜測。目前史料不足,特別是可信的史料缺失,本文所分析內容不足和錯誤是難免的、普遍的和潛在的。希望隨著考古的進展,能夠更清晰的還原歷史原貌。

參考文獻:

[1]《左傳·僖公二年》:“虞師、晉師滅下(夏)陽?!?/p>

[2]《左傳·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

猜你喜歡
晉軍晉國
甘拜下風
“晉軍”小說中的鄉土文化書寫
師曠勸學
草木皆兵
小姨妹的驚悚新婚夜:恩人姐夫緣何舉起恨的錘?
翳桑之報
三十六計之假道伐虢
兒歌解讀中華典故
黃河岸邊“晉軍”再集結
甚囂塵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