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課需要心中有“書”,課堂需要目中有“人”

2021-01-09 18:05葛蓉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1年21期
關鍵詞:教師成長歷史課堂課改

葛蓉

摘?要:在新課改時代,中學歷史老師如何備課,如何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短暫的異地研修學習之后,本人對此有了一點新的心得與感想:教師需要多讀書,讀書是新時代教師最好的備課,讀書的開始即是備課的開始,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始即是教師學習與成長的開始。中學歷史教學的課堂是師生思想的激蕩場,是師生互助成長的園地。

關鍵詞:備課;課改;讀書;歷史課堂;教師成長

一、心中有“書”——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前的中學教育教學,“新課改”這樣的熱詞對于我們一線教師而言或許非常熟悉。不管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歷史教學大綱》,還是本世紀初正在修訂中的《歷史課程標準》;不論是以往的“三維目標”教學,還是近些年強調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探討與實踐。圍繞其永恒的話題或許是:歷史課堂究竟怎么樣才能與時俱進?歷史教師究竟打造什么樣的歷史課堂才能達到歷史教育的效果?什么樣的歷史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家長滿意的和社會認可的?著名歷史教育專家趙亞夫曾經說過:“歷史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造就有自信心和自信力的歷史教師,并通過他們培養有自信心和自信力的國民”[1]。由此可見,歷史課堂課改的關鍵在于歷史教師,在于歷史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歷史教師的個人水準或許就很大程度地決定了歷史課堂的實際教學現狀。

有自信心和自信力這短短的幾個字,看似簡單,試問我們一線教師:有多少人自認為自己對于歷史課堂的教學和對學生的歷史教育很有自信心的?工作近十年的我自愧難以回答,真的覺得無言以對,無顏以對。但在近期參與的賽課中,我發現不少老師并不是本校老師,而是現場借班上課,現場展示自己的常態課。這一點讓我在有所觸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迷惑:究竟什么樣的法寶可讓陌生的老師在陌生的教學環境下能如此游刃有余、一氣呵成地打造有個性的高效課堂?老師在課堂上展現出豐富的史學素養和扎實的史學功底難道是突然產生的嗎?比如其中一位老師教學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課教學設計中的“資料附錄”這個環節或許可以給出答案:附錄的六本學術專著非常明顯地告訴我們備好一節課需要心中有“書”,只有讀書才能備好一節課,才能有自信力去上課。

今后在備課時候一定有“資料附錄”,多問自己幾遍看過哪些書?有哪些知識儲備作為課堂教學的資本?因為教師要掌握“應該教的知識和如何教授這些知識” [2]只有這樣的備課,才能占有大量的史料和素材,才能講好歷史故事,才能還原歷史細節,才能讓學生明白歷史不是絕對的割裂與突然的巨變,才能給學生真實的歷史教育。

因此,備課需要老師心中有“書”。在我們這個信息時代,在學生都能熟練地使用手機等信息工具查閱資料的時代,我們歷史老師只有博覽群書,做一位“博學家”,才能講出精彩的歷史課,才能激活學生的歷史思維,才能啟迪學生的歷史智慧,才能做一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歷史老師。

二、目中有“人”——教師學生共成長

新課改這些年來,許多新的說法我們一線老師已經耳熟能詳,比如:“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等。但在現實教學中,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把課堂給了學生,我們老師的位置在哪里?新課改的課堂難道不需要老師的講臺嗎?沒有歷史老師的課堂難道能叫歷史課嗎?課堂難道僅僅只是教師服務學生的場所嗎?

在聽完另一位老師的《甲午戰爭》一課后,對于上述問題或許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認識。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以習近平的“剜心之痛”名言為引線串起教材里面的眾多內容,以扎實的史學基本功重構教材,有細節有情感地給學生上了一節富有生命力的課堂。老師并沒有設計和組織什么學生課堂的活動,而是以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為本課的教學立意,用生動的富有激情感染的教學語言引領學生走進課堂學習,在潤物細無聲中帶領學生進行了一次思想的情感之旅。學生或許在課堂中幾乎沒有什么顯性的參與活動,但學生的聽課思路卻緊跟著老師的每個教學細節,學生的表情以及思維活動在教師抑揚頓挫的豐富語言感染下慢慢地自覺走向升華。這難道不是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嗎?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地方的歷史課堂教學是目中無人的:歷史課堂只是教師簡單灌輸給學生課本上歷史知識的場所;歷史課的教學只是為了學生考出好的成績,只是為了歷史教師擁有所謂的“教學成績”。歷史老師成了單調重復的說書機器,豐富有趣的歷史課變成了枯燥的歷史知識和歷史考題的簡單堆積。由此不難想象:若干年后,當學生幾乎忘卻了曾經為考試所學的歷史課內容的時候,我們再追問歷史教學的教育意義在哪里?或許這是沒有答案的一個問題?!敖虒W相長”在這種模式下或許永遠只是一句教育理想口號。

“價值觀教育應該是歷史教育的核心” [3]。這一點或許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已經成為每個歷史老師的共識。在歷史教學中,“人”永遠都是第一位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課堂中究竟通過怎樣的紐帶才能做到目中有“人”。在日常教學中,嘗試一下傾注自己的情感,教學或許富有激情和活力,學生或許才能聽得滿意,老師或許才會教的幸福。

人生歲月有限,求學生涯無限。沉下心來做事,做好自己教學的每一天,歷史課堂才會每天進步一點點,歷史教學才會明天更美好。

參考文獻:

[1] 趙亞夫:《歷史教育要給國民自信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序論。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42-143頁

[3] 黃牧航:《高中歷史科學業評價體系研究》,長春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歡
教師成長歷史課堂課改
初中歷史情感教學探析
引多維思考創靈動歷史課堂
基于“茶文化”背景對中職旅游專業課改的思考
課堂的點滴,用心呵護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重點的思考與再認識
淺談微課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幼兒園教壇新手園本培訓的實踐研究
拓寬師徒結對思路促進體育教師成長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