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培他濱同步放化療用于胃癌術后30例療效分析

2021-01-10 06:12朱宇宏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16期
關鍵詞:卡培他濱胃癌根治術生存率

朱宇宏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卡培他濱同步放化療用于胃癌術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收治的30例進展期胃癌手術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例,對照組給予卡培他濱十奧沙利鉑,觀察組給予卡培他濱口服化療,同時開展三維適形放療,評估兩組術后3年生存率、無復發生存率、不良反應和遠處轉移情況。結果:其中觀察組Ⅲ級、Ⅳ級以上的外周神經毒性反應、血液神經毒性反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以及肝腎功能損害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更高,3年無復發生存率更高,術后局部復發率、遠端轉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胃癌術后行卡培他濱+同步三維適形放射治療不會增加藥物毒性反應,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控制癌灶的復發與轉移,安全性值得肯定。

【關鍵詞】胃癌根治術;卡培他濱;三維適形放療;不良反應;復發轉移;生存率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0-0059-02

胃癌是消化內科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雖然近年來胃癌發病率有所下降,但新發胃癌病例在惡性癌腫群體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死亡病例約占總體的12%[1]。對于進展期胃癌病例,臨床主要采用胃癌根治術進行治療,然而局部晚期胃癌病例行根治術后遠期生存率不高,容易出現局部區域復發和遠處轉移現象,這是導致手術治療失敗的關鍵因素[2]。因此術后應開展相應的輔助治療,延長患者生存期限,降低復發和轉移率。本研究以30例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為例,對比分析了卡培他濱方案十同步三維適形放療方案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30例進展期胃癌手術患者,均接受病理活檢并確診為腺癌,術后分期T3、T4期和/或N+,其中16例為遠端胃癌,14例為近端胃癌;入組病例病理類型如下:12例為低分化腺癌,8例為高分化腺癌,6例為未分化腺癌,4例為中分化腺癌。TNM分期:14例為Ⅲa期,16例為Ⅲb期。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特征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術后7~14d時開始輔助治療,治療前采用CT常規掃描胸、腹以及盆腔部位,將局部復發以及遠處轉移病例予以排除,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離子以及腫瘤標志物水平均未超出正常數值。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6周期卡培他濱十奧沙利鉑化療方案,卡培他濱(購自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24,0.5g/片)給藥量為1000mg/m2,20K/d,d1~d14;奧沙利鉑(購自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37,50mg/支)給藥量為130mg/m2,首日經靜脈注射給藥,第3~4周重復給藥1次。觀察組患者放療首日開始給予卡培他濱口服,給藥量為825mg/m2,2次/d,持續用藥2周,間隔1周后于第3周末重復給藥1次,用藥結束后休息4周,然后開展單純化學治療,共計2~4個周期?;熗瑫r開展同步三維適形放療,放療設備為6MV-X直線加速器,常規CT模擬定位,180cGy/次,每周治療5次。治療前確?;颊咛幱谖概趴諣顟B,術前結合CT檢查、消化道造影以及其他影像學資料確定照射野,涉及瘤床、區域淋巴結、部分殘余胃以及周圍受累組織器官,放療期間應加強對肝、胰腺和十二指腸等臨近器官的保護。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①統計術后1年、2年、3年時兩組患者生存率及3年無復發生存率;②術后隨訪3年統計兩組患者局部復發率以及遠處轉移率;通滲照CTCAE標準評估兩組不良反應分度,包括消化道反應、血液學毒性肝腎功能損傷、外周神經毒性及骨髓抑制。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本次研究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以皮爾斯卡方x2檢驗計數資料,P<0.05時提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毒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兩組毒副反應以血液神經毒性、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外周神經毒性以及肝腎功能損害為主,其中觀察組Ⅲ級、Ⅳ級以上的外周神經毒性反應、血液神經毒性反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以及肝腎功能損害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3年復發率及生存率對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更高,3年無復發生存率更高,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局部復發與遠端轉移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局部復發率、遠端轉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在胃癌根治術后,腹腔內復發與轉移是導致根治失敗的關鍵因素。臨床通過二次手術檢查以及確診轉移病例尸檢分析發現,瘤床以及區域淋巴結是最容易復發的區域,占比約為22%~99%,而腹腔種植轉移所占比重為17%~50%。文獻報道稱胃癌根治術后患者復發率約在50%~70%,僅接受根治手術的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低至10%~20%[3]。所以,合理選擇治療方案對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有極為積極的臨床意義。

由于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癥狀,所以臨床上絕大多數胃癌病例確診中晚期,單純手術難以徹底治愈?;蛘卟糠植±橛幸认俳櫼约傲馨徒Y轉移,因此術后放療是鞏固手術療效、降低復發和轉移的關鍵。單純術后放療僅有助于降低局部復發,無法應對遠處轉移問題,而且局部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諸多研究證實,胃癌根治術、術后單純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很難顯著提升患者生存率,而胃癌根治術后同步開展放化療方案成為臨床一致認可的標準治療模式[4]。

以往觀點認為,胃癌患者對放射治療缺乏敏感性,因而多局限于姑息性止痛止血,其原因主要是胃與肝臟、胰腺、腎臟和腸道等多個組織器官相鄰,導致胃癌放射治療方案應用受限。目前研究發現,胃腺癌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強于化學治療,與其他上皮細胞惡性腫瘤較為接近,而且放射治療覆蓋的組織面積更多。臨床研究發現,上腹部照射劑量為40~45Gy單位時是安全有效的,對于胃癌患者來說,這一劑量可有效控制亞臨床病灶[5]。隨著放療設備也不斷完善,尤其是精確放療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腫瘤放射治療課題出現了里程碑式的進步。三維適形放療主要是基于CT掃描結果開展多野適形照射,可精確控制靶區內照射劑量,減少照射野附近正常組織器官受照射劑量,較普通放射治療更具優勢,患者對三維適形放療的耐受性升高,同時毒副反應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隨之降低。

奧沙利鉑是第3代鉑族抗腫瘤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極為廣泛??ㄅ嗨麨I本身并不會產生細胞毒性,但攝入人體后轉化為5-氟尿嘧啶(5-FU),產生細胞毒性,其結構通過相關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腫瘤所在部位轉化而成,從而大大減少了5-FU細胞毒性所帶來的損害f67。本次研究中觀察組Ⅲ級、Ⅳ級以上的外周神經毒性反應、血液神經毒性反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以及肝腎功能損害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經對癥治療后大多數病例都可緩解。觀察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更高,3年無復發生存率更高,術后局部復發率和遠端轉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胃癌術后行卡培他濱十同步三維適形放射治療不會增加藥物毒性反應,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控制癌灶的復發與轉移,安全性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1]盧寧寧,金晶,任驊,等.不可手術或術后殘存或復發胃癌的尼妥珠單抗聯合卡培他濱同步放化療前瞻性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6,25(5):457-461.

[2]余嘉文,郝吉慶,胡智剛,等.局部進展期胃癌D2根治術后同步放化療與單純化療的療效比較[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6,37(2):177-183.

[3]廖立瀟,石大友,歐陽俊.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與紫杉醇聯合卡鉑方案治療老年進展期胃癌的效果及毒副反應對比[J].天津藥學,2019,31(03):48-49+68.

[4]蔣瑩,金珊,沈齊.術前調強放療聯合同期卡培他濱化療的新輔助放化療在進展期胃癌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9,38(10):118-120.

[5]張培良,張煥珍,張丹丹.3DRT輔助卡培他濱與奧沙利鉑化療方案對進展期胃癌術后生存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8,27(07):661-664.

[6]邱雨寬.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化療同步放療對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6,28(06):166-167.

猜你喜歡
卡培他濱胃癌根治術生存率
『5年生存率』啥意思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國居民癌癥三年生存率
日本癌癥患者十年生存率達59%左右
奧沙利鉑動脈灌注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效果探究
對比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胃癌根治術臨床有效性觀察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i!l手術期護理120例臨床分析
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與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進展期胃癌的對比研究
奧沙利鉑+卡培他濱新輔助化療治療進展期胃癌療效及毒副反應分析
奧沙利鉑與卡培他濱聯合治療晚期結腸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