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胃癌根治術臨床有效性觀察

2016-12-28 14:45張廣強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30期
關鍵詞:胃癌根治術臨床療效

張廣強

【摘要】 目的 分析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胃癌根治術的療效差異。方法 64例胃癌患者, 通過電腦隨機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2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胃癌根治術治療, 研究組患者接受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隨訪生存率進行對比。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發生并發癥3例(9.38%), 對照組患者發生10例(31.25%), 主要有感染、吻合口瘺等,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隨訪1年的生存率為96.88%、隨訪3年的生存率為65.63%, 均高于對照組的78.13%、40.6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對于傳統胃癌根治手術, 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的住院時間短, 同時損傷較小, 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傳統胃癌根治術;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35

胃癌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在40~60歲之間的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傳統根治性手術的操作技術復雜, 且無法完全將腫瘤周圍的淋巴循環阻斷。為了進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療效果, 有學者提出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 從胃腔、血行以及淋巴等多個方面將腫瘤阻斷, 防止癌細胞向靜脈發生轉移。本文通過分組研究探討傳統根治性手術與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差異, 現將方法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通過病理學診斷確診。通過電腦隨機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2例, 研究組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33~78歲, 平均年齡(57.3±8.2)歲;按照胃癌TNM分期, 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10例、Ⅲ期患者11例、Ⅳ期患者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9例;年齡32~79歲, 平均年齡(58.1±8.8)歲;按照胃癌TNM分期, Ⅰ期患者5例、Ⅱ期患者9例、Ⅲ期患者12例、Ⅳ期患者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胃癌根治術治療, 實施全身麻醉、常規消毒鋪巾之后與患者上腹部正中繞肚臍位置行切口, 長度控制在20 cm左右, 逐層切開皮下組織進行胃癌病灶切除治療, 小心處理腫瘤周邊的血管, 采取D2淋巴結清掃, 并重建消化道、放置引流管。

1. 2. 2 研究組患者接受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治療, 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消毒鋪巾之后行常規性切口, 應用自動拉鉤將手術野充分暴露出來;使用電刀對小網膜以及胃結腸韌帶進行銳性剝離, 將孔隙暴露出來, 置入直腸鉗進入到小網膜囊中, 注意保證臨近的兩條孔隙連線與腫瘤邊緣之間的距離>3 cm;將腸鉗引出, 將關閉器引入小網膜間隙, 保證關閉線和腫瘤之間的距離>3 cm情況下降關閉器激發, 執行這一操作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對腫瘤造成擠壓, 對胃前后壁以及阻隔膜行平行重復釘合;操作結束之后沿著釘合線將外圍多余保護膜剪除, 對患者進行D2淋巴結清掃;實施胃腸道吻合之后于胃前壁開孔近端將胃腔關閉, 保證胃切除的范圍大于在腫瘤周邊進行關閉處理的范圍[2]。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進行為期3年的隨訪, 了解第1年和第3年的生存狀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3.19±0.64)h、平均住院時間為(9.57±1.42)d;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2.19±0.58)h、平均住院時間為(12.08±1.58)d。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術后發生并發癥3例(9.38%), 對照組患者發生10例(31.25%), 主要有感染、吻合口瘺等,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的隨訪生存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隨訪1年的生存率為96.88%(31/32)、隨訪3年的生存率為65.63%(21/32);對照組患者隨訪1年的生存率為78.13%(25/32)、隨訪3年的生存率為40.63%(13/32)。研究組患者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胃癌的惡性程度非常高, 手術是主要治療措施, 也是首選的治療手段。但是臨床研究發現, 常規的胃癌根治性手術治療后, 患者5年內的生存率仍然非常低[3]。因此, 探求新的手術治療方案非常關鍵。從上個世紀開始, 逐漸有學者提出在對腫瘤切除之前先對腫瘤所在腸管的遠近端進行結扎, 隨后對腸段系膜進行結扎, 防止手術后腫瘤擴散的治療方案。

全阻斷技術在胃癌治療中的發展較晚, 但是隨著應用推廣逐漸得到醫生與患者的認可[4]。最早的胃癌手術血管阻斷技術是在腫瘤遠端和近端胃壁上使用血管阻斷夾, 防止腫瘤細胞向血管內轉移。但是胃癌手術中的轉移方式并不止血行轉移, 還包括淋巴轉移、胃腔內擴散以及腹膜內擴散等, 單純使用紗布以及血管阻斷夾不能夠阻止癌細胞從淋巴轉移以及胃腔內的擴散, 其應用受到較大的限制[5]。隨著臨床實踐與理論的豐富, 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應運而生, 在手術之前斷絕腫瘤與外界的聯系, 隨后進行切除治療, 防止由于觸碰擠壓導致的轉移。本組研究結果可見, 應用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的時間相對較長, 但是術后患者恢復時間更短、各類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而遠期效果方面則顯著改善患者3年內的生存狀況。

綜上所述, 相對于傳統胃癌根治手術, 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的住院時間短, 同時損傷較小, 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峰華, 羅奮, 茅翔, 等.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胃癌根治術的比較.復旦學報(醫學版), 2010, 37(1):103-105.

[2] 郭曉鵬.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與傳統胃癌根治術的比較.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9):89-90.

[3] 李猛.全阻斷(隔)胃癌根治術在胃癌患者中的臨床療效.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3, 26(5):612-613.

[4] 朱甲明, 臧衛東, 臧潞, 等.非離斷Roux-en-Y吻合在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消化道重建中應用的多中心數據回顧分析.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 19(8):902-906.

[5] 張維濤, 杜曉輝, 寧寧, 等.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后肝功能變化及其影響因素.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2, 19(1):37-42.

[收稿日期:2016-10-13]

猜你喜歡
胃癌根治術臨床療效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i!l手術期護理120例臨床分析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131碘治療甲亢患者的后期隨訪效果分析
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分析
微創手術治療胃潰瘍42例臨床分析
研究腹腔鏡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早期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開腹與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術后恢復情況及患者生存率對比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影響因素及處理方法研究
保留迷走神經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