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探討

2021-01-11 03:05樊玲
啟迪·上 2021年10期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作文

樊玲

摘要:作文教學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更加受到老師的重視。作文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的文字體現,在初中階段通過作文教學能夠讓學生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我,讓自身的創新精神得以在作文中激發。因此,初中語文老師也應當立足于新課標的要求之下,充分研究初中語文作文的教學教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寫作能力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表現,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1]。對語文老師和學生雙方而言,作文都是值得認真對待和重視的內容。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作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應試化嚴重,缺乏創新

作文在初中語文考試分值上占據極大比重,許多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十分重視學生能否通過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分數,因此在進行作文教案設計時,很多老師都是基于提分這一目的來設計教學活動,導致作文教學只能保證學生分數上的好看,而并沒有真正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2]。很多老師認為寧可不出彩也絕不出錯,會讓學生學習一些作文模板或套話,這樣的作文教學會導致很多學生喪失創新能力,一個班級的作文內容極其相似,而且很多學生的情感都沒有融入進作文,導致作文不具備學生的真情實感。很多學生的作文雖然內容上不同,但結構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根本不能反映學生的思想情感,學生自己也會因為缺乏真實情感而感到寫作困難,出現記“流水賬”的現象[3]。

(二)脫離生活實際

初中的作文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本身就是記錄敘述某人某事,學生通過作文表達自己的情感,是基于現實而書寫的作文,因此應該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關聯,從而有助于學生在自然的情感流露下寫出動人文章。然而很多老師開展作文教學時更考慮考場上的得分,在作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沒有讓學生充分圍繞著生活實際展開思考,也沒有鼓勵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導致學生寫作文的目的性變成了提高分數而不是記錄生活,很多學生的作文看似優美,實際上全是空洞和蒼白,還有一些學生在脫離現實后完全不能動筆,在很多語文老師思考學生沒話寫的時候,應該反思學生寫不出作文是不是因為教學本身就和現實生活脫節。

二、作文教學教法策略

(一)結合教材,學習寫作

教材中有許多作文素材能夠讓學生收集和學習。很多教師把課文和作文的教學下意識地分割開來,在課文的教學時遇到適合學生吸收學習的內容或寫作技巧,并沒有額外給學生進行提點,認為在課文學習時應當專注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和分析,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感受到課文中有許多能夠借鑒學習的寫作方法。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素材以及寫作方法不僅僅局限于作文課以及作文書當中。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重視課文的結構以及寫作技巧,并引導學生認識和掌握。比如,在講解新課《回憶我的母親》時,語文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本篇課文中的寫作方法。這篇課文中以倒敘手法開篇,以樸實平淡的敘述表達了對母親的深深思念,語文老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倒敘手法的好處,讓學生認識到在寫作時可以有多種敘述手法。其次,這篇課文中包含了兩條線索,一條明線是母親的品質,暗線則是作者的成長。通過明暗兩條線索表現出作者受到母親品質的熏陶,從而發奮學習,進一步說明了母親品質的可貴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在開頭作者寫下母親勤勞的一生,而后文用了幾個事例來講解母親的勤勞,也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圍繞人物的一個特點來寫作時,需要有至少一個事例來進行說明,并且事例必須要緊扣主題。通過課文內容的教學,很多學生能夠在聽課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并內化為自己的技巧,從而有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二)創設生活情境,搜集生活素材

正如上文的例子可知,作者之所以能以平淡的口吻、簡單的事例寫出母親的勤勞,表達作者深沉的愛,是因為作者對母親有著足夠的了解,這也告訴了老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一定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才能夠搜集到足夠的生活素材作為作文中的事例。初中作文以記人敘事為主,對學生觀察生活、描寫生活的要求極高,因此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生活之外,還可以在作文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情境進行敘事,培養學生的敘事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投影機給學生播放一段動畫,讓學生注意動畫中出現的人物、場景、時間、天氣狀況等,在播放完畢后,可以讓學生動筆寫一篇250字的小作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入眼的任何畫面都是作文中的一環,惡劣或晴朗的天氣都會對作文的基調產生影響,任何細小的動作都表達了人物的心理活動。比如在動畫中,男孩在發現老人摔倒后,并沒有立即上前,他猶豫了幾秒鐘還是上前扶起了老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男孩的動作,思考男孩為什么猶豫,以及猶豫后為什么還是選擇了扶起老人,讓學生認識到動作與心理活動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敘述人物和故事,提高寫作能力。

結語

作文的教學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需要學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教師要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重視對生活素材的收集、深入研究課文,從書本和生活中學習寫作的技巧,搜集寫作的素材,只有用正確的方法、以真實的情感,才能記錄真實的故事。

參考文獻

[1]張傳青.初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08):35-36.

[2]蘇國艷.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探究[J].亞太教育,2019(08):118.

[3]吳英萍.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6,3(34):348-349.

猜你喜歡
新課標初中語文作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對一道新課標高考題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