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社區醫養結合延續性照護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2021-01-12 09:09梁達慶
醫藥前沿 2020年27期
關鍵詞:醫養延續性醫囑

梁達慶

(廣西江濱醫院信息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即慢性病,是一類病程較長、起病隱匿、病情遷延不愈及病因復雜的疾病的總稱,此類疾病部分尚未完全被確認,且無明確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1]。慢性病可使心、腎、腦等臟器嚴重受損,可致殘,給患者的生活及勞作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且使治療成本大幅度增高,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2]。另外,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往往不足,甚至缺乏子女照護,使患者不得不反復、持續住院,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醫療成本,使老年患者的心理負擔加重。由于目前有關基于互聯網社區醫養結合延續性照護模式應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鮮有報道,故本研究探究基于互聯網社區醫養結合延續性照護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照護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12 月我院已治療出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26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3];②治療效果良好,獲得主治醫師同意出院;③正常完成隨訪;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過度使用毒性藥物、酒精、抗焦慮及抑郁藥物等;②存在意識、認知、或語言等功能障礙;③存在惡性腫瘤及肝、腎功能異常;④合并心臟病、嚴重高血壓或心力衰竭;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⑥因任何原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63)、實驗組(n=63)。對照組:男 30 例,女33 例;年齡61 ~79 歲,平均(69.76±6.74)歲;病程6~20年,平均(16.79±3.21)年;患病類型:腦卒中19例;冠心病22 例,高血壓22 例;教育程度:小學24 例,初中25 例,高中及以上14 例。實驗組:男27 例,女36 例;年齡62 ~76 歲,平均(70.28±6.54)歲;病程5 ~22 年,平均(17.26±3.45)年;患病類型:腦卒中16 例;冠心病20 例,高血壓27 例;教育程度:小學20 例,初中24 例,高中及以上19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照護模式。對患者進行常規隨訪,包括是否按時服藥、是否及時就醫、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疾病恢復狀況、是否遵醫囑等情況。

1.2.2 實驗組采用基于互聯網社區醫養結合延續性照護模式[4]。(1)建立網絡平臺: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臨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護理人員使用網絡建立相關的網絡平臺,供其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溝通(對于任何原因無法正常使用網絡平臺的患者,應由家屬幫助或代為交流),即護理人員通過建立QQ 群、微信群等網絡平臺,在平臺上給予患者及家屬健康指導和溝通,以及進行護理工作的交流,傳輸文件、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等。(2)環境舒心:給患者營建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依據患者的喜好選擇家具、軟裝飾、設施。(2)心理管理:護理人員使用輕柔、親和的語言與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及心理疏導,使患者消除負面情緒,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者的信任及對生活的快樂感覺,使患者更注重自我管理。(3)運動與娛樂:督促患者作1h/d 的有氧運動如健身操、太極拳、散步等,當患者感覺出汗時停止運動以免疲勞;并組織唱歌、棋牌等娛樂活動。(4)確保營養:關注患者的營養狀況、體質量、膳食習慣等,依據食物喜好給予適當的干預提高患者的食欲,并輔助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進食。(5)家屬關懷:叮囑家屬定期探視照護患者,并定期對患者的康復情況與家屬溝通交流,使患者感受到親人的關愛與支持。兩組老年慢性病患者均由護理經驗≥3 年的護理人員負責照顧,且護理干預時間均為1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滿意情況: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不滿意4項,滿意率=(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運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調查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放126 份調查問卷,回收126 份,回收率為100%。(2)治療依從性:統計患者膳食合理、良好習慣、如期復診、康復訓練、遵醫囑用藥等5 項的依從性情況。(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分,滿分100 分;0 ~<20分: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動中處于完全依賴狀態,生活無法自理;20 ~<40 分: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動中需極大幫助;40 ~60 分: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動中還需幫助;>60 分: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動中可基本自理[5]。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定性資料以[n(%)]表示,采用秩和檢驗或χ2檢驗;其中當1 ≤理論頻數<5 時,卡方值需校正;當理論頻數<1 時采用確切概率法計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滿意情況比較

實驗組滿意率98.41%高于對照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滿意情況比較[n(%)]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實驗組膳食合理、良好習慣、如期復診、康復訓練、遵醫囑用藥等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

2.3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實驗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例)

3.討論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疾?。X卒中、冠心病、高血壓)、癌癥、慢性呼吸系統性疾病、糖尿病等,好發于老年群體中。延續性護理拓展了住院護理模式,著重關注并解決患者轉移期的健康問題及需求,確保了患者健康護理服務的連續性,能夠降低高?;颊呒膊∵M一步發展惡化的風險,以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6]。

本研究結果中,實驗組滿意率為98.41%,高于對照組的滿意率77.78%;實驗組膳食合理、良好習慣、如期復診、康復訓練、遵醫囑用藥等依從性,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優于對照組;以上均有顯著差異(P <0.05)。說明在實驗組中實施基于互聯網社區醫養結合延續性照護模式,顯著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率,膳食合理、良好習慣、如期復診、康復訓練、遵醫囑用藥等依從性也得到顯著提高,同時促進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綜合分析原因可能是,護理人員實施護理過程中給予合理飲食促進了疾病的康復,并結合溝通的形式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加了其對自身及疾病的了解,有利于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進而有效提高了遵醫囑的依從性;同時,有利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主動參與自我護理的工作中,進一步提高了自身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最終促使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增加了對護理服務的認可,患者更滿意[7]。由于本研究樣本容量較小,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還需更可靠的樣本容量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社區醫養結合延續性照護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高,值得應用。

猜你喜歡
醫養延續性醫囑
醫養當興
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用法解讀
醫院H IS 系統下電子醫囑的規范管理
遵循醫囑
延續性護理管理在回訪中心的應用
醫養結合 我們這么做
醫囑
醫養結合真的難操作?
醫養結合 大有可為
電子醫囑在優質護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