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黑龍江省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探究

2021-01-14 00:43蔡煒寧張磊劉美艷
南方農業·中旬 2021年11期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農村經濟發展黑龍江省

蔡煒寧 張磊 劉美艷

摘 要 數字普惠金融是經濟金融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為經濟金融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提升了金融服務覆蓋率。黑龍江省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大力發展鄉村數字普惠金融,有效提高農民辦理金融業務效率、穩定農民就業率、促進農民經濟增收。通過研究農村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過程中在監管、服務、信用及觀念等方面暴露出的問題,提出規范監管創新科技、完善金融機構服務體系、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及提高農民數字普惠金融認知程度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數字普惠金融;農村經濟發展;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832;F299.2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47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普惠金融越來越受到農民的關注,希望普惠金融能夠充分為人民服務,推出更多的金融產品,給農村農民帶來福音。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2018年國家在《鄉村振興規劃》中提出加大農村金融建設,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利用金融服務的便利助力農村發展。2021年初,國家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擴大農民就業崗位和增加收入的有關政策,深化農村農業現代化改革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的提出對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要求更高,面對“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作為當前普惠金融發展的主流,能夠極大地滿足農民對普惠金融的要求,促進“三農”發展。黑龍江省為了實現鄉村振興,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實施戰略上,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建設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借助平臺推出適合農村各地區的貸款、保險、理財等業務,改善農民生活。但在發展黑龍江省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方面,由于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農村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各不相同,在高速發展下的數字普惠金融暴露出監管不嚴、金融機構服務缺乏、農村個人資料收集困難、農民的信用觀念淡薄等問題。因此,妥善解決黑龍江省農村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揮出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強大動能是研究的重點。

1 必要性

1.1 便捷生活

在黑龍江省農村,傳統的金融機構服務單一,業務辦理煩瑣,農民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等候和業務咨詢過程中,效率低下,但是在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下,農村用戶辦理簡單的業務只需要登錄銀行的手機App,就能根據提示自行完成辦理,與現場辦理相比,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顯得更加便捷。而且農村用戶也能通過App進行網絡支付、借貸、理財等服務,享受到各種金融服務的便利。

1.2 穩定就業

隨著現代產業結構的變化,高素質技術型人才將原有大批量的生產工人取代,對于外出務工、缺乏專業技術的農民而言,就業形勢嚴峻。伴隨著政府對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視,農村金融機構加快了對普惠金融的改革,開發出許多助力農村農業發展的產品,許多外流人員回到家鄉,完善了農村的經濟鏈,帶動了產業的發展,在原有生產崗位的基礎上,提供了類型豐富的就業崗位;金融機構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增加創業貸款經辦機構數量、節省創業貸款的流程、提高創業貸款的紅利等,為鄉村小微企業提供了資金保障,穩定了就業,使小微企業得到長足穩定發展。

1.3 提高收入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服務形式豐富多樣,農民不僅可辦理傳統業務,還可辦理保險、融資、投資理財等業務。保險公司為深化數字普惠金融政策推出了種植業保險和養殖業保險2大類專項險種,其涵蓋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生產環節,當發生非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或經營困難時,能夠為農民提供經濟補償;融資方面以黑龍江建設銀行分行推出的“建行惠懂你”App為主,提供門檻低、借貸快、利息低的線上貸款,解決微小企業資金困難、農民生活貧困等問題;在投資理財方面,普惠金融深入農村家庭,農民擺脫了原有以銀行儲蓄為主的理財方式,開始嘗試互聯網金融理財。

2 問題

2.1 監管問題

數字普惠金融在黑龍江省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金融機構在著力金融方面改革時,在現行相關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當中,關于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定位不明確,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舉措較少。數字普惠金融普及到農村時,農民由于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很容易被混雜在其中的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竊取農民的個人信息,實行詐騙。監管部門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深惡痛絕,即使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黑龍江省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黑龍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也重新制定并發布了《黑龍江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等法規,但由于數字普惠金融業務在形式上的創新,金融產品類型的多種多樣,新的問題接踵而來,許多問題不能妥善解決。此外,地方監管部門針對現在的監管技術,在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結合發展方面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在監管過程當中,一旦不法分子利用技術優勢,找到監管的區域范圍外就能逃避監管。監管部門雖然能借助民間的反饋來彌補缺陷,但是時間上存在滯后性,新的問題會不斷出現難以得到根治。因此,監管設施和監管技術上的問題亟待解決。

2.2 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問題

黑龍江省農村受經濟水平的影響,在一些貧窮的地方,設立在農村的金融服務網點種類不僅單一,數量還很少[1]。鄉鎮的金融服務網點雖然在種類上較為齊全,但是對距離偏遠地區的農村而言,無形之中增加了業務辦理成本;在金融服務工作開展方面,又由于金融機構網點問題,宣傳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產品的人力不足,限制了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在人員配置上,農村金融機構人才缺乏,現有的金融服務工作人員受專業水平限制,對數字普惠金融產品認識不足,導致數字普惠金融在農村的推廣滯后;此外,農村受限于外部因素的影響,各類金融機構設計的金融服務產品并不能適應當地農村的壞境,對農村農民的幫助有限。

2.3 農村信用體系問題

在黑龍江省農村,個人資料收集困難,用戶與機構存在信息偏差,使金融機構在對黑龍江省農村的信息服務當中的成本偏高,導致一些金融業務難以實現。目前在征信方面,中央銀行占據主導地位,其基礎數據庫是個人征信體系的核心和主要信息數據來源,但是中央銀行收集的農村個人征信信息有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采集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信息、信用卡信息、或者接入小額貸款公司網絡貸款平臺所提供的借貸信息和公共信息等構建征信中心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黑龍江省農民相對于個人信貸,他們更偏向于在社會熟人和親友之間進行借貸;同時農村由于教育水平的原因,對于信用方面的觀念非常淡薄,對失信行為不以為意,導致失信行為常常發生,很大程度上影響個人信息的收集,導致征信系統建立受到阻礙。

2.4 信用觀念問題

在哈爾濱市,數字普惠金融業務廣泛,金融服務細致入微,居民對數據普惠金融有著高度信賴。在黑龍江省農村地區,農民數字普惠金融教育普遍不強,人們對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了解還只是在網絡支付方面,對投資方面有的農民會直接把投資理財和銀行儲蓄劃上等號。在談及數字化保險、智能投資顧問、網絡信貸、信托等,大部分農民對其一無所知。正是因為黑龍江省農村居民接受相關教育較為欠缺,導致金融產品信息認知淺顯,農民對大部分的金融借貸產品缺乏信任,而向各大銀行借貸的農民,又保持著對欠款能拖就拖的心態。因此,在農村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阻力相對較大。

3 改善建議

3.1 規范監管創新科技

在農村,傳統金融占主導地位,數據普惠金融要發展必須要克服金融數據保護、監管與風險防范這2個問題。促進數字普惠金融在黑龍江省農村發展。

1)建立規范的監管模式[2]。數字普惠金融的監管模式在鄉村的監管并不完善,在監查個人信用賬戶和個人信息時,容易侵犯到個人隱私。因此,建立好規范的監管模式,在嚴格監管下,既能嚴格地保護用戶的信息,也能使企業更加方便地了解個人的金融賬戶。此外,農村地區有較大的特殊性,構建全面協調的多元監管模式,就必須要加強行為的自律,加大社會透明化。2)創新監管科技。在農村,金融市場的監管科技較為落后,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脆弱,創新監管科技能夠在第一時間收集到金融機構的交易信息,第一時間進行信息認證,并對信息進行修改。

3.2 完善金融機構服務體系

在黑龍江省農村,由于經濟發展狀況差,數字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大都是依托互聯網而進行的,數字普惠金融的產品能夠依靠互聯網率先進入農村,服務農民,協調基礎設施發展[3]。隨著2021“三農”工作的開展,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紛紛推出農村數字金融服務平臺,根據黑龍江省各農村的發展狀況,開發出不同低風險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對不同農村經濟水平的農民推廣其產品,最大程度地匹配農民的自身狀況。在小額支付系統業務方面,金融機構要進一步簡化處理流程,把農村的金融支付結算系統盡快建設完善,硬件設施配置齊全;并且在積極推廣網上銀行服務的同時,招納數字普惠金融技術人才,利用人才優勢,完善金融監管服務體系。

3.3 建設完善農村信用體系

在大數據網絡時代,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便利,通過大數據技術科學地管理個人信息。以中央銀行為主,各地方銀行為輔,宣傳信用的重要性,同時加大對農村個人信息的收集力度,全力健全農村信用體系[4]。在健全農村信用體系時,可以幫助農村的農民完成建檔立卡戶,合理劃分信用等級;另外,把已經收集完成的“三農”信用信息系統、數據庫檔案,重新優化整合。在收集的信息數據方面嚴格保密信息,制定相關使用條例,獲取數據必須通過使用申請才能使用,確保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3.4 提高農民數字普惠金融認知程度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受限于農民的相關認知。近年來農村的教育層次顯著提高,但金融相關知識的普及卻是一片空白[5]。數字普惠金融全面普及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為農村提高數字普惠金融認識程度,在國家教育方面,可在初高中的課本中融入金融知識,為農村青少年打下良好的數字普惠金融基礎;金融機構方面可開設免費金融課程,提升農村用戶的金融素養的同時,宣傳介紹自身的金融產品;社會加大金融專業人員培養的力度,提高金融專業相關技能證書的權威。

隨著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農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信用體系的建立,數字普惠金融在農村的發展將更加順暢,農民也能依賴數字普惠金融為自己提供便利,更能夠憑借著數字普惠金融貸款等服務提升經濟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寶珍,吳旻倩.數字鄉村戰略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的優勢、困境與進路[J].農業經濟,2021

(7):38-40.

[2] 邢鴻飛,呂漢東.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監管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1(6):25.

[3] 張磊.數字普惠金融實現精準扶貧的路徑探索[J].新農業,2021(6):28-30.

[4] 歐發勛,張勇,吳遠鳳,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普惠金融對我國貧困減緩的影響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12):62-63.

[5] 龐艷賓.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J].人民論壇,2020(1):125.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數字普惠金融農村經濟發展黑龍江省
數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聯網個人征信業務探索
數字普惠金融的縣域測度
數字普惠金融推動脫貧攻堅的優勢分析、具體實踐與路徑選擇
肯尼亞M—PESA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啟示
加強農業信息服務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
“互聯網+”模式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互聯網+”模式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動詞的時態中考高頻考點練習題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農村經濟發展適應性研究
2014年黑龍江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二等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