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模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研究

2021-01-15 18:34吳玉濤馮雅靜子華明
濰坊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勞模勞動育人

吳玉濤,馮雅靜,子華明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關愛勞模、尊重勞模。2020 年11 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全社會要崇尚勞動、見賢思齊,加大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宣傳力度,講好勞模故事、講好勞動故事、講好工匠故事,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盵1]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回信中強調:“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盵2]弘揚勞模精神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也是在新形勢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索傳承勞模精神的路徑,“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有效結合起來,形成“處處有思政”的“大思政”格局”,[3]緊緊抓住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育“主渠道”,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中心環節、主渠道作用,使勞模精神與“思政課程”同步同向同行。

一、“勞模精神”的內涵

勞動模范作為我國工人階級優秀勞動者的杰出代表、時代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付出艱辛的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在各個領域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和排頭兵作用。勞動模范先進事跡所承載和彰顯出的勞模精神,就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4]的精神。這種精神涵蓋了主人翁精神、開拓進取精神,拼搏精神、忘我精神,激勵著人們熱愛勞動,奮發進取。它代表著一個時代人文精神、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觀、精神風貌,是在生產生活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時代在變遷,每個時期的勞模內容在與時俱進,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勞模精神的本質內涵沒有變。勞模精神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周圍人,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深入挖掘新時代勞模精神的育人功能和文化內涵,使勞模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的模式。

二、“勞模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多元化,各種思潮風云激蕩,面對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和復雜多變的環境,無論社會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時代如何變遷,勞動方式如何變革,勞模精神的本質沒有變?!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廣泛宣傳勞動模范先進事跡、弘揚勞模精神、傳播勞模故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這是勞模精神得以薪火傳承的重要形式。

(一)“勞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勞動素質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 年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始終高度重視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6]。高校大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渥,“一些家長不注意紅色家風的培養,放縱孩子奢靡享受、鋪張浪費、貪圖安逸,不讓孩子吃一點生活的苦”[7]。部分大學生作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少苦難生活的磨練,生活在“三點一線”的象牙塔校園內,沒有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勞動意識淡薄,勞動習慣缺失,缺乏勞動實踐和生活實踐,偏離了“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弱化了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加強勞動教育,把勞模精神的內涵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增強勞模精神育人價值,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涵養深厚的勞動情懷,全面提升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和精神品格”[8]。

(二)“勞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

青年大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9]?!盎ヂ摼W+”,人工智能,信息微傳播的新時代,“90 后”乃至“00 后”思想特征的特殊性使大學生對勞動教育、勞模精神的認識與上一代人有截然不然的觀點。受各種社會思潮、思想觀念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復雜化、多樣化的趨勢。部分大學生“信奉精致的利己主義,缺乏奉獻精神和責任感,不愿擔當,沒有同情心,見危不助,道德冷漠”[10]等不良思想行為。這些不良思想行為是大學生勞動教育在家庭中被弱化,在學校中被淡化的體現。勞模精神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文化價值、道德價值、愛國主義情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著高度的內在聯系和一致性?!皠谀>竦暮霌P能夠有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落細、落小、落實,有利于讓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11]。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勞模精神,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勞模精神相結合的好方法和新途徑。

(三)“勞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回顧過去,每個時代的勞模都是每個時代的先行者,敢為人先的膽識和擔當是勞模精神的充分體現”[12]。2020 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數勞動者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不畏生死,凝聚起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勞模精神。一方面,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導青年大學生向“最美逆行者”學習、向勞動模范學習。學習“最美逆行者”模范事跡所體現出的正能量,厚植愛國情懷,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大學生。另一方面,傳播和弘揚歷代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如“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掏糞工人時傳祥、勇攀科技高峰的蔣筑英、“兩彈元勛”鄧稼先、“馬路班郵”王順友、“雷鋒傳人”郭明義等一大批先進勞動模范,頑強拼搏,默默奉獻的勞模精神。新時代賦予勞模新的內涵,這就要求高校廣泛開展對勞動模范先進事跡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學習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擔當實干、開拓進取的精神,營造崇尚勞模、學習勞模的濃厚氛圍。

(四)“勞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大學生主動作為奉獻精神的必然要求

勞動模范不僅是一種個人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與擔當。勞動模范所展示出的奮發進取,將小我融入大我,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繼承與超越。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勞模精神融入大學生人才培育路徑,講好新時代勞模故事,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所涌現出的勞模事跡,使大學生成為勞動教育的受教者和受益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戰役中,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疫情防疫阻擊戰中,成為戰役的中堅力量,體現了大學生在特殊時期主動作為的非常擔當、奉獻精神和模范帶頭作用。其次,從1998 年的抗擊特大洪水、2008 的汶川大地震,到2020 年的疫情阻擊戰,每一次都有青年大學生在最危險、最關鍵、最重要的時刻挺身而出。這種“抗疫精神”是青年大學生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主動作為奉獻精神的真實再現,是對“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勞模精神的最好闡釋?!芭c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高度契合的邏輯聯系”[13]。

三、“勞模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

(一) 構建以勞模精神為核心的“思政課程”,創新弘揚勞模精神新方式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勞模精神,發揚勞模精神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育人功能和示范引領作用,進而為勞模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提供思想支撐?!芭嘤霌P勞模精神”要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統籌兼顧”,[14]使勞模精神薪火相傳。首先,最大限度的挖掘思政課、專業課、選修課和綜合素質培養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構建以勞模精神為核心的課程大思政,注重勞模精神價值的融入,探索勞模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新模式。其次,新時代的大學生活躍于微博、B 站、抖音、快手、豆瓣等“微網絡平臺”,這就要求新時代的勞模精神教育要與時俱進。要注重利用“云思政”“慕課”“微課堂”“翻轉課堂”等方式講好勞動模范先進典型事跡,打造新時代勞模精神宣講的“金課”。再次,還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勞模進校園活動,掀起大學習、大宣講、大行動的熱潮。如:推動成立勞模講師團,“舉辦勞模事跡報告會、開設勞模大講堂、聘請勞模工匠擔任兼職教授、德育導師等形式,推動勞模精神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15],讓鮮活的“勞模工匠思政教員”走進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使學生與勞模面對面、零距離接觸和交流,旨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勞模文化相融合的“雙課程”、勞動模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結對互助的“雙師資”、勞模與學生結對互助的“雙結對”教育機制。實現“價值引導”與“知識教育”相統一,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校園氛圍。針對學生在就業擇業、學校學習、社會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惑,邀請勞動模范進行答疑解惑,分享經驗,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勞模先進事跡。

(二) 打造具有濃厚勞模元素的校園文化環境,創設多元化勞模育人新途徑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在促進大學生人格完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16]。校園文化作為學校軟實力的綜合表現,在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道德境界方面具有潛移默化的無聲教育作用。一方面,高?!耙⒅貙谀N幕柸谌胄@環境建設之中”[17],重視勞模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將勞模元素注入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旨在形成具有強烈勞模文化印記的校園文化。通過設立勞動精神研究機構和勞模精神研究所,在校園內建設具有勞動特色和勞模精神元素的道路、廣場、雕塑等,如在教學樓、道路、學生宿舍、大學生活動中心、實訓中心等公共場所設計勞模文化長廊,增強學生對勞模文化的了解,營造崇尚勞模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另一方面,開展“勞模進校園”活動,著重強調勞模文化育人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樣作用、引領作用。加強對身邊優秀模范教師、先進工作者等模范人物先進典型事跡宣傳,增強大學生對勞動模范的親近感和認同感,發揮勞動模范的榜樣引領作用。再一方面,在開學典禮、新生入學教育、畢業生最后一堂課、畢業生典禮等活動中,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勞動教育活動。最后,創新勞動教育的方法。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網絡平臺推出系列宣講內容,積極占領網絡文化中勞模精神宣傳的輿論高地,如:設立“勞模之家”、“走進勞?!钡葯谀?,同時充分發揮校園櫥窗、海報、校園廣播站等“線下”多渠道、多方式的宣傳教育措施。

(三) 探索多樣化社會實踐新形式,增強勞動體驗

首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充分挖掘勞動模范先進事跡中蘊含的勞動和實踐元素,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近距離感受、感知勞動模范先進事跡所展現出的模范引領和榜樣作用,把社會實踐作為弘揚勞模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大學生勞動水平和勞動素質的重要途徑。高校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社會實踐平臺,構建勞模精神貫穿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機制,構建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的教育體系,旨在探索勞動教育在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暑假三下鄉”、校園社團活動中弘揚勞模精神的實踐路徑。其次,鼓勵更多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走出校門,走進生活,走進勞模工作室、校企合作基地,參與勞動工作,體驗勞動,在身體力行的勞動過程中增強社會實踐水平和能力。通過建立多樣化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親身體驗勞模工作,近距離感受勞模敬業、務實、進取的精神境界,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勞動成果的喜悅,激發大學生學習勞動模范勤勉敬業精神的熱情。在社會實踐中融入勞模精神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培育勞動情懷,“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的強大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優化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18],形成實踐育人與勞模精神育人統籌推進的協調育人模式。

結語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宣傳勞動模范先進典型事跡,不斷探索勞模精神通過“思政課程”、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在校園營造學習勞模、崇尚勞模,爭當勞模良好氛圍,提高大學生勞動素質,涵養深厚的勞動情懷,培養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培育大學生面對重大疫情災害主動擔當、作為、奉獻的精神。因此,新形勢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用勞模精神培養、感化、教育人,發揮勞模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育人功能和示范引領作用,著力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大學生。

猜你喜歡
勞模勞動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動物“勞?!备傔x
陜甘寧邊區的勞模運動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勞模村”里的幸福密碼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