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路徑探析
——以Z 縣農民誠信指數測評為例

2021-01-16 17:39陳微象山縣委黨校
環球市場 2021年3期
關鍵詞:懲戒誠信信用

陳微 象山縣委黨校

誠信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德規范。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傳統道德觀念正面臨嚴峻考驗,一些地區甚至出現嚴重道德失范問題,侵蝕著傳統鄉村秩序。

如今,鄉村振興戰略早已深入人心,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其素質高低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我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把提升農民整體素質作為關鍵之舉和長久之計,讓誠信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杠桿,為鄉村全面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一、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背景及意義

(一)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農村社會轉型,“物質是衡量一切的標準”等價值觀念深入人心,加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多元價值觀念的影響,嚴重侵蝕著傳統鄉村秩序,導致農民道德滑坡,失信行為逐漸增多。

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是農民失信行為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由于規則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監督管理機制不到位,獎懲措施“名存實亡”,誠信行為得不到鼓勵和肯定,失信行為得不到有效懲戒甚至遏制,直接導致農民失信成本低,久而久之導致鄉村失范、歪風邪氣盛行。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各地不同模式的探索,均給目前的農民誠信體系建設提供了不同的啟發。自2017 年開始,Z 縣以涂茨鎮旭拱岙村為試點開展“農民誠信指數測評”,目前已在108 個市級文明村中廣泛推開,推動形成農村誠信體系建設象山模式。

(二)意義

Z 縣農民誠信指數測評的模式具有如下特點:制定信用分——記錄信用分——運用信用分(獎勵正面行為,懲戒負面行為)——提升村民素質——促進鄉風文明。該模式經過三四年的探索,各方面成績顯著:

1.農村誠信體系建設是提升農民素質的鑰匙

農民素質關乎鄉村振興成敗,農民的誠信意識更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杠桿。推進農村誠信體系建設,強化信用分激勵,首當其沖對農民誠信意識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在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象山模式中,將家庭孝道、鄰里和諧、環境衛生、配合大局、公益慈善等元素納入考評,在正反獎懲機制中,農民的守信行為得到激勵,失信行為得到懲戒,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社會責任意識、集體意識、規則意識、主人翁意識等各類素質。

2.農村誠信體系建設是促進鄉風文明的引子

信用分是激發村民內心向善、找回淳樸鄉風的引子。村民對“信”的認知經歷了“知信—重信—用信—守信”的過程,對“用”的應用也經歷了“不自愿—被自愿—自愿—自覺”的過程。比如Z 縣強化農民誠信指數測評結果運用,將道德約束上升為制度規范,用旗幟鮮明的獎勵措施鞏固村民的正向行為,信用評分高的村民可優先推薦參評村里各項榮譽、優先獲得象山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低息貸款,這些獎勵措施就如引子,解決了過去文明鄉風建設想管不好管、管不好的問題。隨著農民誠信指數測評工作的推進,原先遵守道德規范的村民越發體會到誠信的甜果,而原先信用有瑕疵的村民通過“信用修復”機制,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及各類公益活動,整個鄉村秩序陷入良性循環,形成誠信、文明、和諧的村居環境,引領了鄉村新風尚。

3.農村誠信體系建設是推動鄉村善治的平臺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社會基礎,治理的效果關乎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現。Z 縣農民誠信指數測評,通過“一戶一檔”誠信檔案,可以全面掌握家庭戶及其各成員誠信守法信息,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有效彌補社會管理短板、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推進基層治理成效,從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4.農村誠信體系建設是帶動產業興旺的踏板

信用是生產力。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眾多鄉村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支持和良好的社會環境:金融支持是產業興旺的關鍵因素。在現實鄉村中,農民貸款難已成為嚴重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在Z 縣農民誠信指數測評模式中,將農民信用與銀行貸款相掛鉤,為農村產業發展拓展了資金來源;良好的社會環境是產業興旺的必要保障。一個有序、誠信、向善的鄉村環境,是吸引很多新農人來此投資、創業的重要考量。在Z 縣農民誠信指數測評模式中逐步養成的誠信意識、契約意識、規則意識、邊界意識等,可以幫助鄉村企業摒棄熟人社會的一大堆弊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產業環境,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象山路徑

信用是“硬通貨”,為發揮誠信在鄉村振興中的助推器作用,本文聚焦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象山模式,探討其建設的具體路徑:

(一)以信用機制為切口,打開鄉村善治空間

制度的約束性是制度產生的內在要求。自由主義思想大師哈耶克曾在《自由憲章》中寫道:“一種壞的制度會使好人做壞事,而一種好的制度會使壞人做好事?!?/p>

大量的事實證明,扭轉失范的農村社會秩序如果只靠單純的道德力量來引導,工作進展可能會停滯不前,而制度則具有可持續性。比如在旭拱岙村,有一些村民通過誠信考評機制的落實和運用,逐漸改掉之前陋習,主動參與志愿者公益活動以及村里各項重大活動,村民素質明顯提升,鄉風文明有效推進,實現了制度出臺的原有初衷。

(二)以信用評價為手段,建立量化考評指標

制度的操作性是制度落地的必要前提。制度只有具備可操作性,才能切實管人管事。信用手段融入鄉村治理,關鍵是要在信用管理中,明確獎懲的依據、標準、權限及程序,通過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細則將守信和失信事項細化,厘清守信和失信邊界,精準界定哪些行為是守信行為,哪些行為是失信行為,更好地規范村民日常行為。

在Z 縣出臺的《農民誠信指數測評細則》中,各試點行政村的考評細則通過制度的方式予以規范,其中共性指標包括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等方面,在共性的基礎上各村還因地制宜推出個性測評指標,所有項目內容都被賦予具體的量化測評分值。如在XX 村村民“誠信指數考評”評分細則中明確將不贍養老人、鄰里糾紛、非法上訪等行為列為失信行為,它如此規定:若發生不贍養老人或虐待小孩或無緣無故毆打家人的,一經證實扣5 分;若鄰里間發生爭執,第一次上交村里調解的,有錯的居民扣3 分,第二次上交村里調解的,有錯的村民扣5 分,第三次上交村里或鎮里調解的,有錯的村民扣10 分;不無理信訪、越級上訪和集體上訪,被公安機關查實有上述行為的,每次扣10 分。同時,它將參與志愿者服務、配合大局等行為列為守信行為。如義務出工,義務管理,每次加1 分,直至加滿4 分;配合大局、助貧幫困、無私奉獻,每次加1 分,直至加滿4 分;同犯罪活動、破壞村莊和諧、損害村民利益的行為作斗爭,每次加1 分,直至加滿5 分。

(三)以獎懲機制為重點,強化正負結果運用

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在于正負結果的運用。Z 縣在農民誠信指數測評中,強化結果運用,通過將農民的待遇福利和誠信指數進行掛鉤,建立了守信失信獎懲制度,讓村民通過守信收益、失信懲戒這種雙向激勵機制,讓守信者得“甜頭”,失信者有“痛感”,從而強化誠信意識。

牢牢把握正向激勵的主調作用。在Z縣推行的農民誠信測評中,以正向激勵為主調,通過金錢、福利等物質獎勵以及情感認同、評優表彰等措施,對守信村民的行為進行正面強化,使人以一種愉快的心情繼續其行為,從而來調動廣大村民提升誠信意識的積極性。如在獎勵方面,年度誠信積分100分及以上者,給予村級養老、集體建房、就業參軍等優先安排,優先推薦產品“文明家庭戶”“黨員示范戶”“誠信家庭戶”等各項榮譽,優先獲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低息貸款。通過這一系列獎勵措施,使得村民能更好地配合村里各項工作,實現村民與村莊共生共榮。

注重發揮負面懲戒的制約作用。我國推行失信懲戒制度已多年,Z 縣農民誠信指數測評懲戒機制,則立足于農村實際情況,將失信代價與農民重視的榮譽稱號和福利待遇相掛鉤,發揮了負面懲戒的制約作用。

三、加強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現實思考

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生命力,還在于制度的不斷演進。如何讓農村誠信體系更有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筆者認為,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探索:

(一)逐步建立多重保障系統

全國各地不少農村已開展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探索,在模式各異、效果各異的探索中筆者得出一個共性,農村誠信體系建設是需要人力基礎、物力基礎、組織基礎等各支撐相互配合的一個系統工程。

人力基礎是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智力支持。加大人力投入的數量,持續探索信用理事會、信用議事會等方式,從而滿足所需人力。提升人力投入的質量,通過外出取經、自我總結、各種培訓等方式完善信用采集、信用錄入、信用評價、信用執行等環節,做到信用采集真實客觀,信用錄入全面系統,信用評價動態彈性,信用執行落實到位。

物力基礎是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物質保障。數據更新、維護,動態化管理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不少挑戰,在今后探索中,廣大農村要瞄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瓶頸,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成功打造出依托“PC 端+手機App”的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將信息采集端口拓展到專職采集員、農戶、企業、金融機構、政府等信息提供者,建立信息主體自主發起信息更新的機制,實現農戶信用信息采集的分散化、動態化和交叉驗證。

組織基礎是農村誠信體系建設的根本保障。在農村誠信體系建設過程中突出黨建引領,通過抓好“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等黨內制度的落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重點發揮黨員在以身作則、信用評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提升農村誠信體系測評的質量。

(二)注重凸顯村莊自身個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我們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每個村莊都有自身個性,在探索過程中我們既要遵循共性和規律,又切忌千篇一律。

各個鄉鎮街道可根據自己的區位特點、工作重點等,制定一個指導性的信用考核標準,各村以此為基礎,在充分吸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村情完善信用評價的個性指標——村級評價標準。

(三)謹慎運用負面懲戒機制

明確界定負面懲戒范圍。越是負面懲戒,越要精準,否則很容易導致“懲罰強度的擴大化”。有些村或許會推出黑名單制度,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倒逼后進、促其知恥后勇的效果,給一些村民造成較大壓力,但并不意味著這一做法放諸四海而皆準,更不意味著可以不加節制地“大力推廣”,在探索過程中要避免不管三七二十一將所有鄉村事項與信用相掛鉤。

建立“信用修復”機制。負面懲戒是手段,不是目的。近些年來,隨著“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建設的逐步推廣,一大批失信行為人咎由自取,得嘗苦果。隨之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給失信者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因此我們要建立起“信用修復”機制,支持失信者通過參加志愿服務及各類公益活動,讓失信者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積極修復個人信用。

加強農村誠信體系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迫切需要,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又一偉大的實踐。在繼續探索農村誠信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既要以榜樣為參照,又要總結提升,將全國各地經驗、各個村莊實際疊加,實現農民提素質、村莊增顏值、產業增活力,從而讓誠信成為鄉村振興的磐石。

猜你喜歡
懲戒誠信信用
忘卻歌
中美信用減值損失模型的比較及啟示
教育懲戒藝術仍值得繼續探索
讓懲戒教育有章可循
也談“教育懲戒權”
加快信用立法 護航“誠信河南”
信用收縮是否結束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信用消費有多爽?
照片之爭,誠信之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