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021-01-20 07:14王杰華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1期
關鍵詞:洋流高中生情境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教學;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王杰華(1981.2—),男,江蘇省鎮江市實驗高級中學,一級教師。

一、前言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受益終身的學習能力,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就能夠產生持續的學習動力。在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想要讓學生真正掌握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就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如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呢?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又是如何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自主能力呢?我們首先看第一個問題。隨著地理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我國的高中地理教師開始將教學視野轉移到了素質教育上。傳統的高中地理授課模式的缺陷也逐漸顯露出來,傳統的地理課堂中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較弱。因此,將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授課模式進行完善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師的重點教學內容。通過將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進,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為了確保高中生可以在地理教學中培養起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將圍繞相關內容做出相對應的策略總結。

二、自主學習能力的概述以及培養的重要性

伴隨著社會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國當前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便是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自主學習通常是指學生在積極自主的學習狀態中獲取知識內容的一種學習過程,自主學習的能力便是學生對于自主學習這一過程的堅持性和穩定性的掌握程度。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再處于被動的地位,而是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自主學習的階段里,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為活躍。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樣會被賦予全新的內容。隨著地理課標的實施,高中地理教學開始向著自主教學的方向發展。高中地理課堂的自主學習過程在于教師與學生進行共同的寫作,同時教師發揮著自身的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從而引導學生在地理課堂中完成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其中包括自主探索、自主總結、自主實踐等學習活動。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充分的必要性。自主學習課堂是對傳統地理課堂的顛覆和突破,學生不再受到局限,獲得了更加主動和自由的學習機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首先,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我國社會發展迅速,雖然當前的社會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但是社會對人才的標準有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的社會更加需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承擔起自身的職責,培養學生完善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工作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階段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在高中階段即將思維成型,高中階段形成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等,將會影響到學生今后漫長的人生。所以,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新的一層意義。同時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地理學習也有著積極的輔助作用。高中地理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內容,高中地理的知識點設計廣泛,具有復雜多樣的特點,部分高中地理知識還具有抽象性。因此,高中生往往會在學習地理知識時遇到困難,阻礙學習進步。通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逐漸找到了地理學習的正確方向,感受到了地理知識的魅力,逐漸培養起積極自主的地理學習習慣,綜合地理學習素養得到發展。因此,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顯著地提升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有助于高中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培養發展。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三個心法

(一)以興趣為先鋒

我們在教學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如果這個知識或者這個問題是學生自己發現或者解決的,他就會對這個知識或問題的學科產生學習興趣。如果這個知識點是教師傳授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教師解決的,那么學生的學習熱情就相對沒有那么高。在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異性中,我們找到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先鋒因素,那就是激發他們的興趣。學生肯花時間去自己尋找知識點,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那么他一定是對這件事情感興趣的。在激發興趣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師的任務是設立教學情境,讓學生直觀地、生動地感受到課件內容。

(二)以互動為中鋒

我們還在教學中發現,如果教師在課上向某個學生提問題了,在他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如果他回答得比較好,那么他學習這個學科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同理,如果當時課堂上有同學被叫到講臺上去互動了,即使他的角色是一個互動環節的計時員,即使他沒有發表自己的言論,即使他沒有在黑板上留下自己的板書,他也會在這種參與中找到存在感,那么他對于主動學習這門學科的積極性,也會大幅度提高?;訋淼氖羌w熱情和個人成就感,這比單向知識輸入式課堂更有效率,課堂氛圍也會更活躍。教師在這種互動式課堂的角色,是一個課程結構設計者,只在關鍵節點進行提問、提示、引導;課堂的主要角色是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根據教師提示的關鍵點,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三)以復盤為后衛

最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定期的歸納總結和知識復盤,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學科思維體系。我們發現,如果一節課中有討論小組的課程內容,那么這節課學生知識容量增長最快的反而不是討論階段,而是最終的總結階段。就像一場辯論賽一樣,觀眾感受到的頭腦風暴是辯論過程,但是觀眾的心靈收獲,卻是最后主持人的賽后總結。因為總是在最后一刻,我們仿佛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辯題是中性的,站在哪個立場上都是對的。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吸收到對自己有幫助或者是自己覺得有道理的論點,也會形成自己的總結,進而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教師在這個環節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主持人的角色,教師在各種不同的知識發現中穿梭,引導學生形成普遍的共識或者創新的發現,幫助學生完成整個自主學習的過程。

四、培養學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的三個策略

(一)設立教學情境,引發興趣

地理課程不是一個依靠平面性思維就能解決問題的課程,它涉及空間的變化規律,需要立體化的思維方式。因此,如果想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設立比較生動化、直觀化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完成這項教學內容。如果多媒體教學方式不能夠展現地理現實情況,也可以借助一些模型和道具。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的熱情。這些基本的情緒元素,是興趣產生的基本條件,有助于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原動力。

例如,在地理課程《常見的天氣系統》這個內容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了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觀看了《美國颶風》的紀錄片片段。紀錄片中,遠處的颶風像是暴龍騰云,以每秒數千米的速度在半空中移動。颶風所到之處,房屋的頂蓋被整個揭開,瓦礫碎片在颶風中的旋渦內飛舞,完全脫離了地心引力一般肆意橫飛,就連大樹這樣根深蒂固的植物,都被連根拔起,歪倒在路旁。當播放完這段視頻之后,學生的情緒都被感染了,他們似乎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無不產生了敬畏的情緒。接下來的課程很順利,因為同學們都對天氣系統產生了興趣。情境的設置通過極端的氣候來表現,把平日里的風霜雨雪場面擴大化,所以學生能夠消除對天氣司空見慣的忽視,重新思考天氣系統為什么會具有這么大的威力?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常見的天氣系統有哪些呢?這些天氣系統會越變越極端嗎?能不能通過人類行為影響它們呢?當學生腦海中有了這些問題產生的時候,就表示情境設置成功了,已經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增加學生參與,促進互動

第二個策略,是增加互動?;邮亲罹哂行袆有院蛯嵺`性的,它猶如舉辦一場活動,小到一場游戲,大到一場比賽,都需要事前完備的設計和準備。與此同時,它能夠參與進來的人數也是最多的,提高興趣也是最快的。地理課的互動教學,需要準備一些課堂活動的資料、課程節點設計,來幫助學生完成整個活動教學。因為地理課中有些原理是很難被學生理解的,特別是高中地理,涉及從表象到本質的學習,很多現象都要求學生掌握原理。但是原理很難通過語言表達就能理解清楚,所以就要借助教具和活動教學,來達到預期效果。

例如,在高中地理課程《地球公轉》這一內容的授課過程中,我們引入了大量的教學模型。開始的時候,我們利用地球儀,在課堂上表演地球自轉,這種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但是地球圍繞太陽的運行軌跡,就比地球自轉要復雜得多。所以在地球公轉演示中,我們制作了一個Flash課件,來集中展示黃赤交角,模擬了太陽在地球的直射線和直射點在地球表面構建的切線,來展示地球晝夜長短和四季變化的規律。這樣一來,學生就在腦海中形成了基本的空間立體三維圖。接下來,我們設計了一個課堂活動,讓學生踴躍報名,到講臺前面的黑板上做平面圖。內容是圍繞黃赤交角,針對這一內容,畫出你腦海中的任意示意圖。有的同學直接模擬了Flash課件的內容,畫出了一個微縮宇宙,并利用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畫出了黃赤交角的存在。而有些學生的思維卻不同,他把視角從微縮宇宙轉移到了地球上,通過一天不同時間段,人體和地面人影的比例,找出了太陽直射點產生的線條構建和角度構建。這些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的數學和幾何知識,分別從正面、側面模擬了黃赤交角的存在,從而深切地理解了《地球公轉》這個比較難懂的課程內容。

(三)建立課程討論,復盤知識體系

第三個策略是建立討論小組,進行階段性知識復盤。其實復盤的過程,就是分析和總結的過程。高中地理的課程進度,是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這些知識點表面上是獨立存在的,實際上卻可以互相聯系起來,構建成一個知識體系。利用這些零散的知識點,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收獲過程。學生掌握了一系列的知識,才能應用其解決復雜的現實地理問題,不至于無法學以致用。

例如,在《洋流的分類和成因》這個課程中,在前期我們同樣需要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來設計一些情境。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選取了一瓶墨水、一個水盆。在課堂開始之前,我們把墨水滴入了水盆之中,墨水在水中形成了一股股微觀的“洋流”,通過調節水盆的溫度,學生們都驚奇地發現,隨著水溫的高低變化,洋流的形狀和流速都發生了神奇的變化。隨后我們分別在水中添加不同配比的鹽分,水中“洋流”的形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通過這個基本的情境設計,讓學生基本上理解了暖流和寒流的區別。在講授完基本的洋流知識點后,我們并沒有向學生講授具體的洋流形成原因,而是設計了一個討論小組:利用你學到的地理知識,選擇地球上的一個典型的洋流,嘗試解釋它的成因。因為這個階段,很多學生都掌握了宏觀宇宙知識、基本的大氣運動知識,所以對于洋流的認識,有著自己的見解。這堂課程氣氛非?;钴S,有些同學選擇了太平洋暖流,分析了這股暖流的海洋氣候特點;有些同學選擇了千島寒流,分析了海水周邊的鹽分濃度;甚至有學生選擇了用宇宙觀來解釋洋流,利用萬有引力來解釋了洋流的整體運動等。而在課程最后,我們給出了真正的洋流成因,學生也在課堂總結中,吸收了正確的知識。而這些知識體系的形成,正是長期主動學習能力培養的結果。

(四)構建生活化的地理情境

縱然高中地理知識復雜多樣,但地理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為了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將地理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進行關聯,從而使學生基于生活化的角度來分析看待地理問題。通過生活化地理情境的構建,有助于為高中生營造直觀有趣的地理學習氛圍,激發出對地理知識的探索欲,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植被”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植被與海拔的關系”,教師為學生設置了生活化的地理問題情境,引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通過生活化地理情境的構建,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和記憶中探索問題的答案,發散地理思維,對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五、結語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可以應用在地理課堂上,還是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更是擴大學生知識體量、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橋梁。希望教育從業者從三個心法出發,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何錦霞.探討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讀天下(綜合),2020(05):61.

劉勇.淺談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學習[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26(10):82-84.

周志國.淺談高中地理自主學習[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01):147-148.

猜你喜歡
洋流高中生情境
《發明與創新》(高中生)征稿啦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你認識洋流嗎
跟蹤導練(五)6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高中生是否應該熬夜學習?
一類洋流運動方程的顯示行波解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