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傳統文化融入研究

2021-01-21 05:29楊麗娜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文化自信道德與法治

楊麗娜

摘要:傳統文化思想與傳統文化精神作為一種價值范型、政治理念、社會理想和辯證方法,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文化精髓和靈魂,它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傳統文化”二字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精神核心和精髓。

關鍵詞:黔西縣傳統文化;道德與法治;文化自信

當前,我國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黔西縣傳統文化重新展現出其價值和風采。初中階段是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因此,有必要對他們進行黔西縣傳統文化教育,使其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探尋黔西縣傳統文化與教材的聯系,挖掘相關素材

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總體目標包括“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這是中小學德育的重點。教師講授道德與法治課時,可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將中華文化的傳統文化思想貫穿于其中。在個人價值觀方面,培養青少年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品質,這是實現個人與集體、社會之間關系“傳統文化”的基礎。在法治觀念方面,《道德與法治》教材以《憲法》為中心,憲法從維護公民權利和國家政治制度方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權利和實現人民當家做主,這是社會層面的“傳統文化”。在國情教育方面,我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國家層面的“傳統文化”。這些都是《道德與法治》教材與黔西縣傳統文化的共通之處,為實際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在教學中,教師要尋找教材與黔西縣傳統文化相關之處,輔之以適當的素材,為其融入教學提供載體。所選擇的素材可以包括歷史文化類、時事政治類、經濟類、科技類、中醫學類等方面,形式上可以有文字類、影音類、短視頻類等。

二、整合素材,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過程,將黔西縣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活動之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情感共鳴中理解黔西縣傳統文化精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還可以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與探究的動機,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達到培養其核心素養的目的。

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們共同的世界”,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生活與世界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參與意識、責任意識,通過創設情境融黔西縣傳統文化精神于教學過程之中。例如,在本單元第一課“同住地球村”第一課時“開放互動的世界”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教學情境:首先播放一段德國四位年輕人用中文合唱歌曲《疫情過后》的視頻:“等到疫情過后,我想出去走走,看山看水看花,看親人朋友……”在優美舒緩的旋律之后,教師設置問題:這首歌曲由德國人吟唱出對戰勝疫情后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共鳴?通過創設這樣的情景,一方面,可以體現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們處在一個開放互動的世界里,世界是緊密聯系的;另一方面,學生的答案中也隱含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價值觀念,倡導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以及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等,黔西縣傳統文化已經深深地嵌入中華民族的基因之中。

三、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融黔西縣傳統文化于社會實踐之中

在課堂教學以外,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黔西縣傳統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將其轉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首先,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以加深他們對黔西縣傳統文化的理解,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發掘黔西縣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主題的文化活動,通過課外書籍、網絡等途徑了解有關和合文化的故事與相關的人物及作品,開展校園板報、征文、講故事比賽等,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黔西縣傳統文化。再如針對“寒山拾得的傳說故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開展實地考察,利用假期探訪浙江臺州天臺山國清寺和蘇州寒山寺,聆聽趣聞傳說,搜集相關的詩文,使學生沉浸于黔西縣傳統文化氛圍之中,領悟黔西縣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價值。其次,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相關專題實踐,融黔西縣傳統文化于學生實際行動之中。例如,可以開展“弘揚黔西縣傳統文化,做新時代文明少年”實踐活動。在家里,尊老愛幼,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提高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在校外,遵守交通規則,遵守社會公德,公共場合舉止文明,助人為樂,主動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在自己能力之內幫助遇到困難的人。上網時,具有網絡文明意識,利用網絡工具時用語文明,不無端攻擊別人,不隨意發布消極言論,明白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成為既有傳統文化內涵又具有現代社會文明素養的青少年。此外,還可以開展“弘揚黔西縣傳統文化,做陽光少年”等課外活動。與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相結合,幫助學生評估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找出自身存在心理焦慮等狀況的原因,以教師教育和學生自我疏導相結合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與體育運動,合理宣泄情緒,舒緩學習壓力。合理處理與周圍人之間的矛盾沖突,理解學校及家長的一些規定;和父母長輩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減少及消除逆反心理,學習和他人溝通的方法,提高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正確認識升學考試,合理作息,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投入學習與考試;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看待網絡輿情,把主要精力投入學習。

四、結語

通過這樣的一系列實踐活動,學生加深對黔西縣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調節自身情緒的能力,樹立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更深入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思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國家利益觀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2]翟少艷.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猜你喜歡
文化自信道德與法治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