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舞蹈教學中學生舞感培養的思考

2021-01-21 22:19徐思
啟迪·中 2021年12期
關鍵詞:思考

徐思

摘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在新形勢下的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也進一步促進了專業建設的發展,其中舞蹈教學不單單是一門學科的設置,更是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與培養。這就要求老師們在舞蹈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舞蹈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舞蹈中舞蹈感覺的培養,以促進舞蹈情感的表達。本文以中職舞蹈教學為例,簡要分析了中職舞蹈教學的現狀,指出了舞蹈教學中舞感培養的重要性,并總結了中職學生培養舞感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職舞蹈教學;舞感培養;思考

一、前言

舞感即舞蹈感覺,是指舞蹈演員在利用這種藝術表情達意、狀物抒情時所表現出的藝術美感[1]。舞蹈感覺是舞蹈演員對舞蹈表現手段的掌握、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情感抒發的一種能力。所以,通常它成為衡量一個演員優劣的標準[2]。由此可見,舞蹈感覺是每個舞蹈人才應具備的重要素質。目前來看在中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舞感方面相對欠缺,一味的追求學生舞蹈動作及技術技巧的熟練程度,卻忽視了學生舞蹈感覺的培養及情感的表達,這樣即使舞蹈動作完成的再好,沒有任何問題,但給人的感覺依舊是不夠的,觀眾無法體會舞蹈中要表達的情感,更不會與舞者產生情感共鳴,同時也失去了舞蹈教學的意義。那么教師應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舞蹈感覺,在本文中我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中職舞蹈教學中學生舞感的培養。

二、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舞感培養的現狀分析

(一)良好的舞感可以讓學生的舞蹈表演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而且對學生的基本形體、角色塑造、舞蹈表現、情感表達及綜合文化素養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當前的中職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舞蹈感覺,旨在讓學生增強自身對舞蹈作品內涵的理解能力,提高自身對舞蹈作品角色的塑造能力,最終達到學生對舞蹈作品舞感的肢體表達及情感表現力和諧統一的發展。

(二)雖然在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舞感培養已經收獲了部分成效,但因教師的教學能力不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導致學生舞感的培養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部分舞蹈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舞蹈訓練中動作的規范性及舞蹈作品的完成度,強調的是提高學生的舞蹈動作表達能力,但最終展現出來的舞蹈動作缺乏舞蹈感覺,學生無法理解與感知舞蹈動作的內涵。歸根結底是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舞蹈感覺的培養不夠重視,學生自身在舞蹈練習的過程中也沒有對舞蹈動作背后的情感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另一方面,有的舞蹈教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學生舞蹈感覺的培養,但由于自身現有教學能力還不夠完善及創新,沒有為學生舞蹈動作的教學而更好的賦予舞蹈感覺的培養及表達,這就使得學生無法找到恰當的方法來對舞蹈動作背后的內涵進行挖掘與思考,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自身對舞蹈作品情感的理解與感受,進而導致學生舞蹈感覺的培養與把握,最后直接影響舞蹈作品的情感表達。

三、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舞感培養的重要性

(一)舞蹈中舞感的培養能夠激發學生舞蹈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舞蹈作品表演水準,更好的提升學生內在情感的藝術修養。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舞蹈水平直接影響舞蹈表演的效果是否完美,因此學生除了具備一定的舞蹈技術技巧外,還要注重對舞蹈作品內涵與情感的表現。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基本功與技術技巧的訓練,同時還要憑借舞感的教學激發學生舞蹈的學習潛能,重視基本功動作與舞感的協調配合。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注意舞蹈動作情感的挖掘,在舞蹈練習中不斷加強對動作與舞感相融合的思考,將舞蹈動作注入情感來進行表達,才能更好的提高舞蹈作品的表演水準。同時優秀的舞蹈作品具有豐富的文化與精神內涵,學生通過不斷地學習與思考,既豐富了內心的情感,也進一步提升了自身內在的藝術修養,同時為舞蹈作品的表達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與活力。

(二)舞感是動作與情感的結合與升華,是舞蹈作品內涵表達的手法與體現,更是舞蹈演員與觀眾之間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舞者在舞蹈表演過程中,通過肢體動作來塑造舞蹈形象,同時通過舞感的配合來表達舞蹈作品的情感,因此肢體動作是舞蹈表演中重要的語言形式,但是舞者想要更好的表達出舞蹈作品本身的內涵與情感,就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舞感,也就是舞蹈作品內涵的感知力與情感的領悟力,最后舞者將舞蹈作品的生命力與感染力通過肢體動作與舞感的融合進行充分的展現,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舞蹈動作中,向觀眾呈現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時傳遞出舞蹈作品的魅力并與觀眾產生情感的共鳴,使得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現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

四、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舞感培養的途徑

(一)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是舞者用身體來完成各種舞蹈動作及情感表達,一般會有音樂伴奏,是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因此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學生舞感的培養。一方面,教師要借助音樂來加強對學生節奏的訓練,舞蹈的動作表達離不開音樂的伴奏,舞蹈與音樂是共同生存的,他們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這是他們結合的自然基礎。同時舞蹈是有節奏的運動,這就更需要音樂來強化舞蹈中動作的節奏感,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音樂節奏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要借助音樂來加強對學生樂感的訓練,樂感是指對音樂的辨別能力,是對音樂產生的感覺與知覺。因舞蹈中動作需要音樂的激發與配合,所以在進行舞蹈動作編創之前必須要有音樂的存在,配合并幫助舞蹈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塑造角色,表達情緒,體現舞蹈作品的主題,烘托舞蹈作品的氣氛。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音樂樂感的培養,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舞感的培養不單單是舞蹈動作感覺的再延伸,更是舞蹈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的迸發。舞蹈是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與音樂、繪畫、戲劇甚至文學等藝術形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我們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是15、16歲的初中畢業生,來校之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藝術學科,缺乏藝術文化知識的了解與積累,綜合藝術文化修養水平普遍較低。這就需要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能夠重視學生綜合藝術文化修養的學習,一方面,要讓學生在學習舞蹈以及素質提高的過程中激發對舞蹈藝術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在豐富藝術文化知識的積累下去理解舞蹈藝術的內在含義,不但有利于學生自身情感的迸發,不斷提高舞蹈藝術的創造力,而且能夠將更多的舞蹈藝術作品表達的淋漓盡致。

(三)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課堂氣氛的調動,要突破當下中職舞蹈教學的困境,面對有差異的學生要注重把握教學的趣味性。就目前的中職舞蹈教學來看,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差異性,對于舞蹈的認知與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身為教師的我們,既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讓學生全方位發展,又要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一方面,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相應的舞感學習目標與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舞蹈的學習中學有所獲,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師既要在做好舞蹈專業性教學的前提下將不同的舞蹈種類及特點帶入到舞蹈課堂中,使學生有更好的學習及體會,又要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斷增強舞蹈學習的興趣,同時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舞感。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要在師生平等共同學習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快樂學習。教師要擅于去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盡量克服自身舞蹈學習的困難,敢于去展現自己,勇于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主動地融入到舞蹈學習中,體會舞蹈動作的情感,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舞感,這也就更好的促進了舞蹈學習的趣味性。

五、結語

總之,在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對學生舞感的培養貫穿于舞蹈教學的始終,對學生進行舞蹈動作表現與舞蹈情感表達相互交融的教學,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并培養學生自身的舞感,讓學生學會用舞蹈動作表現舞蹈內涵,用舞蹈感覺表達舞蹈情緒,最終達到學會用舞感的這種藝術美感去完美地展現舞蹈藝術生命力的能力。

六、參考文獻

[1]郭亮.論舞蹈演員的舞蹈感覺及其培養[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9):129-130.

[2]曾靜.心理調控在舞蹈培訓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4(20):162-163.

猜你喜歡
思考
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與思考
對于少兒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