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創新的邏輯
——基于產業生態圈協同發展的思考

2021-01-26 07:10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4期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金融

(廣東金融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廣東廣州 510520)

科技創新與金融行業的耦合帶來全新變革,科技創新實現經濟由高速轉向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金融作為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在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建設中日漸凸顯。從早期的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相融合,到當前金融、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1],科技金融已經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實施,未來大灣區將建設成為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先進制造業為紐帶,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促進大灣區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跨越發展。

1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的新使命

新一輪科技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制造業的發展形態,對金融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浉郯拇鬄硡^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的增長極,是科技與金融交融創新、深度耦合的熱土?!毒V要》明確指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要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在科技創新與金融發展方面的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形成以協調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保?]實體經濟的蓬勃發展必然催生新的金融需求,大灣區具備良好的產業、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的基礎。

1.1 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的基礎與現狀

近年來,發展科技金融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2015 年廣東省政府印發的《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重點工作方案(2015—2017 年)》指出,要促進科技和金融創新融合,建設覆蓋全省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2017 年廣東省科技廳出臺了《關于發展普惠性科技金融的若干意見》。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大灣區內地城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促進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舉措。香港特區政府發布《行政長官2017 年施政報告》指出,香港將全力推動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2020 年澳門特區政府發布《澳門施政報告》指出,澳門立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極具活力的城市群,在產業體系、科技創新、金融發展方面獨具優勢。2018年大灣區PCT 專利總量達到2.78 萬件,而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分別為2.98 萬件、0.77 萬件、0.8 萬件;大灣區PCT 專利比上一年的增長率超過30%,增速明顯高于其他三大灣區[3]。事實上,大灣區已具備國際一流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

此外,廣東省累計投資數十億元作為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的專項資金,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并初步建立覆蓋全省的技術金融綜合網[4]。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要不斷探索科技金融模式創新。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深圳具備完整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證券市場,以及廣州、深圳多家股權交易中心,為大灣區科技創新提供豐富的金融資源,供給多元的資金流轉渠道。

1.2 影響大灣區科技與金融融合的制約因素

粵港澳三地面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套法律體系”的格局,在科技創新、金融供給、產業體系與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存在差異,以及由此帶來的諸多掣肘。

一是體制制度差異的制約。由于粵港澳三地的法律法規存在差異,使得在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壁壘。由于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9 市的行政職權有所差異,香港、澳門雖擁有較大的自主權,但粵港澳三地合作更多需要國家的授權。

二是創新資源分布不均衡。大灣區內共11 個城市,廣州和深圳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成為技術創新的中心;香港和澳門對外開放程度高,尤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雄厚的資本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強力的金融支持;佛山、東莞、珠海、中山等城市科技創新能力有所不足,但具有成熟的制造業體系;惠州、江門、肇慶等城市科技創新水平和產業基礎較弱,卻擁有大量的土地資源。

三是創新資源流通共享機制不成熟。當前,粵港澳三地之間已有較多的經濟合作,但在科技研發分工、金融和人才等要素流動等方面協作程度偏低。例如,香港擁有雄厚資本、知名高校和創新人才,但人才優勢、金融優勢對大灣區內科技創新的貢獻率偏低。

1.3 大灣區科技金融的時代使命

隨著《綱要》的頒布實施,粵港澳三地通過制度創新,促進三地要素充分流動,實現同頻共振,一方面助推港澳服務經濟向內地的延伸,另一方面強化大灣區內地制造業對于港澳經濟的支撐,推動大灣區各地科技資源、金融資源要素有效互補是大勢所趨。

第一,要探索粵港澳三地金融科技資源的充分流動。一是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雙向開放,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動有序雙向開放。例如,建設科技資源信息化共享服務平臺,為港澳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研儀器設施共享服務。二是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的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平臺,建立起粵港澳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成果目錄,有效匹配創新成果與企業的發展需求,實現重點領域科技創新資源的精準對接。三是提高大灣區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強化高校與企業聯合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強調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資源的優勢集成。此外,建立完善高校與企業在成果轉化方面的容錯機制,并進一步探索財政資金過境使用的政策措施。

第二,探索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的互動互促。金融科技的主體是以高科技企業、技術型金融企業為代表的企業,而科技金融的主體是以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業。技術創新推動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產品創新助推科技金融發展,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兩者能夠相互推動升級。金融科技的產品涉及第三方支付、金融云、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等。例如,新希望金服作為泛農產業科技與金融服務的平臺,精準服務于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是金融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的典型??萍冀鹑诰唧w產品包括投貸聯動、科技保險、科技信貸、股權眾籌,等等??萍冀鹑谝话惆呒夹g企業、銀行等信貸類機構、創投公司等投資類機構、評估擔保等擔保類機構,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在5G 時代將迎來融合發展與業態創新。金融科技的落腳點是科技,科技金融的落腳點是金融,二者都能推動科技、金融協同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第三,探索產業鏈、金融鏈、供應鏈的協同創新。產業鏈是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供給與需求的高度關聯,并不單指具體的制造環節,而是向上游延伸到技術研發環節,并向下游拓展到市場拓展環節。金融鏈是金融機構以產業鏈的企業為依托,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產品,并為產業鏈上所有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供應鏈是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能夠通過企業間的協作實現整體行業、市場運行的優化?;浉郯拇鬄硡^集產業、市場、科技等多種優勢于一體,構建大灣區經濟發展的生態體系應以“補鏈、強鏈、延鏈”為原則,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資源要素互聯互通,引導創新資源向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當前,提升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多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旨在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之間開放合作,保持供應鏈產業鏈完整穩定,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2 基于產業生態圈協同發展的金融創新邏輯

與世界其他三大灣區各自突出金融,或者產業或者創新不同,粵港澳大灣區是金融、創新與產業并舉并重的綜合性灣區,正在努力打造為世界一流創新型灣區,關鍵是要建設創新生態系統,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與創新鏈的協同,才能提升大灣區在基礎科學研究、關鍵性技術開發、前沿技術引領等方面的能力。

2.1 大灣區科技金融的創新邏輯

何為科技金融?趙昌文等[5]認為,科技金融是通過一系列金融創新促進科技創新的狀態?!秶摇笆濉笨茖W和技術發展規劃》中把科技金融概述為“通過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導和促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機構及創業投資等資本,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模式,搭建服務平臺,實現科技創新鏈條與金融資本鏈條的有機結合,為初創期到成熟期各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統安排?!保?]充足的資金是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前提。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滿足技術創新活動對金融服務的更高需求日益迫切,而當前大灣區科技金融創新的關鍵是要準確把握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之間的關系,實現兩者的良性互促。

何為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前沿科技手段,促進一系列金融領域創新的新技術。近年來風靡的互聯網金融是金融科技的一種形式,將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化,能夠促進金融業務發生根本性變革,包括業務形態和組織形態的深刻變化,但并未改變金融業的屬性??萍冀鹑趯儆诋a業金融的范疇,其落腳點在金融;金融科技落腳點在于科技,旨在用科技為金融領域賦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受限于制度差異,面臨金融信貸市場分割的挑戰,亟待建立一個統一完整的金融信貸市場,這正是金融科技所能助力解決的問題。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支持三地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粵港澳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發揮科技金融功能,把香港、澳門“軟件”優勢資源與內地“硬件”相結合,形成創新創業鏈,有利于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創新,最終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上市公司,有利于鞏固大灣區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浉郯拇鬄硡^肩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使命,通過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將極大促進粵港澳三地金融資源流動實現精準信貸和普惠金融,實現高效籌資與配資,加速科技企業成長和經濟發展,有利于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推動國家科技創新。例如,香港和內地保險業可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大灣區城市內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為國家科技與金融深度耦合發展提供路徑。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進程,如圖1 所示[7]。香港的社會資本和保險浮存金通過兩地銀行和金融機構轉化為內地的投資資本,即金融資源轉化為風險投資的路徑,如圖2 所示。

圖1 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進程

圖2 金融資源轉化為風險投資的路徑

大灣區金融創新旨在整合粵港澳三地優勢,發展科技金融是重中之重,發展金融科技是重要支撐,兩者協同共進,才能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現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2.2 夯實基于產業生態圈協同的創新鏈

創新鏈涵蓋從創意到市場到產品的實現過程,是一個完整的創新體系,產業鏈中的某一環節或節點都可能成為創新點,由此衍生出能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的共同創新生態。創新鏈作為產業發展的驅動力,能夠借助產業鏈上某一環節的增值實現循環;產業鏈為創新鏈提供基礎條件,創新鏈為產業鏈提供發展指引,二者相互交織、相得益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生態鏈,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進而打造創新生態圈。這一產業創新生態圈得以存在需要兩個前提:一是產業鏈上各主體信用可查,才能獲得科技金融支持;二是從供應鏈角度看需要形成供應鏈金融閉環,科技企業才能持續創新。而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完善極大地保障了這兩個前提。

區塊鏈技術已成為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內容,具有不可篡改、開放性、匿名性、跨平臺等特點,加速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促進區塊鏈應用的標準化進程,成為世界各國未來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重要著力點[8],能夠讓企業悖離合作的數據信息保留在區塊鏈多節點上,企業違規成本變得異常高昂。金融機構運用此技術,能夠充分了解企業運行情況,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獲得信用貸款難問題。廣深兩市已經出現多個區塊鏈技術創新園區,有望成為助力實體經濟創新的重要依托。

供應鏈金融是在物流金融基礎上發展而來,是金融機構圍繞核心企業將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資金流和物流當作一個整體,為之提供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的新模式,有助于降低供應鏈整體管理成本,同時保障了龍頭企業與廣大中小企業之間的資金流順暢,間接支持了廣大配套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其中,平臺提供商是為風險承擔者或者資金提供者提供必要服務,促進相關交易信息在供應鏈涉及主體間進行的交換與整合,這種要素以及信息的交換與整合成為金融創新的關鍵。當今市場競爭逐步從單一市場主體間競爭轉向整體供應鏈間競爭,供應鏈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我國2017 年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2018 年發布的《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強調,要持續推動供應鏈金融實踐。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與供應鏈金融的深化,有利于形成大灣區創新閉環,一方面是市場自發驅動所引起的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結合,另一方面是政府使用“看得見的手”進行宏觀調控,集中力量攻關核心技術,推動產業鏈的更大延伸。

2.3 大灣區科技金融創新生態系統雛形顯現

目前銀行尚難以滿足企業技術創新對資金的需求,尤其是伴隨著科技型中小企業大量興起,銀行難以對眾多突破性創新所構建的技術進行準確估值,導致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迅速發展的金融科技有利于改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一是大灣區內外要素配置與技術價值實現的平臺正在成熟。完善互聯互通的大灣區小微企業信息集成體系,有助于金融機構更好地識別、管理、監督企業貸款風險。鼓勵香港、澳門有實力的企業在大灣區設立創投機構,鼓勵民間資本設立科技孵化基金,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科研成果轉化聯盟,引導風險投資投向有潛力的成長型的科技企業。依托大灣區內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城市的股權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大灣區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平臺。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探索粵港澳三地資金投資多向流動模式。發揮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四大核心城市資本市場的金融服務功能,合作構建多元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

二是金融衍生產品創新加速。金融衍生品的價值取決于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其作用體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上大灣區金融衍生品能夠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金融風險、增加市場流動性等;微觀上大灣區金融衍生品能夠規避風險、套期保值、提高金融創新能等。探索大灣區內的銀行機構可按照相關規定開展跨境交易業務,創設與人民幣相關衍生品業務、理財產品代售業務。在當前全球通貨膨脹背景下,“在金融衍生品市場開發通貨膨脹指數型衍生證券成為了規避通貨膨脹風險、保護資產價值的另一個方法?!保?]通過金融衍生品創新,有利于規避通貨膨脹風險,保證市場主體的購買力,滿足社會總體投資需求,推動大灣區金融市場國際化發展。

三是金融平臺與產業創新生態圈的協同逐步加強。打造大灣區“金融+科技+產業”協同發展的綜合金融創新平臺,整合大灣區各城市優勢資源,實現金融業務之間、金融與產業之間協同效應最大化。與此同時,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通過打造數據、資金、人才等良性循環機制,推動形成大灣區產業協同創新的最大合力。

粵港澳三地金融科技發展優勢互補,為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比如香港的金融機構擁有完善成熟的金融業務體系,但缺乏最先進的網絡信息平臺、金融技術工具、海量客戶資源等;內地技術型互聯網企業擁有先進的網絡信息平臺、金融技術工具、海量的客戶資源,但缺乏開展金融業務的必要資質資源。因此,粵港澳三地可在各自所需的基礎上展開大協同大合作。

3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創新趨勢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科技金融已經成為推動金融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新途徑??萍冀鹑趧撔率墙鹑趧撔屡c科技創新的深度耦合。堅持“科技引領、創新賦能”理念,運用新技術、新思路、新模式,推動科技金融“三能”(賦能、智能、效能),實現金融、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生態系統,推動大灣區科技金融新發展。

3.1 打造科技金融創新產品體系

一是知識產權證券化。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制度,在現行無形資產評估規則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金融管理部門組成工作小組,聯合市場化專業金融機構和資產評估機構,協同制定專利、商標、著作權價值評估指南和操作規范。建立專利風險補償基金,創新質押擔保方式,適當提高企業不良貸款撥備率;加強服務平臺建設和聯動服務,扶持一批可提供政策咨詢、知識產權預警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專業服務機構。

二是科技信貸產品創新。為高科技企業提供兼具結算、授信等個性化、定制化、便利化的科技信貸產品,重點支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的企業。通過商業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合伙成立投資基金或資管計劃,推出科技創新企業投貸聯動產品。依靠政府良好信譽,搭建必要的風險補償池,形成投、貸、保聯動的扶持體系。創新股權質押貸款,對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業提供不同支持;對含金量較高科技企業,提供投貸聯動服務,從債券和股權入手構建風險共濟機制,幫助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質押風險。

三是優化產業引導基金運行機制。擴寬基金融資渠道,推進基金市場化發展;建立市場化投資決策機制,基金投資決策應由管理機構根據基金章程或合伙人協議自主決定投資方向、投資企業、投資階段及退出時機。完善內部機制,設置合理的收益分成比例和風險補償機制,對投資項目進行差異化管理。出臺相關財稅支持優惠政策,幫扶被投資企業發展,降低基金投資風險;健全退出機制,以激勵社會資本為原則,科學合理設定基金參股年限,引導自發的退出機制。

3.2 促進粵港澳三地金融規則銜接

經濟一體化是實現區域經濟騰飛的關鍵,本質是市場的深度融合和有機統一。實現粵港澳三地經濟一體化發展,三地規則趨同是必要前提,只有規則機制趨同,才能實現科技金融、人才資源的自由流通。其中,推動金融規則機制趨同,促進金融治理體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高,乃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的方向。

一是不斷深化大灣區金融監管合作。推動港澳、粵港、粵澳以及大灣區內地城市間簽訂大灣區金融監管合作協議,從規則制度層面對大灣區金融監管合作進行頂層設計,提高大灣區金融協同發展的長期性、穩定性及可預期性。為提高國際金融危機應對能力,可設立大灣區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從監管層面明確協同合作方向,協同有序推進大灣區金融合作。探索設立不同層次對話、協商解決爭議的平臺,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和觀點,及時有效解決金融合作中的問題和糾紛[10]。同時,為防范總體性的金融風險,建議粵港澳三地共享跨境的金融熱錢監管信息和數據。

二是推動大灣區金融規則趨同。設立大灣區金融規則趨同研究的專項工作小組,積極組織各類金融市場主體,進一步厘清三地各類金融業務規則與標準的差異,秉持凝聚共識、求同存異的原則,制定粵港澳三地金融業協同發展所需共同遵守的基本準則或標準。大灣區內的金融機構按照共同標準,為跨境提供金融服務,以粵港澳三地的金融科技為抓手,逐步拓展到大灣區居民金融服務等領域。一方面,大灣區內地城市向香港、澳門學習和借鑒金融業的國際規則,另一方面,香港、澳門向大灣區內地城市學習和借鑒移動支付、金融科技等方面準則或標準,從而逐步實現規則趨同,進而三地共創規則。

三是推動大灣區內跨境提供金融服務便利化。良好的金融中介服務是保證金融市場順暢運行的關鍵所在。推動粵港澳三地城市在會計、法律、稅務等金融中介服務領域廣泛合作,并提供更為便利的三地專業資格互認。例如,提供更多取得對方專業資格認證的渠道途徑和培訓機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粵港澳三地專業資格互認范圍;對符合條件的港澳法律、會計、審計、稅務、信用評級等中介服務機構,允許其跨境執業,提供金融中介服務。

3.3 創新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

當前,大灣區跨境金融互聯互通渠道多為單一且單向的模式,為促進大灣區內資金充分自由流動,方便利用國際國內金融資源,拓寬跨境投融資渠道,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亟待打造包含多態金融產品和多樣化服務的跨境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平臺涉及存單、理財、債券等標準化交易的投融資產品,未來可進一步拓展至證券、保險以及衍生金融產品等,以滿足國內國際多樣化的投融資需求。該平臺可采取市場化運營,以大灣區內交易為先導、國際交易為補充,堅持國際化、跨區域、標準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自主優化動力,助力大灣區建設。同時,要用好跨境資金池和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推動人民幣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盡快落地,進一步便利跨國企業在境內外經營過程中進行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探索降低跨境人民幣和外幣跨境準入門檻,為大灣區內實體經濟發展搭建跨境資金池,拓寬和優化實體企業的跨境融資渠道。借鑒上海設立“賽領”、深圳設立“博約”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的試點經驗,進一步擴大試點城市設立面向跨國企業的投貸基金,通過股權投資、并購貸款等多種形式,積極支持大灣區企業“走出去”,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和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中心。還可遵照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試點的具體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盡快出臺跨境理財試點實施細則,啟動“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明確可供投資的理財產品清單,擴大合格投資者范圍,促進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便利化。在深圳試點人民幣電子貨幣的背景下,大力提升粵港澳三地間跨境移動支付的便捷性、覆蓋面,積極推動三地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推動港澳居民更加便利在內地城市使用移動支付工具。進一步推動居民個人跨境開戶、匯兌結算的便利化,推動大灣區個人跨境開戶便利化和規則趨同,推動三地身份識別、認證信息及信用體系的共享。推動大灣區銀行系統或金融機構為跨境工作、創業的個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匯兌結算服務[11]。

4 結論與展望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創新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在衍生產品開發、產業鏈各環節協同以及跨境金融規則協同等方面進行著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隨著創新深化,尤其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斷推向市場后,風險防范已經成為科技金融創新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因素,也是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創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目前,科技金融已經成為新一輪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雙輪”驅動發展的新引擎?;浉郯拇鬄硡^在區位優勢、經濟實力、創新要素集聚、區域合作基礎、國際化程度方面優勢明顯,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握科技金融發展的新趨勢,構建適應于“一國兩制”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以促進前沿科技研發、最新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大發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技金融體系,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全球領先、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更高質量、更高水平地發展。

猜你喜歡
粵港澳大灣金融
大咖論道:大灣區超級“極點”強勢崛起!
大灣區城市大洗牌
大灣區的愛情故事
編讀往來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鍵”
馬光遠 下一個30年看粵港澳大灣區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