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互聯網音樂對大學生影響的導向研究

2021-01-27 03:37孫佳洱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音樂大學生文化

孫佳洱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互聯網的自由性、開放性、融合性和廣泛性等特點給予了中國原創音樂新的創作模式和審美特質?;ヂ摼W音樂與傳統音樂的展現形式正在逐步被打破,行業的主體地位逐漸形成以原創音樂為主具有中國特性的互聯網思維。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與廣泛性,讓大學生可以在網絡世界暢游,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觀,使其對音樂領域有更為廣泛的接觸。同時,這種多元化音樂氛圍也會讓大學生正處在生長期的審美觀受到洗禮,什么是好的音樂?什么是對的音樂?什么是適合大學生的音樂?無數個問題擺在面前,不僅是對大學生審美選擇的考驗,也是互聯網音樂投放需要攻克的重要關卡?;ヂ摼W音樂的傳播承載著影響大學生音樂審美觀的重要作用,因此,互聯網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導向傳播、正能量音樂的傳播以及優秀流行音樂的選擇性傳播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是一個新時代發展的重要陣地,也是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航空母艦。高校美育對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文化知識素養、人格塑造以及審美品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是接受新事物的先鋒,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人際交往方式,所以,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有關音樂方面的軟件例如抖音、微博等,更應該把如何改善網絡環境現狀以及如何消除不良數據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放在首要位置。

一、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音樂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優美動聽的音樂可以帶給大學生感官上的刺激,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樂趣。同時,音樂也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們的情緒和身心發展,運用好音樂語言可以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構建正確的審美屬性及價值觀。從常規概率上分析,經常聽傳統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學生在言行舉止上通常會表現得較優雅和沉穩;經常聽旋律流暢、優美音樂的學生在思維方式和為人處事方面通常會較善良、豁達;經常聽鏗鏘有力、動感音樂的學生則通常會表現得思維跳躍、精力充沛等……與此相反,長期沉迷于低俗惡趣味的音樂環境中會使人精神不振,不思進取。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讓大學生的情感在欣賞音樂的聯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升華人格的目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亦認為:“我們一向對于身體用教育,對于心靈用音樂?!彼€說:“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深處,如果教育方式合適,它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這些都說明音樂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為軸心,對人生價值和人性韻味的整體展現與提升起著重要作用。

人們在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逐步充實、不斷豐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悅,最終促進個性和諧而良好的發展。因此,凈化網絡音樂環境,甄別音樂性質,推廣積極、樂觀、正能量的網絡音樂,讓大學生得到更好的音樂教育,培養高尚的情操,鑄造健康的人格,獲得更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就顯得格外重要。

(二)互聯網音樂對高校大學生思想及心理方面的影響

大學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正處于心理延緩償付期中。心理延緩償付期是指大學生的心理由青少年向成年初期過渡的階段,也意味著其心理并未完全達到成年人的標準,但從年齡和生理等方面講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既然是成年人相對而言就應當承擔成年人的義務,而多數大學生正處于學習的黃金階段,學習過程中自我認知將是大學生面臨的重大考驗,尋求自我同一性而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大學生對于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和選擇,以及面臨將來要做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些問題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必須認真仔細的思考,豐富閱歷以及積累更多有關于社會認知的知識來解答。以網絡為首的各方面新鮮事物會對大學生認知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其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思想認知會被所見所聞、所聽所感左右,而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電影、微博、短視頻幾乎時刻伴隨著音樂,音樂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滿足大學生的聽覺享受,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還可以從中感悟到作曲者的心境以及人生經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正確引導互聯網音樂的發展

(一)改善以互聯網音樂為主的短視頻App的音樂環境

抖音等短視頻軟件用戶量激增,其崛起是因為它穩穩的抓住了時代文化的特性。在人們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下,利用手機視頻娛樂進行減壓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短視頻作為互聯網新型視頻的承載方式,它利用高級的美顏和濾鏡,膾炙人口的音樂和小調完美地迎合了所謂95后、00后的審美觀,牢牢吸引著年輕用戶的眼球。在抖音的運營方面,每天都會出現新的玩法以及熱門音樂的錄制形式,讓每位用戶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錄制視頻,模仿和觀看別人的視頻,最近還推出了新的合拍功能,給粉絲與自己的偶像創造了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可謂是緊緊抓住了粉絲對偶像的熱情,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充滿新鮮感與幸福感。短視頻的迅速獲喜,大學生必然成為廣大用戶。但是這種形式在滿足人們娛樂心理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由于短視頻軟件門檻低、用戶雜、內容廣、文化層次多樣化等特點導致的視頻內容優劣不一。大學生群體站在接受新事物的前沿,短視頻的內容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價值觀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今,短視頻音樂熱度排行榜靠前的基本上都是以快餐音樂為主,缺乏內涵。為迎合大眾娛樂心理,錄制方式通常采取自嘲或他嘲的方式來“賣乖”娛樂大眾,甚至多以極端的情緒表達來獲得關注,加上狂躁的音樂,大學生在被視覺和聽覺沖擊的同時,對這種極端情緒化的表達方式很容易產生共鳴,潛移默化下將極端的表達方式帶入現實生活。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大學生的情感支配將會更加情緒化。面對這些不利影響,各大有關音樂的娛樂平臺、短視頻軟件要加強監管力度,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發布和推送優質音樂作品,減少低俗音樂的使用者,從而減少不良用戶,遠離低俗音樂文化,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二)以明星為媒介向互聯網用戶宣揚正確的音樂價值觀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電視了解到明星的更多資訊,為大眾提供便利的同時,明星也從中獲得更大的粉絲群體,明星效應隨之增強。明星效應是指商家聘用明星代言某個產品或事物,用明星的影響力來樹立自身企業形象或增加產品銷售量,通過明星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件事物并讓商品獲得更多粉絲的喜愛,激起粉絲的購買欲。明星主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較容易被大眾關注,明星的言行更容易讓大眾接受也更容易被模仿,明星較高的吸引特質與商品或者某些事物相關聯就會引起人們的效仿心理,激發人們去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F如今,明星效應并不只局限于樹立品牌形象代言產品等方面,它還可以影響到公益、經濟甚至可以影響粉絲的心理及價值觀。明星的言行舉止都會給這個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影響范圍最廣的就是當下在網上沖浪的年輕人,所以明星更應該規范言行,正確引導年輕人的價值觀。歌手也屬于公眾明星范疇,優秀的音樂作品同樣可以通過明星的宣傳帶動群體倡導音樂價值,從而達到凈化網絡音樂環境,建立健康的互聯網音樂圈,提高網民對音樂審美價值的標準。

(三)加強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宣傳

互聯網音樂內容覆蓋面廣,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名曲典范,但絕大多數熱門音樂卻鮮少賦予豐富的音樂內涵,因此,我們針對一千名大學生做了題為“在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最感興趣的音樂文化”的問卷調查(圖1)。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對傳統音樂文化感興趣的人最多,有276人,占比27.6%,隨后是現代音樂文化274人和古代音樂文化241人,最后才是通俗流行音樂文化、異國音樂文化和宗教音樂文化。

由此可見,在新媒體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下,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依然在大學生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大學生更想了解關于本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通過新媒體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可以增強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文化自信,在感嘆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增添了更多的愛國情懷?,F在許多優秀的傳統音樂在響應政策號召,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在保留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同時,融入新時代的流行元素,例如中國的傳統樂器琵琶、古箏、箜篌、古琴等樂器與爵士音樂相結合,弘揚傳統音樂文化的同時更能被大眾所接受。傳統音樂晦澀難懂,沒有一定音樂造詣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加入流行元素能使更多人了解到中國的傳統樂器,可謂是傳承和發展的一種創新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下用最便捷的方式,以音樂作為橋梁和紐帶,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唱起來朗朗上口、一聽就讓人印象深刻的旋律也是大學生所普遍喜愛的音樂,例如前段時間短視頻軟件上大火的“生僻字”把生活中不常用的生僻字融入到膾炙人口的音樂中,在自媒體用戶爭相拍攝、平臺大力推送下讓更多人了解到生僻字的含義與中華漢字的魅力,增加了用戶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歌詞歌曲亦然,內涵豐富的音樂在培養情操的同時更能提升大學生的審美。

圖1 最感興趣的音樂文化

三、培養和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互聯網音樂

(一)增強文化自信,培養網絡強國的先鋒隊

思想進步是時代發展的前提,理論是付諸實踐的基礎。近年來,我國互聯網事業不斷發展,用實踐推動理論的創新,用理論指導實踐的方向。近幾年,國家明確地提出了我國互聯網事業發展的規劃,從人類歷史發展總體全面的考慮,更系統地說明了在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因素。如何把握住信息化超速發展中的機遇,發展一系列關于互聯網理論和實踐,立足當代中國國情面向世界的網絡戰略強國思想。網絡強國首先要提高我國網民素質,增強本民族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的建設工作中要注重提高新生力量的占比,尤其要注重培養新時代青少年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更多的青年投入到文化自信的建設工作中,樹立青少年一代的文化自信。進入新時代,中華悠悠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網絡發展使大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渠道更加便捷,但大學生的是非觀比較模糊,復雜的網絡環境影響著他們對信息的判斷,所以,凈化網絡環境對大學生了解本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有極大的幫助。在新媒體視域下,利用互聯網能更快速地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讓大學生成為網絡強國的先鋒隊。

(二)學校正確引導,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多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形式。它重視培養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個性化發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素質教育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辨別互聯網音樂文化的性質,對正能量的音樂有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力。

現如今,大學校園里是“無樂不歡”,在大學校園很多地方都可以感受到,音樂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新時代下大學生接觸最多的音樂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音符與曲調,不同種類的音樂應運而生。大學生喜愛的網絡音樂有幾種類型:(1)引發共鳴的音樂;(2)易理解和接受的音樂;(3)膾炙人口的音樂。為什么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歌曲經久不衰,在當時掀起的熱潮至今沒有平息?是因為這些音樂戳中了人的內心,與聽眾當下的心境以及生活狀態最接近的歌曲才能引起共鳴使音樂經久不衰,所以,網絡平臺更要向大學生推送積極、勵志的音樂,引起大學生內心共鳴,從而達到改善大學生心態、激勵其奮發向上的目的。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音樂通俗來講就是接地氣的音樂,欣賞不了旋律就感受不到音樂的魅力,所以,應為大學生開設互聯網音樂教育的課程,提高音樂素養,感受高雅音樂的魅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緩解壓力、改善心態,讓大學生接觸到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

四、結 語

“互聯網+”音樂時代的到來是一把雙刃劍,應趨利避害,利用互聯網的優點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操,在整體審美取向趨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后,自媒體利用大數據信息,在兼顧利益的同時更愿意推送大學生喜聞樂見更富有內涵的互聯網音樂,凈化網絡環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使互聯網音樂不僅對大學生起到良好的影響,還可以提高國民素質,從而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培養更優秀的國家棟梁之才。

猜你喜歡
音樂大學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誰遠誰近?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音樂
2013年第三屆大學生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