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詹姆遜的“超空間”理論角度解讀《保姆》

2021-01-28 08:02蔡殿梅
大眾文藝 2020年21期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圖式保姆

唐 悅 蔡殿梅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大連 116029)

一、前言

20世紀是一個關于空間的、關于同時性和并置性共存的時代。在這一時期人們對于世界的感受,與其說是對隨著時間變化而形成的漫長生命體驗,不如說是對自身同時聯系著不同交叉點的網狀體驗。[1]在詹姆遜等思想家對這個時代的空間的相繼闡述下,一種對于空間前所未有的皈依和轉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面對這一時期的空間轉向,詹姆遜從建筑、繪畫和電影角度對空間進行分析,提出了“超空間”理論,而且還用洛杉磯的鴻運大飯店對這個理論進行了解讀——即站在其中“就完全失去了距離感,使你不再能有透視景物、感受體積的能力,整個人便融進這樣一個‘超空間’之中”的情況[2]。這與人們習慣的形式與功能統一的現代空間不同,因為它沒有方位、距離、界限、時間等方面的限制,人們在這之中沒有辦法分辨其中的差別,進而會產生疑惑,陷入自我迷茫和混亂。但“超空間”強調的不是現實存在的空間,而是“一個充斥幻影和模擬的空間、一個純粹直接和表面的空間”[3]。在“超空間”中,人們會不可避免地喪失空間定位能力、自我定位能力和認知圖式的形成能力,就這而言,詹姆遜的超空間理論為后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解讀提供了新的視角。

二、從“超空間”理論角度解讀《保姆》

羅伯特·庫弗,美國當代著名的后現代小說家和劇作家,他致力于探索小說的新形式和創新來打破規則和傳統以恢復文學的活力,同時他擅長駕馭不同種類的寫作風格和令人應接不暇的敘述聲音,因此被譽為“最富有創造力的作家之一”。[4]

短篇小說《保姆》,主要講述了發生在晚上7點40到10點之間,一位保姆在去朋友家參加聚會的塔克夫婦家里照顧三個小孩期間發生的故事。在這篇短篇小說中,庫弗運用了大量的語言技巧,從而在其中體現出后現代主義特有的摧毀和否定一切的觀念。

在以往對于《保姆》的研究中,學者們大多從語言、結構及敘述模式上著手,論述其后現代主義小說的特征。而在《保姆》中,庫弗通過運用后現代主義寫作技巧,在文中構建了一個 “超空間”。同時由于語言碎片、語言游戲和不確定性,沉浸在文內“超空間”的讀者會逐漸喪失對于小說內容的空間定位能力以及讀者的自我定位能力和認知圖式的形成能力,這使讀者較好的體驗了《保姆》中的超空間感和獨特的后現代主義魅力。因此本文試圖以詹姆遜的“超空間”理論解讀《保姆》一文中的后現代主義寫作特點。

1.空間定位能力的喪失—碎片化的形式

根據詹姆遜的“超空間”理論,空間定位能力是人們關于自己所處地理環境的認知的一種基本能力。一般而言,讀者對于小說中人物所處的場景能夠根據文中的描寫清楚地辨認,但是在《保姆》中,由于小說的碎片化的形式,讓讀者無法對文中人物進行清楚的空間定位。

“碎片形式是種開放形式,這種開放形式對打亂和重新安排想象言聽計從?!盵5]在傳統的寫作中,文中的現實和想象之間有明顯的區別,而庫弗卻故意將這些虛實混雜在一起,使讀者難以分清其中的虛實。在《保姆》一文中,大致有三個空間:塔克夫婦的家,馬克父親家和雜貨鋪。但是,在對于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的描述中,可以發現這幾個主要人物時常都在幻想,且在這種碎片式的寫作形式下,很難對其內容進行虛實區分,甚至分不清是誰的幻想。同樣,《保姆》在這種形式下來采用了水平式的敘述,情節既看不見開頭,也看不見高潮和結局,更看不出因果關系。[6]同時,文中的一些片段可能存在同一時間發生,并且這些片段中虛實難辨,讓人對與文中人物在某一時間點的空間定位十分模糊,甚至可能完全說不清楚。當然也正是由于形式的過于碎片化,在閱讀時需要加入大量的自我理解,這樣,對于文中一些時間點的人物的空間定位自然也就會存在眾口不一的情形。

當然,這種空間定位能力的喪失并不是絕對的,對于《保姆》中的某些碎片,也是可以清楚地對其中的人物進行空間定位的,比如對于片段10的馬克和杰克的定位等,只是在這種碎片化形式下,文中出現的虛實界線模糊,水平式敘述模式,以及大量的讀者參與,會讓讀者在文中的超空間之中喪失對一些片段中人物的空間定位能力,甚至可能喪失讀者的自我定位能力。

2.自我定位能力的喪失—語言游戲的表達

在詹姆遜的“超空間”理論中,人們因無法根據傳統的時空觀來辨識不同空間的差異,從而無法進行空間定位,進而陷入迷茫和混亂并對自我產生懷疑,喪失自我定位能力。[7]

“玩弄語言游戲,造就語言迷宮,使語言不斷漂移,難以確定是后現代主義小說家的慣用手法”。[8]從語言上來看,《保姆》的整體表現形式就是碎片。在小說中的片段中,語言的設計就像是撲克牌游戲,“可以任意打亂順序,從任意一個片段開始,無頭、無尾、無連貫的情節,突出了文本的游戲性?!盵9]正是由于這種語言碎片,從語言排列上來看,《保姆》中的語言游戲的表達也造成了的讀者自我定位能力的喪失。從保姆這個角色來看,假定保姆是個負責的保姆,她全程認真在家照顧孩子,塔克先生沒能偷溜回家,馬克和杰克也沒去找她玩,那小說最后電視里報道的某家保姆出事的事情便只是新聞報道。而如果不是上述排列方式,那么小說內容又會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可能。同樣的,《保姆》中電視節目片段和故事情節交織在一起,也很容易造成讀者的語言短路,從而陷入迷茫。就好比故事的結尾處說道:孩子死了,丈夫跑了,浴室里還有一具尸體,根據之前的描述,很容易將這些內容與塔克家的情況相對應,但塔克夫人卻說“我們還是來看看下半夜演什么電影吧”[10]讓人懷疑這到底是不是發生塔克一家的故事,這就極易造成讀者的困惑不解,從而喪失自我定位能力。[9]

在《保姆》一文中,庫弗運用了大量語言游戲的表達,這樣很容易讓人喪失對文內空間的差異的辨別能力,而變得迷?;靵y喪失自我定位能力,但同樣的這種語言游戲的應用也會極大地增加讀者的參與感,使讀者切身體會到后現代主義將小說的寫作中的一種語言游戲的表達的獨特之美。

3.認知圖式形成能力的喪失—不確定性的內容

從詹姆遜的“超空間”理論來看,認知圖式是一種為了應對某種特定的情形而產生的認知結構。處在“超空間”中的人,由于被顛覆的傳統時空觀很容易喪失空間定位能力,進而陷入迷茫失去自我定位能力,最后由于空間定位和自我定位能力的喪失,也不免對自己的認知圖式產生懷疑,在懷疑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認知圖式的形成能力也會逐漸喪失。

“后現代主義文學,放逐了一切具有深度的確定性,走向了不確定的平面”。[11]從情節上看,“《保姆》作為庫弗精心構建的一部反情節的小說,情節的確定性被徹底消弭”。[9]這不僅是從文中的一些矛盾的情節而言,而是從整篇文章來看,小說不僅沒有確定的開端與結局,而且單從文中的空間來看,也只能理出的四條情節模糊不清、交錯復雜的線索—分別以保姆、塔克家的電視節目、塔克和杰克為中心。但是由于每條線索都無法找出確定的起因結果,小說最后也沒給出的答案,讀者也不能對小說的結局給出明確的回答,最終只能陷入小說中的超空間之中,進而喪失認知圖式形成能力。從語言上來看,庫弗對于語言游戲的應用更讓整篇文章的內容都陷入了一種不確定的迷霧之中,這樣,讀者的認知圖式形成能力也只能喪失。最后就現實而言,“連文中的人物自己也無法走出真假相混、虛實相間的泥沼?!痹谘鐣?,塔克先生始終幻想著回家與保姆調情,以至于現實中的他竟然將調情的話在宴會上脫口而出。[9]在這些虛實相間的內容中,在閱讀時的讀者又如何能保持清醒的認識來形成自己的認知圖式呢?

一切都在不確定之中,這使得《保姆》的讀者始終處于一種模棱兩可超空間之中。情節是不可靠的、語言是充滿游戲的、現實也是充斥虛構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讀者的認知圖式形成能力最終只能喪失。

三、結語

庫弗在《保姆》中,以碎片化的寫作形式、語言游戲的表達方式和不確定性的內容來構建了一個充滿后現代主義特色的超空間。在這個超空間之中,讀者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無法辨認文中的空間,無法進行空間定位;不自覺的地對自我產生懷疑,喪失自我定位能力;也會不自覺地陷入迷茫困惑,從而無法形成對文章內容的認知圖式。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于超空間帶來的困惑的無能為力,讀者在面對這樣的好似永遠找不到出口的迷宮般的超空間文本內容時,也可以如同詹姆遜一樣,借助美學的構想,以認知圖繪來解決這種超空間的認知困境。

猜你喜歡
后現代主義圖式保姆
合作社成了『糧保姆』每公頃地減損500斤
思維圖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不等吹哨主動干 當好保姆服務周
透過“圖式”讀懂兒童
從后現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元藝術與后現代主義
在保姆家午睡
解構視野中的后現代文論——以哈琴的后現代主義詩學為例
梅婷 從『保姆』到『公主』
圖式思維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