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嘆調《鄉謠》的音樂特點及表現意義研究

2021-01-28 08:02劉新義
大眾文藝 2020年21期
關鍵詞:唱段首歌曲民族性

劉新義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一、歌曲《鄉謠》與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

歌曲《鄉謠》是我國著名作曲家張卓婭、王祖皆在20世紀后期創作的作品之一,這首歌曲是我國民族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一首具有詠嘆調特點的作品。歌曲以特殊的戰爭年代的背景體現、獨特細膩的人性揭示為切入點,通過對歌劇作品情節的烘托和對真實背景的氣氛再現,表現出20世紀后半葉我國作曲家在民族歌劇方面所持有的獨特創作觀念特征。在具體的音樂審美理念和中西結合的音樂手法方面,也具有更為開闊的視角和真誠、多樣性的藝術特點。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中國民族歌劇史上極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1]在這部歌劇中,非常集中的體現出了我國20世紀后期的民族歌劇氣質與風格特點?!多l謠》便是其中富有本土氣息與傳統藝術特點的代表性作品。在演唱這首歌曲時,不僅需要注意演唱時的情感、情景和韻味特點,還需要關注整部歌劇的歷史氣氛與價值取向特點,需要關注特殊的歷史舞臺對于藝術處理手法的影響作用。因此,在這首歌曲中的細節體現不僅可以作為揭示整部歌劇藝術風格的基礎,而且還可以作為中西方不同演唱技法的基礎。這首歌曲可以采用富有民族聲樂特點的唱法,也可以采用富有民族氣質的美聲唱法進行演唱。

歌曲《鄉謠》這部作品中包含著老一代作曲家對于國內斗爭的歷史記憶和特殊的理解視角,不僅會體現出富有代表性的民族創作手法特點,也會展現出獨特的“中西”思維與藝術形式的解讀特點。這一切都與他們在成長中所受到的“革命性”“民族性”影響保持著密切聯系。張卓婭與王祖皆創作的這部歌劇作品與當時同一時期的其他民族歌劇作品具有類似的藝術取向特征,因此需要演唱者能夠體現出作曲家作品中的大膽創新與新穎設計特點。在演唱形式的融合上,除了采用民族或美聲唱法外,還采用民族、美聲、通俗唱法進行多元化的融合。不僅如此,在樂器的配備設置上,盡顯民族特色的同時,也展示了多元化的中西融合的色彩特點;歌劇題材選擇以及劇本的創作不僅展示了客觀的歷史現實性,也在唱段的選擇和角色的配備方面突出展示了劇情的平衡性特征。所以在進行劇情的揭示與具體感情的敘述時,不僅要體現出新穎性特點,還需要從多個層面展現出在氣氛與技法方面的新穎性特點。演唱者需要找到整部歌劇與歌曲《鄉謠》的創作與演唱共同特點,演繹出富有創意性的作品內涵特點,從而為作品的二度創作升華,做好扎實的文本工作。

二、《鄉謠》的音樂與演唱特點研究

《野火春風斗古城》這部歌劇中的音樂旋律特點具有明顯的民族性藝術特征,具有總結和借鑒民間音樂的效果, 劇中的詠嘆調暢抒了劇中幾位主要人物的胸中之情。[2]在《鄉謠》這首歌曲中,設計了很多富有新穎性、本土性、民族性特點的音樂,為歌曲的演唱技法、風格演繹、內涵表達等建立了二度創作的脈絡基礎。

首先,歌曲《鄉謠》的音樂中都體現出唱段的關聯性特點。歌劇音樂進行中,《鄉謠》作為該劇的主題片段重復出現多次,且保持著無變化的音樂旋律形態特點,成為劇中特色素材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從整首作品的主題發展形態來看,卻是呈現出不同的情節與形式特征。尤其是《鄉謠》中的旋律主題不斷地在劇中顯現,更是與首次主題音樂呈現時的藝術氛圍形成前后呼應,進而給人們呈現出悠悠的思鄉之情。尤其是其中的童聲演唱部分,不僅采用哼唱歌詞“啦”的方式賦予作品一定的年代感與距離感,也展示了非常獨特的幻夢般的音色和具有純真、質樸的內涵特征,造就出濃郁的鄉愁氣息,這種場面的呈現和主人公的現實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造成了情感上的起伏和戲劇性色彩。而且這首作品中的主題一開始作為引子使用,也為后面的序曲音樂展開在情緒、劇情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較合理的鋪墊。

其次,《鄉謠》中的主題第二次出現時,已經是處在歌劇音樂的前半部分位置了。這是為了更好地配合歌劇劇情中的場面、情景特點——蘆葦蕩的場面配合著旋律主題最完整的一次旋律呈現,體現出對革命信心與意志的堅定追求情懷。這部分的音樂是由三人對唱、混聲伴唱、重唱的形式演出的,旋律主題在展開中,富有層次性地揭示了不同的情緒、情感特點。比如在引子第1—8小節部分的音樂,就很好的烘托出了歌劇中的主題思想,同時也很好地展現出了家鄉的美景特點,富有本土性的音調特征。在第9—42小節的音樂中,則采用革命黨人男女主角之間的對唱、合唱形式,將音樂柔中帶剛的氣氛體現出來,表現出鏗鏘有力的節奏性格、明亮飽滿又不失溫柔的音樂形象。這些對比性的音色也很好的對應著歌劇中的策反關敬陶場面氣氛特點——復雜的音樂不僅喚起革命者關敬陶對家鄉美好、寧靜、安逸生活的暢想,也喚起了他對未來革命目標的無限期待。

再次,在歌曲《鄉謠》的第43—50小節部分,也體現出了音樂與價值取向的民族性特點。革命者關敬陶加入音樂的演唱后,體現出了一個革命者成長的過程——從最初的信念不堅定,到最終堅定的抗日決心,都揭示出一位革命黨人的性格與價值取向特征,這演唱這一部分時,尤其需要保持音色的飽滿和色彩的圓潤效果,需要很好的演唱出一位革命者人的內心情緒變化特征。在演唱中,尤其需要關注聲音力度的變化——由弱漸強的力度帶來的色彩變化效果。在這一部分的音樂主題中體現出了升華后的革命性、思想性和時代性特點。這樣的音樂主題設計,除了體現出混聲伴唱形式對大眾抗日的氣氛烘托功能外,也體現出共鳴對于內心世界變化的暗示作用。

《鄉謠》中的音樂主題第三次在劇中出現時,演唱形式轉變為無伴奏的形式進行,表現出了濃郁的家鄉音樂氣質和旋律特點,使用這種對故鄉、民族的懷念特點的音調來表達對犧牲者的無限懷念、悲痛與不舍之情,也暗示革命者后繼有人的前景。

音樂的主題第四次出現時,是在楊母被日軍殺害的場面中。這一血腥的情節,采用混聲合唱的形式進行表達。在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最后一幕中,很好地表達了對楊母犧牲的悲痛心情,同時這一具有號召性的主題音樂也更加升華了革命者決心團結一致抗日的堅定意志。[3]這首歌曲主題的每次出現,都具有不同的歌曲旋律演唱形式,音樂主題形態的完全一樣,卻體現出了不同的情緒特點和不同的主題思想特點,從而升華了音樂對于內涵思想的表現力度與烘托力度,而且這種貫穿全劇的方式不僅做到了首尾呼應,也起到了貫穿全劇、表現全劇的藝術效果。這樣就可以從側面體現出歌曲《鄉謠》對于整部歌劇的功能特點,從而使得這一首歌曲唱段在劇中扮演了靈魂般的角色。

三、《鄉謠》在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表現意義

《鄉謠》這首歌曲唱段體現出了冀中古城的抗日烈士與革命追求的價值與意義所在。在這部斗爭題材的歌劇中,不僅歌劇的劇情設計的頗為引人入勝,還在很多方面創造性的體現出了許多西方詠嘆調的經典含義。這首歌曲在音樂主題與演唱表現方面的作用,很好的宣示了歌曲《鄉謠》在整部歌劇中的唱段地位與核心意義。在三首最為重要的唱段中,《鄉謠》的音樂唱段不僅很好的體現出了作品的本土性音調特點,也折射出了本土共產黨人對日抗戰中的價值取向,這些價值與精神取向無不講述著民族性的歷史內涵與抗戰時期共產黨人同良知大眾一起在敵后斗爭的艱難歷史。地域性、民族性的音樂很好地配合著劇情的開展和主角形象的機智、勇敢塑造。音樂很好地烘托了長期艱辛的英勇抗戰場面氣氛,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革命烈士的家國情、民族情、戰友情以及母子親情等方面的具體特點。從而在音樂的配合下,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刻畫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場景下的內心思想斗爭,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大批富有英雄人物榜樣與價值取向的案例。這個唱段對于整部歌劇創作中的傳統風格定位,同時又借助于西方詠嘆調的功能打破固有的傳統音樂程式,從而真正做到了在歌劇創作中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野火春風斗古城》在題材上尊重了原著, 并且在音樂上用了很大膽并且很有創意的調式及地域風格。[4]在《鄉謠》這首歌曲中既可以感受到歌劇音樂中的河北當地民歌特征,也能夠感受到富有西方文化特點的詼諧音樂風格、探戈舞曲等節奏律動,還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西方現代音樂素材的各種形式、結構特點。在這些音樂材料中,各種不同的音樂元素看似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特點,卻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內在的聯系,因為很多素材都被創作者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這些藝術素材不僅是信手拈來般,而且從小到大,都體現出了元素的民族性與本土性特征。

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經典選段不止有《鄉謠》,《娘在那片云彩里》和《不能盡孝愧對娘》也是其中的代表唱段。這些歌曲成為貫穿全劇音樂主題的切入點,因此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中能夠很好地體現出彼此間的聯系。這樣才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不同的歌唱技巧與理念的意義,同時可以讓作品的劇情能夠體現出轉換的視覺感。不僅可以更好地表現出歌劇的情感,也可以讓歌劇的表達更富于戲劇性特點。

四、結語

歌劇精髓的傳承與創新,是民族歌劇成熟的模式之一。民族性的聲樂演唱與表現藝術也是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條件。在當代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中,民族性聲樂藝術的發展是并行的。[5]演唱者需要通過兩位作曲家創作背景與創作理念,結合歌劇作品內涵特點進行演唱處理,從而很好地進行演唱中的二度創作探索,具有重要的意義。[6]這部歌劇的音樂創作特點和演唱歌劇藝術處理特點,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的探究和解析,才能達到準確處理作品、詮釋演唱內涵、融合不同表現技巧的目的。

猜你喜歡
唱段首歌曲民族性
“缺失的伊甸園”:約瑟夫·奧尼爾《地之國》中的美國民族性反思
音樂旋律的級進模式與人物形象的同構
音樂劇中表演與歌唱的整合藝術表現
歌劇《魔笛》選段《復仇的火焰》藝術特點初探
傳遞正能量
狗年說“狗”
論傳統雕塑的民族性
論城市雕塑語言的民族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