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2021-01-28 08:02余萊維
大眾文藝 2020年21期
關鍵詞:音樂評價過程

余萊維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杭州 310000)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

1.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也稱協作學習,指在小組內完成的學習。通過個人努力各自實現較大目標中的一個目標,或每個學習者都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它強調在無競爭環境中切磋。[1]

根據合作學習的規模,可以將合作學習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互助合作式學習,指的是同桌之間的合作學習或者好朋友之間的合作學習等;第二層,小組合作學習,例如課堂小組討論或者興趣小組等;第三層,合作教學,指的是教學活動中全員性的合作學習,例如全班共同參與的角色扮演等。[2]

2.小組合作學習內涵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我們日常教學活動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發展的需要。[3]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

在面對全球大發展、大變革的背景下,2016年9月由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新時代學生應當具備的六大核心素養。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具有獨特的價值,主要表現為:

1.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生在結束音樂課后對音樂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純粹的聽覺體驗上,即聽過后覺得好聽就好了,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使學生與歌曲表達的情感發生共鳴。在小組合唱或者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傾聽,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音樂的情境中去表達,就像自己單獨表演和在樂團中共同協助演出的差別,在集體的氛圍中更容易幫助學生融入音樂,與歌曲情感發生共鳴,更深入的體驗音樂,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創作者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教育中最寶貴的精神是探究精神,學生往往在幼時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畏困難的探索精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反而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下降。在2016年9月由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4]一文中提出學生應當具有勇于探究的品質,勇于探究的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怎樣把一首作品完美地表達出來,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精神。通過小組學習合作的形式,使學生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組員之間通過討論、互助等方式共同合作,一起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減輕學生對學習任務的畏難情緒,從而促進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究。

3.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音樂課堂中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同學們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開拓思路,提升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合作小組為學生搭建了一個相對安全的表演環境,在一個平等的環境中有利于學生發揮出更好地水平。有的學生可能會因為五音不全或者節奏感較差等問題羞于表演,但是在小組中學生之間互相分工,優劣互補,會減少這些學生的壓力,比如說音不太準的同學可以用打擊樂器伴奏,節奏感稍差的同學可以以領唱等形式表演,以此鼓勵每個學生參與互動,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現在越來越重視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學生能自主學習,更要樂于學習。小組學習合作的形式,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共享學習經驗,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吸取他人的學習經驗,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更新已有的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學習合作的形式,增加了生生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中提高學習的趣味,增強學生學習的愉悅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善學。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小學音樂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有小組討論、小組演唱、器樂合奏、小組游戲幾種形式:

1.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共同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且將最后討論的結果展示出來。音樂帶給每個人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學生在欣賞或是演唱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學生們在小組討論時各抒己見,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生思維的碰撞,帶來新的靈感,同時學生在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鍛煉了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最后小組總結展示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總結能力。

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預習,在課前查找跟歌曲有關的背景資料,小組討論后匯總展示,比如在《大雁湖》一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鄂溫克民族的有關資料,在課上匯報展示。在欣賞課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比如在欣賞管弦樂《在鐘表店里》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聆聽歌曲后一起討論在這首管弦樂中都聽到了什么聲音以及這首樂曲想要表達的內容,在討論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2.小組演唱

小組演唱是音樂課上常見的一種形式。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由小組成員編排后共同演唱一首歌曲,可以是齊唱、輪唱、分聲部演唱,有才藝特長的同學還可以加入樂器伴奏或者加入身體打擊樂進行伴奏。這種小組合作模式給學生提供了表演的舞臺,音樂是一種表達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內部的討論編排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表現出來,在演唱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從而提高其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在《大海啊,故鄉》一課中可以讓學生們為歌曲加入身體打擊樂,大部分的學生會根據主歌和副歌的旋律特征進行編排,主歌用一些簡單的節奏型伴奏,而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也就是副歌,加入復雜的節奏型或者是多聲部的身體打擊,將歌曲推向高潮。為了保持作品的美觀和整齊,小組成員必須進行反復的練習和多次的排練,但是因為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和陪伴,減少了練習的枯燥乏味,提升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節奏感。在主歌和副歌中加入不同的身體打擊,也幫助學生理解了曲式,用肢體語言將抽象變為具象。

3.器樂合奏

器樂合奏是小學音樂課堂上普遍運用的一種形式。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運用不同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共同完成歌曲表演。這種模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減少練習的枯燥感并且提高學生的樂感,培養其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欣賞《鴨子拌嘴》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讓學生用鑼、鈸等樂器自編自演,進行打擊樂合奏,要求小組成員用自己的方式表現《鴨子拌嘴》中喧鬧的場景。在編排打擊樂合奏時,小組成員需要嘗試用打擊樂器來模擬鴨子的聲音和形態,并運用不同演奏方法來演奏打擊樂器,在此過程中探索打擊樂器的音色。在《鴨子拌嘴》一課中加入打擊樂合奏的方式既幫助學生理解了打擊樂在音樂中的作用,又營造了課堂中歡樂的教學氛圍,而學生們在編排打擊樂的過程中,也更深層次的體驗了打擊樂。[5]

4.小組游戲

游戲是小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游戲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堂課充滿活力。將游戲法融入小組合作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學會運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取得勝利。在分組游戲的過程中,為了取得共同的勝利,小組成員內必須互幫互助,學習他人之長來補自身之短,在合作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教師可以自己根據班級情況設計一些游戲,比如歌曲接龍,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復習本學期所學的歌曲,最后以小組為單位用本學習所學的歌曲進行接龍比拼,以此來激勵學生復習本學期所學的歌曲,教師也可以建議學生可以在課前多模擬幾次比賽,在游戲中復習所學的歌曲。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常見問題

雖然有許多的教師意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課堂中積極地嘗試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

1.組內成員同質化

分組不合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較容易出現的問題。在分組的時候簡單地按照座位順序或者是學生的自由組合,就可能會導致組內成員同質化,導致了有音樂才藝的、表演欲望強的學生聚集在一組,吹拉彈唱都非常的有優勢;有的組聚集了較多的內向的同學,結果有的小組開展學習活動的效果非常好,有的小組卻非常沉默,沒有參與到課堂當中,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

2.課堂節奏難掌控

在小學音樂課堂合作學習中會經常會出現易放難收的情況。當音樂教師布置任務給各個小組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有的小組會出現因內部意見不統一,彼此爭論得面紅耳赤,最后也沒有一個結果;有的小組對于任務或者問題絲毫沒有頭緒,小組合作學習的進展很慢;有的小組的同學借此機會偷懶或者與其他同學說笑、大鬧,做著與課堂上無關的事情,表面上課堂氣氛是很活躍,但是實際并沒有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浪費了課堂時間。[6]

3.小組評價不合理

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評價過程中,評價形式單一,往往只有教師評價,評價更多地傾向于針對最終展示成果,忽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評價是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個反饋,一是成績可以對學生產生激勵的作用,二是學生能根據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因此評價需要客觀、全面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促使學生反思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不足,發現自身的缺點,促進學生吸取經驗、取長補短,從而促進自身發展。

五、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策略

1.合理制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應當關注學生是否學會了做某事,而不是僅僅完成一個任務。當學習的目標定為共同學會做某事后,學生就會主動承擔起個人責任,不只關注自己的學習任務,而是關注小組整體,幫助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增強小組的凝聚力,使小組合作更加有效。

2.根據學生特點分組

有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后,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分組,避免出現組內同質的情況。教師可以前期做一些簡單調查,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性格特征、愛好特長,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組。盡量避免組員同質的情況,使每個成員都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且獨一無二的角色,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發揮個人優勢。同時學習小組最好是穩定的,需要給學生有熟悉和磨合的時間。

3.適當給予參考建議

學生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許多天生外向的學生會很快融入小組中,但是內向的學生卻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融入,因此構建小組后非常重要的就是教給學生社交的技巧,使學生能夠快速地了解組員,產生對組員的信任和依賴。同時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及時的跟進,在小組合作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樣的問題,甚至出現組內成員產生矛盾的現象,這時需要教師及時介入,提供可行的建議,引導學生學會共同解決問題。

4.記錄小組合作日記

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只針對最終的結果進行總結評價,這是因為教師不能時刻關注每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所以很難對過程進行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一定是要注重合作過程的,只關注結果會讓學生只關注完成最終任務,而不愿意與其他小組成員合作,同時也會導致有組員“偷懶”的現象。

教師可以培養學生記錄小組合作日記,以此方式了解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對學生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再現小組學習合作過程,反思合作的哪個環節是需要改進的。

5.結合多種評價方式

一個客觀的評價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根據評價了解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根據教學評價可以知道自己學習的情況,同時評價也是激勵的一種手段,為了能得到一個客觀的評價,教師需要采用多種評價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形式,在最后點評時,請小組成員根據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互相評價,這樣可以避免教師形成過于主觀的評價;也可以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根據小組日記,了解小組成員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再根據最后的小組匯報成果形成最終的評價。

六、結語

在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必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構建積極的音樂課堂氛圍,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共同成長。

猜你喜歡
音樂評價過程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音樂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