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塊化視域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2021-01-28 08:02謝廣明
大眾文藝 2020年21期
關鍵詞:模塊化就業指導模塊

謝廣明 姜 嘉 張 穎

(徐州醫科大學,江蘇徐州 221004)

近年來,由于大學生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規劃能力的不確定性,社會形勢越來越復雜,大學生在擇業方面也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壓力,大學生的離職率依然很高。當前,傳統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開設,存在著一些問題,實施效果讓人堪憂,因此,改革迫在眉睫。在開展“模塊化教學”課程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和社會需求,對教育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模塊計劃,并將模塊作為教育單元進行教育,以便更好地執行活動[1]。

一、模塊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當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然成為各界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發展穩定和諧的社會非常重要。職業發展課程和就業指導課程著重于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提升個人能力。這是一門大學生必修的公共課程,其很好的促使現代大學生對于自我建立客觀全面的認知,建立起科學的擇業理念,并敦促自我建立詳細全面的職業發展規劃。面向大學生開展的有關職業發展以及就業方面的教育課程等可以有效幫助其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并未成功步入崗位奠定重要前提。

自20世紀以來,歐美等國的就業理念以及實踐形式等實現了科學化的拓展與豐富發展,將職業生涯相關工作開展上升至人生規劃的高度,現階段已然建立起了高度圍繞個人為核心的,強調自我發展以及系統性提升的發展機制。為了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的作用,使課程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社會和大學生畢業后面臨嚴肅就業問題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相關部門推出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就未來教學工作開展的目標、形式以及評估等各個方面進行論述與強調。

二、《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教學內容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

大學不同年級的學生處于人生的不同階段,大學生“生涯輔導”所涉及的對象應該只是大學生的某一階段,而是大學生初入學到最終進入社會前夕。就目前部分高校設置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來說,在課程教學內容或者體系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然而,國內多數高校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變成了一種可以一次性終結的課程。相關課程業主要集中于大一以及大二兩個階段,面向新生學習的核心為更好地適應大學期間的學習與生活,強調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發展,并重視專業理論以及職業擇取彼此的聯系,闡述職業對于個人等各方面的訴求。大二階段,則強調更為有效的改善自我,對基礎理論以及知識架構等建立起詳細的認知和儲備,更為客觀地認識自我,并努力實現理想與真實自我之間的和諧相處。針對處于大學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時期才是對于專業認知,考研和就業重要的關鍵時期,反而高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設置較少,因此無法形成全程化的課程體系,無法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并掌握大學生職業發展以及就業指導課程的知識和方法技能,最后使得個人難以有效的運用好相關知識以及理論等內容。

2.課程偏重理論探討、缺乏實踐操作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非常重視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教學,也出臺了系列文件加強高校就業教育工作,但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為典型的綜合實踐操作和理論學習的課程形式。故而,其課程內容不僅應包括有關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相關理論,它還應包括與職業和就業實踐有關的課程內容。 就大學生分析,得到相關基礎理論方面的知識內容尚不能徹底有效的應對未來存在的擇業方面的問題, 因此,課程設計中需要添加實踐技能方面的內容,例如工作市場研究,專業禮節和面試技巧。 經過調研發現,某些大學課程的內容過分側重于職業規劃的理論討論,而缺乏實用課程內容。

3.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評價地位不夠突出

課程評價對于課程上課效果十分重要,目前考試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主要評價方式,雖然學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學生課程中的具體知識點進行考察,并且便于組織和開展,但對于該門課程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存在著一定的阻礙。面向大學生開展的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相關課程,應當強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個人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學習通常僅以考試或報告為檢測在校學生知識學習的標準,而忽略學生作為評價課程的主體角色。這些使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過程中變得被動和消極,不利于實現課程的培訓目標??紤]到這些情況,需要開發不同趨勢的評估方法,此外評估階段應當包含學生實際學習期間的表現情況,將原本單一性質的評估轉化為相對客觀以及全面的形成性評估模式,此外在評估主體中引入學生群體,依次來降低傳統單一性質的評估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三、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模塊化教學的現實可行性

20世紀90年代初期,業內提出了模塊化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MES以及CBE兩個學術理論。前者為20世紀70年代國際相關組織提出的圍繞現場教學開展的,強調技能方面培訓的新型教學策略。其主要以實際崗位需求為導向明確各個教學模塊,注重實際崗位工作完成為核心,即任務模塊形式。簡單來說,該方式尤其注重實踐與理論的高度整合,很好地規避了傳統教學形式存在的弊端,這是關于能力和素質的教育性話題,教學方法強調知識和能力的整合,注重實踐操作,并通過實踐培訓來提升專業水平;強調學習方法中的知識和行為一致性,核心為有關理論內容、實踐積累、專業素養、活動形式的等各個方面的教學。結合本次的學習機制,此過程在實現具有特定能力和質量培訓目標的教育模型時更加直觀,有趣,生動而有效。

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模塊化教學對于現實教學具有重大意義,該教學方式為典型的半自動式學習機制。模塊化的分工合作下,建立的子模塊往往有著一定的適應性以及自我管控調整能力,另外可以彼此獨立的工作。故而,其能夠較好地掌握當下社會以及經濟發展潛在規律。不斷的對其教學形式進行調整與完善,教學人員能夠結合教學目的進行課程的多樣性模塊化設計,典型的包括實踐模擬學習以及互動學習方式等等。

模塊式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教學也更具針對性。故而,其能夠很好地體現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并將其和各個教學環節進行高度整合,對于不同特點的學生營造各種可能的環境。此外,模塊式的教學形式其靈活性也直接關系到學生自我學習深度。與內容豐富的課程系統相比,靈活且相互聯系的模塊可以產生更多的組合,并且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不同的模塊課程。

四、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模塊構建

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模塊化教學是指依據各年級學生特點不同開展,并貫徹大學的全過程。按照年齡階段分層可以分為:大學一年級“自我認知與環境”模塊、大學二年級“提升自我能力”模塊、大學三年級“發展職業素養沖刺”模塊[2]和大學四年級“實現職業選擇模塊”。

(一)大學一年級——“自我認知與環境”模塊

對于剛進入校園的新生而言,其對于職業以及社會等各個方面認識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情況下學校以及有關教輔人員需要對應性的舉辦“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學生手冊系統學習”等指導性講座,對自己所處環境、所學專業及可利用資源的有關情況有一個大概了解,隨后基于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課程教學,借助各種評估工具和專業人員的引導,使其對自我進行客觀全面的認識和評估,并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在和輔導員以及班主任溝通過程中,初步了解自己大學應該達到怎樣的學業目標;深入學習并掌握英語、計算機以及其他相關課程技能,為獲得更高的學歷以及就業等做足充分準備以及課程儲備,就可以為個人發展目標的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大學二年級——“提升自我能力”模塊

學生以提高自身能力為主,利用擔當班級委員以及參加社團等的機會,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水平,并向著黨不斷發展,爭取加入共產黨并成為優秀的黨員。在導師等的引導下對專業課程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對其他課程進行科學選擇與學下,以此提升自我,并在導師的專業考核下更為全面的認清自我現階段的水準以及存在的不足。

(三)大學三年級——“發展職業素養沖刺”模塊

第三年是提高專業知識素養的沖刺階段。 這一階段目的是提高專業知識素養,并決定是否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在準備論文過程中,應當和導師進行全面深入地溝通,闡述個人觀點和認識,并展現出自我獨立解決問題方面的個人素養,逐步建立起創造性以及學術創新等理念;了解利用校內部圖書館資源收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積極與應屆畢業生和老師進行討論,以了解往年就業的狀況。

(四)大學四年級——“實現職業選擇”模塊

在校大學生需要確定就業、考研或出國留學之一為主要目標。在此階段,需要就之前幾年的基礎工作進行總概。第一,確定自我職業的發展方向,并且回顧前三年的大學生涯做好充分準備。第二,需要準備并積極參與各種招聘計劃,在不斷地準備過程中,完善自我知識基礎,提高個人綜合素養,為開展“預習演練”以及“模擬面試”等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第三,有效利用學校的各方面條件,對于學校提供的規范企業招聘數據要有全面的認識,不斷提升個人求職水平,積極參加各項模擬面試等培訓,并不斷地加強“模擬實戰”的訓練。

猜你喜歡
模塊化就業指導模塊
重卡內飾模塊化技術
“選修3—3”模塊的復習備考
用模塊化思維打造組織
案例教學法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初探——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例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JGJ/T 435—2018施工現場模塊化設施技術標準
職業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對策
模塊化微流控系統與應用
如何給高職學生上好就業指導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