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照明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四川美術學院為例

2021-01-28 08:02
大眾文藝 2020年21期
關鍵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

關 楊 周 波

(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重慶 40005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空間迅速擴張,城鎮化率于2014年已超過50%??焖侔l展中“千城一面”現象日趨嚴重。2014年,國家頒布《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新要求[1],意味著城市建設從追求數量擴張,轉向追求城市特色,注重文脈傳承的新時代。由此與城市建設相關的藝術設計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城市照明行業發展與人才短缺現狀

城市夜景作為展示城市夜間形象的窗口,不僅體現城市的品位與魅力,也是反映城市現代化程度和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近年陸續召開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杭州峰會等一系列重大的國際盛會。在此類國際性事件的推動下,景觀照明作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建設途徑,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而呈井噴式發展。以G20杭州峰會為例,G20期間累計投入景觀照明172項,總投資約10億元[2]。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2017年全球景觀亮化市場達到2750億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達到680億元,同比增長近22%,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景觀亮化市場[2]。

雖然建設規模龐大,但普遍的夜景設計對地域文化的挖掘不足,對設計藝術性的重視不夠。其核心原因在于能提供專業照明設計教育的機構十分有限。目前國內較完善和成熟的、涉及城市照明專業的教育機構較少,且主要集中在工科院校[3],整體上存在高校照明教育重技術輕藝術的結構失衡等問題。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對照明設計人才教育提出的現實需求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對城市品質、地域特色的強調,相關專家、學者多次呼吁應重視照明藝術設計的專業化教育[3,4]。首先新時代的照明教育需做到藝術與科技并重;城市照明建設固然需要光電技術的支撐,但若從業人員只懂技術而不注重設計的藝術形態、文化底蘊則無法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魅力夜景。

其次照明設計的人才培養需做到藝術素質與文化素養并重;近年來,隨著公共藝術向城市照明領域的延伸,城市照明已不再只是功能性的服務職能,其藝術表現力快速提高,進入照明公共藝術化的時期[5]。相應的高等教育應秉承公共藝術的觀念與方法,在教學中貫穿社會關注與美學思考,注重設計對象與所在社會、歷史、人文及自然環境的緊密聯系,體現藝術設計的公共性與在地性。

第三,照明設計的人才培養需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一方面城市照明設計具有藝術與技術的跨學科特點,高校教育在完成城鄉規劃、建筑學、電氣工程、公共藝術等多領域基礎教學后,需在設計應用中加強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另一方面,照明實踐中的新問題與新技術層出不窮,高校教育只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緊跟時代步伐,為行業發展提供切合實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三、照明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與實踐

結合國家城鄉發展戰略對高素質人才的現實需求,四川美術學院于2013年成立了照明藝術設計的本科教育方向,下屬藝術與科技系,以藝術素養與創新能力一體化為目標,積極探索照明藝術設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人才定位與培養體系

四川美術學院秉承長期堅持的“以創作帶動教學”理念,教育目標定位為美術應用型的創新設計人才培養。通過美術基礎訓練、專業知識架構、設計真題演練及實踐應用強化的層層遞進,強調科學技術教學與人文素養培育的深度融合?;谒囆g專長與實踐能力一體化的人才定位,施行“雙基雙實”的教學模式,即前兩年側重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教學,強化審美意識、造型能力與設計思維的培養;從三年級進入專業方向的課程學習。以“專題設計+實踐項目”為主線組織課程教學,完成專業理論、專業技術與專業設計(創作)課程的系統學習。

(二)教學特色與課程設置

隨著光藝術發展成為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

相關的光藝術裝置、燈光秀、光電數字媒體等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城市光環境的建設實踐。過去從屬于環藝設計或建筑學的照明課程由于課時限制,很難對新興的光藝術形式作系統講解與設計實作。對于照明藝術設計專業化教學來講,充裕的教學時間為課程設置的多元化與前沿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陔p基雙實的培養模式,照明藝術設計專業前兩年教學側重美術素養提升與設計基礎講授,核心課程既有造型素描、色彩基礎等常規美術課程,也涵蓋了照明藝術與文化、照明技術基礎等具有專業特色的基礎理論教學;進入大三之后,除了傳統的城市建筑照明、景觀照明課程,還結合行業發展開設了光藝術裝置與燈具設計等強調藝術語言表達的特色課程;系統的課程設置可為城市照明行業提供綜合素質過硬、能力發展全面的專業人才。

(三)師資建設與行業支持

1.整合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行業名師的教學隊伍建設

在知識經濟全球化時代及強調產學研融合的背景下,聘請業內知名設計師、外校卓有成效的專家學者來校任教已成為高水準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一方面注重高學歷、跨學科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另一方面,作為辦學特色之一,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動向,聘請業內知名企業的優秀設計師或行業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兼作外聘教師。該師資模式將前沿的行業訊息和實訓項目一并帶入課堂。對接行業實踐的同時,外聘教師可在教學中挖掘學生潛質,為照明公司尋求優秀人才提供途徑。該教學模式搭建了不同專業背景的外聘教師接觸、交流的平臺,為跨學科、多元化的創新教學工作坊提供了有利條件。

2.跨學科教師專業構成:藝術+設計+技術

基于照明設計的跨學科特點,我校照明藝術專業搭建了藝術+技術+設計的教師團隊。教師組成中一是具有光藝術、新媒體藝術跨界創作經驗的藝術類教師;二是具有城市照明規劃與設計實踐經驗的設計類教師;三是掌握前沿光電技術、熟悉數字編程、智能調光應用的技術類教師。多元的教師隊伍建設與行業名師的加入,將有效推動跨學科的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創新。

(四)教學改革與方法創新

在注重創意培養與個性發展的藝術教育理念下,四川美術學院反思傳統照明設計的教育模式,積極進行教學方法革新與探索。

1.注重個性發展的小班制實驗性教學

在完成兩年的藝術通識教育與專業基礎教學之后,遴選綜合素質優異的學生,創辦小班制的拔尖人才實驗班。在專項經費支持下,實驗班將開展更加靈活且關注行業動向的實驗性教學。首先小班教學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可針對業內重要事件或有影響力項目作專項考察、開展研究性學習。其次實驗班教學強調對接行業的前沿性。其教學除了由本校專業教師作基礎知識講解, 還將邀請行業名師擔任外聘教師,如新銳光藝術家、知名設計公司的一線設計師等,通過開展工作坊、跨校聯合等形式自由、內容豐富的多樣化教學,培養綜合素質過硬且具有創新性的行業精英人才。

2.形式靈活的開放式畢業創作

畢業設計在本科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畢業生面臨外地就業、單位實習等現實問題。為解決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時間沖突矛盾,我校實行了校企聯合畢業設計的教學模式。對于確定就業意向的學生,以學校教學計劃、時間安排為主,以校外單位實踐項目為題開展畢業創作。從而使畢業設計的選題更具現實意義,也增進了學生與就業單位的相互了解,提供就業渠道。

基于藝術院校特點,四川美院照明藝術專業的畢業創作選題分為傳統的城市空間光環境設計與新興的光藝術裝置創作兩個方向。結合本校優質的藝術教學資源,邀請油畫系、雕塑系教師參與合作指導。在畢設教學中強調以光作為媒介與手段的藝術創作,尤其注重藝術思維的強化及藝術語言的表達。按照四川美術學院傳統,每年將舉辦畢設作品展覽,向公眾開放并展示教學成果,也以此強調畢業創作的公共性、創新性與時代性。

(五)學術研討與成果展示

藝術院校開設照明設計的專業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四川美術學院依托本校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學科優勢,緊密聯系行業學會,定期舉辦全國性的照明設計競賽、專題研討、專家講座等學術活動,搭建藝術、科技與設計的跨界交流平臺。目前四川美術學院作為主辦單位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光與生活”照明藝術設計競賽; 并以藝術介入城市照明為主題,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的教改與設計實踐研究課題十余項。尤其在國家藝術基金《光藝術創新設計人才培養》的資助下,四川美術學院作為承辦單位,邀請了海內外三十余名行業領軍學者,展開為期六十天的跨界教學探索與光藝術實作。最終集聚當地文化特色、當代審美特質及前沿光電技術的十七件光藝術裝置展覽于重慶二廠文創園成功舉辦。該展覽及相關學術活動得到重慶市委、文化委和重慶城市管理部門的關注與支持,吸引了平面、網絡、電視等各類媒體的爭相報道與廣泛宣傳,為城市照明藝術的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猜你喜歡
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湖南師范大學作品
部分專業介紹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作品選
書封與現代藝術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作品選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河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