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E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

2021-01-28 10:40肖曉孫祖勇歐陽慧敏
錦繡·下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目標導向教育理念思政課

肖曉 孫祖勇 歐陽慧敏

摘要:習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理直氣壯的上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OBE教育理念是一種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模式,對于推動思政課創新改革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旨在闡述介紹OBE教育理念的基本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探尋思政課教學的路徑,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OBE;教育理念;思政課;目標導向

一、OBE教育理念相關釋義

OBE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Learning outcomes)。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以持續改進為保障。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面向學生并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以結果為導向強調以學生的具體有所得為導向,實現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相結合;以持續改進為保障是指,建立“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設計,保障教學質量。

核心思想:市場需求決定培養目標,并且與畢業設計相掛鉤;學習成果不只是學生識記、掌握,還包括其實際處理事情的能力,以及真實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培養;成果注重生活的技能與內容,有相當實用性。

二、高校思政課現狀

2.1思政課課程特點

思政課旨在通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內容的講授,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步樹立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作為剛剛進去大學校門不久的一年級新生,思政課是一門必修課程,講授內容理具有理論化、實踐化、人性化特點。要求灌輸講解與實踐引導相結合,要求學生不僅可以正確的認識分析問題,更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處理遇到的問題。

2.2思政課的意義

習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最根本的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理直氣壯的上好思政課,有利于捍衛高校意識形態主陣地,是一項關于黨對高校領導,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事。

青年人的價值觀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思政課對于青年人核心價值觀樹立與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好思政課,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知識,有助于青年人成為“四有”新人,同時也是全面推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政治保證。

2.3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學習內在驅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在調查過程中,很多同學表示上思政課是為了學分,本人更重視專業課程,“功利主義”色彩較重,大學生內在信仰激發不足,偏重于工具學科課程學習,使得思政課教學難度增大,從而不利于大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三、基于OBE教育理論思政課程優化路徑

3.1教學目標明確

目標導向是OBE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再一味強調學生的知識點識記與分數,而更多強調在教學任務結束后,學生在價值、情感、技能等各方面真正有所得。

確定教育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是教學活動中組織、管理、實施、評價等活動的基本依據,理論能力目標和態度情感目標相互交融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3.2優化過程設計

過程設計始終以問題為導向,在了解到學生想要取得什么結果之后,課程設計始終圍繞如何有效幫助學生實現這個目標展開,站在人才培養的高度按照產出導向理念設定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是核心。在設計時可以考慮畢業5到10年后所能達到的職業成就,利用反向設計的理念,安排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不是教師想要什么,而是最重要達到什么教學成果。

在高校思政課程設計之中要秉承“以小見大”“有效融合”“內容拓展”等原則,用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方法進行道德教育。首先要摒棄單純的講道理,變為通過現實中的事例簡明扼要的講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愿配合、自覺感悟;其次教學方式方法應靈活多樣,豐富多樣的形式會使課堂充滿活力,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滿意度,課堂教學中采用模塊化教學、翻轉課堂、微課等形式,借助主題演講、辯論、抖音秀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讓思政課教學更加平易近人,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獲得感;同時在課堂之外,應多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利用各種活動,借助新媒體技術延伸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廣度,只有這樣才能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

3.3教育管理與評價

OBE教育理念突出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為高校提供了辦學水平的根本標準。同時,強調所有學生而非極個別學生達到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的達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同時OBE教育理念聚焦學生實際獲得的成果而不是教學方法、學習時間、學習方式等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評級方式,更多強調學生個人內涵提高和能力提升,而不是一味比較同學們之間的學習情況。根據每個學生能達到的程度,賦予不同的考核標準,并及時跟進學生具體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進行課程講授的調整。

3.4結果反饋

根據成果導向的評價體系,總體評價標準為以畢業要求為準繩綜合評價學生培養質量,教學評價的主要標準應包括知曉、理解和掌握某專業領域里的專業知識技能與理論知識點;能夠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及愛國主義信仰;能將掌握的理論知識點與專業技能充分應用在社會實踐活動之中。課程評價指標分解為:課程考核評價、學生綜合評價、教學綜合評價。建立起面向畢業要求的教學質量標準,考核內容針對課程目標設計,考核方式應體現課程目標。

不斷完善形成思政課大格局局面,精心聯動學校的思政課教學實踐網,全力打造以思政課為核心跨學科的課程思政研究宣傳品牌,打造具有鮮明特色與本校學生精神面貌的思政工作名片。

參考文獻

[1]宋元林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23.

[3]劉鳳.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與對策研究【D】.沈陽:山東大學,2012.

(合肥科技職業學院?安徽?合肥?231200 )

猜你喜歡
目標導向教育理念思政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目標導向在班集體管理中的運用策略研究
如何在生理學教學中培養創新型人才
新形勢下數據庫原理的雙語教學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對高中信息技術有效性教學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