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導性生態移民的人類學考察

2021-01-28 10:40蘇雅
錦繡·下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社會變遷牧區城鎮化

摘要:在快速城鎮化進程和嚴峻生態環境問題的背景下,生態移民工程以地方政府實施為主導,在解決環境問題以及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人類學實地調查與參與式觀察,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呼和諾爾鎮作為田野調查點,主要討論自2006年該地區展開生態移民工程以來其實施效果如何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態移民;社會變遷;城鎮化;牧區

引言:

作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生態移民政策自21世紀初提出以來,對我國實現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解困、生態保護、加快城鎮化進程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態移民主要是指生態移民這一主導性工程,即將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分散的牧民轉移出來,使他們集中居住于新的村鎮,以保護和恢復原有草原生態環境,促進生態保護、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實踐活動【1】。

一、調查點概況

呼和諾爾鎮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管轄,鎮所在地距離旗所在地巴彥庫仁鎮西南50公里處,土地面積4579平方公里,占全旗總面積的24.6%。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376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81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3%。其中流動沙地13萬畝,固定和半固定沙丘127萬畝,露沙地和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70萬畝。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氣候,夏季溫和短促、冬季寒冷漫長,年平均氣-2.6℃,無霜期90—11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340mm,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32.8%,雨熱同期,有利于牧草生長發育【2】。截止到2019年底全鎮總戶數為1608戶,總人口5604人,(包含蒙古族,漢族、達斡爾、滿、回、朝鮮、鄂溫克、鄂倫春等8個民族),純牧業戶924戶,牧業人口2929人,其中貧困戶413戶,987人,占總戶數的25.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戶數有270戶,390人。

呼和諾爾鎮下轄8個牧業嘎查、1個居委會。呼和諾爾鎮是以畜牧業為主的純牧業鎮。2019年度牲畜總頭數為148586頭只。鮮奶產量3.234萬噸,其中商品奶3.17萬噸。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2663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059萬元,非稅收入完成12.5萬元,牧民人均收入922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342元1。

基于呼和諾爾鎮生態狀況,為了緩解草場壓力,旗政府結合扶貧開發與生態治理大力推行移民擴鎮、異地搬遷、生態移民工程,對部分牧民實施生態搬遷移民。項目遷出區選定在生態環境惡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沙化嚴重的上述三個嘎查的部分牧戶。該項目共涉及150戶牧民,近406人2。

根據調查走訪,起初移民搬遷時多數牧民不愿離開自己的草場搬進新的集中居住地,為了使搬遷牧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同時使遷出區的草原生態環境盡快得到治理,旗政府出臺了鼓勵舍飼高產奶牛,免費建牛棚,免費提供住所或減半收取牧民自籌資金,免費安裝水電設施,幫助爭取牧業貸款等措施,為移民搬遷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政策保證【3】。

二、項目實施情況

烏布日諾爾嘎查位于呼和諾爾鎮西南部,土地面積420平方公里,草場面積360平方公里,沙化面積122.05平方公里,總戶數86,總人口274人,其中貧困戶38戶,62人,占總戶數的44.1%。低保戶18戶26人。該嘎查2019年度牲畜總頭數為 10088頭(只),其中大畜1356頭,小畜8732只,基礎母畜7932頭(只)。

該嘎查自2006年起實施生態移民工程,該工程占地5萬平方米,當年用爭取到的51萬元,完成了第一期10戶牧戶移民。2007年投入280萬元,完成30戶牧戶移民。此項目共建設40套,每間56平方米磚房,加100平方米棚圈。移民小區分為生活區和生產區,小區通電、通水、通有線電視,設有管理人員辦公室和牧民活動室、飼料儲存室等基礎設施。據統計,實施異地搬遷后,移出牧民可獲得三項收入,一是每畝4.95元的國家草場禁牧補貼;二是遷移到鎮區后送奶期延長,奶資有一定增長;三是圍封區植被恢復后得到的賣草款。?哈日干圖嘎查位于呼和諾爾鎮西部,土地面積89.5平方公里,草場面積75.8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5萬畝,沙化面積12萬畝)草場沙化嚴重,嘎查河套附近草場以外其余草場已形成流動沙丘??倯魯?35,總人口441人,其中貧困戶50戶,101人,占總戶數的37%。低保戶28戶39人。該嘎查2019年度牲畜總頭數為10768頭(只),其中大畜2379頭,小畜8389只,基礎母畜8309頭(只);牧民人均收入7500元。

寶日汗圖嘎查位于呼和諾爾鎮西部,土地面積361.98平方公里,草場面積261.26平方公里,(土地面積45萬畝,沙化面積30萬畝)草場沙化嚴重,嘎查河套附近草場以外的其余草場已形成流動沙丘??倯魯?2戶,總人口162人,其中貧困戶23戶,51人,占總戶數的41%。低保戶12戶15人。該嘎查2019年度牲畜總頭數為10939頭(只),其中大畜1339頭,小畜9600只,基礎母畜8092頭(只)。旗政府2011年投資400萬元建設總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的移民小區,涵蓋每戶50平米磚房及60平米牛棚,當時遷入牧民20戶。

三、項目實施效果

1. 異地搬遷緩解了遷出區人口與資源的矛盾,使遷出區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自實施生態異地搬遷后,烏布日諾爾、哈日干圖、寶日汗圖三個嘎查將搬遷的牧戶草場圍封禁牧,幾年后,草場生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恢復,在烏布日諾爾草場考察時,那里的植被茂盛,高草區的草長到1米多。

2. 牧民的居住條件得到很大改善。通過生態移民、移民擴鎮、異地搬遷以及散居游牧的牧民集中居住,一方面,能夠加快牧區鄉村建設,促進蘇木鎮擴容發展,提高城鎮化率;另一方面,生態移民建設通過集鎮集中供水供電,建設通訊設施和較完善的文化娛樂衛生條件等,加之便利的交通為牧民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改善了牧民生活條件,提高了整體生活質量【4】。

3. 牧民生產生活方式有了轉變。過去草原牧民采用靠天放牧的傳統生產方式,牲畜在天然草地上自由尋找采食牧草,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很強,對放牧的技術要求不高。這種逐水草而牧的方式在雨水充足草被茂盛時,可以讓牲畜迅速繁殖發展,牧民收入也隨之增多。而一旦遇到旱災、雪災、蝗災、鼠災等自然災害則會對牧民生產造成嚴重打擊。

四、存在的問題

1. 遷入區住房空置率很高,形成資源浪費。三個嘎查牧民生態搬遷入住率普遍不高。有的項目區牧民入住率僅為20%左右,比如烏布日諾爾嘎查。有的嘎查剛開始入住率很高,但近幾年出現一些入住牧民重回原草場放牧生活等情況,導致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的房屋棚圈空置率較高,形成資源浪費,比如哈日干圖嘎查從原來的入住率90%變為目前僅剩不到50%。

2. 入住項目區的牧民缺乏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很多牧民收入主要靠國家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補助等政策性補貼,或外出打工掙得收入,畜牧業生產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很少,不足以維持生計。

3. 牧民生產發展缺少主導產業。地方政府缺乏針對生態移民區牧民產業發展長期規劃,且沒有養殖業或其他方面的財政金融資金投入,導致對這一群體未來發展缺少明確的產業定位及穩定的收入預期。

4. 政府項目設置和建設內容前瞻性不足。搬遷之前很多牧民住的是蒙古包或是土房,房屋數量和面積不受限制,除了住房寬敞之外,每家都有倉庫和自家的棚圈。搬遷之后,雖然都住上了磚瓦房,但面積較小,每家只有一間或兩間臥室,牧民普遍反映住的地方太過狹小拘束。

五、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1. 部分牧民思想未能轉變,不能接受固定集中居住的方式。部分牧民由于從祖輩開始一直延續游牧生活,其生產生活方式早已固化,游牧文化根深蒂固。牧民們離開原有生活環境,開始全新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牧民一時難以適應。對固定居住的方式不習慣,這也成為新搬遷區入住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5】。

2. 沒有穩定的主導產業導致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剛開始政府對移民搬遷的思想僅停留在集中把生態惡化地區的牧民移出來,最初的規劃缺乏長遠性,對奶業發展的前景和可能遇到的市場風險估計不足,且相關養牛配套設施不健全,使得牧民搬遷出來后沒幾年就遇到了國內奶業不景氣、持續低迷的情況,鎮里乳品企業連年虧損,不愿收購和拖欠牧民奶資情況時有發生,加之這些年干旱少雨等自然災害造成飼草料成本上漲。

3. 牧民生活成本變高,配套建設不健全。牧民從游牧生活變為固定居住后,隨之產生的水電、交通、燃料費等導致牧民生活成本變高。同時,集中居住進行畜牧業養殖,相關棚圈、鏟車等配套建設和機械用品不健全,致使部分牧民生產成本增大。

六、結論與對策建議

1. 結論

三個嘎查的生態移民項目,起初是為了通過集中居住,養殖高產奶牛帶動牧民整體收入,改善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但是,由于搬遷的牧民,大部分都是祖祖輩輩游牧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通過移民搬遷,一部分牧民還未能轉變原有生活習慣和風俗,不適應定居生活。

2. 對策建議

(一)加快產業轉型的步伐,因地制宜開展適合當地牧民生產經營方式。貧困的內涵不是簡單表現為生活資料的直接匱乏而是主要表現為生產生活資料和約束生產生活行為進而影響到生存質量和權利實現的環境和條件的貧困,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配套設施。以政府為主導,整合和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的資源,加大異地扶貧安置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財政資金等向民生領域傾斜。

(三)加強對牧民的培訓力度,轉變牧民思想,科學引導牧民發家致富。抓好成人職業教育,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牧民生產經營相關知識內容的講堂和實地培訓。

參考文獻:

[1]孟琳琳,包智明.生態移民研究綜述[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4(06):48-52.

[2]初春霞,孟慧君.內蒙古生態移民面臨問題及其對策思考[J].北方經濟,2005(06):57-58

[3]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鑒.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104頁.

[4]包智明,孟琳琳.生態移民對牧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以內蒙古正藍旗敖力克嘎查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5(02):147-164.

[5]韓正康.藏族散居區精準扶貧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越西縣保安藏族鄉和甘洛縣則拉鄉磨房村為例[J].中國藏學,2017(04):139-144.

作者簡介:蘇雅(1994年12月5日),女,蒙古族,內蒙古興安盟人,人力資源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學、人類學.

注釋:

陳巴爾虎旗統計局2020年3月統計月報

《陳巴爾虎旗2006年扶貧開發、移民擴鎮試點工程實施方案》

(格拉斯哥大學?G12 8QQ)

猜你喜歡
社會變遷牧區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新巴爾虎左旗
如何培養甘南牧區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韬钅埂翱鬃悠溜L”姓氏問題釋析
論明清時期貴州的建省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公益廣告語言研究
社會變遷語境下的近代報紙業態發展分析華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關于加快建設農村牧區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