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日語言差異對中日文化差異研究

2021-02-07 08:04夏瀅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23期
關鍵詞:日語漢語

夏瀅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國際經濟貿易和交流變得極為重要,而中日兩國作為鄰邦,兩國之間的交流必不可少。一個地區的語言由當地的文化所決定,而語言也能很好地反映出當地的文化和思想。中日語言存在著很多不同之處,而這些是中日文化的差異造成的。文章擬通過在研究中日語言基礎上,簡單剖析一下中日文化的差異,希望可以為學習日語和需要利用日語交流的人們提供一些幫助,讓溝通能更加順暢。

關鍵詞:中日文化;漢語;日語;語言差異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177(2021)23-0026-03

0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表現。中國和日本雖然都屬于亞洲文化圈,但是語言的表達各有各的特點。中日雖然從古至今一直有著深入的交流,是距離不遠的鄰邦,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里,兩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但是兩國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社會和文化環境里面生存,不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和習俗,也形成了非常不一樣的語言系統。

語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它可以幫助人們進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對于生活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來說,人們交流是相對簡單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因為語言差異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中國語言和文化同日本的語言和文化兩者之間有巨大的差異,不僅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和認知活動;還會影響跨環境的語言學習[1]。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際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除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交流,還有很多中國人去日本工作或出差,同時有不少日本人在中國工作甚至定居。能否順暢交流是直接影響不同國家的人表達和語言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中日兩國因語言差異而造成溝通錯誤,將對國際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1中日文化和中日語言的聯系

1.1中國文化的淵源及特色

中國有著五千年燦爛的人類文明史,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當今世界上文明持續時間最長的傳統文明。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文化在不斷包容著、汲取著一些少數民族和西方的文化思想,它的傳播范圍直達東亞和東南亞。影響文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社會政治思想意識、意識形態和其他宗教、教育、生活,人們目前普遍認為,中華文明有許多直接的文化源頭,其中黃河中華文明和長江中華文明文化是最主要的文化源頭。古代中華文化是各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升華的重要成果,學術界一般將其稱之為“多源融合”,是中華文明文化形成的過程模式。

中國文化是和諧的。和諧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追求和諧的精神。例如,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還有墨家主張的“博愛”,道家講“知和日?!?。這些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匯聚、融合,使得中國文化的本身不斷地追求和諧。

中國文化也是包容的,它具有很強的兼容性、靈活性和滲透性。中國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延續中不斷包容和汲取來自其他地區的文化,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還講求一個“義”字,它強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忠于國家、舍生取義”“與人為善、誠信待人”。這樣的中國文化使得中國充滿了凝聚力,讓中國不斷地進步和突破難關。

1.2漢語的特點

漢語是中國的標準通用語言,也稱為普通話。漢語主要在中國使用,很多亞洲國家和西方國家的華人社區或者唐人街也使用漢語。

漢語大致可以劃分為一種標準語和兩種方言。中國現代語的標準語是漢語,即現代普通話,以北京四個音節作為聲調基礎,收集于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鎮。在中國現代漢語規范標準漢語中,除了柔和的一個聲調外,還有四個小的聲調。

漢語的母語族一般被劃分為13種民族語言(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639-3國際語言順序代碼),可分為多個語言段。漢語通用字母方言語系的主要通用字母語言分別依序是:現代漢語中古普通話、晉語、粵語、湖南語、吳語、客家語、閩南語等。

1.3日本文化的淵源及特色

日本文化歷史起源于獨特的海洋風貌地理特征環境。日本作為一個亞洲島國,四面群山環海。海洋地貌特征相對單一,自然資源有限,所以在物資上很難自給自足。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積極致力于擴大發展國家海軍軍事力量,并很注重與我國海事的持續合作發展。日本依靠日益便利的國際航運,為了充分享受我國更多、更豐富的海運物質經濟資源,人們開始逐漸萌生向海外地區擴張的偉大野心。正是由于日本這種特殊的社會生活文化環境,才逐漸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傳統文化,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日本傳統文化以這種集體主義精神為文化核心。具體來說,日本人習慣于作為群體的一個整體,把群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有強烈的群體歸屬感,注重群體之間的合作。特別是當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存在差異時,個人往往能夠以群體利益為中心,從整體布局規劃上考慮,相互協調。

第二,日本海洋文化政治具有推進融合文化創新的特點。日本東臨太平洋,北面東臨朝鮮海,南面西臨東海。特殊的文化傳播力和地理文化位置使其逐漸成為融合西方外來文化、不斷推進融合創新文化的文明典范。與此同時,隨著歐美世界列強入侵亞洲,客觀上推進了海洋文化政治的發展。善于深入學習和研究總結的日本人也從西方傳統文明中逐步收集了自己的重要文化融合創新動力元素,并逐漸將其融入當地傳統文化,成為推動現代文明穩步發展的重要文化創新動力。

1.4日語的特點

日語語言中的語助文字主要語言包括經常使用的片名為平假名和片假名、漢字,有時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羅馬字母,目前為止日語主要的元音平假名大體上是分布在五十個字的元音圖?,F在日語的詞匯按照不同詞語語義來源或者語法來源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再細分為三類:和語詞、漢語詞、外來語。日語的句子整體語法結構中在成分中的順序一般是:主語+賓語+謂語的結構。日語是粘著語,在所有的語法成分后面都要加上表明其語法地位。此外現在日語還有著發達的敬語重音組合敬語詞和助詞使用系統。

2中日語言文化差異

2.1中日語言結構差異

從語言結構劃分,漢語屬于孤立語,而日語是粘著語,因此語言結構和形式各不相同。前者缺乏細微詞形變化,句子詞序中的所有詞形順序都呈現出鮮明的語法規律性,非常整齊嚴格,不能隨意發生改變。語言詞序上的細微詞形變化可以極大地改變整個語句的意思。而日語與漢語不一樣,一個句子的語法意義表達是否發生改變主要取決于語素,每個語素只能表達一個詞的語法意義?,F代日語中的動詞、助詞、助動詞的表達作用十分相似;每個單詞和短語在使用過程中,雖然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語法順序,但主要還是依靠有格助詞和粘連助詞等動詞的各種粘連用法來充分發揮其獨有語法表達功能,形成一個句子獨特的語法意義表達內涵。由此可見,中國人在開始學習現代日語時,經常對助詞(含格助詞和粘連助詞)、助動詞和無格助詞等動詞的粘連用法的不同感到不解。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那些依附于格助詞的沒有語法表達功能和沒有語法表達意義的無格助詞,大多數是卡在某個實詞后面或所需要使用的實詞的某個詞根上。這與漢語的學習模式和習慣有著極大的不同,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困難。

2.2中日語言意義的差異

中日不同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大國不同的文化審美價值心理所直接帶來的不同的文化性格、不同的國際情感文化表達方式和不同的國際語言表達行為習慣[2]。例如,漢語名詞中的一些貶義詞幾乎都表現了突出鮮明的情感色彩,而日語中則幾乎沒有這種詞匯的情感表達。如果把中國人長期使用漢字的習慣及其運用推廣到日語學習上,人們就有可能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文化思想、觀念和情感,從而可能造成國際溝通交流的嚴重障礙。此外,日語中也雖然使用了大量的同音漢字,然而,這些詞對漢字的使用意義在長期的文化發展使用過程中已經產生了變化,與漢字的意義有差異甚至完全不同。例如,“人參”在傳統漢語中它只是要泛指一種珍貴的一味中藥,但在現代日語中它則是要泛指普通的一種胡蘿卜?!皭廴恕痹趥鹘y漢語中它只是“伴侶”的一個意思,但在現代日語中它卻是“情婦”的含義。因此,很多日文詞匯看似是漢語同音字或同義詞,在日本語言文化系統中,往往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語言意義和文化內涵,這也給現代日語字的學習發展造成了很大障礙。

2.3中日語言使用的差異

日本人不愛說和寫,當他們在不得不說或者要寫的時候,他們就會盡量簡短地用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要是表達問候與寒暄,句子會長而豐富。此外,日語語言和文化中還存在著用性別差異,即男性語言和女性語言之間的差異[3]。雖然漢語在男性和女性的表達用語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但不像日本那樣強烈和明顯。這也可能是日語交流過程中,容易使中國人感到迷惑的一點。

每一種語言文化的發展,都會隨環境不同產生不同的民族情感文化思想、思維表達方式、價值觀、行為習慣等。中國語言文化作為現代人們之間進行人際溝通、交流和自我意識表達的主要語言渠道,也因此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人們相應的文化表達方式和文化風格特征[4]。中日語言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人們使用漢語和學習日語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上,包括技術因素。同時,還受更深的多層次的個體思維習慣、情感情緒表達、價值觀、審美觀和心理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們深入研究傳統日語和現代日語的實際應用發展過程,一方面,既要加強對日語相關單詞、語法、語言基本結構和其他語言技巧使用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加強對日本傳統文化、日本科學思想和日本思想哲學的學習。

3中日文化的差異分析

中國與日本兩國一直以來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具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梢哉f在文化學術研究方面,中國儒家文化仍然被認為是日本及其他儒家文化國家的重要研究源頭。但是隨著中日兩國關系的不斷變化發展及環境變遷,日本儒家文化開始表現出一些新的變化,開始與中國儒家文化有了一些新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各種人際交往方式、行為表現方式、思維邏輯表達、行為模式等幾個主要方面,接下來,本文將對其特點問題進行詳細化的敘述。

(1)中國與日本同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日本儒家文化雖然是起源于中國的儒家文化,但隨著儒家歷史的持續發展不斷變遷,日本文化的基本結構又與中國文化表現出極大的差異,首先就是在人際交往方面的不同。人際交往,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形成的交流方式,這是一個國家文化表現的最直接的方式。我國的經濟發展稍遜于日本,還是個外向型、勞動密集型經濟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兩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受經濟影響的相關文化表現也就不同。例如,日本人十分注重時間觀念,他們認為浪費別人的時間是最不可饒恕的,當日本人遇到需要赴約進行各種大型約會、會議時,大家一般來說都會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遵守預約時間、按照預先的時間安排去進行赴約。在日本如果家里有客人來訪,那么主人放下手里的工作,先更換干凈的衣服再出去接待客人,以此方式來向訪客表達尊重。

(2)日本人有著強烈的社會集團管理意識,這與日本獨特的社會歷史觀和文化背景有著密切聯系。日本人強烈的社會集團管理意識,表現在日本人們實際工作與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5]。日本人在進行自我介紹時,他們往往會說:“我是某某公司的某某某”,把自己所屬社會經濟集團放在首位。在日本人心里,自己及其所屬社會集團的強大與否、地位上的高低都直接代表著自己綜合能力的素質高低。所以在日本的責任企業里,員工每天都會努力地、用心地去及時做好自己所有屬于他們本職的各項業務工作,如果一天的各項業務工作沒有全部及時完成,那么企業員工絕不會及時下班回家好好享受休息,而會要求自己做完各項工作才下班回家。由日本人強烈的企業和集團經營管理責任意識看出,員工是日本這個企業集團經濟社會持續飛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組成部分。此外,日本人從小就要做到長幼有序、嚴守高下尊卑,在很多日本企業里,員工與其他企業內部領導間依然保持有著嚴格的內部工作禮儀以及規范管理制度,員工不會因為工作遇到任何問題而“以下犯上”。所以日本員工在與其他企業內部領導之間,以及進行各項業務工作的內部信息溝通交流、匯報時,會充分做到表現得彬彬有禮,行為上的語言舉止十分謹慎。

4結語

本文通過對中日語言的差異進行分析,從而了解中日文化的差異在哪里。結合中日文化差異,加深對其他國家文化的了解,為國際交流和發展做準備。另一方面,對中日語言的差異研究可以提高對漢語和日語的認知以及提升學習效率。有日語交流和學習需要的人,在系統并深入地了解了日語還有日本文化之后,能夠在日常交流和學習生活中取得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馮爽,房國錚.從語言表達看翻譯中的文化不對稱現象[J].漢字文化,2021(8):151-152.

[2]何娟娟.關于中日文化背景下語言差異的研究[J].今古文創,2021(11):106-107.

[3]董俊.中日語言稱呼詞的對比研究[J].散文百家(理論), 2021(3):144-145.

[4]吳珍.探究日語翻譯方面的語言文化差異問題[J].作家天地,2020(8):31+37.

[5]張永新.中日文化差異在日語翻譯中的重要性[J].國際公關,2020(2):8-9.

(責編:李慧娟)

猜你喜歡
日語漢語
學漢語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學漢語
贏在耐心
韓國語 "V+ " 與漢語"V+死了"對比研究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追劇宅女教漢語
試析大專日語教學的主要障礙及對策
漢語與拼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