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愚生:最早在重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之一

2021-02-08 08:34簡奕
紅巖春秋 2021年1期
關鍵詞:李大釗重慶

簡奕

陳愚生,四川瀘州人,少年中國學會發起人之一,曾擔任學會執行部主任、《少年中國》月刊主任等重要職務,參與了學會創建時的許多重要活動。之后,他在四川地區傳播新文化、新思想。在這一過程中,惲代英、蕭楚女、鄧中夏等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家、宣傳理論家,皆由陳愚生直接或間接介紹入川。在四川新文化思潮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上,陳愚生是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

發起成立少年中國學會

少年中國學會是一群青年精英基于“少年中國”的共同理想而集聚發起的。1900年,梁啟超寫下《少年中國說》,第一次在中國近代明確提出了“少年中國”的理想。此后,建立一個完全區別于“老大中國”的“少年中國”,逐漸成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共識。

1918年夏,新文化運動方興未艾,陳愚生和王光祈、曾琦、張尚齡、周太玄、雷寶菁欲集合全國青年“成立一個團體來找尋方向,實現理想”。6月30日,他們來到北京南橫街岳云別墅張文達祠,商議發起少年中國學會。

陳愚生和王光祈、曾琦、周太玄是四川人,張尚齡、雷寶菁生于四川。其中,陳愚生、張尚齡、雷寶菁“在一處讀過書”,王光祈、周太玄、曾琦則是四川高等學堂分設中學堂的同班同學。六人之所以相識,源于陳愚生和曾琦的結識。

陳愚生早年赴日本求學,就讀于早稻田大學。1916年夏,曾琦由北京到日本,陳愚生與他“相得甚歡”,并介紹張尚齡、雷寶菁與其認識。曾琦也介紹在北京的王光祈、周太玄與陳愚生通信,六人之間因此聯絡不斷。周太玄曾回憶他們通信的情況,說:“我在北京的時候,慕韓(曾琦)常從東京寫信來說他的新交,我才知道有陳愚生。當時我在北京心志相識艱苦相共的,唯有光祈一人。但因慕韓之故,我們與愚生、夢九(張尚齡)、眉生(雷寶菁)由社交而通信,已是非常相思?!惫识?,他們相約組織團體,共同奮斗。

1918年7月21日,陳愚生等六人又邀約李大釗參與發起少年中國學會,并議定70條規約。李大釗與他們結緣,也是因為陳愚生。

陳愚生進入早稻田大學經濟系時,李大釗在該校政治系就讀。陳愚生“對左派的社會主義思想也相當注意”,與李大釗因此熟知并結成好友。經陳愚生介紹,李大釗與王光祈、周太玄結識。李大釗和他們“很快契投”,“連續深談了好幾度”,“曾有兩次談到深夜二三時”,“很快地便使他們把他當成一個知心的老大哥”。陳愚生、李大釗等七人通過“這半年中,在北京直接、間接深談討論和反復考慮,互相鼓勵以及和東京方面幾個人的聯系和交換意見”,逐漸醞釀完成了少年中國學會的組織形式,共同發起少年中國學會。

1917年夏,陳愚生由東京歸國,周太玄和王光祈第一時間前去拜訪。在周太玄眼中,陳愚生“身材頎偉,面長下豐,眼角常留笑紋,說話音闊,步履緩重”;待人接物“誠懇和霽”,如“春風冬日”“質勝于文”;姿態儀容“既極多情又富于美感,衣履居處常甚修潔,所作詩文亦穩煉摯重”。他說:“在北京一個齷濁的空氣中,突然有這么一個朋友,真是令人振作不少?!?/p>

陳愚生先是在京郊陶然亭賃屋而居?!按宋蓍_窗而南,一望盡是蘆草;屋前臺上有大樹兩株,覆蓋甚闊,所以在此屋中望去,滿目都是綠陣;耳中所聽亦只有風樹之聲,地方真是幽靜極了?!比攵瑫r,他“遷居城內新華街”。1918年春,又“移居南池子二號”(即回回營二號)。無論遷居何處,他的居所都是朋友們聚會之處。

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國學會在南池子二號陳愚生家中宣告成立。學會早期的一些聚會,也經常在陳宅舉行。

為實現“少年中國”建言獻策

少年中國學會不是一個要求思想完全一致的團體,會員心中的“少年中國”各有不同,方法路徑大相徑庭。對于如何實現“少年中國”,陳愚生有自己的主張。

據周太玄回憶,陳愚生“是很覺得中國的政治問題不是政治的本身上可求得出相當的解決的,是要進一步從根本上著想”。陳愚生認為,根本上不外乎兩個方面:“生計與道德?!倍袊藢ⅰ罢闻c生計混為一事”,“中國之政治運動者之乏相當的道德”。因此,陳愚生抱定“非以自下面做起的精神,不足以改革政治,扶起中國,這種精神便當始自我輩”的想法。他積極行動,腳踏實地,試圖從地方做起,“從切實處下手”,實現“少年中國”。之后,陳愚生回川從政,推行新教育,傳播新思想。

少年中國學會早期,陳愚生與李大釗思想接近,都較偏向社會主義。陳愚生回國后,“寫了和譯了不少關于社會主義的文字”,“但還是認識模糊,很久都未能解決自己思想上的彷徨和猶豫”。1918年八九月間,李大釗將家眷接到北京,住在陳愚生隔壁南池子三號。陳愚生經常同李大釗一起研究工作,“在討論發展‘少中的一般原則時,他大體上是與李大釗站在一邊的”。

經過熱烈商討,陳愚生等七人最終決定,少年中國學會信條為:奮斗、實踐、堅忍、儉仆。其中,奮斗是最重要的標準,“所以把奮斗列為信條的第一條。其目的就是要大家都具有不畏難、不怕苦,一直向前的精神”?!盀榱艘婺軍^斗,奮斗到底,而不是華而不實、安于小成,所以再標出:實踐、堅忍和儉樸?!睂W會對會員要求高,入會手續也特別嚴,一個人入會必須有五個會員介紹,正是這些看似嚴苛的要求,很大程度保證了會員的精英素質。

在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大會上,陳愚生與李大釗、王光祈、曾琦、康白情、雷寶華共同提議,將少年中國學會的宗旨由“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實學術,發展社會事業,轉移末世風氣”,修改為“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重在從事社會活動。

此外,陳愚生堅持學會經濟獨立,“要經濟能獨立,然后團體的愿望和行動才能自由表現,不受影響”。其他發起人表示贊成。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運動時期存在時間最久、會員最多、分布最廣的社團,在傳播進步思想和文化方面貢獻頗大。學會成員有112人,包括李大釗、王光祈、周太玄、陳愚生、毛澤東、惲代英、趙世炎、張申府、鄧中夏、楊賢江、高君宇、黃日葵、張聞天、田漢、盧作孚、許德珩、宗白華、朱自清、李劼人、曾琦等,薈萃了眾多時代精英。

扎根重慶宣傳新文化

1920年底,陳愚生接受川東道尹葉炳臣推薦,到重慶任川東道尹公署教育科科長,開始了從地方上改造中國的實踐。

陳愚生以“愚公”自許,對社會改造有著“種樹期成蔭,移山任笑愚”的胸懷。1921年,陳愚生在重慶聯中自治會成立大會上發表講話,旗幟鮮明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本不是馬克思才有這種理想,何以今馬克思獨享盛名,讀道(到)社會主義,莫不是推為鼻祖呢?這就因為前此倡社會主義的,只是一種理想,到了馬克思才用科學的方法來證明,才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的社會主義的原故?!?/p>

雖然新文化運動的春風已吹遍大江南北,但在僻處西南的重慶,當地教育界仍猶如一池死水。學校多被守舊頑固勢力把持,校園經費常被軍閥挪用,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仍是老一套。

陳愚生來渝后,以開拓者的膽識,大刀闊斧地撤換了重慶主要幾所學校的校長,把具有新思想的熊浚、張方谷、沈懋德等分別派到重慶聯中、川東師范、巴縣中學等校任校長。同時,他還引進一批深受新思潮影響的青年,從京、津、滬、寧及國外來到重慶,從事教育工作。這批人到來后,廢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訓育方法,改變了國文、倫理、修身等課程的內容,并允許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和有擇師的自由等。在陳愚生等人的帶領和倡導下,重慶教育界成為重慶新文化運動中最活躍的領域。

為了給重慶“輸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識”,1921年2月1日,陳愚生在鮮英的支持下,在白象街創辦了《新蜀報》,開始“猛向最頑固、最腐臭的舊社會基址作不斷的攻襲”。陳愚生擔任《新蜀報》社長后,為辦好報紙,他利用自己在少年中國學會中的影響,招攬了一批會員,如劉泗英、穆濟波、周太玄、王光祈等,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占報社職員半數以上。此外,陳愚生籌資數千金創辦了新文化印刷局,印制新世界叢書等,是為“輸入文化,交通智識之工具”。

不料,《新蜀報》開辦僅三個月,因支持學生抵制日貨,譴責買辦商人毒打學生,遭到軍閥嫉恨,被勒令??慕M。經多方斡旋,始得復刊。

1922年上半年,留法歸國勤工儉學生陳毅、周欽岳先后被陳愚生聘為《新蜀報》編輯。二人均于當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周欽岳還是重慶最早團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的書記。次年夏,蕭楚女到《新蜀報》任主筆,開始系統地向廣大青年宣傳革命道理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尖銳地抨擊時弊,解答青年關心的社會問題,受到青年學生的熱情歡迎。在陳愚生、蕭楚女、周欽岳等人的努力下,《新蜀報》成為重慶新文化運動的一面旗幟,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

積極支持共產主義事業

正當陳愚生意氣風發,準備在重慶干一番事業時,身處北京的妻子金綺園留下不足兩周歲的女兒,撒手人寰。1921年5月,陳愚生懷著悲痛之情前往北京。辦完妻子后事,他接受李大釗的建議,以為夫人守墓為名,在陶然亭旁的慈悲庵內租用兩間南房,作為新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北京地方組織秘密工作場所。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曾來此開會。

這年暑假,在陳愚生、劉泗英的提議下,葉炳臣出面聘請了北京和南京兩地的學者高一涵、陳啟修、陶孟和以及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鄧中夏、黃日葵等人來重慶講學。李大釗本已答應赴渝,因故未能成行。

講學分兩處進行。一處設在重慶總商會,由來自北京的學者和少年中國學會會員主講。一處設在巴縣中學校內。學者們介紹了北京五四運動的情況,針對重慶青年身受封建勢力嚴重束縛的問題,宣傳男女平等、社交公開、教育革新。暑期講學會持續近一個月,在青年中激起了強烈反響,有力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暑假期間,陳愚生還向時任瀘州永寧道尹公署教育科長的盧作孚推薦王德熙、惲代英等人到川南師范任教。王、惲到校后,又呼朋引伴,請來周曉和、穆濟波、彭云生、蕭楚女等人。次年,經他們介紹,盧作孚在瀘州加入少年中國學會。

據《少年中國》月刊第3卷第7期記載:“盧作孚由王德熙、惲代英、穆濟波、周曉和、彭云生等介紹入會。本年仍主持川南教育,現所籌備者:建筑圖書館(已成立一部)、通俗講演所、陳列室、川南師范新校舍、聯合中學新校舍、女子聯合學校新校舍、巡回講演指導員畢業服務事件、各屬校長視學第二次會議事件、出省旅行參觀團事件、運動會事件、教育月刊事件、印刷事件、公費派遣留學生資助已赴歐留學生年費等事件?!?/p>

《少年中國》月刊第3卷第7期的學會消息中,也提到了陳愚生的情況。說他“回川后仍任川東道署教育科事,瀘聯合中學成立,擬請其回任校長”。足見當時川南新文化事業的興旺及其對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的吸引力。

1921年夏,陳愚生從北京回到四川。那時,四川軍閥長年內戰,軍隊數目惡性膨脹。陳愚生認為,對于軍閥,民眾雖然不能“強去虎豹之爪牙”,但是應當有勇氣集眾人之力“設法去虎豹之爪牙”,必要時,甚至可以抗糧抗稅為最后手段。鑒于此,他與周欽岳等人發起了重慶裁兵運動。

1922年10月26日,包括學生、工人在內的重慶各界群眾5600余人舉行集會,宣告重慶裁兵促進會正式成立。陳愚生在會上發表演講,激勵大家“堅持今日此志徹底實現”。會后,與會群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剛剛成立的重慶團地委也積極參與。以學生、工人和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主體的重慶裁兵運動,標志著重慶人民反對軍閥統治的斗爭,進入了新階段。

1923年,陳愚生對社會改造的興趣轉到實業。他擔任新創辦的富川儲蓄銀行協理,著手為實現“開發大西北”的計劃積蓄力量。不幸的是,這年6月,傷寒病奪去了他的生命。

編輯/楊洋

猜你喜歡
李大釗重慶
革命先驅李大釗(下)
2020年重慶成績單
李大釗和他的北大好友們
李大釗與趙紉蘭的革命者愛情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重慶之旅
關懷青年的李大釗
數說:重慶70年“賬本”展示
視覺重慶
視覺重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