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視覺文化學理探究色彩語言在紡織藝術中的符號闡釋

2021-02-10 18:53朱丹彤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1年8期
關鍵詞:符號學紡織顏色

朱丹彤

(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倫敦 SW1P 4JU)

一、色彩作為視覺語言的符號化呈現

(一)色彩語言的概念

有色物質始終存在于我們的視覺環境中。色彩是我們眼和腦的直觀感知,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對光的顏色類別描述的視覺感知特征相吻合。顏色對于物體和物體形狀而言,用于作為接受信號、交流、評估和發出信號的工具,具有重要的意義。牛頓對色彩的定義仍然主導著現代色彩的定義。在《牛津英語詞典》中,將“色彩”定義為“質量或屬性,憑借這種質量或屬性,物體在眼睛中呈現出不同的外觀?!痹谒固貏诘碌恼撟C中,色彩是我們能夠立刻感知的,這種感知是與色彩信念中的事物屬性相同的感知。感知色彩并不是主觀能動與被動的行為,來自自然界物體的色彩傳達和我們身體的接收感知行為都同屬于原有行為,物體表面的色彩一般由固有色、環境色和光源色組成。固有色是物體在日常光源下所呈現的色彩效果,人們能夠很直接的感知云是白色和大海是藍色。環境色是不同光源的照射下環境所呈現的顏色,而光源色是指物體本身發光呈現的顏色。由于紡織藝術與服裝等織物媒介是人類審美意念的體現,所以在時尚與紡織品行業,色彩的基本概念尤為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服裝與紡織品直接呈現的視覺效果。不同顏色的面料和質地也會相應的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二)視覺文化研究寓意

視覺文化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涉及視覺文化的理論,第二部份探討視覺化的媒體。視覺文化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通過視覺所看到的東西,是為了被看到而生產的東西,以及理解它的方式。視覺文化作為一個專用術語,指的是國家、民族或文明的有形和可視化的表達,整合后描述特征。視覺文化是致力于視覺的社會理論。借用尼古拉斯·米爾佐夫(Nicholas Mirzoeff)的定義來說,可以理解為研究通過圖像、視頻和其他視覺化呈現形式。集中關注的問題是:什么是可視的,誰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方式,理解深度和力量都是相互聯系的。它考察了將行為視為外部圖像或物體與內部思維過程之間的緊密聯系的產物。而不是通過文本和文字來處理世界的功能的一種策略。鮑勃和羅伯塔·史密斯指出:視覺文化研究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跨學科研究領域。它從藝術史、媒體研究和許多其他學科的互動中產生。視覺文化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是參與者。它與人們日常生活中視覺化所看到的一切領域(紡織品,時尚,建筑,電影,雕塑,數字藝術,醫學和科學成像等等)交織在一起。在視覺屏幕的時代,電視和互聯網是人們關注視覺對象(圖片,視頻)的重要來源和工具。從電影電視劇,到綜藝廣告,到新聞,再到二維三維藝術作品,視覺文化頻繁活躍于社會舞臺和公眾生活中。而在文化中,任何通過理論角度的視覺文化方法來進行探索和評估,都反映了藝術作品的文化研究和影響。

二、色彩在紡織藝術作品中的視覺文化表述

(一)色彩彰顯紡織藝術的審美性

紡織藝術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文明中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最初紡織品集中關注于實用目的,被視為是實用工具如御寒衣物、覆蓋物和內飾物。隨著時代的變遷,紡織品的技法逐步完善,材料的選擇更加豐富,更多關注于紡織品的美觀度和舒適度等等。紡織品作為裝飾物的同時,在傳達信息時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服裝或裝飾織物的顏色和圖案作為歷史文化標志可傳達眾多歷史信息,歷史民族信息和社會階級象征都能夠從中得出。在現代來看,紡織品的色彩選擇包含了不同的寓意,色彩的選擇影響著紡織品的呈現和美觀程度。人們日常的著裝,生活環境和裝飾品的顏色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的行為方式和外界的認知。色彩作為紡織品的首要視覺印象和視覺刺激,同時也反映了審美標準和特征以及審美的變化。

(二)色彩在紡織藝術視覺表達中的文化顯性

民族文化的色彩觀是一種文化符號和特定的色彩審美定式。中國傳統色融合了色彩歷史理論、中國民族思想觀念變化歷程、生活方式和審美喜好。近幾年來,中國風元素也走入國際視野,眾多傳統風格成為時尚界的熱門元素。國際上有很多奢侈品牌是中國風格的早期采用者,古馳(Gucci)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花鳥魚蟲刺繡,隨后是華倫天奴(Valentino)的青花瓷禮服,LV的中國特色旗袍等等。然而,很多國際品牌在結合中國元素時,對中國風格的解讀卻頻頻出現偏差或不足,“張冠李戴”“東施效顰”的糟心事時常發生,形成了一些讓人驚愕的“偽國風”系列。近年來,蓋亞傳奇的高定時裝設計掀起了風波,以全新的視角探索中式風格,將中國古典藝術與民族風尚及時尚完美融合,重新定義了中國風的風格。通過一系列的主題表演,蓋亞傳奇全力以赴地展示東方智慧的藝術視野和相關理念。蓋亞傳奇,熊英在巴黎時裝周2019年春夏秀上展示了“畫壁·一眼千年”。該秀的主題是“起、承、轉、合”。設計師從敦煌這個存在于沙漠中數千年的宏偉石窟壁畫和文化寶庫中獲得靈感,通過一系列服飾將觀眾帶入一個迷之夢幻的充滿未知的世界。蓋亞傳奇,熊英在本季系列中詮釋了眾多傳統的東方紡織工藝,如緙絲、蘇繡等等,在面料圖案上還融入了菩薩、飛天等佛教元素,與敦煌壁畫的色彩元素自然交織。淡雅高級的色彩選擇也使其更具民族性、層次感和生動性,引人入勝、耐人尋味。蓋婭傳說,熊英2019春夏系列,通過面料與飾品呈現出敦煌壁畫博大精深的歷史情境和人文畫卷,展示了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高級美。

(三)色彩的感知心理效應

按照埃文斯或麥克道爾的模式,是將思想以及對色彩的感知視為對物體或情緒的外部形象界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來描述顏色的術語,是社會經驗和現象賦予顏色的總結。通過顏色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在生活中所感知的周圍環境世界。根據Wollard的說法,顏色會影響個人的情緒,然而這種影響可能會受到個人的文化以及心理反映的影響。在生活領域、詩歌和其他視覺藝術中,人們通過隱喻性的傳達,委婉地表達他們的感知。一個顏色詞匯可能會用作描述一個大范圍的色調,甚至是單獨的色調。在生活中或者設計工作中舉例紅色系,這能夠代表一個大范圍的色系,并且包括成千上萬不同純度或明度的紅色。相同的色系或色調還能夠讓人感知和聯想到不同語境感受,“熱烈”“血腥”和“中國新年”這些詞匯,都會讓人首先聯想到紅色,但是卻能給人完全不同的氛圍感。具體物體的表面、質地和材料或整體風格能讓人快速聯想到故宮建筑,一個莊重而神秘的地方??v觀中國歷史,朝代更迭不斷影響著人們的色彩取向,盛世色彩艷麗華貴,亂世色彩暗淡傷感,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色彩導向型社會”。在社會中,對于公眾來說,顏色定義了一種模式,識別他們自己世界中的物體和外界的任何物體。事實上,也經常通過色彩隱喻的表達感受和情感。在紡織藝術和服飾搭配中,京劇服飾就有很顯著的表達,通過服飾和配飾顏色來直觀地表達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觀眾能夠輕易分辨人物以及更加輕松地捕捉人物信息。比如黑色莊重,用于剛正豪放的人物;紅色奔放,用于忠正剛毅的人物;黃色高貴,用于位高權重的人物等等。從服飾的搭配中可以發現色彩在感受心理方面有顯著的幾個目的,能直接地激起人們的情感和給予他們強烈的印象,例如階層、排名、區分與聯系和反對。

(四)色彩藝術與視覺文化藝術的關聯

在過去十年里,一系列視覺文化分析技術的發展,融合媒體隨之出現,通過一系列媒介產生,如DV攝像機和網絡攝像頭、LED電視屏幕等等。不同的視覺信息通過色彩和圖案圖像的形式出現。在設計文化和色彩藝術的條件下,在視覺文化的新條件下,認知是和視覺一樣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的。視覺所呈現的信息而不是僅僅在有界限和二維的表述空間中。色彩通過視覺的傳達,能通過色彩意象的傳達,在紡織藝術作品中所呈現的事物與環境關系中,可以起到賦予直觀感受和隱喻的作用。藝術家或者設計從業者在紡織藝術或服裝設計作品的呈現中總是會帶有顯著的個性和情感,色彩就是其中最直接的表達。藝術家所傳達的豐富多樣的情感也是色彩意象所特有的情感載體特征。

三、符號學系統下色彩的能指表達方法

視覺符號學作為符號學領域的分支,涉及符號資源的描述,主要分析視覺圖像傳達信息的方式。研究跡象表明符號學始于語言學,在1857年,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神話學將語言學擴展到視覺文化??梢岳斫鉃椤胺?符號者+被符號者(Sign=signifier+signified)”。符號學的創始人之一,瑞士語言學家費迪南德·德·索緒爾將其定義為“社會中符號的生活”的研究,通俗來說,是代表某人的某物。而符號學主要分三種類型:圖標、索引和符號,分別對應所指對象、對象相關聯和對象相關。符號學是一個重要的工具,用于了解復雜的文化內涵和藝術作品的背景。著名的視覺文化研究學者段煉博士所強調“符號闡釋的世界”及其“蘊意結構”,通過形式、修辭和審美三個不同的層面。符號學用以詮釋文化內涵有重要的作用。圖像和其他形式的視覺交流可以用符號學分析來解釋。它可以被用來創造意義,并分析在交際工具和事件中綜合使用這些資源所產生的意義。符號學理論可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主要領域為語言學,在第二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開始,符號學分析可有效地用于設計領域,用于解釋視覺符號與色彩運用的意義。在本論文中,索緒爾的符號學概念將作為重要的理論之一。

(一)紡織藝術中色彩的圖像志語境

圖像志(iconography)一詞源于希臘文中的“eikon”與“graphe”(Eikon指意象,graphe指文字),以及藝術作品內容的描述和闡釋,集中研究和探索其中的主題和含義。圖像志既是藝術家創造圖像的過程,也是圖像所創造的,它所講述的故事以及背后蘊意。在阿爾貝斯的認知中,顏色既不是客觀也不是主觀的,而是受情景性和關系性的影響,如顏色的數量和比重,環境中的光線、氛圍和相鄰顏色的影響。阿爾貝斯作為畫家,在對圖像色彩的認知中,他意識到搭配色彩的運用需要從理論上的組織,加上系統和思考共同來確定。英國概念藝術家邁克爾·克雷格-馬?。∕ichael Craig-Martin)對阿爾貝斯的理解是,他對顏色的理解放在了感知中,把感知的質量放在實驗中?!渡实幕印芬粫岢ㄟ^實驗來學習,這是書中所概述的最好方法。在紡織藝術中,在探索色彩本質或形式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在紡織或服裝設計作品中使用和體現作者的色彩感知能力。紡織和服裝設計從業者通過日常生活中欣賞色彩,在他們的作品中使用色彩來體現他們對事物的感知。

(二)紡織藝術中色彩的現象性傳遞

符號學在一定程度上倚重現象學,現象學是由德國猶太哲學家埃德蒙-胡塞爾(E.Edmund Husserl,1859—1938)在20世紀的西方哲學中發展起來的一個哲學流派,他指出:“現象學是一種研究方法,它通過一套具有固定內容的學說來定義現象,而不是具有固定內容的學說體系?!爆F象學是一種研究風格,它通過“直接的認識”來描述事物,而不是具有固定內容的觀念集合。他暗指與任何心理經驗不同的“純粹的意識內存在”,而不是客觀事物的表征、客觀存在的經驗真理或馬赫式的“感官材料”。根據符號形成的過程,顏色可能表示除視覺上可感知的色調以外的其他顏色。在流行文化中,色彩有一系列瑣碎化的反應,在媒體、商店和街道中可以很好的體現。在西方,從19世紀開始,歐美眾多國家的時尚從業者將不同的顏色搭配組合并與公眾的階級相聯系。將在商店和低廉的市場購物的底層階級和工人階級聯系在一起,并且通過不同系列色調和顏色組合服裝和紡織品來區分和辨別。將蒼白色調的服裝和紡織品視為高級的,將其與具有紳士風度和良好品位相聯系,這個色調組合代表著精神上的純潔。

(三)紡織藝術中色彩的闡釋隱意

闡釋學在視覺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方法,通過解釋文本或藝術作品的理論。不僅僅只停留在表面含義和價值,更多在于探索隱喻的含義。當代的文化批評家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在《美學理論》(Aesthetic Theory)這本書中提到,當代藝術作品中對黑色使用,對其贊揚并暗示是可以被接受的,黑色隱喻著更多的可能性和聯想的空間,然而鮮艷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有幼稚的成分。

然而,豪威爾斯認為,只要理解到這只是一種解釋(也許是幾種解釋中的一種),而且是臨時性的,這種方法就能有效地揭示視覺文本——提供一種外部視角。符號隱喻作為傳達寓意和創造概念意義的工具,從古至今在紡織藝術中具有重要意義。顏色,作為一種語言組成的顏色術語,并不是憑空出現的。任何色彩術語都是對“象”的表述,它首先是具象的,隨后擴展到意象。色彩作為紡織藝術中的顯著符號之一,從古代服飾或配飾的色彩可給予研究方向。在古代,不同的服飾色彩闡釋了著裝者的身份或者社會階級地位等等,其中隱喻了不同的歷史信息。在中國傳統服飾圖案中,在動物的等級制度中最高的是龍,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在傳統服飾中,隱喻著強大的帝王象征。而色彩也有很顯著的等級,色彩的僭越與嚴格的服色制度并存。例如在唐睿宗李旦頒布的法典中就有很嚴格的服色制度要求,不同等級的官員有特定的服飾顏色。在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圓領袍為最常見的服飾,劇中的官員們都穿著對應官階的對應顏色,觀眾可以清晰地分清劇中人物的階級對比。顏色與每個人的經驗隱喻有著緊密的關聯,包括人們對生活和文化的體驗。同時顏色也能代表整個民族的歷史象征和喜好。如同在《中國傳統色》一書中郭浩提到,中國傳統色文化是“祖先的高級感”,由傳統色而生高級美,由高級美而生自豪感,由自豪感而生愛國心。

總結

綜上所述,在現代服飾和紡織藝術作品中,色彩的運用依舊是吸引注意力和創造美感的重要手段,能為觀眾帶來第一印象的視覺沖擊。色彩也具有紡織藝術的視覺傳播符號的特性,代表著一定的文化顯性內涵。當下視覺文化研究在跨學科領域研究下有顯著的突出成果,通過視覺文化的符號學理論方法植入到紡織藝術的色彩中,從而在色彩視覺隱喻和符號能指的功能上得出了新的視域認知,即色彩是顏色術語“象”的表述。

猜你喜歡
符號學紡織顏色
澳洋紡織
匼河“背冰”民俗活動的文化符號學闡釋
基于圖像符號學的品牌聯名設計研究
紡織屆的“兩優一先”
翻譯符號學的三域問題剖析
社會符號學視角下法律翻譯對等研究
特殊顏色的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