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多角色應變能力研究

2021-02-11 22:34郭海韜
科技資訊 2021年34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主持人受眾

郭海韜

摘要:在日益發達的新媒體面前,傳統的媒體運營方式、媒體載體以及媒體受眾等發生了較大變化,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對于以往的廣播電視傳媒等傳媒方式,新時代的網絡新媒體的靈活性、趣味性等新特點對播音主持人的應變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主持人需要進行靈活轉變角色,塑造多種播音風格,用以滿足新媒體節目的需要,打造精品播音節目。

關鍵詞:新媒體播音主持人應變能力探究播音風格

中圖分類號: G222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a)-0000-00

On the Multi-role Adaptability of Broadcasting Host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GUO Haitao

(Sichuan Film and Television Academy,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037 China)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developed new media, major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raditional media operations, media carriers, and media audiences. The work methods and skills of broadcast hosts have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Compared with the past media methods such as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media, the flexibility and interest of the new network media in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adaptability of broadcast hosts. The host needs to change roles flexibly and create more This kind of broadcasting style is used to meet the needs of new media programs and create high-quality broadcasting programs.

Key Words:New media; Broadcast host; Research on adaptability; Broadcast style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技術與節目創新獲得絕大的進步,因此,作為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特別是適應多角色的播音環境,以及臨場發揮變化的能力。由于新媒體在當前社會的信息傳播以及輿情信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播音主持人的應用技能全面跟進才能符合媒體行業發展的需要。

1 ?國內播音主持人的人力資源現狀

除去專業素質優良以及管理制度健全的頂級播音主持人,國內絕大多數的播音主持人依然隸屬于地方廣播電視臺的基層行政機構。在兼具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平臺的基礎之上,諸如新聞廣播、財經新聞、黨群干群建設,教科文衛、藝術文藝等,這些基層的播音主持人還要運營新媒體,如政府直播、融媒體等其他途徑的新媒體,可以說是業務廣泛,身兼多職。由于不同的媒體節目對于播音形式以及文稿的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須掌握更多的實戰技能,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以此應付更多的節目,并且播音的風格切換自如。因此,各級單位加了對于此類綜合性素質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力度,以便符合當前以及未來的媒體傳播要求[1]。

2 ?新媒體背景對于播音主持人的多角色要求

2.1 傳統媒體的多角色要求

在傳播媒體廣播與電視的播音形式中,播音主持人一向被要求要有很好的稿件功底,即準確地讀出稿件的內容、交代事件的始末,在節目中舉止大方得體,善用部分面部語言與肢體語言,并且在特定的環節中還有需要帶入一定的導向情感,增加稿件內容的感染力度。例如,在采訪類的電視節目中,主持人需要把控節目的進度與基調,通過語言以及肢體語言的技巧,對采訪的人員一定的引導作用,促使采訪的嘉賓積極配合,以此達到預期的采訪效果。

傳統媒體需要以精品化、高質化的內容示人,以內容為王作為媒體生產內容的核心與關鍵點,需要從刀刃向內的角度去反復斟酌與優化媒體向受眾傳播的信息內容,實現受眾在接收信息后,實現個人的身心雙滿足與提升。從而,這對傳統媒體的播音主持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主持過程中,需要對主持內容、采訪對象、探討事件等進行前置化的學習、了解與掌握,從而能夠在主持全過程中實現傳統媒體主持人的穩重、專業。媒體的主持方向具有多元化,從而對主持人的主持角度不斷提出了新的議題,主持人需要順應時代的變遷、媒體的發展、主持人角色的變化等,不斷以專業化、高質化的主持能力示人,彰顯出新時代我國播音主持人的專業素養與風采。

2.2 新媒體的多角色要求

在傳統媒體的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之上,新媒體對于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為細致的要求。在新媒體的運營過程中,媒體的個性化更為突出,對于媒體的渠道與受眾有了更為細致的劃分,這注定了新媒體的受眾體驗更為精準以及個性化;同時鑒于新媒體投放的渠道更為廣泛,對于媒體的受眾而言,他們有了更多選擇的媒體節目的內容,如果新媒體的內容在播音主持人的引導下沒有能力引起足夠的重視程度,那么在信息發布的時候,傳播的效率將大大折扣。因此,對于播音主持人而言,新媒體對于播音主持人的多角色要求更為細致,更需要更近媒體節目本身的屬性[2]。例如,在融媒體直播的節目,如果節目的目標是發布轄區類的農用產品,那么播音主持人對于產品的熟悉程度、輿論風評的引動,以及營銷思路的執行有一定的研究和功底,大大增加節目的可看性,使得節目整體的娛樂性更強??偠灾?,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主持人的風格更為多變,且隨時增加陌生的專業知識,對于整體的把控和應變能力提出了另外一個層面的要求。

新媒體強調融合創新,例如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中播報新近事件,首先需要掌握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規律,對新近傳播熱度高、傳播效率高、用戶偏好的內容加以挖掘整合,形成新媒體端的傳統媒體高聲量信息傳播,在新媒體中彰顯傳統媒體的引導力、影響力、傳播力、公信力。在此同時,傳統媒體的播音主持人改變了相較于傳統媒體的播報模式、形式等,例如:拍攝播音信息內容的設備發生了改變,從專業攝影、攝像機轉變成為了更加便攜、輕便的手機,遠距離的拍攝也變成了近距離的移動設備拍攝,傳統的橫屏播放形式轉變成為了豎屏。多種轉變在播音主持人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急劇縮減,透過移動通信設備,用戶仿佛面對面地接收主播傳遞的多元化信息,從而對主持人的播音角色形成了新的挑戰,主持人需要認同新媒體的信息播報形式,在提升用戶能動性的基礎上,實現與用戶之間的貼近化、無界化高效信息交流,關注信息播報、點擊量、評價等多角度的信息傳播全流程,實現播音主持人的角色轉變與新塑造。

3 ?對于提高播音員主持人應變能力的探究

3.1 播音主持人的社會責任

作為一個社會公眾代言角色,播音主持人的基礎素養以及價值觀念將在很大程度上引導自己的受眾。當今的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新的信息技術促使海量信息的形成,媒體的受眾獲取知識的速度以及質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在受眾知識提升以及事件觀點層出不窮的時候,播音主持人的專業素養,以及在媒體節目中引導作用就變得異常重要。播音主持人對于知識的廣泛積累以及靈活的提取使用,將在不同場合、不同節目,以及不同內在背景中使用。在做好基礎主持業務的同時,播音主持人需要隨機應變,完成媒體界面的任務,發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正向價值。只要播音支持人的業務能力與精神世界達到一定的要求之后,才能符合新媒體時代的主持要求。播音主持人通過聲音傳播信息內容,可謂是字字千鈞,在播報信息內容過程中,需要以嚴謹、細心的角度,將文字稿件以口頭的形式傳播出去,受眾以聽聲音的形式接收新近信息內容,無暇顧及書面信息,這也提升了播音工作的重量,在信息傳播中需要注重信息內容的引導力、影響力作用,擔負起播音角度的社會導向責任,產生受眾接收信息后的啟發性影響。

3.2 媒體行業里播音人士的競爭

在新媒體初期,規則尚未完全健全,播音主持人可以搬運網紅一定程度的手段,或者使用部分非常規手段來吸引媒體受眾。但是,這只是一個短期行為,在媒體行業不斷成熟的時刻,新媒體也引來了自己內部的競爭,受眾的選擇更加廣泛和理性,單純的基礎內容將無法使用行業媒體的需要。為了提升媒體的競爭實力,播音主持人需要隨時提高自己的職業水準滿足自己的職業的需要,在平時的時間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儲備,還有新穎的觀點、機敏的反應來吸引媒體受眾對于節目本身的關注[3]。新媒體對播音主持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戰與機遇,以央視為例,扎根于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轉變主播播報信息內容的角色與形式,開通官方媒體、傳播官方聲音,曾經的橫屏播報信息內容轉變成為了距離更近的豎屏播報,官方化的信息播報角色也轉變得更具親民化,這對競爭激烈的播音主持工作提供了新發展路徑與創新發展點。

3.3 對于播音主持人應變能力的培養

首先,為了提升播音主持人的應變能力,需要建立長期、健全的培訓學習機制。播音主持人的機構需要長期的主持人培訓計劃,及時為主持人“充電”。在播音支持人的工作中,為媒體節目本身穿針引線,保證節目的穩步進行,并為節目本身注入個性特色,是主持人的基本要求。鑒于多角色的應變的要求,不管主持人從事的是嚴肅的新聞題材,還是輕松的娛樂界面,都需要培養其獨立處理應變的能力。而在主持人長期的培養計劃中,經常為主持人提供成功和失敗的主持案例,將有助于播音主持團隊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培訓的過程,引入“春晚黑色三分鐘”的具體案例,將對主持人在時間壓縮,以及部分播音失誤的情況下,及時靈光閃現應對方案有積極的作用,讓自身主持的節目流程更加順暢,節目更加的緊密。此外,在事故高發期的直播節目中,突發的不良因素更多,應對的計劃也更少,只有培訓單位更多地組織應變能力的訓練,才能控制節目的走勢,化解媒體節目的危機。

其次,對于播音主持人應變意識的強化。在行業主持人培養多角色應變能力的時候,媒體機構需要對于播音主持人的主觀意識予以強化。對于主持應變能力的強化,一部分是個人的主持創造力與應變力的綜合體現,這種類型能力屬于先天的優勢;另一部分是主持人同樣受到經驗積累、后天強化的影響。即培養其對于播音主持行業的熱愛,以及在每一場主持人活動中隨時保持危機意識,重視每一次界面的運行。這需要播音主持團隊對于節目有足夠的認識,全面把握媒體節目的整體流程,避免自身知識點以及流程點的空白,以至于導致播出尷尬或者事故[4]。同時,播音主持人需要優秀的情緒控能力以及抗壓能力,在危機發生的時候,學會如使用語言的技術及時奪回主持現場的控制權,保障任務進度的正常進行,如果出現較大的事故時,要及時地掌握自己的情緒,把危機過程對于自身的情緒的干擾控制到最小,并且在相對平和的情緒中,完成節目的后半部分。切記在主持過程中出現喜怒無常、大悲大喜,或者患得患失的情況,造成不必要的播出損失。

最后,播音主持人需要理解節目內涵、總結播報規律。播音主持人在參與節目制作以前,必須對于媒體節目有全面的認識和把控。大到節目的精神實質以及社會導向價值,小到每一個環節的推動、采訪對象的背景、對于節目的契合程度,以及媒體受眾前期對于節目的態度以及社會認知。只要主持人提前做好積極的應對,給予自身和節目清晰的定位,才能保證主持效果最大限度地實現[5-6]。例如:在最為基礎的時政新聞類的播報中,播音主持人需要對于當前所有的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有清晰的認識,對于極個別的重要新聞還要有價值地深挖,做到新聞稿件全面吃透,完成體現新聞類節目的價值和態度,讓受眾接收到無信息冗余的高質量新聞;并且對于主持的效果予以持續的跟蹤和積累,對于播音主持人建立公平的評價體系,要求主持人對于自己的工作予以正確的評價,找出自己主持過程中的紕漏或可提升的地方。在熟練地進行新聞評論之后,主持人再經過慎重的思考,開始形成自己的新聞特色和規律,將偶爾的靈光一現應用到實際的主持工作中。

4 ?結語

在新媒體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多角色應變能力探索中,主持人需要順應行業變化的要求,對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節目定位有深刻的認識,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只有扎實的業務水平和先進的行業認知,形成長期的培訓提升體系,組建專業技能優秀的播音主持人團隊,才能讓自己從事的事業和節目利于不變之地,形成深度垂直的、踏踏實實的優質媒體內容。

參考文獻

[1] 阿曼尼薩·吐爾孫.臨場應變能力在播音主持多角色中的要點分析[J].傳媒論壇,2019,2(1):82.

[2] 肖安.新時代記者提升采訪應變能力的思考[J].新聞文化建設,2020(18):69-70.

[3] 龐麗娟.如何提高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傳媒論壇,2020,3(19):174.

[4] 王蘭芳.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人多角色應變能力探究[J].傳媒論壇,2020,3(4):88.

[5] 陳慧欣.融媒體時代主持人角色轉變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20.

[6] 韓米.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思維運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9.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主持人受眾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淺析新媒體時代下受眾觀的演變
陽原縣第四實驗小學
論網絡傳播中受眾的逆反心理
曲藝受眾分析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與發展
培養多面能手 提高綜合技能
建立內容權威 運用網絡思維
小蛇圈圈繞的答疑會
咖喱島(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