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妄想傾向學生的引導策略

2021-02-18 23:17何晗蔣茜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引導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何晗 蔣茜

摘要:大學生步入校園擺脫了家庭的束縛,但是也面對著學業、人際交往、就業等多方面的壓力,因此出現相應的心理問題是比較常見的,所以在大學階段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關鍵的。但是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所應用的相應引導策略方法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的。本文中我們就將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妄想傾向,學生的引導策略進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為當前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妄想傾向;引導策略

大學生在大學階段面臨著多方位的壓力,因此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當前大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也非常注重心理教育的開展,希望能夠通過心靈教育工作的介入來更好的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或擴大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探討了解一下。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其自身的學習狀態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學生存在焦慮緊張,妄想等癥狀,很難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去開展相應的學習,因此學習效率和質量會大打折扣,而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加科學地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科學的看待相應的事物發展,避免因為自身心理問題而影響相應的學習工作。此外,大學生的相關課堂教學以及活動開展都是以集體形式來進行的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會影響相應的教學氛圍,從而使相應的課堂教學進度和質量受到影響,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避免與消極心態看待相應的事物,創造良好的教學或活動氛圍提升,相應的教學和活動質量。因此我們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綜合人才需求的滿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大學常見的心理問題

步入大學校園之后,大學生的相應學習環境發生了變化,而且面臨著人際交往就業等多方面問題,因此非??赡艹霈F相應的心理問題。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種類也是相對比較多樣化的,要更好地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必須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采取對應的解決策略和手段,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探討了解一下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

(一)適應性問題

大學生步入大學校園之后,校園環境校園課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適應一個新的環境,通常需要一段時間,而在此期間學生也要完成相應的課程學習和考核。有的學生適應能力相對較強,因此可以快速地解決相應的適應問題,而有的學生對于新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需要長時間來過渡才能改善自身的僵硬不適癥狀,更有少部分同學長時間無法適應新環境,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無法正常的開展相應的日常學習和活動,就會對學生學業完成,質量和效率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

(二)困擾性問題

困擾性問題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特征,其主要在于大學生自身的心理問題,主要分為心理疾病型、心理障礙型和心理困惑型,通常是由于做學業壓力或者人際交往壓力所帶來的消極情緒。對于部分同學來說,困擾性心理問題可以通過時間的緩沖來得到有效地緩解,而有少部分同學心理障礙相對嚴重,無法走出相應的困境,會使自身的情緒很難保持平穩,會出現焦慮,暴躁,抑郁、妄想等現象。

(三)累積性問題

大學生大學階段所學習的相應課程內容是比較繁雜的,而且需要參與相應的實踐活動來更好的提升實踐操作能力,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以便于后期解決相應的就業問題,而在課程學習,人際交往處理,以及其他方面工作完成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比較繁雜的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就接踵而至,長時間問題的累積也會使學生的壓力過大而出現心理問題。累積性心理問題通常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解決問題能力來更好地解決相應的心理問題,避免發生抑郁妄想等現象。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中妄想傾向的表現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對于大學生學業的完成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來進行干預,避免問題擴大。但是要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并給予有效地解決,必須明確相應的心理問題表現才能更好地給予心理問題的診斷,從而開展相應的治療干預或有效引導。大學生心理問題中妄想傾向的發生對于人際關系的處理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很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也成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探討了解一下大學生心理問題中妄想傾向的表現。

(一)猜忌心重,對于一切事物都有質疑

有妄想傾向的學生通常表現在有被害妄想,堅信周圍人或某些團伙對自己存在。陷害,打擊監視以及侵犯等行為,進而可能會出現易怒的情緒。此外,妄想傾向的人也會存在夸大自身財富,地位,權力等現象。當然也存在部分幻想傾向者,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對自己周圍的伴侶等存在強烈的敵視情緒。比如,本校就存在學生因為猜疑同班同學對于自身的孤立而申請外宿的現象,希望能夠通過脫離集體來解決問題。但是其根的原因在于自身,無法對外界產生信任,因此也無法有效地融入集體來更好地完成相應的集體活動,甚至會在集體活動參與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排外,從而使得心理問題加重。

(二)人際交往能力差

大學生中存在妄想傾向的學生通常無法有效地融入班集體,會對班級的周邊的人存在猜忌心理,無法由其進行和平共處,因此表現出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差的現象,無法真正的對病人產生信任并進行團隊合作完成相關的任務。而大學階段很多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集體形式來進行的,人際交往能力差會使得相應的學生無法完成集體活動,甚至在集體活動參與中加重自身的心理問題,情緒容易出現暴躁。

四.大學生妄想傾向發生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妄想傾向發生的原因也是相對比較多樣化的,因為本身妄想疾病的發生就與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個人性格特征等存在很大的關聯。首先,妄想癥狀是精神疾病中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父母一方存在相應的精神疾病,很有可能被遺產而出現相應的妄想傾向,遺傳性的妄想癥狀調節是相對比較困難的,但是如果積極的進行干預治療,也能夠避免病情加重,控制病情。其次,妄想傾向的發生于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是存在很大的關聯性的。當前部分大學生過度依賴網絡,脫離了現實生活,長期處于自我孤立狀態,也非常容易引發相應的妄想癥狀。因為脫離了集體活動,無法快速地與別人建立相應的信任關系,又不愿意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使得其信任的建立更加困難。最后。個人的性格特征也會是引發妄想傾向的重要原因部分學生自尊心強,固執,也非常容易出現妄想傾向。因為他的自我預想與實際的現實情況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的,反而其自身的個性特征又不允許相應差異性的發生,一旦自身認識到相應的差異性就非常容易導致其情緒不穩定,進而出現妄想傾向。

五.大學生中妄想傾向學生的引導策略

大學生心理問題中妄想傾向的發生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以及相關教學工作開展來說都有負面影響,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也要給予存在妄想傾向學生有效地引導來幫助其緩解相應的癥狀,改善心理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探討了解一下大學生中妄想傾向學生心理問題改善的引導策略。

(一)鼓勵妄想傾向學生參與社團活動,與身邊人建立信任

妄想傾向的學生缺乏對于身邊人的信任,因此會胡思亂想,懷疑周邊人對自己存在敵意。因此要對相應的妄想傾向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首先要使其與周邊人逐步的建立信任關系來緩解其心理問題,而相應的社團活動參與過程中,會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建立,因此為了更好地引導妄想傾向的學生走出相應的心理問題,要積極的鼓勵其參與相應的社團活動。因為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團體活動所帶來的相應快樂,避免孤獨自處而引發相應的心理問題,使妄想傾向加重。而且團體活動中相應的交流氛圍是相對比較正向積極的,更容易與身邊人建立信任關系來緩解相應的妄想傾向并癥狀。比如,兩人三組的競賽活動中,需要團隊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因此在相應的活動參與過程中可以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所以相應的妄想傾向學生也可以積極參與到相應的活動競賽中來更好的與他人建立信任關系,緩解自身的妄想傾向。此外,體育運動本身的參與都會給學生帶來一些積極向上的氛圍,因此也可以通過加強健身鍛煉等來更好的緩解妄想傾向。當然,有妄想傾向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到自身的興趣特長等等培養中,比如書法,攝影,足球,籃球等都能夠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使其學習壓力等得到緩解避免妄想傾向加重。

(二)建立心理咨詢室,為妄想傾向學生提供傾訴平臺

有妄想傾向的學生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自身的期望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為個人的性格特征而導致妄想傾向比較嚴重。而這與學生孤立的生活狀態有很大的關聯,沒有傾訴的出口,情緒無法得到抒發、表達,會使情緒積壓,進而引發相應的妄想傾向病癥。因此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進行情緒宣泄,就要建立相應的心理咨詢室來給學生提供一個傾訴平臺,使其能夠表達自身心中的不滿。而且心理咨詢師內部本身也有相應的心理教師來給予其具體的心理情況有效地疏導,使其建立積極正確的人際處理方法和心理狀態。此外,心理咨詢師通常態度溫和,且具有一定的溝通技巧,能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緩解學生的妄想傾向。

(三)鼓勵學生進行心理閱讀治療

妄想傾向的學生心理問題的存在需要進行及時的干預治療來避免問題擴大,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文學作品本身的魅力和作用是相對較大的,因此可以通過閱讀療法來進行有效的疏導,避免其產生抑郁焦慮情緒。因為很多文學作品的閱讀非常容易觸發讀者的情感共鳴,使文字實現內化來進行情緒的調節,從而達到心理疾病的治療。妄想傾向的學生對于世界的不信任,因此可以選擇價值積極向上的相應文章或者小說來進行閱讀治療,使其對世界的美好有更多的認識,并逐步培養自身的美好品性,擺脫相應的妄想傾向。

(四)營造輕松、溫暖的學校和宿舍氛圍

夢想傾向的學生同時處于孤立狀態,感受不到世界的溫暖,因此容易出現相應的妄想病癥,所以相應的教學和生活氛圍對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妄想傾向學生的心理疏導,要盡可能營造輕松溫暖的教學和生活氛圍,而教學和生活主要在學校和宿舍開展,因此在教學工作開展上要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相應的課堂教學中來更好的烘托課堂氛圍,使學生都能在相應的課堂中尋找到快樂。而在相應的宿舍氛圍建設過程中,也要盡可能處理好相應的宿舍人際關系,給予妄想傾向學生更多的溫暖和關懷,使其感受到別人的關照,不再封閉自己,增強與別人的交流溝通來更好的緩解自身的妄想傾向癥狀。最后,也要盡可能保護妄想傾向學生的隱私,避免其遭受異樣眼光而加重其妄想癥狀,影響最終的心理干預效果。

(五)加強妄想傾向學生家長對于學生的引導教育

妄想傾向學生的疏導工作開展過程中,親屬的介入對于更好地實現心理疏導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妄想傾向學生家長對于學生的影響是相對較大的,也非常容易與相應的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但是相應的學生家長可能因為缺乏相應的心理專業知識內容而無法有效的給予疏導,這時候要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交流溝通是心理教師給予專業的指導,來更好地開展相應的交流溝通,通過家長引導學生逐步擺脫相應的猜忌心理,與別人建立信任關系來更好的緩解自身的妄想傾向癥狀,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中,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學業并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六.小結

新時代社會不得不斷進步與發展時的大學生心理問題成為當前大學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大學也更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希望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引導其緩解相應的焦慮緊張,妄想等情緒。而妄想傾向學生的心理問題相對比較嚴重,對于其學業的完成以及人際交往和身體健康發展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中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上文中我們已經針對大學生妄想傾向等相應癥狀表現進行了詳細描述,也針對性地提出了有效地引導策略。我們有理由相信及時地發現妄想傾向并進行干預,一定可以更好地避免相應的心理問題加重。而通過鼓勵妄想傾向的學生參與相應的社團活動,心理閱讀治療、心理咨詢溝通以及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和宿舍氛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妄想傾向學生緩解相應的癥狀,逐步改善妄想傾向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蓉蓉.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策略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01):128-130.

[2]關明陽,周保明.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20,41(12):32-33.

[3]李丹.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其疏導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2):209-211.

[4]朱靜琳.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探究[J].科技資訊,2020,18(33):201-203.

[5]蔡瑩.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案例分析與對策研究[J].決策探索(下),2020(05):66.

[6]馬翠婷.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現狀及解決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3):167-168.

[7]郭瑩瑩.探討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20(03):76-77.

[8]寧圣紅,王元如.淺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閱讀療法[J].黑河學刊,2019(06):166-168.

[9]高婷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3):57-58.

[10]孫卓.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分析與對策研究——基于242名大學生心理咨詢記錄的分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8,35(05):143-146.

[11]張冰,朱紅陽,許曉輝.從心理咨詢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其應對[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2):211-214.

[12]郝萬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與心理健康教育[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02):142-143.

猜你喜歡
引導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