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栽培技術與田間管理技巧

2021-02-18 23:17佟剛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糯玉米斑病紋枯病

佟剛

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在農業生產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增強玉米栽培技術,優化玉米種植田間管理技巧,能夠提高玉米種植質量,促進國家糧食安全進步。本文將淺要分析玉米栽培技術以及玉米種植田間管理技巧,以期繼續提升玉米種植質量,促進玉米產業發展。

一、玉米栽培技術

1、選地和整地

選地和整地對于所有農作物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環節,玉米也是如此,良好的生長環境是保障玉米質量的基礎。應當選擇土壤肥力中上、具有保水保肥能力、排水灌溉便捷的地塊。其中甜、糯玉米種子的頂土力較差,整地應當保障土壤細碎、松軟、平整,不能有明顯的土塊、殘茬。通常采用單行單株或雙行單株進行種植,以雙行單株為例,畦面寬90~100cm,畦高15~20cm,畦溝寬40~50cm,有利于通風透光、能有效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出苗率。早期的整地工作是提升土壤對于水分和營養的存儲能力,消除地層中的蟲卵、病害,為玉米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在實際播種前還需進行松土作業,提高種子發芽率。

2、選種

玉米的品質將影響栽培的質量,其抗性和適應性也是玉米成長的重要影響因素。一般情況下都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栽培品種,玉米品種的選擇與栽培地的熱量資源有很大關系。

3、播種

玉米栽培過程中,播種較為關鍵,其中糯玉米品種的發芽力度較弱,對土地溫度要求較高,春耕播種應在地表5~10cm溫度穩定在12℃之后進行播種或移栽,在播種前還需深松土壤,需要在地表15~25cm耕犁土地,尤其是過往曾經種植過玉米作物的土地,如果不進行深松處理不僅會影響玉米根系吸收養分的效果,而且也會提高蟲害的發生概率,需要進行松翻處理,緩解土塊堆積情況,確保玉米根系能夠正常生長,獲得良好環境。播種時不易過深,覆土3~5cm即可,每穴2到3粒,地勢條件準許也應盡可能選擇機械化播種方式,可以提升作業效率,也能提高種子出芽率。播種時間的選擇和控制,對玉米成長有著較大影響,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到玉米的正常生長,通常來說播種溫度應控制在5~15℃區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由于糯玉米和普通玉米不同,選種糯玉米時必須要與其他類型的玉米品種進行隔離,平地種植畝地之間至少需要間隔300m以上,種植時間也應錯開一個月以上。栽培密度與土壤肥力和品種有關,通常來說早熟品種可適當密植,而晚熟品種應選擇稀植。采用等行距種植時,行距60cm、株距25cm,栽植密度每畝3500~4000株。

二、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保證其生長階段有充足的水分和養分,能夠滿足其生長需求。常見的施肥方式主要有分層施肥和深度施肥兩種。分層施肥需要根據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施加,根據玉米不同生長階段施加相應的肥料,確保玉米各階段生長良好。而深度施肥較為簡單,通過控制施肥深度,使肥料與種子保持10~15cm間距,并控制好氮磷鉀的含量,隨著玉米生長情況適當補充肥料。徐州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雨水較多,冬季雨水較少,容易發生旱澇災害,需要注意玉米的排水和灌溉。而且徐州的土質相對瘠薄,保水保肥能力一般,選用深度施肥會造成補充肥料次數過多頻繁的情況。因此,在施肥管理上應選用分次追肥方法,提升玉米吸肥效力,進而提高肥料利用率。糯玉米的生長周期較短,施肥施加應當集中,氮肥應占底肥20%~30%,每畝施用尿素5~7kg,鉀肥8~10kg,復合肥20kg。底肥可在土壤深度15~20cm處施用。并且施加方式要根據地區土壤肥力決定,可采用條施、穴施等方式施加基肥,條施能夠增加肥料與根系的接觸效果,便于玉米根系更好地吸收養分。玉米實際生長中對水分和營養需求較高,必須適當進行追肥,追加提苗肥可在5~6葉片時配合除草工作追加尿素每畝10~15kg,有助于改善玉米品質,第二次追肥可在玉米孕穗期進行,這一階段的成長情況決定著玉米果穗的產量和大小。

苗期玉米耗水量較少,若遇到墑情嚴重不足情況應澆足底墑水或直接帶水下種,保持土壤含水量在70%左右,能夠促進根系深扎。生長發育期玉米對對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土壤含水量維持在50%以上即可,而在拔節期則需要將含水量提高到75%以上,玉米抽雄前一周會進入大量需水階段,此時缺水會影響玉米正常發育,導致玉米質量下降,需要定時灌溉保證水分。灌漿期只需保持充足的水分,便能促進顆粒增重。收獲前應適當控水,提高玉米品質。

2、生產管理

玉米的田間管理也是決定其生長質量的重要環節,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需要做好查苗、間苗和補苗工作,確保玉米產量并及時將弱苗、病苗和雜草清除,保障玉米健康生長。在結穗期要根據玉米結穗情況適當補充水分和肥料,提升玉米穗的飽和度,施肥條件可以進行測土處理,再結合信息技術實時監控玉米生長情況,確保肥料配比、病蟲害等因素的科學合理。例如通過測量玉米種植區域的通風性、土壤水分等,來及時進行中耕排澇,增強玉米種植區域的通風條件,不僅可以維持良好的玉米生長環境,而且也能降低各類病害的發生。

若采用秧盤育苗方式,在玉米幼苗生長至3~4葉片時便可進行移苗,并在移苗前一天澆足水分。在移苗5d后,要對間苗進行管控,將其中病弱苗、倒伏苗去除,保留長勢良好的苗種。在玉米穗期需要促根壯桿,加快果穗發育,在培土期間追施穗肥,促進植株和根系生長,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另外糯玉米在種性上可能會出現分蘗多穗現象,會與主株爭奪養分,要及時拔除?;F诘挠衩滓砸呀涍M入生殖生長階段,將決定玉米的顆粒數量和品質,需要保持田間土壤濕潤,若遭遇干旱天氣要及時進行灌水保濕,如果是多雨季節則要做好排水防澇措施。最佳采收時期以果穗形狀為準,在大多數果穗呈現整體嫩綠、邊緣變黃、花絲轉變為深褐色時便可進行采收,此時的玉米品質和產量最佳。

三、病蟲害防治

在農業生產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種植區域結構的調整,種植中病蟲害發生的情況也在不斷增多,病蟲害已經成為當前影響玉米種植產量的重要因素。玉米病害類型主要以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和紋枯病為主,在徐州地區部分玉米也存在銹病害情況。

在播種前需處理地塊,若地下害蟲較多,需進行深耕并配合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ml,與水一起噴灑在土壤中。在播種后出苗前可用50%乙草胺乳油1000倍液噴灑在地面土壤上,并及時用地膜進行覆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等病害防治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藥劑噴施。玉米大斑病在發病初期就應及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周2~3次。小斑病可選用百菌清800倍液噴霧。紋枯病防治可在播種前就采用浸種靈合劑進行防治,若已經出現紋枯病需立即清除患病植株,并采用敵菌靈對噴灑其他玉米植株,可以有效控制紋枯病。而蟲害防治防治應將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結合運用,比如玉米螟蟲防治就可在冬季翻整土地并噴灑藥物,將玉米螟幼蟲消除,降低其越冬數量,也可以將秸稈粉碎,利用白僵菌封垛降低蟲源危害。玉米蚜蟲多出現在玉米苗期,并在大喇叭口期大量繁殖,可以采用80%敵敵畏乳油或是40%樂果乳油噴霧防治。也可選用殺蟲燈、誘蟲板等物理防治手段,科學合理地使用防治方法,避免對玉米生長產生影響。

綜上,從多方面了解玉米生長情況有助于選擇合適的玉米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技巧,科學合理的玉米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能夠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長,為其提供良好的種植環境和病蟲害防治效果。

猜你喜歡
糯玉米斑病紋枯病
四種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北方糯玉米高產高效栽培研究
淺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點及防治技術
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及其防治策略
試論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
水稻紋枯病防治關鍵技術探析
淺論糯玉米苗期田間管理
玉米斑病綜合防治要點
如何提高糯玉米的深加工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