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豬養殖技術和疾病治療

2021-02-18 08:16何素華楊禮楊蛟田小波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養殖技術

何素華 楊禮 楊蛟 田小波

摘要:現今,人們對生態豬養殖技術關注度越來越高。在提升養殖技術的同時,養殖中疾病的出現也不可避免,本文針對生態豬養殖技術的要點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生態豬養殖中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和治療措施進行介紹,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豬;養殖技術;疾病治療

引言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生態豬養殖的經濟效益越來越高,致使越來越多的養殖企業及個體參與到生態豬的養殖行列中。而在生態豬的養殖的過程中,疾病的出現,可能會導致經濟效益的虧損,因此,養殖戶要提高養殖技術,及時對疾病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豬肉的安全性,避免經濟損失,從而提高生態豬養殖的效益。

一、生態豬養殖技術要點

(一)選擇飼料

飼料選擇對生態豬的養殖是最關鍵的一步,所喂飼料的優劣會對豬肉品質產生直接影響。在生態豬的養殖過程中,極為重視豬飼料的健康性和安全性,應選擇以天然有機田為來源的飼料,根據生態豬成長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調節維生素,添加微生態制劑,來提高生態豬的疾病抵抗能力,為生態豬的健康奠定基礎,保證豬肉的安全性同時,應用現代的科學喂養技術,不僅能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利于為養殖戶增加經濟效益[1]。

(二)控制水資源

水資源作為當前生態豬養殖過程中的資源之一,其質量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生態豬的生長狀況。養殖戶需加強對水資源質量的控制。選擇用水時,要明確用水的投放時間和投放量,保證生態豬擁有充足的飲用水,同時,根據其成長情況,在水中適當添加鹽與礦物質,以確保豬的健康生長。如果發現水資源被污染,應該及時切斷污染用水,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將水資源進行過濾優化,避免生態豬飲用污染水,防止缺水情況的出現。

(三)優化養殖環境

養殖環境也是影響生態豬成長的原因之一。在生態豬養殖工作中加強豬舍清潔是必不可少的。養殖戶應定期對豬舍開展通風、采光、清潔和消毒工作,確保豬群居住時有良好的通風和日照情況,及時處理豬舍內雜物與垃圾,避免陰暗潮濕而滋生細菌,減少病毒傳染及缺氧等不良情況的出現。

(四)品種遺傳改良

品種遺傳改良是養殖技術中一項關鍵內容。品種遺傳改良該技術是指在生態豬品種引進的過程中,利用改變基因排列的方法,借助生長速度快的優良豬品種的基因來改良普通豬的基因,使生態豬的數量和質量達到雙增長,普通豬品種提升,加強豬群疾病抵抗力,降低豬群的疾病發生率,從根本上提升大量養殖戶的經濟收益,進一步推動我國畜牧業的發展。

(五)利用沼氣池技術

沼氣池技術是在生態豬舍的附近,修建專門來處理豬群排泄物的生態沼氣池,對生態豬舍產生的排泄物進行及時、有效處理,對排泄物進行轉化,在清潔豬舍的同時,沼氣池中的沼氣還能提供電能,產生的電能可以為日常生產生活提供能源支持,提升養殖場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2]。

二、生態豬疾病治療措施

(一)附紅細胞體病

附紅細胞體病又叫血蟲病。豬只在被附紅細胞體病感染后,會導致迅速發病,豬患病后的臨床癥狀主要為表皮發白及黃疸等,豬毛會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脫落,體溫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升高,同時,患病豬會出現豬鳴叫聲嘶啞渾濁,呼吸不通暢的情況,體溫達到40℃左右時,部分患病豬體溫不會再升高,但患病豬頭部附近和四肢部位會逐漸出現紫色斑點?;疾∝i極容易出現相互傳染的情況,需要進行隔離治療。

一方面,可以注射200mg右旋糖葺鐵及30mg土霉素來進行初步治療,同時,需要進行每天兩次注射6%血蟲凈溶液來進行進一步疾病調節,在實際用藥方面,需要充分考慮患病豬只的體重情況,進行適當調節,可連續進行兩天的治療。另一方面,成年豬只還需要注射一定劑量的卡那霉素,在實際治療和注射時,要保證注射治療器具的衛生處理,同時,加強對于其他豬群的觀察和豬舍的清潔,進行全方位的殺毒除菌處理,最大程度上保證豬舍未患病豬的的安全和衛生。

(二)鏈球菌病

鏈球菌病屬于急性傳染性疾病的一種,患病主要原因是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初期發病時,患病豬會出現輕微四肢腫脹、身體部位出現紫色斑塊等情況,部分患病豬會呈現臥趴姿勢,病情發展嚴重時,患病豬四肢腫脹無力以至無法正常站立;患病豬的糞便會出現異常干燥、尿液中出現血絲甚至血液的情況。鏈球菌病的傳染性又快又強,一旦發現生態豬疑似患病癥狀,需要提高警惕,加強重視,及時將疑似患病豬只進行隔離處理,對患病豬豬舍及飼料水源進行全方面的細致檢查,并在其生活過的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毒。對于患病豬只,可以選擇青霉素及鏈球霉素等抗菌藥物進行抗菌治療,并連續五天內,每日兩次進行給藥。另外,也可注射50mL林克霉素藥物。針對生態豬鏈球菌病的預防,需要養殖戶加強消毒和衛生的管理,對生態豬幼時及時接種疫苗或者注射抗菌素,提升生態豬病毒抵抗力[3]。

(三)弓形蟲病

不同于細菌類疾病,弓形蟲病屬于寄生蟲類疾病,生態豬患弓形蟲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用劣質飼料或者飲用污染水源,少部分患病豬是因為呼吸道感染或者皮膚感染而發病?;脊蜗x病的病豬死亡率較高,一旦患病,就會給養殖企業及養殖戶帶來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失。生態豬患病初期癥狀以呼吸不通暢、食欲下降和流鼻涕等情況為主,部分患病豬會出現體溫迅速升高的情況;患病豬的身體表面也會逐漸出現紫中略帶有紅色的斑塊;隨著病情發展,病豬排出的糞便會帶有黏液,接著出現腹瀉的情況?;加泄蜗x病的豬死亡率較高,一旦發現有豬只出現了發病癥狀后,需要加倍重視,及時對患病豬只進行治療,治療時可以使用磺胺類藥物,也可以選擇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磺胺嘧啶的用量和乙胺嘧啶的用量分別為70mg/kg和6mg/kg,治療方式多為肌肉注射,連續四天內,每天給藥一次,對病豬的病情有顯著改善。因為患病豬突發急性病癥或達到病癥高危期,治療時很難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所以日常要加強對飼料、水源的檢查和管理,在清潔消毒時,對豬舍全方位進行防控,不留死角。豬舍也要盡量避免其他牲畜進入或存在的情況,提高對于衛生清潔工作的重視度,降低豬群感染情況的發生。利用田地中的青葉,對生態豬適當喂食,也能有助于弓形蟲疾病的預防。

(四)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也是生態豬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這一疾病相比其他疾病較為常見,是生態豬多發病,但消化道系統疾病的傳染性不強,豬只患病后的主要癥狀為食欲不振、腹瀉,其中病毒性腹瀉和細菌性腹瀉略有不同:患病毒性腹瀉的豬只排便次數多,糞便無形狀,為水樣便,但糞便中無血絲血液出現;而患細菌性腹瀉豬只,其糞便中會存在血絲血液。無論哪種腹瀉,病情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患病豬出現缺水、脫水狀況。生態豬消化系統疾病要盡快地用藥治療,對于患病毒性腹瀉病豬的治療,可以先通過補充體內鹽水的方式來減輕緩解癥狀,或者肌肉注射,將恩諾沙星藥物,連續三天內每天給藥兩次,便可以看到患病豬癥狀的緩解。對于患細菌性腹瀉病豬的治療,首先要根據患病豬癥狀明確主要的細菌類型,再以此為依據來選擇對應治療的抗生素藥物。而生態豬的消化系統疾病預防需要養殖戶加強對飼料的選擇水平,避免劣質飼料喂食;加強對水源的控制和管理,不用污染水;對豬舍衛生的清潔及消毒通風工作加倍重視,避免病毒產生,將豬舍內的通風日照時間控制在合理合適的狀態下。

結論:生態豬的養殖技術離不開飼料的選擇、水資源的控制、環境的優化、品質的改良和沼氣技術的運用,養殖技術要點的齊備才是提高生態豬養殖技術的關鍵。在生態豬患病時的治療方式更是尤為重要,生態豬的養殖技術和疾病治療方式的完善,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生態豬肉,為養殖戶創造更高額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李曉紅,黃靖華.生態豬健康養殖與疾病預防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06):39-40.

[2]劉守梅.生態豬健康養殖及疾病預防技術[J].山東畜牧獸醫,2021,42(05):19-20.

[3]劉立民.生態豬養殖技術要點及養殖模式[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11):39-40.

作者簡介:何素華(1971年--),女,土家族、貴州沿河,沿河縣農業農村局,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和應用。

猜你喜歡
養殖技術
廣西欽州欽南區稻田魚蝦套養基地技術小結和發展思考
肉牛高產高效養殖技術示范與推廣效果
草魚高產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技術
白山羊養殖技術指導
農區舍飼羊規?;B殖技術
優質肉鵝規?;B殖技術
小規模肉牛養殖技術措施
天蠶品種馴化與應用研究
林下土雞養殖技術
南通地區海蜇養殖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