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果子:一首俳句是什么味道

2021-02-22 03:14蔻蔻梁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期
關鍵詞:俳句五感禪意

蔻蔻梁

【適用話題】生活中的美 詩意生活 態度

我承認“和果子”是一種極具誘惑力的點心。在“它太漂亮了怎么舍得去吃它”和“就是要把這么漂亮的東西咬爛了吞到肚子里”這兩種互相沖突的情感里,沖突越強烈,誘惑力越大。

這與日本人天生的悲劇審美是一致的,如櫻花,如花火。反正所謂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吃和果子,我覺得大致也就這意思。這種行為本身已經是一種俳句一樣的美,誰還會去管一首俳句是外酥里嫩還是酸甜適中。

當年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的飲茶習慣帶回日本,同時帶回了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受到日本貴族的追捧。從此,“果子”也就是糕點才進入了日本。

第一次在京都參加一個和果子宴,全程無非一碗抹茶,一個果子。老師要帶領品嘗者打開五感,從了解它們的名字開始,這些名字取自四時風月、和歌、俳句、歷史鄉土,它們叫作初音,云錦、落雁、花菖蒲……品嘗和果子,要從名字開始,感應季節感及其由來,在心底產生不可思議的回響,然后徹底安靜下來。

這才能開始正式調動五感。

第一感是視覺。用眼睛欣賞和果子的美感。和果子之所以著名,大部分原因來自“手作”。這是日本點心師傅的驕傲。他們不但能做出具體的櫻、梅、竹、蘭,甚至能做出更為抽象的“流云”或者“風沉”。沉心靜氣地端詳,你會驚異地發現一枚小小的果子剎那間漲滿了美感。

第二感是嗅覺。日本人是嗅覺的民族,所以香道與猜味道的游戲在日本盛行。品和果子的香氣,是用嗅覺回憶大自然的恩澤。稻米、紅豆、芋頭、肉桂、姜、薄荷……在抹茶的氣息里,風吹疏竹,雁渡寒潭。

第三感是觸覺。老師請我們輕輕接觸和果子,感覺它的柔軟,感覺它的細膩。然后持竹刀,果斷簡潔地從中切下。這把竹刀日本人稱之為“楊柳”,需現場手削出來。

第四感是味覺。是我們對食物最熟悉的感覺。和果子很甜,中和了抹茶的苦澀,一喜一寂,對味覺加以中和。

第五感是聽覺。是品嘗食物時發出的聲音。聽糯米的黏著,仙貝的脆響,甚至抹茶下咽時喉嚨間發出的“咕咚”一聲,都顯出不一樣的趣味來。

如此,才算吃懂了一枚和果子。

只是后來就再也找不到這五感了。在任何地方買回來的和果子,都是“啊嗚”一口咬掉一半。這樣的一枚和果子,除了漂亮一點以外,跟普通甜點并無二致。

原來人的感官系數是真的可以自由縮放的。外界變得很小的時候,內心就變得很大,一切無意義變成有意義,反之,什么都不過如此。

不知道同樣的方式能不能用到品嘗其他菜肴或者食材中去,也許不行。畢竟和果子文化從寺廟中開始盛行,它和抹茶的搭配本來就自帶了禪意。正如剁椒魚頭和青椒回鍋肉,天生不是五言七律,倒也用不著焚香之后吃,在人聲鼎沸的餐廳里夾一筷子——只可惜,這才是我的常態。

(秋水長天摘自《假裝好吃》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素材分析】和果子,本是生活中極平常的事物,可是,細細品味,居然就吃出了“詩意”“禪意”“悲劇美”?;蛟S,這就是“吃”與“吃懂”的差別吧。我們有些人每日里叫嚷著“生活枯索無趣”,或許,也只是源于并不曾真正“過懂”生活吧。生活本就是“那個樣子”,你,也可以把它過成“你想要的那個樣子”。

(特約教師 段飛)

猜你喜歡
俳句五感禪意
基于五感療法的療養花園景觀設計
——以惠州市惠城區惠環醫院為例
五感之下的藝術家手制書拓展研究
趣說俳句
禪意人生
禪意(外一首)
新派俳句的傾向
品一杯充滿禪意的茶
關于松尾芭蕉俳句漢譯的研究
日本俳句的譯介及漢俳的創建——以林林為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