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護理對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康復的影響觀察

2021-02-26 06:16白園園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關鍵詞:面癱耳穴艾灸

白園園

(新疆克拉瑪依中心醫院,新疆 克拉瑪依)

0 引言

周圍性面癱又稱為面神經麻痹,是因為各種因素致使面神經損傷導致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礙的一種病癥[1],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2]。周圍性面癱的常見臨床表現是額紋變淺、眼睛閉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氣等[3]。中醫認為,體內正氣不足,風邪乘虛而入導致面癱[4]。筆者為了研究中醫護理對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的影響,以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接診的26 例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為本次護理對象。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與中醫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接診的26 例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為本次分析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劃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再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針灸、耳穴壓豆、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其中,常規組13 例,男性7 例,女性6 例;年齡18~80 歲,平均(49.21±5.23)歲。實驗組13 例,男性9 例,女性4 例;年齡20~79 歲,平均(49.29±5.29)歲。常規組與實驗組在臨床基本資料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忽然發??;患側額紋變淺或消失,眼瞼閉合不全;患側鼻唇溝變淺,口角向健側歪斜。符合上述兩條及以上方可診斷[5]。

1.3 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首先是面部的護理:注意對面部進行保暖,預防風寒導致的加重或恢復慢。第二步是眼部的護理:當患者出現眼瞼閉合不全時,要避開強光刺激,外出時戴墨鏡進行防護。第三步是口腔的護理:吃東西后要盡快漱口,避免食物殘留引起口腔感染。第四步是飲食的護理: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好消化的食物。第五步是心理護理:患者因為自身形象問題,多具有悲觀、焦慮的心理,要多與患者溝通,使其打消不良心理。第六步是面神經的康復鍛煉:指點患者做面部的功能練習,促進疾病的恢復。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針灸、耳穴壓豆、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①針灸,選穴主要以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為主,再根據具體病情不同選用手少陽小腸經與足少陽膽經上的相應穴位,選穴主要包括陽白、絲竹空、迎香、地倉、頰車、風池、翳風、合谷、陽陵泉等[6]。常規消毒,針刺穴位,留針半小時,每天1 次,10 d 為1 個療程。②艾灸護理,艾灸選取四白、印堂、地倉、頰車等穴位,每個穴位艾灸5 min,半小時內避免外出。③穴位按摩,對印堂、魚腰、陽白、太陽等穴位進行按摩,注意按摩的力度要輕柔、均勻。④拔罐,對額頭、耳朵前等位置進行拔罐,避免燙傷。⑤耳穴壓豆,將王不留行籽壓在患者耳朵相應位置上,按時更換。

1.4 療效評判

對比常規組與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治療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度= 滿意率+ 比較滿意率??傆行? 治愈率+ 顯效率+ 有效率。若患者經過護理,額紋變淺、眼睛閉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氣等癥狀完全消失,則視為痊愈;若患者經過護理,額紋變淺、眼睛閉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氣等癥狀基本消失,則視為顯效;若患者經過護理,額紋變淺、眼睛閉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氣等癥狀有所改善,則視為有效;若患者經過護理,額紋變淺、眼睛閉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氣等癥狀完全無變化或加重,則視為無效。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 檢驗,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若出現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對比

對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護理后發現,實驗組13 例患者,治愈率為7.69%,顯效率為46.15%,有效率為38.46%,無效率為7.69%,護理總有效率為92.31%;常規組13 例患者,治愈率為0%,顯效率為30.77%,有效率為38.46%,無效率為30.77%,護理總有效率為69.23%。兩組的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 治療有效率對比[n(%)]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13 例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2.30%,滿意率69.23%,比較滿意率23.08%,不滿意率7.69%;常規組13 例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69.23%,滿意率38.46%,比較滿意率30.77%,不滿意率30.77%。兩組的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對比[n(%)]

3 討論

急性周圍性面癱因為影響了患者的五官,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所以要及時的治療。為了增加對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康復的效果,筆者所在醫院嘗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針灸、耳穴壓豆、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中醫認為,體內正氣不足,風邪乘虛而入導致面癱。針灸具備調節內外臟器、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等作用,事實證明,針灸具備使局部缺血水腫消除的作用,還可以促進面神經的恢復。耳穴壓豆具有調節神經平衡、調和氣血、止痛等作用。穴位按摩則具有放松肌肉、緩解血管緊張,從而促進氣血調和的作用[7]。拔罐具有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水腫吸收、疏通經絡的作用。艾灸具有抵御病毒、促進微循環、活血通絡、改善機體抵抗力的作用[8]??偟膩碚f就是中醫通過針灸、耳穴壓豆、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方式,使病變位置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提高局部肌肉的恢復率與神經功能的恢復率[9-12]。在本文研究中,常規護理加中醫護理的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且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進一步證明了中醫護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對急性周圍性面癱患者的康復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猜你喜歡
面癱耳穴艾灸
國內艾灸應用現況調查報告
東紅分期辨治周圍性面癱經驗
艾灸保健知多少
預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參片
針灸聯合面部推拿治療面癱效果好
耳穴按壓對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療儀擇時聯合耳穴貼壓治療心脾兩虛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隔姜灸在周圍性面癱病護理中的應用與療效觀察
針灸聯合耳尖放血、耳穴壓丸治療失眠的療效觀察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