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攝影課程中的思政探索與教學設計

2021-03-01 10:06侯亭妃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7期
關鍵詞:教學設計攝影思政

摘 要:《旅游攝影》課程思政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立德樹人。攝影藝術的美,是一種道德向善的價值最求,將人之美,物之美,情之美進行有機統一。借助攝影理論和攝影實踐實現思政育人。引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提升學生的審美力、觀察力和表現力。在教學中學生通過實踐拍攝主題作品,記錄生活的真善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創新思維方式和人文精神。厚植愛國主義,人文情懷,錘煉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

關鍵詞:攝影;思政;教學設計

一、攝影教學與思政教育融通的教學目標設計

“旅游攝影”課程思政通過攝影理論學習、拍攝實踐和作品展覽來引導學生樹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課程教學,不斷引導學生在增長知識見識的同時,還要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攝影藝術,既依靠“美”的展示,也依賴于“哲”的表達。它不僅是一種視覺符合,也是一種情感載體。探討“旅游攝影”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提煉攝影教學各章節中的愛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并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在攝影課程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學生對國家與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力。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的發展與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二、攝影與思政融通的教學設計

本課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三個階段五個環節教學模式。三個階段即: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外提升;五個環節:認知—模仿—探究—理論—創新。通過三個階段五個環節的學習過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互動討論、職業體驗等教學方法,學生樹立全局意識,學會與人為善的處世之道;老師引導學生發現美,領悟自然之美,社會之美,人文之美,并通過攝影技能將身邊的美記錄下來。

(一)認知環節

教師將學習資源上傳到在線教學平臺,通過平臺發布課前學習通知。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布置主題項目作業。結合學院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黨的生日為題進行攝影拍攝。結合“中國夢”以“我的大學,我的夢”為主題進行攝影拍攝。學生接到通知后,自行通過教師錄制的微課,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拓展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任選主題進行拍攝兩個選題結合當前熱點,貼近實證、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自探究,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

(二)模仿環節

指導學生制定拍攝計劃,對學生的拍攝進行現場指導。學生根據自己選定的項目制定拍攝計劃,找準拍攝的要點和拍攝技巧,詳細分析拍攝的特點和拍攝技術,提出切合實際的拍攝方案。根據制定的拍攝方案到現場進行具體的拍攝。遇到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也可以和項目組的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老師作為引導者,樹立學生統籌規劃,引導學生樹立堅忍不拔,吃苦耐力的精神在攝影實踐中,錘煉工匠精神,培育勞動意識。

(三)探究環節

回顧課前老師布置的作業的相關知識點,作為評分標準。教師點評,教師現場打分并點評優缺點,針對當前展示作品存在的問題(主題、構圖等)給出建議和改進辦法。學生課堂演示環節,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展示講解作品的創意、特色及知識點。學生互評其他同學提問,展示小組成員答疑。各組互評,根據評分標準,其余各組給出分數及評分理由。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具有發現美,領悟美,記錄美的能力

(四)理論環節

教師講解,重新梳理知識點,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提出新的構思主題。學生根據學生互評環節提出的問題,結合知識點整理需要改進的內容。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整理歸納,構思調整項目作品的內容。比如:攝影構圖中的國風之美——邊角景構圖。攝影構圖如何賦予作品以靈魂——形式與內涵。引導培養學生關注題材的社會性和思考性,在實踐創作中表達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通過介紹《我在故宮修文物》節目海報,將修復師身影嵌在文物殘存處,寓意“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忠一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創新環節

引導學生進行其他主題拍攝。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再創作?!胺o定法”式拍攝。完成社會實踐,走出校園走入社會,參觀攝影展、參與攝影競賽、加入攝影社團,融入社會進行職業體驗。

三、課程中的創新點

(一)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主題為主線” 的教學方法,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通過參與而獲得快樂與自信,提高創新能力,團隊意識。

(二)開展主題攝影,將感情融入作品,攝影實現從技術到藝術的升華。通過學生創作的主題攝影作品,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促進和諧發展的正能量。

(三)學生通過加入大學生數字媒體中心,攝影社團迅速提高攝影的實踐能力。鼓勵部分高水平學生參加競賽。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創業就業能力。

四、攝影與思政融通的優化

(一)“優勢互補”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探索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與德育素養相結合的方式,組建教學團隊,向其他教師多請教。自身要自覺加強政治素養,注重“言傳”“身教”相統一,不管課堂還是課外,都需為學生傳遞正能量,修身立德,以身作則。

(二)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

以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突顯專業技能培養與思政教育融合成效。通過過程考核,考勤、課堂表現是學生基本學習態度的體現,也是對他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教育。主題作品的考核評定,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強調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生要想在該門課程的考核中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必將參與到課程教學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李輝.攝影課程中的思政探索與教學設計[J].智庫時代,2019(48):189-190.

[2]王亞珂.高校攝影類課程教學的美育與德育融合探究——以“攝影的社會功能”為例[J].旅游與攝影,2021(15):119-121.

[3]陸道坤. 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

[4]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 人民出版社 , 習近平, 2016

作者簡介:

侯亭妃(1988-12-9),女,遼寧遼陽人,遼寧建筑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教學設計攝影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WZW—bewell攝影月賽
最美的攝影
攝影42℃展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