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關事務保障的理論建構與治理現代化

2021-03-01 14:00陳建青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7期
關鍵詞:整體性治理

陳建青

摘 要:目前我國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發展十分快速,機關事務保障工作越來越得到重視。機關事務管理是我國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優化關系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為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作為機關運行保障管理主體的機關事務管理,應該置身于國家治理的大框架下謀求體制機制的創新與改革,以期更好地保障國家機關的運行與建設。目前,機關事務管理體制改革的一些舉措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肯定,奠定了進一步深化機關事務管理體制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關鍵詞:機關事務保障;理論建構;整體性治理

引言

機關事務為國家行政機關正常運行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支持和物質環境保障,是行政權力運行的內在規定,且體現了國家機關內部的分配行政與分工協作的一項重要職能。新時期,立足更好地發揮國家機關事務對政府運行的保障職能,從歷史、本體和法律三個維度準確把握機關事務保障的內涵和外延,審視整體性治理視角下機關事務的保障實踐與現實困境,以系統性整合與整體性協調為治理核心,重塑公共價值理念,凝聚多元主體共識合作;革新組織機構,加快機關運行保障功能整合;重構溝通協調機制,提升機關行政保障效能;轉變公共服務方式,實現運行保障標準化信息化等改革創新[1]。

1機關事務保障治理的困境

發軔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整體政府”理念為探求機關事務保障模式轉型提供了思路?!罢w政府”蘊含于整體性治理理論,整體性治理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英國,其產生的背景和發展環境與我國國情相契合,在理論主旨上強調:一切行動的邏輯起點與終點是滿足公眾的需求,協調與整合政府各個部門及其職能以應對碎片化問題,形成普遍有效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機制。整體性治理視角下審視我國機關事務運行保障,由于政府管理碎片化、分部化以及公共服務裂解性等諸多因素影響,機關事務保障法定職能的履行普遍受到來自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及傳統的挑戰。各組織機構之間的張力與協同不到位、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難以有效銜接、機關事務保障作用發揮區域差異較大等沉疴痼疾,亦成為機關事務運行保障治理現代化的“瓶頸”。如何破解現實困境,探求機關事務保障治理現代化路徑,滿足數字信息時代黨政機關對高質量機關事務服務的迫切需求,正是我們研究問題的出發點與立足點。加快推進國家機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機關事務保障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契機[2]。

2機關事務保障治理現代化及其路徑選擇

2.1注重技術手段的領會應用,突出傳統模式與新興媒體的多元融合

面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宣傳戰線需要強化專業能力、專業本領,爭做學網懂網用網的“行家里手”,從容駕馭VR、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通過技術的加持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2020年,機關事務工作亮點眾多: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陳建明蒞臨無錫專題調研節能工作;中央車改辦在無錫召開地方公務用車平臺建設現場會;受邀在2019年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會議上介紹資產管理電子標簽技術(RFID)應用;作為唯一地級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受邀參加全國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暨信息系統建設現場會;受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邀請介紹公車改革和管理經驗等等。這些“無錫經驗”“無錫模式”通過平面媒體、廣播電視、微信網絡、抖音視頻等渠道得到廣泛宣傳,管理服務保障對象紛紛點贊。

2.2機關事務應急保障響應機制構建的核心目標

響應目標主要針對整個應急保障響應過程以及應急保障恢復與學習過程,進而推動機關事務應急保障響應體系的建立健全。根據響應端的需求反饋情況,利用信息反饋機制,及時調整機關事務應急保障的響應目標,實現在整個機關事務應急保障響應過程中補足短板、強化基礎、促進整合的目標。一是強化學習,補足應急保障能力短板。由于突發公共事件的不確定性以及人員調整變化的常態性,需要通過不間斷的政策學習、專業培訓等方式,學習相關應急保障知識以及先進技術,提升機關事務應急保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水平。二是完善制度,強化應急保障體系基礎。創新性構建機關事務應急保障響應體系有必要不斷完善機關事務應急保障的制度體系。通過分類保障、精準服務的方式響應不同的應急保障需求,根據響應需求滿足情況不斷調整完善相應的制度標準、流程與規范,進而推動機關事務應急保障響應體系的規范化、標準化。三是統籌協調,促進應急保障機制整合。根據機關事務應急保障響應需求結果,機關事務部門需要進一步發揮統籌協調與指揮控制的作用,加強機關事務應急保障信息平臺的一體化建設與應用,推動部門間的信息互通與共享。在此基礎上,強化機關事務應急保障的協調聯動機制,實現機關事務部門內部的省、市、縣三級聯動以及機關事務部門對外部門的統籌協調。

2.3實現治理機制下的職能強化

機關事務集中統一管理是國家治理大框架下現代化機關事務管理制度體系的完善,這種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不但能夠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能夠控制和監督資源的使用,以增進機關事務管理效能。黨政機關是具有“公權力”的組織,對“公權力組織”運行的保障,除了要具有一般管理學意義上的科學性與規范性之外,還要具有控制與監督的功能,以確保公權力組織運行的行為保持在合理范疇之內。機關事務管理不是傳統后勤模式下簡單的需求供給,不再是“等靠要”的被動保障模式,而是在合理需求供給的基礎上,通過控制和監督功能使資源的供給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既不使保障欠缺,又不使保障過度,發揮促進政府自身建設的積極作用?!案母餀C關事務管理體制,是創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的必然要求?!惫芾硇荏w現在效率和質量兩個方面。提高機關運行保障效率,一直是機關事務管理所孜孜以求的目標任務,因為保障效率決定著黨政機關工作效率,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但在質量方面,機關事務管理的效用還有待提升,不論是在自身高質量發展層面,還是在促進政府高質量發展層面,都需要機關事務管理在不斷創新和改革過程中予以有效回應。機關事務集中統一管理能夠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改善質量,能夠在提供保障的同時致力于機關發展。目前,機關事務管理工作中“存在保障服務‘有沒有’和保障質量‘好不好’的問題”,保障的質量與保障的時效同樣重要。

結語

進一步激發開創新局的奮進力量,全力助推機關事務高質量發展。一要與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起來。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豐富內涵,進一步明晰新發展理念對機關事務領域的基本要求,緊扣“十四五”勇當全省機關事務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定位,持續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創新,自覺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大背景下謀劃工作,構建機關事務管理系統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使服務與保障從傳統模式向信息化數字化轉型,通過治理技術的升級、設備的更新以及手段的變革,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滿足各級機關事務機構對日常管理、應急處置和有效監督等運行高效與風險管控的需求[3]。

參考文獻:

[1]韓兆柱,于均環.整體性治理、合作治理與合同制治理理論比較研究[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8(5):45-52.

[2]湛中樂.機關運行保障的立法邏輯[J].中國法學,2020(1):49-66.

[3]高鵬程.試析國家機關事務的概念[J].中國行政管理,2019(3):13-17.

猜你喜歡
整體性治理
整體性治理對中國鄰避沖突管理的啟示
整體性治理視角下大病保險異地結算的可行性分析
碎片化與整體性: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路徑創新研究
地方政府整體性治理與公共服務創新
整體性治理視閾下的中國式扶貧機制研究
整體性治理框架下農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中國區域一體化的整體性治理模式研究
基于整體性治理視角探析信訪矛盾協同的解決模式
協同文化、合作技能與整體責任:政府協同軟動量之三角關系場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