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材中“從”類介詞短語研究

2021-03-07 20:52
文化學刊 2021年7期
關鍵詞:介詞狀語正確率

陳 萍 劉 瑞

介詞“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高,但語義復雜,結構靈活,留學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偏誤。本文從結構、語義、功能三個角度,對“從”類短語在對外漢語教材中的收錄情況、留學生習得情況進行考察,最后提出教學建議。

一、“從”類介詞短語在《發展漢語》和《博雅漢語》中的考察

《發展漢語》《博雅漢語》是國內廣泛使用的對外漢語綜合教材。本文選取了這兩套教材的中高級版本作為研究對象。為表述方便,后面簡記為《發展》《博雅》。

(一)“從”類介詞短語的結構

在兩套教材中,“從”類介詞短語的結構類型包括:(1)介詞“從+其他成分”?!皬摹焙罂筛w詞性的詞語、謂詞性詞語,如“從美國回到中國” “從登門拜訪到郵寄賀卡”。(2)“從類介詞框架”表示各種起點。如表示時間或處所起點的“從……上/中/里”,表示說話人視角或者立場起點的“從……來看/來說”,以及表示時間起點的“從……起/開始”。(3)固定搭配。例如“從小”“從那以后”。

從數量上來看,《發展》“從”類介詞短語從39次增加到70次,《博雅》從54次增加到86次,總體均呈現出增多的趨勢。說明“從”類介詞短語的習得難度較高,在教材中的編排要遵循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的原則。

從構成類型來看,“從+其他成分”共出現210次,“從類介詞框架”279次,固定搭配60次,說明“從類介詞框架”是留學生的重要學習內容。

(二)“從”類介詞短語的語義

邢意和對“從”類介詞短語在漢語教材中的語義進行了總結[1],我們根據他的觀點對教材進行了考察,發現“從”類短語的語義體現為:(1)時間標記。介引時間段和時間點,如“從童年到少女”。(2)處所標記。表示某一事件或動作行為發生的起點。如“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3)范圍標記。表示一定范圍內的起點,如“從一層到十七層”。(4)依據標記。指主體發出某一動作行為時所依據的標準、前提,如“從說話的聲音聽出來”。(5)方面標記。介引某個話題或者是行為動作所涉及的方面,如“從這個方面看”。

通過教材考察,發現“從”類介詞短語表示時間、處所標記的語義分別占26.41%、47.17%,而范圍、依據、方面標記功能分別占9.65%、2.91%、13.86%。在《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中對“從”類短語表時間、處所標記功能做了明確要求,《發展》和《博雅》的“從”類介詞短語的語義與《大綱》具有一致性,即“從”類介詞短語的時間、處所標記功能應該處理為語義教學的重點內容。

(三)“從”類介詞短語的語法功能

教材考察發現,從數量上來看,“從”類介詞短語作狀語在《發展》中共出現165次,占78.58%;在《博雅》中共出現290次,占85.88%。作狀語是“從”類介詞短語最重要的語法功能,兩套教材都做了很好地編排,值得其他教材借鑒。

二、“從”類介詞短語的語法測試及分析

對外漢語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和學的質量和效能,集中體現教學目標、原則和內容,是教學大綱得以實施的根本保證[2]。因此,有必要考察漢語教材是否體現了漢語學習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們將通過語法測試的方法來驗證這兩套漢語教材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本次測試的對象為我院漢語水平為中高級的留學生,共發放問卷61份,有效回收問卷 61份,有效率達100%。

(一)對“從”類介詞短語的結構的測試

通過測試發現:“從+其他成分”的正確率最高(65.57%),說明這一結構習得難度較??;固定搭配和介詞框架的正確率一般(58.46%),說明留學生對這兩種結構的掌握情況也較好。

在介詞框架的測試中,“我每天早上()都要去打工”的正確率最低,僅為29.51%,考察的結構是“從……到……”,說明此結構留學生習得難度大。

(二)“從”類介詞短語語義的測試

1.在語義方面,時間、處所標記功能的正確率都高(71.59%、62.28%),說明它們是留學生最先掌握的語義。

2.依據標記功能的正確率一般(51.36%)。

如:“從愛干凈的人看來,這一行為并沒有什么不對”的正確率低(42.62%),偏誤類型為混淆“從”和介詞“在”的用法。

“從地下的腳印來看,剛進來的一定是小孩子”的正確率低(49.18%),遺漏了介詞框架的后半部分。說明依據標記功能的掌握難度較大。

3.方面標記功能的正確率低(47.53%)。

如:“對于這個問題,可從家長和老師兩個方面進行幫助”的正確率最低(16.39%),混淆了介詞“從”和“由”的用法。

4.范圍標記的正確率最低(40.98%)。

如:“我雖然只是一個學生,但如果我開始努力改變自己,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就會有很多人加入到我的行動中來”的正確率低(21.31%),遺漏了介詞“從”。

“當兩個人彼此很熟悉的時候,很容易解決從兩個人之間所發生的矛盾”的正確率低(34.42%),混淆介詞“從”和“在”的用法。

(三)“從”類介詞短語功能的測試

“從”類介詞短語既可以作定語,也可以作狀語。從語法測試的情況來看,作狀語的平均得分為2.41分,作定語的平均得分為2.43分。兩者差距較小。在測試題目中,“從……來看”的題目錯誤率較高,說明其習得難度較高。

(四)對語法測試的總結

通過對“從”類介詞短語的語法測試,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結構來看,正確率降序排列為:“從”+其他成分(65.57%)>固定搭配(58.46%)>介詞框架(50.81%)。說明介詞框架的習得難度是最大的,其次是固定搭配,習得難度最小的是“從”+其他成分。在《發展》和《博雅》的編排當中,最先要求留學生掌握的是“從”+其他成分,這與教材編寫遵循要由易到難的原則具有一致性。由于介詞框架結構多且復雜,習得難度最大,因此在兩套教材中介詞框架的練習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這樣的編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從”類介詞短語的用法。

2.從語義來看,正確率降序排列應為:時間標記(71.59%)>處所標記(62.28%)>依據標記(51.36%)>方面標記(47.53%)>范圍標記(40.98%)。說明留學生最容易習得的是時間、處所標記功能,而習得難度大的是范圍、方面標記功能。在《發展》和《博雅》當中,都對“從”類介詞短語的時間、標記功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進行及時地練習。但范圍、方面功能在《博雅》中并未進行介紹說明。此外,在測試中,留學生較容易出現遺漏介詞“從”或遺漏介詞框架、混淆“從”和其他介詞的用法等偏誤,這些都需要編入教材中進行強化教學。

3.從功能來看,“從”類介詞短語作定語和作狀語的習得難度相當,在語法測試中得分情況分別為2.43、2.41,留學生都較容易掌握。但作狀語的語法功能使用范圍更廣。除此之外,“從”類介詞短語的語法功能的難度,不僅跟它所作的成分有關,也受到其搭配詞語的影響,如“從……來看”的習得難度較高。

在測試中,我們還考查了練習的設計,“選詞填空、造句、判斷對錯”(75.41%、55.74%、54.1%),是留學生最喜愛的三種練習方式?!栋l展》和《博雅》中的練習也是這三類題型,這樣的練習方式有利于學生提高練習的積極性,更快地掌握“從”類介詞短語。我們對教學方式也進行了考察,“多告訴我一些例句、將介詞短語和我的母語進行對比、多做練習”(65.57%、60.66%、55.74%),是留學生最喜愛的三種教學方式。

三、對“從”類介詞短語的教學建議和教材編寫建議

本文圍繞“從”類介詞短語的構成、語義與功能,對經典漢語教材《發展》和《博雅》進行了考察,對“從”類介詞短語進行了語法測試,下面將從結構、語義、語法功能、練習四個方面提出教學建議。

(一)對“從”類介詞短語結構的建議

通過語法測試可以發現介詞框架的習得難度最大,正確率較低(50.81%)。在《發展》和《博雅》中共出現279次,占總數的50.81%。

1.教學建議

我們在學習者需求調查中發現,留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是“多告訴我一些例句(65.57%)”。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大量列舉“從”+其他成分、介詞框架、固定搭配的句子,讓留學生理解這些句子的意義后,去觀察、發現各種結構成分的特點,然后再進行歸納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從”類介詞短語類型中的介詞框架作為教學難點。在“從”+其他成分中,從+時間名詞+動詞(例:從春天開始)、從+地點名詞+動詞(例:從農村來到城市)的使用頻率較高,應當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在《發展》和《博雅》中最常用的固定搭配“從小”正確率一般(55.74%),“從那以后”正確率高(65.57%),可以將其作為教學內容中的非重難點。

從測試中發現較常用的介詞框架“從……到……”的正確率低(29.51%),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由易到難地逐步講解其用法。在初級階段,只講解此框架連接名詞以及名詞性短語的用法,到中高級階段再講解其可以連接動詞、偏正短語、同位語短語等用法?!皬摹_始”結構,教師可以先講解其搭配時間名詞的用法,之后再講解搭配代詞的用法。對于“從……上/中/里”來說,其后附詞都是方位詞,可先對方位詞進行教學,然后再引入到介詞框架當中來。

2.教材編寫建議

在教材編寫方面,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最先介紹“從”+成分,其次介紹固定搭配,最后介紹介詞框架。在這一方面,《發展》和《博雅》都進行了很好地處理,值得其他的教材借鑒。

教材對于語法難點應該及時總結、復習。在介紹固定搭配的用法之前,可以對“從”+其他成分進行簡單的復習總結。在介紹介詞框架的用法之前,對之前所講解的兩部分內容再次進行總結,這樣有助于溫習之前學過的內容。

(二)對“從”類介詞短語語義的建議

1.教學建議

我們建議在教學中要對比“從”和其他介詞的用法。例如:

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飽受貧困和饑餓,從這幾年里,每年還有很多人死去。

這個偏誤句子混淆了“從”和“在”的用法,應當講解介詞“在”表示某個確定的時間段,“從”則表示較長的時間段,而且時間段的終點往往還不能確定。所以,我們建議教師在講解“時間”“方面”“依據”標記功能時應當注重將“從”與其他介詞進行對比,讓學生理解語言點之間的異同點,以減少偏誤率[3]。

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框架意識[4],從測試中可以發現“從”類介詞短語的五個語義都較容易出現遺漏的偏誤,遺漏的偏誤率為52.32%。留學生在實際的學習當中,不僅會遺漏介詞“從”,同時也會遺漏其后附詞。

例:“從地下的腳印,剛進來的一定是小孩子?!?/p>

這個句子遺落了“……來看”。因此建議教師大量增加句子輸入,培養留學生的框架意識,整體輸入“從……來看”結構,以減少偏誤率。

2.教材編寫建議

在教材編寫時要增加“范圍”“方面”標記功能的專項練習。就“從”類短語的語義方面來說,留學生習得難度最大的是“范圍”標記功能和“方面”標記功能,正確率較低(40.98%、47.53%)。漢語教材中關于這兩個語義的練習卻少之又少,建議在教材的編寫當中,應當設置關于這兩個語義的專項練習,促進留學生更好地掌握。

(三)對“從”類介詞短語的語法功能的建議

1.教學建議

“從”類介詞短語不能作主語、謂語、賓語,只能作定語和狀語,作狀語的功能使用范圍更廣。因此,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重點講解“從”類介詞短語作狀語的用法,要求學生能正確輸出句子,至于“從”類介詞短語作定語的用法,只要在課文中保證一定的復現率即可。

教師要區分“從”類介詞作狀語的不同語義功能。通過對《發展》和《博雅》的考察,我們可以歸納出“從”類介詞短語作狀語的兩種句式:(1)名詞+“從”類介詞短語+動詞(例:他剛從北京回來。)(2)“從類介詞短語+名詞+動詞”(例:從理論上講,老師不能提前下課。)。前者可以用來標記時間、處所、范圍、方面、依據。后者通常用來標記方面和依據。教師清楚地對“從”類介詞短語作狀語時的不同語義功能進行講解,有利于學生清晰、準確地掌握其用法。

2.教材編寫建議

“從”類介詞短語作狀語的使用頻率較高,在《發展》和《博雅》中的課文也是以“從”類介詞短語做狀語為主。漢語教材的設計體現了母語的使用頻率,這值得其他教材借鑒、參考。

(四)對“從”類介詞短語練習的建議

1.教學建議

練習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教”和“學”的橋梁。我們通過學習者需求調查,總結出留學生最喜愛的練習方式:選詞填空、造句、判斷對錯(75.41%、55.74%、54.1%);以及最喜愛的教學方式:多列舉一些例句、將介詞短語和母語進行對比、多做練習(65.57%、60.66%、55.74%)。因此,要合理地采用留學生所喜愛的練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來進行練習、教學,這能夠提高留學生的練習效果和學習效率。

2.教材編寫的建議

通過考察,我們發現兩套教材均設置了三種題型:填空題、造句或完成句子、判斷對錯。漢語教材除了以上三種題型。還可以設置翻譯句子、連線題等題型。豐富的練習題型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拓展,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從”類介詞短語作為漢語語法難點,給漢語教學、漢語學習都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本文基于漢語教材考察和語法測試,對“從”類短語的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對漢語教學、教材編寫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猜你喜歡
介詞狀語正確率
介詞和介詞短語
門診分診服務態度與正確率對護患關系的影響
狀語從句熱點透視
介詞不能這樣用
在狀語從句中探“虛實”
生意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介入手術安全核查正確率中的應用
生意
狀語從句
看圖填寫介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