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特區精神融入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2021-03-07 20:52朱文燕
文化學刊 2021年7期
關鍵詞:經濟特區特區雕塑

朱文燕

特區精神根植于五大經濟特區建設的偉大實踐,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時期,豐富和弘揚于新時代,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孕育的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表達。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正式提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1]的特區精神。2020年10月習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盵2]。敢闖敢試是敢于沖破思想束縛的勇氣,敢為人先是敢于不斷破荒前進的實踐,埋頭苦干是敢于堅定腳踏實地的實干。特區精神彰顯了逆襲拼搏的思想自覺,既契合又滿足高職學生在應試失利后尋求突破崛起的精神需求。將特區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使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更具時代氣息。

一、特區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聯

特區精神的區域特色和歷史傳統使其熠熠生輝,不僅是改革開放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國精神的時代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因此兩者的內在關聯表現為:特區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并內蘊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決定了特區精神的弘揚與發展。

(一)從國家層面來看,特區精神的產生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理念具有一致性

改革開放之初為改變貧窮落后的經濟現實,黨和國家選取部分經濟基礎薄弱的區域,從出口商品基地起步率先實行市場經濟,這種局部性突破的經濟發展實踐,是我們黨在面對意識形態約束、資源約束、體制機制約束等的環境下,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富強的追求。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經濟特區先行先試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也體現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中央賦予經濟特區新事新辦、特事特辦的特殊權限,是經濟特區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的底氣。從1983年的蛇口工業區民主選舉起步,歷經一張白紙選村委會、“兩票制”選村黨支部、“三輪兩票制”選鎮長、公推直選等民主政治具體形式上推進,保證了政治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效作用。經濟特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緊抓文化建設形成了嶄新的城市文明狀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進步狀態,也是中國共產黨追求的價值理念。文化建設是達到社會主義文明目標的主要路徑,深圳、珠海和汕頭陸續確立了文化立市的戰略,使得文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文化產業為新的增長點,文化發展主要指標領先全國。深圳還提出實現公民的文化權利、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領先的文化發展理念,把和諧創建的各項要求貫徹到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展現出以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的新思路。同時依托“敢闖敢試”的優勢,把每一個和諧目標都靠改革去推動,靠創新體制去實現。

(二)從社會層面來看,特區精神的發展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理念具有相輔性

經濟特區在爭議中成立,并以其自由的“空氣”和平等的氛圍,在發展過程中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年輕人蜂擁而來,深圳因此被稱為“青年城市”。這種開放的社會結構帶來了不同的社會階層,形成了比其他城市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更需要戰略高度兼顧各方利益,在承認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前提下,實現各個階層的權利平等。經濟特區的青年們在打破舊的束縛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開創新的思想解放渠道,尋求創業和發展的機遇等方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張“白紙”留下了絢麗的青春色彩和寶貴經驗。公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理想追求,也是經濟特區成立之初堅持法治的內在要求。一方面法治以公正作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標,另一方面法治又是公正得以實現的工具。法治是經濟特區彰顯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20世紀八九十年代各個經濟特區陸續被全國人大授予立法權,并由所在的市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市政府自行負責。經濟特區立法側重制度的變通與創新,通過積極運用立法權,制定了不少的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將國家賦予經濟特區的特殊政策法治化,將實踐的成果通過立法鞏固下來,為經濟特區不斷遵循公正理念的先行先試提供保障,并在這樣的改革嘗試中鑄就了偉大的特區精神。

(三)從個人層面來看,特區精神的深化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理念具有趨同性

特區精神的內容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基因。經濟特區創辦不僅是落實“一國兩制”構想,而且以國富民豐的發展態勢,對和平統一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經濟特區的建立與發展,極大地激發了僑胞的愛國愛鄉熱情,他們紛紛回鄉興辦實業,助力解決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問題,為家鄉建設事業做出貢獻。經濟特區中這些敢為人先的創新者,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中的愛國者。經濟特區曾誕生過許多催人奮進的口號,袁庚所提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就是其中之一,這句口號折射出愛崗盡職,勤奮創新的敬業理念,并激勵著經濟特區建設不斷深化發展,這是經濟特區能突破重重阻力、殺出一條血路的集中體現。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但在經濟特區發展初期曾出現不少失信的行為,給經濟特區發展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危害,因此,各經濟特區在糾錯的基礎上迅速開展信用建設工作,并陸續形成了首個信用網、信用管理規章、跨境信用平臺、海關信用平臺、信用經濟試驗示范區等領先經驗。友善是將善心傳遞給他人的行為,是以人性的通感為基礎行動的善意。經濟特區中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的奉獻,雖然沒有了家鄉鄰里互助的關愛,但是“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以及“志愿者之城”的率先系統提出等卻使這些建設者在陌生社會里,從樣態多元的友善聯系中,感受到超越個體功利性的大愛。

二、特區精神融入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狀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大敘事特性與高職學生習得方式在發展邏輯上是不同的,加之多元文化和相關保障機制的缺失,使特區精神融入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

(一)特區精神的認知消解于中國精神譜系中豐富的精神成果中

特區精神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創探索過程的高度凝練,是中國精神譜系的豐富和拓展。通過將特區精神置于中國精神譜系中來定位和認識,能更好地對特區精神的超越性和普適性進行挖掘,發揮其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價值。中國精神是由一個個具有歷史發展源流關系的精神形態所構成的,形成了一系列鮮明具體標識的譜系。中國精神譜系不僅包括革命時期形成的精神,還包括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精神,雖然呈現形式各有特色,但是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的內核是相同相融的。中國精神譜系極為豐富,里面的各種精神主要以地點、代表人物及事件命名,約有91種。其中特區精神是具有時代特點的中國精神,是始終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面對不斷增添發展的各類精神,“ 00后”的大學生主體在認知方面還難以清晰把握,無法精準地對特區精神進行選擇和發揚,其成長時空也使他們缺少切身體驗和感受,難以在實際生活以及內心感受形成共鳴。

(二)特區精神的意識形態性與高職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環境雜陳的矛盾

特區精神是社會意識的體現,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意識形態是對社會客觀現實的預期和想象,作為價值、道德和理想的觀念體系,有統一的價值觀貫穿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我國意識形態提供了主要的價值規范,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也融會在特區精神中,并引領和規范特區精神的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特區精神在深化發展中,通過敘述的合法性與批判的正當性,發揮灌輸與護衛作用,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被大眾意識所承認,并激發其認同者的參與熱情。但是在新階段,我國的社會思潮愈加復雜,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尚在可塑階段,對信息真偽辨別能力不強,即使身處校園內,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其沖擊。他們通過新媒體時常會接觸到一些被放大的社會問題或為商業效應渲染的社會丑惡面。課堂研習的部分教材,存在直接搬用西方術語、原理和方法的問題,不僅削弱了青年學生理論與文化的自信,而且部分學生對利益至上價值取向態勢明顯,嚴重影響了高職學生的集體認同感、敬業奉獻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精神。

(三)特區精神的物質載體單一靜態與高職學生習得生活經驗性的隔閡

特區精神需要一種承載其內容的物質外形,以直觀形象有說服的方式呈現蘊含的內容。這種物證的方式在傳統經濟特區中是以雕塑方式呈現,如深圳市的拓荒牛雕塑;汕頭市的升騰三星雕塑;珠海市的漁女獻珠雕塑;廈門市的白鷺女神雕塑;海南省暫未有代表全省的雕塑,三亞鹿回頭雕塑是黎族愛情傳說的代表。這些雕塑是精神的物化品,融入了人們對特區建立發展認知的精神世界,使特區精神內容充分顯露出來,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但在交互式新媒體環境中成長的青年,難以對這些單一靜態的物化雕塑產生興趣。并且高職學生具有理論學習興趣相對較弱,但形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更多是從自身對日常事務的處理中直接形成的?!皩τ谀切┎粔蜻€原,或者暫時無法還原為日常經驗直覺的思維規定,日常經驗總是敬而遠之,甚至是漠然置之?!盵3]因此,只有將這種簡約、凝固和抽象化的理論形態,還原成日常生活的情境經驗,才能被高職學生的感性經驗思維所接受。

三、特區精神融入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選擇

特區精神中迸發出的青年力量和活力特性,更契合高職學生直觀經驗的習得慣性,在融入具有理性間接經驗特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時,要進入到他們日常學習、思維和評價體系中;進入到他們的學習發展環境、事件和榜樣中;關切到他們學習發展的現實需求并激發其情感認同。

(一)優化對特區精神理論認知的校內教育

高職學生樹立對特區精神的意識,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的關鍵所在。要想引起高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自覺行為,特區精神就必須先進入高職學生的知覺和記憶中。高職學生主要的學習生活時間都在校園里,因此要立足課程教育做好大學生特區精神融入的工作,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凸顯特區精神的由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學生特區精神培育中的影響力;在哲學社會科學課程中添加特區精神的內容,開設經濟特區建立發展有關的選修課等以完善相關的課程體系,并在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過程中,突出各類課程教育在高職學生特區精神培育中的特色作用?!凹热蝗说男愿袷怯森h境造成的,那就必須使環境成為合乎人性發展的環境?!盵4]環境是隱性教育的重要方式,能以其隱蔽性對主導價值觀的認同產生深刻的影響。故將特區精神理念和元素融入校園環境建設,既要多種途徑優化能夠合乎高職學生特區精神形成的校園物態環境,又要培育營造出有利于特區精神形成的人文環境,使高職學生在特色的校園環境中,能充分直觀感知特區精神,進而能升華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體驗。

(二)完善對特區精神情感認同的社會環境

特區精神的理論認知要轉化為行動,還需要一個情感滲透的轉化環節。這種情感不僅是思想化的感情,還是觀念認知與行為實踐的紐帶。這種情感只有使人心悅誠服,才能在滲透轉化時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特區精神的理論要成為高職學生自覺行為,關鍵就在于高職學生內心的信服。除了校園課堂中以理服人,還需要與校外社會日常生活對接,賦予高職學生日常行動以方向指導,喚醒高職學生的情感,并使其在復雜社會生存和交往的反復體驗中形成一種正向的內在體驗,并逐漸融入自身的精神結構成為一種思維定式,達到情感認同的狀態。因此,既要在日?,F實的社會環境中,創造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生生不息的環境,通過公共性的儀式活動、公益性服務、文化性產品等帶有特區精神主題的氛圍及載體表達,使高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化。又要在虛擬交往環境中,要依托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引導高職學生的精神訴求,向高職學生直觀展現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理念,并依法清理負面有害信息的網站平臺,促進高職學生對核心價值觀在情感上的認同與接受。

(三)創新基于特區精神交互載體的自我教育

特區精神是一種內在無形的思想意識,只有借助有形并具有互動多變特征的載體,才可能把無形的精神具體生動地展現出來,契合高職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同時,高職學生只有通過日常不斷地踐行體悟,才能使特區精神成為其心理無意識的思維和習慣。因此,以各個特區標志性靜態雕塑作為創新的基礎,一方面要優化這些雕塑外形設計以情感人的能力,使得這些雕塑外形設計能展現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情由,成為情感與遐想的橋梁,比如在雕塑的符號化應用方面,產生大小、材質、線條、色彩、功用等組合變化,使高職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經驗產生豐富的情緒體驗與情感共鳴,進而內化入自身的情感意識;另一方面要豐富這些雕塑與人互動由情入理的時空,使得這些活化的雕塑能激發高職學生對其產生興趣。比如通過借助具體的場面、情境和恰當時機,在線上和線下的主要節日及涉及大學的重要活動,提高這些雕塑的出鏡率及發揮其功用化互動效果,引發高職學生關注并探索其中的情由,認識這些雕像內含情感的本質,進而引領自身的情感,達到由情入理的目的。

總之,特區精神的由來要為高職學生所熟知,特區精神的內涵要成為高職學生日常行為的取舍習慣,特區精神的載體要成為高職學生自我教育的交互點。通過時代特色鮮明的融入方式,最終把抽象的理論回到高職學生日常生活,并被他們所認同。

猜你喜歡
經濟特區特區雕塑
經濟特區: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者
——評《中國經濟特區四十年工業化道路: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
巨型雕塑
我的破爛雕塑
卷首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寫實雕塑
DC炫特區
論經濟特區在我國非均衡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深圳:特區醫改的苦辣酸甜
《特區實踐與理論》2014年 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