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陣地的話語權研究

2021-03-07 20:52許春雷
文化學刊 2021年7期
關鍵詞:話語權陣地話語

許春雷

高校是青年人的主要聚集地,是黨和國家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場所,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領域,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任務。青年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大學期間還沒有完全塑造完畢,經常會受到各種思想沖擊和文化滲透,全社會都必須要營造更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以更加堅定的政治方向、更加理性的價值理念、更加正直的思想品格,鍛造好祖國未來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網絡陣地的話語風格特征

要想掌握高校網絡陣地的話語權,就要了解網絡陣地話語風格的內容與形式,尤其需要在研究好高校周邊網絡陣地的話語風格上下功夫,研究其內在規律,合理運用這些風格特征重塑自身網絡語言的表達方式,提高網絡思政引導和教育青年大學生的針對性、有效性。

(一)具有強烈“撕”的思辨意識

在研究中發現,各種“撕”的網絡行為在青年人的網絡活動中有其潛在的內生邏輯,這些邏輯的自洽原點,根本上是家庭環境的差距、審美的差異、價值理念的差異和政治理念的差異,這些差異因為個體成長經歷的不同而很難調和,也很難在短暫的大學生活中更為精準地教育引導。時代需要青年大學生具備逆反的個性,不迷信傳統,具有更強的創造性,但時代也需要更加理性、不偏激的學識青年,如何引領他們的網絡話語風格,變“撕”為“思”,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二)具有鮮明“溝”的群體層次

調查表明,高校青年大學生的代溝已經從原來的3-5歲為一層級逐漸演變為按照入學的年級來分層,甚至同一年級內部之間也產生分裂,導致了再分層。青年學生在不同的背景下,所處年級群體的流行方向、入學前后的流行軼事、網絡文化的崛起消亡等,都處處影響著大家在課堂之外形成的認知上的“溝”。表現在時間上,主要以高考前后的時間為顯著差異,關注的重點和接觸的知識點都已經出現了體系式的變化,相互之間所處的年級越高代溝差異化越大;表現在空間上,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間的鴻溝、東南西北的差異、文化習慣的不同等都是造成青年學生之間產生不同的緣由。

(三)具有明顯“潮”的網絡標簽

青年人永遠走在社會“潮”流的前沿,不僅是因為他們始終熱衷于對影視、文化、娛樂等圈層的追蹤熱捧,也源自青年人共有的探究社會發展的探尋欲望,更是人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青年人必然經歷的青春期生理成長階段。在語言上,他們有意無意甚至刻意地去選擇使用自己最擅長最流行的方式去表達內心的情緒,以晦澀難懂為榮,形成獨特的文化特征,以此在溝通上享受更私密的溝通表達方式;在行為上,青年學生會通過自覺不自覺的網絡行為來宣示自己的思想潮流和內心訴求,在網絡掩飾真實面目的背后,行為更趨于放肆,以至產生逆性格的行為方式,這些都是隱性的。在選擇上,青年人更有“我”的想法,選擇上更自信,在網絡表達上即有可能演變成盲目自大、脫離真實的想法和理想信念。

二、高校網絡輿論場的話語權表征

高校既是一個融入地方社會發展的基層組織,也是一個具備“小社會”特征的半封閉單位,其相對獨立的特點決定了在其周圍始終圍繞著媒體、纏繞著話題、牽繞著“斗爭”。

(一)自主平臺話語權是呈現的主陣地

無論周圍的輿論環境如何變化,高校官方平臺主動發聲始終是傳遞正能量、辟謠解惑的終極發聲地。從自身實力看,高校宣傳部門越來越重視宣傳工作,更加有創意、有能力做好網絡宣傳工作。兵強馬壯的雙一流高校宣傳工作更加系統化,兼具極強的統籌協調能力,與大勢呼應緊密,與現實鏈接徹底;一般地方高校制度進一步健全,人員更加充實,在各種宣傳賽道上經常以黑馬的姿態涌現出來。從宣傳教育引導的格局上看,高校的內容從純新聞式的報道發展成為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兼具大的“形”和小的“實”,既全面地服務好高校中心工作,也能挖掘校園故事細節,在用好校園官方陣地中潛移默化地做好校風學風的引導。從突發輿情處置能力上看,讓主流意識形態為群眾信服[1],既能做到試水發聲辯解,也能完成全面全程回應,應該說這是高校輿情處置飛速進步的時期??偠灾?,高校的自主官方平臺話語權是牢牢掌握在自身手中的,既是必須管好的網絡主陣地,更是輿論戰必須用好的“主戰武器”。

(二)自媒體平臺話語權是話題的主溫床

圍繞高校這個“中心磁場”,會活躍著眾多的自媒體,他們將自媒體平臺的名稱和學校校名完美“撞車”,打擦邊球,走在侵權的邊緣。他們依附于學校圈,生存處于青年學生網絡圈,盈利于校園周邊商家圈,“三圈”決定了“蹭”高校的“身邊事兒”一定是他們制造所謂熱點話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這些自媒體平臺往往通過校內學生的渠道獲得更多校內“新鮮事兒”,這些渠道是通過所謂投稿、支付信息費用和校內外各類商家提供信息等方式組成,因而消息特別靈通,尤其是關于學校負面消息,吸“睛”更具優勢。校方在非特殊情況下,很難精準掌握和分析他們的具體信源,也難以有效掌握這些渠道的出口關。

(三)校園周邊媒體話語權是爭奪的主戰場

校園周邊媒體的話語權爭奪始終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這種爭奪的主體不僅是官方和自媒體那么簡單,它往往是由多方組成,有青年學生自身在自媒體平臺上的話題爭論,有青年學生和校外人員之間的立場辯論,有官方“硬杠”自媒體的辟謠,還有多方匯集成復雜對象間的話語爭端。無論是哪種話語權的爭奪,最終目標都是通過掌握話語權來引導輿論,表達立場。然而,無論哪種方式的話語爭奪,無論哪一方的成敗,客觀上自媒體都完成了“引流”的目的,從而增加了自身校園周邊知名度,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校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選擇沉默以對,因為“認真你就輸”。

三、高校網絡陣地話語權的構建方向

高校網絡陣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要求決定了高校絕不能對周邊的網絡“圍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若罔聞。

(一)科學設計規劃,優化體系建設

網絡空間話語權的爭奪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一校一地的努力,力量單薄、話語權有限,是無法完成這項重要任務的。這個爭奪的過程、構建的過程需要多方的配合發力,如網信部門、網安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自身共同融合構建完備的話語發聲體系。要建立科學網絡聯動機制,有具體牽頭部門,能夠有效處置突發輿情,分析研判網絡空間話語權狀況,提供更加直觀有效的大數據分析和趨勢分析,找準有影響力有苗頭傾向的泛校園自媒體號,制定相應處置對策,無論發生哪類情況都能夠可控可溯可引導。

(二)融入網絡空間,學用網言網語

要想支配網絡陣地的話語權就需要和網絡空間和諧共生,無痕可循,求得這樣的狀態取決于是否掌握好網言網語。講外行話說網下語,無論表達怎樣的觀點都會被率先排斥在網絡空間之外,讓青年學生從源頭上不接受不認可。如果說的不是他們能夠接受的語言,那么這種天然的排斥感是無法讓他們接受觀點,進而也無法轉化為教育的內容。我們需要通過更多地接觸青年學生來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憂,來學會用他們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我們要通過轉換行文方式,要用他們的語言風格和語言表達方式來擺事實講道理,寓教于文;我們要通過吸納更多青年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加入到高校網絡宣傳教育的隊伍當中,善于培養“網絡圈群”中的“隱形代理人”[2]。

(三)關注校園師生,主動制造話題

有了體系化的設計和講網言網語的能力是爭奪網絡話語權的基本內容。如果想更加牢固地掌握話語權,牢牢把握住網絡輿論的“方向盤”,就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出擊制造更多正能量的校園話題。這種制造話題的能力也是當下高校宣傳工作的基本素養,當然,制造話題需要有鑒別網絡語言的能力[3],萬萬不能走上“高級黑低級紅”的歪路,這樣不但起不到正面話語引導的作用,反倒是制造了校園負面輿情,給學校網絡陣地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要立足學校發展大勢,圍繞中心工作挖掘亮點,尋找結合點、切入點和宣傳賣點,在網絡宣傳上做足文章;要立足在話語釋放上控制節奏,既不能做“一錘子”買賣,也不能“尾巴”太長過于拖沓,要適應青年學生的自身特點和網絡習慣;要立足學生自發產生的話題,把精準施教理念貫穿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4]。

長期以來,青年學生受到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在備戰升學考試中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表達的欲望和思想,導致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情緒最大化釋放,基于此,高校要持續不斷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的分眾化發展[5],做好高校網絡陣地的話語權掌控與引導。

猜你喜歡
話語權陣地話語
“無尾怪”和“獨角怪”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暑假,到校外陣地去實踐
暑假,到校外陣地去實踐
中國如何爭奪LNG市場話語權
應提升貧困群眾話語權
“社會共治”中的話語權爭奪戰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被春天取消了話語權以后 [四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