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雄“君子論”在人格教育上的承前啟后

2021-03-11 07:19蔣春鵬
文史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承前啟后揚雄

蔣春鵬

摘? ?要:“君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范疇。儒家的許多重要人物都對“君子”進行過論述,在有關“君子”的論述中,揚雄的系統論述無疑在教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揚雄“君子論”的最大特點是不復雜,易于操作?!傲暿切奚?,強學力行”,總體強調學習要善于思辨,以追求真理為目的,以成為君子為自我要求,并勉勵自己要不停地學習并應用于實踐中去。

關鍵詞:揚雄;君子論;承前啟后;習是修身;強學力行

“君子”是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范疇。儒家重要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揚雄、朱熹等人都對“君子”進行過論述。在他們的論述中,“君子”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格理想;修身養性,教育達人,就是為了成為君子??梢赃@樣說,在歷史的發展中,“君子論”猶如一盞明燈,為處于人生迷茫的士群,指明人生目標,樹立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而在有關“君子”的論述中,揚雄的系統論述無疑在教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一、孔孟“君子論”對揚雄的啟迪

揚雄的“君子論”,來源于先秦儒家對“君子”的論述。

在《易經》《詩經》《尚書》等先秦典籍中,廣見于“君子”一詞。不過,早期的“君子”是從政治角度立論,表示的是治理國家,發號施令。到了春秋時期,因為社會大變動,孔子把原本表示身份概念的“君子”,改造為具有道德概念的“君子”,并在自我的修身實踐和辦學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并逐漸完善了“君子論”。

孔子“君子論”之所以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強調用道德行為而非身份地位來區分人。在孔子的《論語》中,107次提到“君子”。[1]在孔子看來,“君子”應該具有這樣的內涵:絕對的善良,“仁者愛人”;恪守道德完善,克服私欲,表里如一,崇尚秩序;當仁愛的目的與自身生存的目的發生矛盾時,要不惜殺身以成仁;心胸坦蕩,謙虛自省,己所不欲,不施與人;刻苦上進,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等等。

孔子的這些關于“君子”的論述到了孟子那里,變得更加宏大與深刻?!睹献印芬粫?,82次提到“君子”。[2]孟子試圖從人性深處,尋找君子的起點。他認為,人與禽獸的差別就是人有“心”,這個“心”就能導致善良的本性。孟子說,人的心有四端,即為惻隱之心,是非之心,辭讓之心,羞惡之心。據此,人性本善不是個很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人性向善。例如,一個小孩掉到井里去了,任何人看到這種情況都會立即去加以施救。這樣做乃是源自向善的自覺,而不是為了博取名聲或感謝。由人性向善開端,就能發展成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的大丈夫,天地間也就多了許多浩然之氣。

荀子、子思等戰國時期的儒家學者,對“君子”也有許多論述。綜合起來看,儒家的“君子”其實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因為儒家的終極理想人格是“圣人”,這個目標可望而不可及。盡管如此,但有了“君子”這個目標,就給儒者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自我期許和踐行的機會,也就是意識到只要自己有期許——堅持去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堂堂正正之人,去踐行——通過學習、教化、反省,推動自己沿著“君子”之道不斷攀行,就有可能成為“圣人”。

總之,孔孟儒家的“君子”之道,為人們描繪出的乃是一種理想境界;因為在歷史上像顏淵、冉求那樣“言必行,行必果”的人畢竟不多見?!熬印敝?,其實更在乎的是自我期許,積極奮發,然后反省自躬,自己缺什么、目前能補什么;至于具體地怎樣去補,就完全靠自覺和自己的努力與堅持了。所以,君子之道,就是自己向著理想目標去嚴格要求、把自己從粗鐵捶打為精鋼的過程;最終能捶打成什么樣子是不會有什么具體標準的,所以孔子說:“君子不器?!盵4]

包括孔孟在內的先秦儒家對“君子”的系列論述,對那個時代的士庶大眾尤其是“士”即知識分子還是非常有影響的。只是,它很難真正實現;更重要的是沒有一個可遵循的標準來規范、實踐與檢驗,所以多屬于說說而已。不過,到了西漢的揚雄時代,因為他對“君子”的全面論述,“說”與“行”終于統一起來了。

二、揚雄提出較全面的“君子論”

在揚雄的時代,被董仲舒等西漢時儒改造了的儒家學說,或經學化,或讖緯化,已經徹底歪曲了孔孟儒家的本來面目。揚雄為了恢復孔子的正統儒學,高舉起“君子”這面道德品質的大旗。在這樣的背景下,全面闡說“君子”的行為準則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揚雄的著作中,對“君子”有多處論述,尤以在《法言》卷十二中《君子》一卷最為集中。他說之所以要撰寫《君子》專卷,是因為“君子純終領聞,蠢迪檢押,旁開圣則”[5];即是說,為了讓人們全面了解君子的行為準則,善于成就自己美好的名聲,行動無不遵循法則去進行,并能將圣人的原則發揚光大,這才撰寫了《君子》。

揚雄的“君子論”,既有對孔孟“君子論”的繼承,弘揚,更有發展,比較全面而具體。

揚雄以“玉”喻君子之德,特別強調其“純淪”(純理)。他認為諸子的學說太過于“駁雜”,因此強調“君子全其德”,就是要努力使自己的道德純粹完美。

揚雄說:“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惡,而忘人之好?!币驗榫哟藢捄?,故常見到別人的優點;律己嚴格,故不見自己的優點?!靶∪恕狈创?,對己寬容放縱,故將自己的缺點視為優點;對人吹毛求疵,總將別人的優點視為缺點。

揚雄認為,孔子之道是“經營中國”的大道,但是必須使它用得其所;如果用不得其所,就會如牛行鼠穴——有力而無法施展。

在揚雄看來,君子所維護的“圣人之言”是永遠顛撲不破的真理,是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的。揚雄說:“君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強調“德”與“行”的內外統一。揚雄認為具備了“內圣”修養的“君子”,一言一行都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圣人的道德規范。儒家強碉“修身”,修身是成就事業的基礎。修身好比練內功,終能由凡人而成為“君子”。

揚雄認為,“君子”有居上位者,有居下位者。就其德和才而言,君子都是“大器”。居上位之君子有大用,居下位之君子有小用。故“大器固不周于小”,只適用于真正的器械,而不適用于君子。對于努力修身以成為“君子”的人來說,更不能拒絕“小”用、忽視“小”事。中國傳統道德,提倡“積小善,戒小惡”,古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焉,勿以惡小而為之?!币蔀榫?,還必須從“積小善”做起。揚雄強調“君子不械”,就是主張不拒絕“小”用、不忽視“小”事是“君子”的道德修養。

揚雄歷來主張“避礙”?!氨艿K”并非逃避困難,而是追求辦事效率。揚雄以為,要想成就大事,必“會其時之可為”,即要遇到能夠成就事業的機會。他在解釋自己不追求政治上顯達的原因時說:“為可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不可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誓华毷匚帷短??!币虼?,其“避礙”不乏“審時度勢”的含義。揚雄提倡“全身遠禍”,反對“直往”,都是“避礙”的表現。

揚雄把“上進”理解為對道、德、仁、義的不懈追求,實際上就是反對一般人對學習所持的急功近利和實用主義的態度。他“不為章句”之學,表示他不愿走同時代讀書人靠注解經書進入仕途的道路。他“自有大度”,這個“大度”就是繼承孔子的事業,實現禮樂治國、建立王道政治的理想。他“年四十余,自蜀來至游京師”,原本是為了尋求實現理想的機會。理想破滅之后,他仍然沒有消沉,而是選擇了另一種進取的道路——“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實際上就是充當孔子儒學的捍衛者。應當說,揚雄的一生都在不斷進取,只不過他不是懷著那種“食夫位,慕夫祿”的進取目的罷了。

揚雄說:“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蹦軌蜇炌ㄌ?、地、人三道于一體的,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儒”,一定是極圣極智的“圣人”?!吨芏Y》把“六德”“六行”“六藝”叫做“德行”“道藝”;有此“德行”“道藝”者,非圣人不可當之。揚雄以“王”釋“儒”,不乏宣示“儒術獨尊”的用心。

揚雄認為,一個人的美譽或罵名、吉祥或災禍,無不決定于自己的所作所為,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明乎此,則“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一個不“自愛”的人,不僅不會有愛人之心,而且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什么壞事都做得出來。因此,“自愛”才會“自律”。人人都能自律,就不會有人為非作歹;沒有人為非作歹的社會,必然充滿大愛,故曰“自愛,仁之至也”。一個不“自敬”的人,不僅不會敬重別人,而且精神空虛、行為怪癖,無法約束自己。不能約束自己,就會藐視禮法,就會胡作非為,故曰“自敬,禮之至也”。

揚雄認為:“德者益壽”“仁者壽”。道德美好固然可以益壽,但堅守美好道德也有可能弄得自己窮困潦倒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顏回、冉牛是如此,揚雄自己又何尚不是如此!大凡在一個顯失公平的社會里,總是難免會有“好人活得累,壞人富且貴”的現象。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揚雄“君子論”的最大特點是不復雜,易于操作。這是與先秦儒家的“君子論”的最大不同。

按照揚雄的闡述,“君子”是品德高尚、言行謹慎的人;經過努力,人人都可以成為君子。要想成為“君子”,必須樹立成為君子的志向、選擇品行俱佳的老師,并為此堅持不懈地學習。具體的學習方法則要靠自身勤學精思、與朋友切磋琢磨,還要努力踐行學、思所得的圣人之道。對于欲行“君子之道”者,只要心中有圣人,按圣人的指引,從小處開始著手,“積小善,戒小惡”,言行一致,加強自律,不斷進取,始終堅守美好道德,就能成為“君子”。

三、揚雄“君子論”對后世的影響

揚雄對“君子”的論述,完全是以儒學的衛道者自居,對董仲舒等西漢時儒有許多批判。所以,自漢以下,直到北宋,一大批思想家和政治家,如桓譚、王充、韓愈、柳開、石介、蘇洵等人,都將揚雄視為繼孟子之后的孔子儒學的繼承人和維護者。

從思想史角度看,揚雄的“君子論”,開了宋明心性之學的先河。從對儒家文化的貢獻看,孔子、揚雄、朱熹最能代表儒學的發展脈絡:孔子是儒學原理的創造者,揚雄是儒學理論的闡述人,朱熹是儒學實踐方法的集大成者。他們三人分別代表了原創、邏輯、操作這三個方面。從這個層面講,揚雄的包括“君子”在內的思想學說引領中國儒學乃至中國思想文化的時間相當長。

揚雄“君子論”對后世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儒家主強“入世”,對治學為文強調“經世致用”,故揚雄非常重視每一部著作的社會影響。揚雄說:“太史公,圣人將有取焉”[6]。唐宋人“文以載道”的主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揚雄的影響。郭紹虞在其《中國文學批抨史》中說“揚雄發展了傳統的文學觀”[7],應當是不無道理的。

揚雄說:“君子于仁也柔,于義也剛”[8],既體現了執法者人性化的一面,又強調了“法不阿貴”的一面。后人所謂的“法不容情”“對事不對人”,是與揚雄“君子于仁也柔,于義也剛”的思想相通的。

揚雄說:“子長多愛,愛奇也?!盵9]他一方面充分肯定《史記》,認為“圣人將有取焉”;另一方面,認為《史記》將項羽歸入“本紀”、陳勝歸入“世家”是“不與圣人同,是非頗謬于經”,而將《史記》為那些有一技之長或者較大社會影響的下層人士(如刺客、滑稽、日者、龜策等)立傳視為“不忍”和“愛奇”。揚雄的這種“正統”觀念直接影響了班固,以致《漢書》在編纂體例和人物褒貶上都體現了揚雄的這種傾向。

揚雄是漢代大儒,也是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法言》之中,并影響深遠。揚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通過“修性”實現“求為君子”的教育目的。揚雄對“君子”的內涵及“求為君子”的教育目的、學習方法進行了極有價值的論述,強調學習者應該修養道德、身體力行,達到品德、行為的完滿。為實現“求為君子”的教育目的,揚雄對“求為君子”在三個方面有特別強調,即注重修性、學正、習是。

在揚雄教育思想里,“求為君子”是教育的目的。他對“求為君子”,特別看重兩個方面:習是、修身。

揚雄說:“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也,況習是之勝非乎?于戲!學者,審其是而已矣?!盵10]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對象更加重要。因為習慣而形成的思維定勢對人的影響很大,所以揚雄特別強調“學者審其是”,首先要能夠正確評價“是”與“非”,然后去認真學習那些正確的知識。

揚雄說:“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盵11]所謂“修性”就是通過學習而使其“正”。視、聽,關乎辨別是非;言、貌,關乎待人接物;思,則關乎趨從去取。此五者,不僅關乎人的道德修養,亦關乎人生事業之成功與失敗。因為“正”“邪”事關重大,故必“學”而使之“正”。

“習是、修身”是君子對事物正確與否的一種價值觀的審察與體現,是對真理與是非的堅守。如何習是、修身?揚雄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盵12]“是以君子強學而力行?!盵13]揚雄以射箭為喻,闡述“修身”(道德修養)、“矯思”(端正思想)、“立義”(人生目標)三者之間的關系,旨在強調“修身”的重要性。儒家把“明德于天下”作為人生奮斗的最高目標,而“修身”,尤其是“強學而力行”的“修身”就是實現這一最高目標的基本條件。

“君子強學而力行”的“強”和“力”都是形容詞。強:勉勵,奮發之意;力:努力。這句話的大意是:有道德的人會勉勵自己學習并且努力去行動。揚雄這里強調的是一個務實的態度。學問雖然重要,如果能力不行,就不能算學到了真本領。這種強調知行統一、學以致用的主張在今天仍然是有積極意義的。強學和力行,都要求一個人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讀書學習,需要有毅力鉆研進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要縝密思考,把所學和所用有機結合起來。所以,學習不是最終目的,學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只讀書而不去實踐,就會成為紙上談兵的書呆子,對社會是沒有多大的用處的;只實踐不去讀書,就會缺少依據很難獲得成功。

“習是修身,強學力行”總體上強調學習要善于思辨,以追求真理為目的,以成為君子為自我要求,并勉勵自己要不停地學習,且于實踐中加以運用。揚雄關于學習、實踐、思考三者相互聯結的學習方法,啟示我們學習要勤于思考,擅于思考,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

注釋:

[1]楊伯峻:《論語譯注》之《論語詞典》,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41頁。

[2]楊伯峻:《孟子譯注》之《孟子詞典》,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380頁。

[3]楊伯峻:《孟子譯注》之《滕文公下》,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141頁。

[4]楊伯峻:《論語譯注》之《為政》,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7頁。

[5](漢)揚雄:《君子》,據紀國泰《<揚子法言>今讀》巴蜀書社2017年版。以下所引揚雄論“君子”文,均見此書第347—373頁。

[6][8][9](漢)揚雄:《君子》,據紀國泰《<揚子法言>今讀》第356頁,第348頁,第356頁。

[7]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3頁。

[10][11](漢)揚雄:《學行》,據紀國泰《<揚子法言>今讀》第11頁,第9頁。

[12][13](漢)揚雄:《修身》,據紀國泰《<揚子法言>今讀》第55頁,第58頁。

本文為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課題《揚雄思想及其當代教育價值研究:基于學校特色發展的視角》階段成果之一。

作者:成都市郫都區第四中學校長

猜你喜歡
承前啟后揚雄
一部承前啟后的劇本——吐火羅文A《彌勒會見記戲劇》的意義
試論揚雄《法言》對儒學的發展
芻議揚雄筆下的蠶桑及民生觀
揚雄的蠶叢說與史學價值
青島峰會承前啟后,碩果累累
“壯夫不為”與“不諷則勸”——揚雄對漢賦理論的改造與兩漢之際文學批評思想的定型
西漢揚雄《太玄》律學思想的初步認識
揚雄的鄉土意識與六朝社會的地域文化觀念
承前啟后的摩托羅拉 Motorola Cycling Team
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一代宗師
——蕭劍聲教學思想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