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寒食帖》題跋印章考察其庋藏遞傳歷史(上)[1]

2021-03-11 07:19唐林
文史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寒食董其昌題跋

《黃州寒食詩帖》(以下簡稱《寒食帖》)[2]。作者為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蘇軾(生平事跡參見《四川美術史》中冊五代兩宋卷之“蘇軾”條)。帖為行書,縱34.5厘米,橫199.5厘米,25行,共129字?,F藏臺北故宮博物院。[3]

《寒食帖》釋文如下: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涂窮,死灰吹不起。[4]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最高成就的代表作。[5]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該帖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是作者心境、性情與書法的結合。[6]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開篇起筆字跡較小,沉穩勁秀,寫到后篇,隨著作者情緒的變化,字行跌宕起伏,氣勢開張,大小錯落,洋洋灑灑,一派天機。[7]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就墨法來講,蘇軾素有“湛湛如小兒目睛乃為佳”的墨法要求。[8]從蘇軾大多作品的墨象來看,是濃而黑,致密性極好,可用墨色密實來形容?!逗程窌ǖ哪兓?、欹側的造型是作者自適本性的表達。所以有人認為《寒食帖》是重章法最好的例子,“真堪‘計白當黑之喻”[9]??傊?,整幅作品似乎完全被作者的情緒所控制,突破了日常書寫的許多習慣,形式之間的對比強度大大超越日常規范,從而給觀賞者帶來的震撼力也是一般作品無法比擬的。這是蘇軾書法中最為精彩、最為杰出的一件作品,是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作品,是蘇軾乃至整個宋代行書最輝煌的代表作,是其書法生涯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寒食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巨大,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是蘇軾這個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整體素養的集中表現。正如后世四川人陳子莊所言:“一幅書法須有整體之妙。整體之妙在于風神”[10]?!逗程返湫偷伢w現了東坡“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藝術自評,是他書法創作前后期分野的里程碑。

該帖收錄于《藝術100中國藝術經典》《中國最美的100傳世書法》《中國歷代書法精品100幅賞析》《中國書法名作100講》《中國書法經典百品》等書籍。

蘇軾之《寒食帖》以及遞傳歷史歷來為書法界、文學界所重視,所發文字之多,數不勝數;故本文不再重述,僅從其題跋、印章兩個方面(按:本刊下期所載其近現代部分有文獻內容)來考察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寒食帖》在各個朝代的傳遞歷史;也就是說,焦點不在書法藝術,而著重其文物性和遞藏。

《寒食帖》現有題跋[11]十二,按今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該帖的年代順序,分別是黃庭堅、張縯、董其昌、清高宗(三題)、內藤虎次郎(二題)、王世杰、顏世清、羅振玉、郭彝民。如果依接(跋)紙算,有六紙。

《寒食帖》鈐印章[12]有百余枚(次),其中有一印多鈐,如清代納蘭性德的“楞伽”印在不同位置就鈐達5次。

由于版面限制,除重要題跋之外,本文介紹盡量從略。有題跋者,印鑒一起介紹;反之,僅介紹印鑒。本文依年代順序介紹。

一、宋代(公元960—1279年)

(一)題跋

1.黃庭堅

黃庭堅《題蘇軾寒食帖跋》,行書,34.3×64cm,9行,59字,書于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至九月間。當時,黃庭堅從四川的宜賓前往青神縣[13]探望姑母。其時,張縯、張浩的伯祖父張浩(永安)攜此卷到今四川眉山市青神縣拜見黃庭堅,故有其跋。題跋如下: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于無佛處稱尊也。[14]

黃庭堅的楷行書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此件是人們公認的他的楷行書代表作之一,歷來為人們所珍視。蘇軾《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加上黃庭堅“上悟漢晉,下開元明”楷行書后跋,則與東坡此帖形成“雙璧”的稀世墨寶。跋文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云之遇風,往而卻回也”。黃庭堅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字寫得藏鋒護尾,縱橫奇崛,其長筆畫波勢比較明顯,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形成了中宮收縮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人們也稱其為輻射式書體。在布局上,《跋文》常從欹側中求平衡,于傾斜中見穩定,因此變化無窮,曲盡其妙。從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從整體看,呼應對比,渾成一體。此跋給人以神情飽滿,氣勢貫通的感受,決無荒率之病,達到藝術的化境,其藝術水平確可與蘇書珠聯璧合。對蘇東坡書于47歲的銘心絕品《寒食帖》,經56歲的山谷一跋,頓成光照日月的雙璧。[15]蘇軾書時還屬壯年,而山谷跋時已近黃昏。蘇書秀潤,而黃跋蒼古,彼此照應,遂成千古雙絕之書。[16]

與蘇軾一樣,此卷黃庭堅跋既無款印也無上款,然而他們的書法風格明顯,不待款印即可辨識,加以后人的跋識,自然能得到確認。[17]

此跋收錄于《中國書法經典20品 行書卷》等。

2.張縯

《寒食》接紙第四幅。張縯題跋如下:

東坡老仙三詩,先世舊藏。伯祖永安大夫(即李浩)嘗謁山谷于眉之青神,有攜行書帖,山谷接跋其后,此詩其一也。老仙文高筆妙,粲若霄漢云霞之麗,山谷又發揚蹈厲之,可為絕代之珍矣。昔曾大父禮院官中秘書,與李常公擇為僚。山谷母夫人,公擇女弟也。山谷《與永安帖》自言,識先禮院于公擇舅坐上,由是與永安游好。有先禮院所藏《昭陵御飛白記》及曾叔祖《盧山府君志》名皆列《山谷集》,惟諸跋世不盡見。此跋尤恢奇,因詳著卷后。永安為河南屬邑,伯祖嘗為之宰云。三晉張縯季長甫懿文堂書。[18]

張縯大意是:《寒食帖》早年為張縯的伯祖父、時任河南永安縣令張浩(永安)收藏,后張浩攜此卷到今四川眉山市青神縣拜見黃庭堅,黃庭堅欣然為此帖題跋。張縯跋所謂“曾大父禮院”乃張公裕,曾官秘閣校理。其子浩即所謂“永安”,黃庭堅為作《仁宗皇帝御書記》者也?!氨R山府君”乃公裕弟公邵,官通直郎,知盧山縣。張氏世為蜀州江原(今四川崇州)人,云出留侯之裔,故以“三晉”署望也。[19]

張縯有兩印,分別為“埋輪之后”及“懿文堂圖書”。

“埋輪之后”鈐在《寒食帖》第10行“空”字與第11行“燒”字之間,“懿文堂圖書”則鈐在張縯題跋尾部“懿文堂書”下部。

張縯,生卒年月不詳,字季長,晚號飾庵,南宋蜀州唐安(今四川崇州東南)人,[20]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系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淳熙九年(1182年)為夔州漕運使,官至大理少卿。他與陸游相交40年,友誼深篤。陸游寫有有關江原(崇州)張季長詩40余首。[21]

(二)印鑒

除張縯兩印外,宋代尚有三印,其中洪邁兩?。骸叭蔟S清玩”“容齋”,官印一?。骸扒G湖南路轉運使印”。

洪邁兩印為“容齋清玩”“容齋”。洪邁(1123—1202),字景廬,號容齋,鄱陽(今江西鄱陽)人,紹興進士,曾使金,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光祿大夫。洪邁家世顯赫,其父洪皓系魏國公。洪皓的三個兒子洪邁、洪遵、洪適,不僅都當過宰相一級(同平章事)的大官,且均才學出眾,號“洪門三學士”。洪邁著有《容齋隨筆》。

宋官印“荊湖南路轉運使印”。荊湖南路轉運使設立于真宗(公元997—1022年在位)時期,掌管湖南路財政(稅收)等。其治所設于長沙。當時,全國設15路。

從題跋、印鑒,再結合相關史料,可知《寒食帖》在北宋、南宋遞傳經過:

《寒食帖》最先為張浩收藏,后張浩攜此卷到今四川眉山市青神縣拜見黃庭堅,黃庭堅欣然題跋;到南宋時,則為張縯收藏,并題跋敘述其前經過。張縯之后,該帖歸洪邁收藏。不過,“荊湖南路轉運使印”來路不清:《寒食帖》為什么曾入荊湖南路轉運使而蓋此官???是收獲品、戰利品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官印又鈐于何時?是鈐在黃庭堅題跋之后或是張縯之后或者是洪邁之后?待解。

二、元代(1271—1368年)

元代《寒食帖》無題跋,僅三印章,分別是張金界奴兩印“張氏珍玩”“北燕張氏珍藏”和元文宗圖帖睦爾內府收藏印“天歷之寶”。

張金界奴兩印為“張氏珍玩”“北燕張氏珍藏”。

張金界奴,生卒不詳,曾任元大都留守官,是皇城奎章閣的營建者??麻w是上都皇城內陳列珍玩、儲藏書籍的重要宮殿,后改為學士院。張金界奴官秩二品,地位極高。他曾向朝廷進獻傳虞世南摹本《蘭亭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可見其家富收藏。[22]

元文宗內府收藏印“天歷之寶”?!疤鞖v之寶”是元文宗圖帖睦爾(1328—1332年在位)時內府收藏書畫的標志性兩方巨印之一,另一印為“奎章閣寶”?!疤鞖v之寶”8.4厘米見方,寬邊,文字排列對稱而不板滯,筆畫重疊而仍流動。篆書出自四川仁壽人、時任奎章閣侍書學士和通奉大夫的虞集。篆者、刻者都是高手,一印在焉,燦然奪目。[23]傳世法書上鈐有“天歷之寶”印章的還有:遼寧博物院藏的晉人書《曹娥碑墨跡》、上海博物院法書選集王獻之《鴨頭丸帖》等,皆為顯跡。[24]

元文宗圖帖睦爾,又譯作“圖帖穆爾”“脫帖木兒”,蒙古語尊號“札牙篤皇帝”。其于泰定帝死后,由燕帖木兒等迎立于大都,改元天歷。他在位期間,興文治,詔翰林國史院和奎章閣輯本朝典故,仿《唐會要》《宋會要》,編修元《經世大典》;雅好收藏書畫。

從三印可知此《寒食帖》在元代的遞傳經過:蒙古人打敗南宋,占領全國,該帖落入元人之手,作為戰利品或者收藏品,被張金界奴所得;后可能通過張金界奴進獻皇帝的方式,進入內府。

三、明代(1368—1644年)

(一)題跋

《寒食帖》接紙第三幅,為董其昌觀款文字:

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為甲觀,已摹刻戲鴻堂帖中。董其昌觀并題。

董其昌(1555—1636),晚明杰出的書畫家、書畫理論家和收藏家,“華亭派”(中國明代繪畫流派,亦名“松江派”)的主要代表,人稱董華亭。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曾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他的書法融晉、唐、宋、元名家風格為一體,用墨講究,用筆精到。其書力追古法,筆畫顯得非常古樸,自成風格,飄逸瀟灑,大氣空靈。董其昌精于書畫鑒賞,因此“收藏家得片語只字以為重”。

(二)印鑒

明代三印,分別是韓世能“韓世能印”、韓逢喜“韓逢喜印”、官印“(典禮紀察)司印”。

韓世能“韓世能印”。韓世能(1528—1598),明代官員、學者,字存良,號敬堂,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參與編修世宗、穆宗實錄,累官禮部左侍郎,以疾歸。其歸后回蘇州,因不善治生,田土多荒,所藏法書名畫亦隨之散去。韓世能善鑒賞書畫,名噪一時;董其昌在翰林院時曾得到他的點撥,可稱是董其昌的老師。韓氏的收藏對一代鑒定巨眼董其昌的影響極大。韓世能亦善書,蘇州博物館藏有其《致某人札》。[25]

《寒食帖》上董其昌觀款,應該是董其昌受韓世能之托而寫。此類例子較多,如韓世能所藏展子虔《游春圖卷》(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卷后有董其昌為其作跋。

韓逢禧“韓逢喜印”。韓逢禧(1576—1655),韓世能長子,字朝延,號古洲;有半山草廬,又號半山老人。其以父蔭入仕,天啟元年(1621年)任雷州(今屬海南)知府。韓逢禧是韓世能書畫收藏的主要繼承者。[26]上海博物館藏韓世能《臨黃庭經》后有韓逢禧的題跋,講述了韓家的藏品在時代變遷中散失殆盡的過程。

韓世能、韓逢禧父子是晚明蘇州著名的收藏家、鑒賞家。其收藏品由韓逢禧的好友、《清河書畫舫》作者張丑著錄成《南陽法書表》一卷和《南陽名畫表》一卷。韓氏父子收藏的書畫之豐,當時少見,其中曹弗興《兵符圖》、顧愷之《洛神圖》、陸機《平復帖》等,皆為名跡。

“(典禮紀察)司印”官印。典禮紀察司是明代設置的官署名,掌內臣違紀糾察,專糾內臣失儀者。

從董其昌題跋和三印可知此帖在明代的遞傳經過:明代中期,《寒食帖》為韓世能收藏,并請董其昌為之觀款,后傳給韓逢禧。不過,“(典禮紀察)司印”官印仍然讓人難解,其原因與上述宋代官印“荊湖南路轉運使印”一樣,是什么時候蓋的這枚官???為什么?

四、清代(1644—1911年)

(一)題跋(包括引首)

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1735—1796年在位)引首一、題跋二。

引首一:“雪堂余韻”。

題跋一,位置在引首之前:“蘇軾黃州詩帖。長春書屋鑒賞珍藏。神品?!?/p>

題跋二,《寒食》接紙第一幅。文字如下:

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以后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后有山谷跋,傾倒已極。所謂無意于佳乃佳者。坡論書詩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又云,讀書萬卷始通神。若區區于點畫波磔間,求之則失之遠矣。

末署:乾隆戊辰(1748年)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識。

乾隆20印,它們是“天府珍藏”“御賞”“神品”“乾隆宸翰”“乾隆澄心”“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印”“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

乾隆帝身世及書法,已見諸多文字,恕不再述。

(二)印鑒

印鑒十數枚。僅介紹重要者。

孫承澤“北平孫氏”印。孫承澤(1592或1593—1676),山東益都人,世隸上林苑籍,故亦稱大興人,字耳北,號北海,又號退谷,明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官給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其富收藏,精鑒別書畫,為著名收藏家;又工詩文,好著述,善書法,行、楷得力于顏真卿、米芾、蘇軾,運筆剛勁圓潤。其著有《庚子銷夏記》《尚書集解》等。

納蘭性德十印,分別是“楞伽”“成德”“成德容若”“成子容若”“容若書畫”“楞伽山人”“楞伽真賞”等,其中“楞伽”鈐印5次?!叭萑魰嫛焙汀袄阗ふ尜p”分別鈐印3次。

納蘭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其父明珠(1635―1708)是康熙初年的大學士,曾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中起重要作用。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是明珠長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官一等侍衛。他還是清代的杰出詞人,其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以“納蘭詞”占有一席之地。

清仁宗“嘉慶御覽之寶”。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1796—1820年在位)“嘉慶御覽之寶”。從題跋、印鑒可知,在清代,《寒食帖》先入鑒藏家孫承澤之手,后為大學士納蘭性德所得,再后進入清內府,為乾隆皇帝、嘉慶皇帝所收藏,其中乾隆皇帝還寫了引首、題簽。

注釋:

[1]此文為唐林《四川美術史》(中冊·五代兩宋卷)特別修訂條目之一。

[2]沈鵬主編《中國美術全集·57·書法篆刻編·宋元金書法》,第28頁;蘇愚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第四冊·兩宋時期),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3頁。

[3]盛文林:《書法藝術欣賞》,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44頁。

[4]吳季鴻:《黃州寒食詩帖》,《中國書法》2014年10期。

[5]沈鵬:《宋金尚意書法略述》,第6頁。

[6]李思敏:《詩中有筆,筆中有詩——蘇軾<黃州寒食詩帖>賞析》,《名作欣賞》2016年第27期。

[7]盛文林:《書法藝術欣賞》,第145頁。

[8]陳海良:《中國書法墨法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2009年,第39頁。

[9]張啟善:《蘇軾<黃州寒食詩帖>的技法》,《書法賞評》2010年2期。

[10]陳滯冬編著《陳子莊談藝錄》,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頁。

[11]題跋分為題與跋。寫在書畫的上方或前方的詩文為題,寫在書畫后邊的文字叫跋,兩者合稱題跋。它包括標題、題簽和引首等。一般可分為三種:作者或同代人題跋、后人題跋和考證題跋。體裁有散文、詩畫、書籍上的題識之辭。題跋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鑒定書法繪畫作品的重要依據;二是可以讓后世人能夠親眼目睹題跋者(如名人、大書法家)的墨跡。

[12]印章分本人印章與收藏印章兩類。本人印章從印文內容分,有姓名、字號、籍貫、閑文、齋堂等。收藏印章亦稱鑒藏印,是指鈐蓋在自己所收藏鑒賞之書畫上的印章。收藏印章可以被用于證明書畫作品的流傳經過情況,對鑒定考證起一定作用。

[13]青神縣位于四川南部,亦是蘇軾外婆之故鄉。蘇軾青年時期曾在青神的中巖書院讀書,并娶老師的女兒王弗為妻。

[14]竇廣立編著《中華傳世書法》,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53頁。

[15]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第142頁。

[16]徐書城、徐建融主編《中國美術史》(宋代卷·上),第328頁。

[17]華人德主編《中國(蘇州)書法史講壇文集》,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88頁。

[18]曾棗莊主編《宋代序跋全編7》,齊魯書社2015年版,第4457頁。

[19]水賚佑編《蘇軾書法史料集下》,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版,第802頁。

[20](宋)陳骙:《南宋館閣錄》卷八。

[21]政協崇州市委員會編印《崇州歷史名人錄》,2006年,第16頁。

[22]趙利光:《元人張金界奴考》,《中國書法》2016年第15期。

[23][24]傅申:《元代皇室書畫收藏史略》,臺北故宮博物院1981版,第53頁,第56頁。

[25]孟兆波編著《手札書法百品》,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97頁。

[26]黃朋:《吳門具眼 明代蘇州書畫鑒藏》,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版,第307頁。

作者: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歷史研究院學術委員,美術史學者

猜你喜歡
寒食董其昌題跋
明 董其昌 行書輞川詩冊
春潮帶雨 寒食月明
款、印、題跋對古書畫的鑒定作用
董其昌作品欣賞
姜宸英《選詩類鈔》題跋續考
讀蘇軾《寒食帖》,最是惆悵多情時
傅以禮《華延年室題跋》校補
董其昌行書《宋人詞冊》空靈疏淡之美
《宋會要輯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寒食帖》漫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