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類紀錄片敘事方式的研究

2021-03-13 23:23李佳玉
藝術科技 2021年19期
關鍵詞:敘事方式紀錄片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民眾開始關注健康問題。在經歷了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全社會對醫療救助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由此可以預見,醫療類紀錄片將會迎來長足的發展。在創作此類題材的紀錄片時,創作者應該在保證真實性的前提下,盡可能調動多種視聽元素,突出矛盾點,挖掘深層次的內容,以此確保敘事方式能夠切中觀眾的興趣點。

關鍵詞:醫療類;紀錄片;敘事方式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9-00-03

0 引言

隨著人們觀影水平的不斷提升,觀眾對紀錄片的要求不再是單純地呈現現實,在敘事方式上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這就要求紀錄片的創作者們做到趣味與真實的融合。而醫療類紀錄片在真實性的表現與故事的講述上又有專屬于自己的特點,鑒于此,筆者以紀錄片《急診室故事》為例,從矛盾與內涵等角度探尋醫療類紀錄片的敘事方式。

1 影視敘事

故事通常按照行動的過程自然而然地展開,敘述則可以按照需要的方式展開,敘述的目的就是根據創作者的需要順應、改變、誤導、阻礙甚至破壞觀眾對故事的期待。而沿襲傳統小說敘事學的電影敘事學主要研究故事的情節安排、行動動機、人物性格和審美特性,關注電影劇作的技巧層面[1]。

以多線敘事為例,這是一種非??简瀸а莨Φ椎臄⑹路绞?,其帶來的沖突效果也往往能給觀眾一種別樣的觀影感受,所以這也是一些懸疑類影片經常采用的敘事方式,如導演忻鈺坤的《心迷宮》就采用了這種多線敘事的方式,導演寧浩的《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心花路放》等作品也帶有非常明顯的多線敘事色彩。

然而作為電影最初始的狀態,紀錄片在敘事技巧上呈現出相對薄弱的特點。對于觀眾來說,無論是時間維度上的倒敘解構、插敘解構、混敘結構、循環解構,還是空間維度上的套層結構等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敘事方式,似乎都很難和紀錄片產生強烈的關聯。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紀錄片是平鋪直敘的,幾乎沒有沖突效果。究其本質來說,這是紀錄片的真實屬性所致。畢竟紀錄片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要將一件事情發生的過程以真實完整的狀態呈現給觀眾,如果在敘事結構上過多“炫技”,勢必會產生喧賓奪主的不良影響,讓觀眾對紀錄片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紀錄片的敘事幾乎都采用順序結構,即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敘事,這種結構的優點是簡單明了,有著非常清晰的時間線,但是也在無形之中喪失了“某種巧合的沖突”,影響了觀眾的觀影感受[2]。

因此,對于諸多的紀錄片創作者來說,在順序結構的背景之下,綜合調動多種視聽元素以突出影片的矛盾點、深度挖掘影片主題成為推動敘事的重要手段。

2 醫療類紀錄片概述

由于各種歷史因素,醫療類紀錄片在中國起步較晚,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的《中國醫療隊在坦桑尼亞》。90年代以后,中國紀錄片的創作迎來了非常繁榮的時期,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各階層都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健康衛生領域。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紀錄片《地壇醫院60天》最全面、最完整地反映了非典疫情下的救治情況。而對于當今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而言,醫生與患者的關系呈現出較之以往不同的態勢,在多重合力的刺激之下,醫療類紀錄片的創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期,出現了大量優秀的醫療類紀錄片,如《人間世》《醫》《生命源》《因為是醫生》《生門》等,這些作品非常符合觀眾對醫療類紀錄片的期許。

進入2020年,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在內的各國都面臨公共衛生危機。眼下,國內疫情尚未完全結束,世界疫情依舊嚴峻。在中國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有關武漢等地的抗疫視頻也通過新興媒體平臺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而其中一些視頻已經具有了紀錄片的特征??梢灶A見,面對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人民不僅會展現上下一心的精神面貌,中國醫療類紀錄片更會不斷發展。

因此,從中國醫療類紀錄片的整體發展來看,雖然其有起步晚的短板,但也有非常強勁的發展勁頭,這透露出民眾對于當下公共衛生以及個體健康的深度關切。因此,如何做出令觀眾滿意的醫療類紀錄片成為越來越多紀錄片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除去利用新興攝影技術和融媒體平臺打造奇觀化的視覺效果外,紀錄片的創作者更應該考慮在內容上進行深度耕耘。

3 《急診室故事》概況

《急診室故事》是一檔由固定鏡頭拍攝的急救紀實類真人秀節目,由東方衛視中心獨立制片人王昕鐵團隊參與制作,于2014年首播,截至目前,該系列節目已經播出了兩季,第二季節目已于2016年6月7日收官。

第一季節目采用了近78個國際最先進的遠程遙控攝像頭拍攝,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為切口,通過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全景紀錄,深入普通民眾無法進入的搶救室一線,揭示了生命之脆弱;更是以最真實的視角、最虔誠的態度,充滿敬意地觀察了100多名患者的就診過程,見證了一次次跑偏了軌道的生命是如何掙扎著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季節目從一周7天、每天24個小時、78個機位拍攝的海量素材中,挑選了最震撼、感動、真實的故事和瞬間與觀眾分享。而第二季節目則將攝像鏡頭擴大到了98個,在細節表現上更為豐富,觀看效果也更為震撼。兩季節目都受到了觀眾的喜愛。新浪網評價稱:“在明星扎堆的真人秀節目霸占電視綜藝的大環境中,《急診室故事》通過鏡頭記錄了醫院急診室中發生的故事,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毕嚓P業內人士表示,在各大衛視為了搶占收視陸續制作季播類真人秀節目,憑借虐星奪人眼球和提高收視率的時候,更加能夠引起共鳴的全素人紀實類節目搶眼的表現,會引領出一股全新的電視潮流。

文章從敘事方式入手,探索《急診室故事》的成功之處。

4 《急診室故事》的敘事特征

4.1 突出矛盾點

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紀錄片而言,醫療類紀錄片有著天然的矛盾點,即患者本身的疾病發展趨勢,并且在此趨勢的基礎上還蘊含醫患關系等焦點問題。通常來說,一位患者的疾病或者傷勢會有多種不同的救治方案,醫生、患者及其家屬面臨不同的選擇,這個時候就存在取舍的問題。畢竟在醫療系統中,從來沒有零風險的手術,也沒有完美的治療方案,再加上救治的急迫性,醫生和患者家屬必須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考慮各種實際的因素,作出最合適的判斷,并且還要充分考慮到每一種方案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所以,此類紀錄片時刻具有緊張的氛圍。

對于創作者來說,他們需要利用各種影視元素,將這樣一種矛盾點置于突出的位置,這也是刺激觀眾觀影欲望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例如,在第二季第12期的節目中,一名18歲的孕婦被捅傷,醫生必須對這名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但這會提高其腹中胎兒畸形的概率,因此醫生和患者家屬處于兩難的境地。而更為嚴峻的是,在第19期節目中,一名14歲的患者由于打球頸部受傷,面對憂心的父母,醫生提供了兩種救治方案,一種可以確保其生命安全,但是必須承受終生高位截癱的嚴重后果;而另一種雖然有徹底痊愈的渺茫希望,但是與之相伴的卻是高致死率。在這種情況下,觀眾能夠明顯感受到鏡頭之中父母的糾結以及醫生的無奈,以此反映出現代醫療體系中某些無解的問題。

而另一矛盾點則是醫患關系。通常來講,醫生的出發點是能夠讓每一個患者得到救治,最終痊愈;患者以及家屬最大的希望就是平安健康。這本來是一種非常良性的雙向關系,但是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中國當代的醫患關系卻呈現出非常緊張的態勢,這也導致近幾年醫患關系緊張成為熱點。其背后的原因是深層次的,涉及整個社會的轉型。而這部《急診室故事》也正是希望通過影像的方式讓全社會對醫生和患者的關系產生更為全面的認識,從而在患者和醫生之間建立一種互通的微妙聯系,達到相互理解的目的[3]。在鏡頭之中,觀眾不難看出,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源在于信任的缺失,正是這種信任的缺失造成了雙方心理定位的不同,進一步發展成一種不必要的博弈關系。

醫患關系緊張在第二季第21期節目中有著非常明顯的表現,一個嬰兒從床上摔了下來,經過醫生的細致檢查,發現其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嬰兒的母親卻顯得異常焦躁,強烈要求進行腦部CT檢查,并且愿意承擔受到輻射的后果。這樣一個小小的片段就表現出了一種非常典型的患者家屬過度揣測的心理。通過鏡頭,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母親的焦急與醫生的寬慰,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母親的過激反應似乎是滑稽的,但是這種過激反應的背后卻是嚴肅的信任危機問題,也正是這種強烈的反差造就了醫療類紀錄片的“戲劇張力”,進一步刺激了觀眾的觀影欲望。

除去抉擇的糾結與醫患關系的表現,患者的病情走向本身也充滿著未知,這種未知無疑為紀錄片設置了一定的懸念,從而創造出了一種和患者家屬、醫生共同跟進患者病情的觀影體驗。在第二季節目中,有一個年僅4歲的小女孩從高處跌落,頭部受傷,病情危重。經過醫生的全力救治,小女孩康復有望,但是隨后病情卻進一步加重,而更為嚴重的是,這名患者的傷勢決定其不能輕易地進行腦部CT檢查,這導致醫生對其內部傷勢一無所知,最終在多方的努力之下,小女孩還是被推進了檢查室。此時觀眾的心情和醫生以及家屬的心情是一致的,都在期盼著好的檢查結果,但最終迎來的卻是最壞的消息。在這十幾分鐘的觀看時間中,觀眾的心情是被牢牢控制住的,這不亞于觀看一部驚悚懸疑電影,而正是這種呈“曲線走向”的真實給觀眾帶來了極為震撼的心靈觸動。

4.2 病例之下的內容挖掘

對于任何一部紀錄片而言,真實性都是必須恪守的原則,但也不是最終的目的。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勢必要在確保真實性的基礎上體現出對人的關懷,只有加入對人性的挖掘,才能使一部作品更具有厚重感。例如,在《歸途列車》中,創作者通過一個普通的民工家庭為觀眾展現出當代家庭關系的微妙之處。在《幼兒園》中,導演則從兒童的視角講述了人生第一堂課的真正意義。而《急診室故事》也透露出濃濃的人文關懷,借助一個個血淋淋的病例,展現了夫妻、父子等親密關系的偉大,這所有的病例最終都指向了人性的光輝。

例如,第二季第2期節目將關注焦點放在了老人的身上,通過張紅寶和魏妤兩位老人的救治過程展現出“子孝”與“夕陽愛情”的感人場面,而讓觀眾尤其觸動的是魏妤的事例。當時的魏妤由于腦梗等多種癥狀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即使使用最先進的醫療設備也無濟于事,而與之相伴一生的愛人則在這一刻選擇了放棄治療。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希望可以讓自己的老伴在最后的歲月中少承受一些痛苦。于是在影像之中,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說到放棄治療的那一刻,老人的眼中充滿了眼淚,而此時的旁白敘述則是“可以愛著你的愛,卻無法痛著你的痛,如果可以替你受苦,我又何惜這副身軀,因為你的存在才是我存在的意義”。對于這一細節的捕捉,再加上深情的文字,增強了紀錄片的沖擊力。因此觀眾體會到的不僅僅是放棄治療時的無奈,同時也感受到了愛情與親情的可貴。

而在孕婦被刺傷那個病例中,我們則看到了父女之間的和解。在中國文化中,父子關系一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其通常是充斥著各種矛盾的。通過畫面信息,觀眾能夠得出一個明顯的結論:侯文艷曾經為愛奮不顧身,乃至和父親決裂。但是當她因為刺傷而躺在搶救室的時候,所有的矛盾都在父親的焦急與關切中稀釋了,以致最后兩人徹底和解。從鏡頭中,觀眾可以看到每一個中國父親似乎都是不善言辭的,但是他們的心中卻始終藏著對子女無盡的關愛。另外,還有醫生對殺人犯的搶救、爺爺抱著孫女在醫院之中赤足奔跑、青年因為賭博而喝下劇毒農藥等一系列畫面,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急診室故事》為國人展現了當代中國的眾生相。

5 結語

紀錄片雖然有著真實性的原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創作者需要徹底放棄講故事的技巧,更應該以一種兼顧的態度,在滿足觀眾對趣味性的要求的同時,堅守真實性的底線。以《急診室故事》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醫療類紀錄片在敘事方式上起到了模范作用,所以廣大的創作者應該注重突出事件的矛盾,而且在完整表述一個事件的同時,不能淺嘗輒止,始終要把對人性的挖掘置于首要的位置。

參考文獻:

[1] 許南明,富瀾,崔君衍.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8:52.

[2] 王雪晴.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敘事策略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3.

[3] 朱凝露.中國內地醫療劇劇作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李佳玉(1992—),女,江蘇徐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新媒體節目主持業務。

3857501908228

猜你喜歡
敘事方式紀錄片
一部微紀錄片的感悟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的敘事策略分析
電影《千萬別丟下我》的敘事學分析
從《夏洛特煩惱》看青春片敘事方式的走向
《沉睡魔咒》的后現代主義特征
論紀錄片中的“真實再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